郑秀小传
发布时间:
2006年03月02日 来源:
中山政协
郑秀,中山县人,幼年丧父,依靠舅父生活,随母至南京求学。抗日战争爆发后,她辗转迁回原籍,先后就读于雍陌小学和石岐一中。
在中学阶段,郑秀已是一个具有强烈爱国心和正义感的青年。她初中还没有毕业,就参加了中共中共组织领导的“中中别动队”(全称:中山县立中学学生别动队)后来转为中山县青年抗日先锋队,投身于求亡工作,积极开展抗日宣传和其他进步活动。
在党的教育下,郑秀迅速成长,由一个青年学生成长为一名共产主义战士。从1938年入党起,至1945年8月牺牲止的七年时间内,她先后在中山一、二、四、五、九区及澳门等到地,从事党的妇女和青年工作,作出了自己的贡献。
1938年秋,日寇魔爪伸向中国华南,入党不久的郑秀,在中共中山县立中学学生党支部的领导者下,同阮洪川、马国英、杨伯昌、郭宁、郭杰等同志一起,组织“中中别动队”,分别到石岐、渡头、沙涌、恒美、库充一带,积极宣传抗日救亡,深入发动工人,农民参加抗日斗争。同年12月9日,中山县青年抗日先锋队成立,她又积极参加抗先活动。此时广州已经沦陷,江门、顺德和中山县属的三灶岛亦已先后失守,驻在三灶岛的敌机频每秒对石岐袭扰,游弋于青岗、叠石河面的敌舰常向石岐炮击,石岐居民的生命财产受到威胁,人心惶惶。郑秀经过党训班和青干班学习革命理论和救世主护知识后,不管敌机轰炸扫射,敌舰炮击,总是同抗先和中山县战时妇女协会的同志们一起,抢先赶到受灾现场,救死扶伤。
1939年夏,日寇在横门登陆,抗先、妇协配合守军在东利涌、玻璃围、白米山一带对敌展开激烈的战斗。在敌强我弱,反复争夺战斗的日日夜夜里,郑秀又发动群众支援前线和作救护工作。日寇在我军民配合、顽强抗击下,不得不撤奶下海。横门战斗的胜利,大大激励了中山县人民抗日救亡的斗地,郑秀在战斗中也经常驻了严峻的考验。
就在日寇轰炸、扫射、炮击、合陆的紧迫形势下,中山县国民党当局,于1939年下半年开始,为了配合全国第一次反共高潮,推行“消极抗日,积极反共”的反动政策,初则解散妇协,继则停止抗先活动,实际上为日寇侵占中山扫除障碍。中共中山县委领导抗先、妇协,坚决反对国民党顽固派的斗争。在纪念“8·18”抗日两周年和庆祝横门战斗胜利的大会上,国民党中山县党部书记林卓夫,不准以中山县“妇协”的名义向抗战有功的横门守军代表献旗,群众激愤,会场骚动,林立即派来警察,进行监视,僵持不下这际,郑秀机智地摆脱监视,跑往长洲,发动和带领百数十名农村妇女冲进会场,质问当局“抗日何罪”,并声明:“如要拉县妇协执委去坐牢,我们也陪去坐牢!”林卓夫在群众的强大压力下,离开会场,但反对解散“妇协”,停止“抗先”活动的斗争仍然持续着。郑秀在党的领导下,同两个进步组织的负责人和骨干一起,奔走呼号,不遗余力,积极参与了草拟、刻印、散发反对国民党反动当局解散“妇协”,停止抗日活动为内容的《告全县父老兄弟姐妹书》和《告海外侨胞胞书》。1940年3月6日,日寇从唐家湾登陆,直趋石岐,途中受到中共组织领导下的崖口乡警队的狙击。这时,正在四区活动的郑秀,也加入了警队的战斗行列,表现很得英勇。在战斗中,她身上的铁水壶被敌人的不枪子弹射穿,但未负伤。战斗到薄暮,敌人不知我虚实,不敢冒进,退至翠亨。崖口乡警队也于当晚安全转移到五桂山。后来,郑秀按照党组织的指示,同杨木、程润钦等组成一支十多人的武装宣传队,进入白企、贝头里、灯笼坑一带,以教唱歌、办夜校等形式,教育群众,同兄弟区、乡抗先、妇协同志一起,坚持抗日“反顽“斗争。
1940年3月7日中山县沦陷后,全县人民遭到日寇铁蹄蹂躏,处于水深火热之中。郑秀这个热血青年,目睹山河破碎,人民流离失所,满腔义愤,以指裂背,党指向那里,她就奔向那里。在漫长的艰苦岁月里,她披蓑戴笠,在大沙田里同农妇一起劳动,宣传教育群众,积聚力量;在沙溪圩,她以小贩作为掩护,建立交通站,接待和掩护地下党的过往人员;在水溪乡,她以小学教师为职业,开展革命活动,并以满腔热情和民族意识,抚育孩子们幼小的心灵。她适应力很强,既能从事多种社会职业,又善于联系和教育各阶层人民群众。她的生活常常以粥代饭,以薯充饥,从没听过她有半句怨言。1944年1月,党组织集中县级干部在水溪乡整风的时候,相识郑秀同志的关山、叶向荣、黄峰等同志,都赞她是个好党员、好同志。
