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正文

革命烈士黄志恒

发布时间: 2006年03月02日   来源: 中山政协   作者:中山市华侨、港澳台阶人物传编委会办公室整理  
  黄志恒,原名五秀娟,1928年出生于一个华侨家庭祖籍中山县三乡镇平岗村。   黄地恒的童年,正徙于日寇发动侵华战争。那时,国难当头,国民沈反动派却提出“攘外必先安内”的投降主义路线,集中主要兵力,大肆围剿红军,让日寇侵占了中国大片领土。中国共产党和爱国志士都奋起抗日,在民族生死存亡的重要时刻,黄志恒在15岁那年(即1943年)毅然离开家庭到五桂山抗日游击根据地,参加了革命工作。当年秋天,她被先派到珠江武装指挥部举办的第二期卫生员训练班学习。结业后,被分配在五桂山珠江纵队司令部当卫生员。   1944年8月,她随部队挺进粤中,在游击大队担任卫生员,不幸在高明凤凰山战斗中,与大队长秦炳南等数十名战士一起被捕,被关进新兴县监狱,直到抗日战争胜利,国共两党谈判,经党的说理斗争,黄志恒才获释放。   1946年6月24日,上级派她到圣堂检岭一户贫苦农民家里,护理在尚禾塘战斗中负伤的郑祯、梁新同志,经她两个月的精心护理,终使郑祯的伤痊愈,后又与郑祯随陈全往新兴县,组建了新的革命武装队伍,开展新的斗争。北撤时,她转移到香港待命。   1947年春,解放战争的形势迅速发展,中共华南分局提出恢复公开武装斗争及“实行小搞,准备大搞”的方针。那时,中共驻香港组织派她返回恩平,跟随冯超、陈全等领导的武装小分队开展革命斗争。在艰苦岁月的磨炼中,她的革命意志更坚强,她改名为黄志恒,随后,冯超、陈全派她带领一个3人武工组,到恩平、开平交界的群堂、东城、金鸡、黄泥湖等地,发动群众,筹粮筹款征枪,支援部队,组织农会、妇女会,开展减租运动。他们所到之处,积极向群众宣传革命道理,组织群众学文化,教唱革命歌曲,深受群众欢迎。为了革命事业,她把个人安危置之度外,黑夜下乡,半夜归来,机智沉着,多次避过敌人的搜查。一次,敌人到水安村搜查,黄志恒无法躲避,她情急智生,顺手把身旁的小孩背上,从容不迫地在扫地,骗过了敌人。   黄志恒身材高大健壮,性情温顺,态度和蔼,待人热情,同志们都亲切称她为“肥黄”、“大个黄”。她生活俭朴,穿的是黑色大襟衫,吃的是大头菜、豆豉、苦唛菜,和群众同甘共苦,与群众关系很好,湖昌园村谭梅大娘十分喜欢她,认她作契女,她所带领的武工组,得到群众的支持,因而,能出色地完成上级交给的任务。   1948年,国民党反动派虽几局已定,仍作垂死挣扎。蒋介石实行“戡乱建国”反动政策,指令各地成立“戡乱建国委员会”,竭尽全力反共、剿共。当时,由冯超、陈全带领的新(兴)恩(平)人民自卫保乡大队十多人的武装小分队,在恩怕得要命。4月5日(清明那天),省保安团收到密报,称翊超的爱人黄兰等在琅?活动,于是出动大队人马,指令在县府当庶务的琅?人唐xx带路,赶往琅?以企图捕捉黄兰,结果敌人扑了个空,阴谋未逞,又公开出“花红”,要缉拿冯超、陈全、黄兰等十多人。   反动派象疯狗一样,到处侦查搜捕地下武工人员。农历六月十二日,黄志恒带领她的武工组到东成背仔石征枪,征得航空曲一支,当晚深晚二时后回到湖昌村谊母家。她本想随即转移,刚巧次日是她的谊母生日,被谊母极力挽留,只得留宿一宵。 十三日上午八时,国民党便函衣队长梁池女带着300多名官兵包围了湖昌园村。黄志恒知情后,马上带领武工组突围,在往外冲时,组员泮仔中弹牺牲,另一组员林仔也身负重伤,只剩下黄志恒一个奋战,因寡不敌众,终于被捕,关押在恩城监狱。   敌人误以为被捕的是他们要缉拿的黄兰。认为捉到黄兰,就可以得到冯超的线索,这样恩平人民自卫保乡大队得快就会“瓦解”。   黄志恒被捕后,在弄讯室里,敌人劈头就问:“你叫会么名字?”黄志恒怒视不答,敌人无奈奸笑着说:“你不说我也知道。”随后,歇斯底里地问:“你是不是黄兰?”敌人露馅了。他们要捉的是黄兰,却不认识黄兰,误认为黄志恒就是黄兰。   黄志恒为保护被敌人悬赏缉拿的黄兰,将计就计,承认自己就是黄兰。这时敌人继续软硬兼施,追迫黄说出冯超等人的行踪,但黄志恒拒不作答,敌人什么也没得到。   黄志恒入狱后,地下党曾千方百计营救她,而敌人误认为她是黄兰,是共产党的重要分子,加强看守,营救无效。奸狡的敌人还假传行刑日期,以致恩平人民自卫保乡大队冲击刑场,营救黄志恒的计划落空,黄志恒终于1948年农历7月1日,在晒布滩(即今广南公路大桥北段东侧)的社坛前英勇就义。   黄志恒烈士虽然离开了我们,但她为人民解放事业而英勇献身的革命精神永远活在人民心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