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抗战时期滨海区榄边七乡联乡主任林幼泉先生
发布时间:
2006年03月02日 来源:
中山政协 作者:简 洁
林幼泉先生,是中山县四区西江里村人。自少习医,年青时在家乡一带组织青年练功习武,强身健体。常以爱国爱乡和高尚品德教育青少年,且热心公益事业。西江里小学和西江里阅书报社,就是林先生牵头以祖尝田和发动海外华侨集资兴办起来的。
30年代初,他在榄边圩开设汇昌杂货店,兼营侨汇。由于经商殷实,童叟无欺,且为人正直,乐善好施,深受四区下游(即岐关公路东段之大环乡至南萌圩一带),广大群众和侨胞侨属之信任和爱戴。
“七七”事变后,日寇大举侵华。在此期间,中山青年救亡运动蓬勃发展。林幼泉先生在“国家兴亡,匹夫有责”的抗日热潮影响下,向全乡群众倡议,把乡小学和乡阅书报社办成乡民特别是青年救亡宣传活动的场所。青年们在他的鼓励支持下,积极参加中山“抗先”,演出抗日话剧,成立歌咏队,办起战时夜校,出版抗日救亡壁报。
1940年3月7日,国民党中山县政府,在日敌进攻面前,望风逃窜到后方去了。在日寇统治下的中山,经济萧条,工厂倒闭,耕地荒芜,百业凋零。汉奸,土匪、恶霸,流氓分子到处欺压老百姓,人民连做人的起码权利也被剥夺殆尽。
谁愿意傲奴隶,谁愿意做牛马?生活在水深火热中的中山人民,多么渴望共产党和“公仔队”(中山人民对抗先队的爱称)继续回来领导抗日斗争。人们想念自己亲人的时候,深沉嘹亮的歌声就响起来了: “我们是抗日的先锋,我们是青年的游击队,生长在珠江河畔,战斗在南海之滨……。”歌声震撼着五桂山区,震撼着中山广大平原。与人民同生死共患难的由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中山人民子弟兵打回来了。中山人民抗日义勇大队,在军事上取得一连串重大胜利的同时,及时总结革命武装斗争的经验,确定在游击区建立起人民政权。为此,中共中山县党组织委派叶向荣、阮洪川等同志负责领导全县的建政工作。五桂山区抗日民主政权建立后,平原地区也开始了建政和建立常备武装集结队工作。
榄边七乡(大车、西江里、赤坎、莆山,茶东、茶西七条乡的简称),是位于五桂山边缘的平原地区,与山区灯笼坑、贝头里乡山水相连,南距横门海防6—8公里,雄踞岐关东路的中段,是日寇侵华海军南方基地唐家湾通往石岐的要冲,地理位置十分重要。为满足七乡人民的要求,党派了张余,林宁、简洁等同志到该乡开展建政工作,经过艰苦深入细致的发动后,当地人民群众一致选出德高望重,为人正直,受人爱戴的林幼泉先生担任榄边七乡联乡办事处主任。
榄边七乡抗日民主政权成立之前,林幼泉先生曾自带绑锄篡箕,参加抗日部队领导的破坏岐关公路,破坏大环桥.阻滞日寇车辆前进工作,为后来的芋头山伏击战创造了有利条件。中山沦陷期间,不少乡村都出现了霸占田地,强买强卖,打单勒索,草营人命的恶霸分子,西江里村的林润月就是其中之一。为了铲除这一败类,林先生及时反映七乡人民要求,得到抗日部队的支持,对林润月进行缉捕。
当时抗日义勇大队和党政千部战士,常常缺衣缺食缺药,榄边七乡联乡办事处成立前后,接待了一批批伤病员疗伤,而林先生不仅是个好干部,又是个医术精湛的好医生。为了伤病员早日痊愈,林先生冒着杀头抄家的风险,经常挽着药箱,披星戴月,沐雨栉风,村过村地到各伤病员隐蔽点,送医送药到床前。经过他的精心治疗,一批批康复了的伤病员返回战斗岗位。
1944年7月1日,我抗日部队在芋头山(位于榄边七乡的大车公路边)伏击日寇,我联乡办事处集结队迂迥至大车乡魁望塔,向敌背猛烈射击,敌兵在我前后夹击下,纷纷窜落田里,至黄昏前,全歼日敌一个加强班。事后,联乡办事处和集结队又帮助部队打扫战场。
随着抗日部队的日益壮大,我们及时发动各阶层爱国人士赞助抗日军需给养。同时,早晚两造开征公粮,榄边七乡在林幼泉先生的努力下,总是按时按质按量完成上缴公粮任务。即使在1945年“5.9”敌伪顽三位一体的联合大扫荡时,联乡办事处集结中队队长陈秋帆叛变投敌,茶园乡国民党“挺三”第三支队中队长陈惠芳,猖狂反共反人民,榄边七乡经常驻有敌伪顽部队,在险恶的环境下,林幼泉先生仍坚持抗日民主联乡工作。我记得:支队主力在转移东江前夕,支队部副官许胜,要求我在三天内筹粮30--50担,筹金5—7两,任务紧急。而当时敌伪顽日夜搜捕我抗日军政人员及其亲属。要完成此项任务,只有找到林幼泉先生磋商才能解决。当夜我找着林先生即得到他的支持,秘密联系各乡筹集了粮款。
抗日战争胜利后,龟缩一角的国民党军队,却大摇大摆走出来抢夺胜利果实,仅中山一地就驻有国民党正规军159师和兵匪合一的国民党挺进第三纵队各个支队,他们争相开入石岐,矛头直指由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抗日部队和抗日民主政权人员及其亲属,对他们进行追杀逮捕或抄家罚款。爱国民主人士林幼泉先生也不例外。在黑暗的日子里,林先生于1946年上半年离妻别子被迫逃亡到香港,在九龙深水炒挂牌行医,但他一如既往乐善好施,救急扶危,关心祖国解放事业,支持和拥护中国共产党。
1948年初,林幼泉先生在解放战争胜利形势影响下回到家乡,立即想方设法与坚持艰苦斗争的林宁同志,及五桂山区部队联系上,继续接受党的领导,利用行医的方便,深入群众宣传蒋军必败,人民必胜的道理,同时秘密动员青年参加五桂山区部队,积极搜集敌情,及时提供给林宁同志。1949年5月间,五桂山区部队胜利出击驻崖口乡的国民党谢湛强保安营后,林先生得知部队麦洪钧等同志因英勇战斗而负伤,他即主动要求为伤病员治疗,为了便于通过敌人的关卡,他多次带着“罗经”乔装风水先生,送医送药到山区自企、灯笼坑乡隐蔽的山岗,直至伤员痊愈。
中山解放后,林幼泉先生马上到部队领取枪枝弹药,组织青年民兵巡逻放哨,维护社会治安。随后,他本着为善最乐的宗旨,继续在乡坚持行医,造福人民。
林幼泉先生,一向拥护中国共产党,一生严于律己,不为名,不为利,不计较个人得失,事事以身作则,直到1965年因年事已高,病逝于家乡。他和我党风雨同舟,和衷共济,肝胆相照,并肩战斗的高尚品德和高风亮节,是值得表彰和学习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