1944年,反法西斯侵略战争形势急剧变化,太平洋战场的日寇节节败退。地和珠江口的澳门,怀势特别紧张,各种矛盾错综复杂,日寇企图作垂死托儿所,交替使用政治、外交和军事压力的两手,妄图迫使澳门葡萄牙当局就范,日伪、土菲也互相倾轧。
党根据澳门当时的形势,考虑到郑秀的舅父在澳门开办马庆康公司,可以借助这种关系开展工作,于是决定派她到澳门,在妇女和青年中宣传我们党的抗日主张,介绍人民游击队的战斗业绩,揭露日、伪、匪的阴谋,动员和组织进步青年到部队,参加学习,接受训练,以壮大抗日进步力量。青年到部队,参加学习,接受训练,以壮大抗日进步力量。
其时,郑秀的母亲正要她去主持其舅父马庆康公司的业力。但郑秀以革命事业为重,婉方谢绝了母亲和舅父的要求。
郑秀到澳门后,经过深入的社会调查,很快与澳门通用国语学校部分学生及社会青年所组成的“修社”(青年学习小组)联系上。这个青年组织,常以青年人喜闻乐见,轻松活泼的形式,如看电影、读收报、唱歌等等,开展活动,团结了一批青年学生。郑秀接触了“修社”的领导人后,逐步向他们灌输抗日救国的道理和党的主张,并及时将抗日部队出版的“抗战报”及其他抗日资料,送给“修社”成员,使他们理解中国共产党的方针、政策,激发他们的爱国热情。随着工作深入开展,“修社”涌现出一在批积极分子,其中一部分参加了抗日部队,作茧自缚出了贡献,有的在战斗中沈荣牺牲。郑秀为了进一步反积极分子培养好,总是不失时机地动员和组织他们到抗日部队去参加学习和接受训练。1944年1月3日,中山人民义勇大队在长江乡松埔村举行成立庆祝大会,她就带领“修社”一批青年前来参加。会后有的重返澳门继续开展抗日救亡工作,有的自愿留在部队里直接参加斗争,壮大了人民抗日武装力量。
1944年,中山抗日战争形势继续发展,部队迫切需要医护人员。郑秀接受了动员和组织医护人员到部队的任务后,首先在上层人士兵中开展工作,并获得当时镜湖医院董事,澳门社会名流柯麟同地的支持,介绍了一批护士与郑秀同志认识。郑以极端负责的态度,对她们进行严格的审查和挑选,耐心地做好教育动员工作,最后选定了3位思想觉悟较高,技术好的输关给部队,其中有两位在参队后不久就光荣地参加了中国共产党。
遵照党组织关于请求澳门的爱国医生为抗日部队培训医护骨干的指示,郑秀想方设法,将部队卫生室负责人邓碧瑶大姐送到澳门,由当时名医招兰昌医生培训,使邓大姐的医护水平迅速地获得提高,掌握了新的医护理论知识和实际操作技术,她回到部队后,发挥了很大的作用。
1945年5月,日、伪、顽互相勾结,狼狈为奸,对我根据地举行联合大扫荡。珠江纵队的大批非武装人员,不得不暂时疏散到澳门去。郑秀以高度负责的精神,把一阵子批批同志妥善地进行安置,并亲自把人员和物资安全地转移到与东江纵队会合的珠纵部队。
日本投降前夕,国民党反动派已准备发动内战,地方的反动保安团,猖獗地到处袭击我部队。1945年8月,郑秀到东江执行任务,在黄田我们部队的一个联络站时,遭到伪保安团的突然袭击,她来不及撤离,不幸被俘。郑秀被子俘后,临危不惧,相反积极对伪保安团中下层官兵进行宣传教育工作,晓以大义,感动一些官兵,他们也准备放郑秀。不料伪保安团突然奉命紧急撤退,伪保安团头头把郑秀带走,并丧心病菌狂地加以杀害,她腹内未出生的孩子同是遇害。
郑秀同志的一生,是革命的一生,战斗的一生。我们一定要继承郑秀同志的遗志,学习她的热爱祖国和忠于革命的精神,为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和祖国统一大业而奋斗。
注:本文采自《五桂飘香》,略有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