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楠传略
发布时间:
2006年03月02日 来源:
中山政协 作者:何锦洲
周楠又名洪飚,中山县第五区平岚乡人,1907年12月1日诞生于贫农的家庭。父亲周畅佳,曾在美国矿场当工人,后返祖国。周楠13岁时,由于家贫,由双亲送他到在朝鲜谋生的姐夫处生活。于是,他在汉城华侨小学读书,后到同乡开办的制袜厂做学徒。不久,转到华侨开办的同顺泰号店铺当徒工五年,直到离开朝鲜。周楠在朝鲜期间,目睹日帝的法西斯统治,对华侨的欺负、凌辱。他身居外国,经常关心祖国大事,订阅了上海〈〈申报》、《东方杂志》,密切注视国内消息,经常想着要回到祖国效劳。
1927年9月,周楠到达香港,先后在德邦小洋行、永耀电池厂做工人。在此期间,他刻苦读书,接受党的进步刊物影响,1929年夏秋间,在香港光荣地加入了中国共产党。于是年冬,由邓发(曾任中共香港市委书记,广东省委组织部长)主持,成立中共永耀电池厂支部,周楠任支部书记。1930年夏,由于受“左”倾盲动主义的影响,上级号召发动工人举行总罢工,周楠曾参加过会议,到过九龙的大角咀、旺角一带散发传单,4月30日在上海街散发传单时,被警察逮捕。在警署期问,他遭受严刑拷打,但始终不泄露党的秘密。后被押解到香港中央警署拘留所和华民署讯问,在九龙油麻地法庭过堂四次。
获释后,周楠经组织安排,任中共香港市委组织部干事,受郑仁波直接领导。曾与共产党员李守纯单线联系,接受指导开展革命活动。后分配到赤色救济会工作了一个月。1930年5月,因郑仁波、莫叔宝被捕后叛变,而与党组织暂时失去联系。在此期间,周楠曾两度返中山家乡务农。
1935年秋,周楠在香港成立读书会,会员发展到100多人,是年12月,他以读书会为基础,正式建立香港抗日救国会,会员有200余人。该会领导人有周楠、〈〈大众日报》编辑石辟澜(石不烂)、铎也船坞职员唐城(唐翰章、唐章)。他们团结新闻界、文化教育界、文艺界、机关团体职员、青年学生,大力开展抗日和反对国民党反动派的活动。他们把中国共产党的主张作为香港救国会的行动纲领,迅速组成一个能号召千余人开展抗日救亡活动的革命团体,出版《偕行》杂志。此期间,周楠经常在〈〈大众日报》副刊上发表文章宣传抗日救亡运动,并大力扩大工人夜校,还通过新闻学院学生会, “三八节”、 “九一八"纪念日等,组织散发传单,以扩大革命的影响。
1936年5月,周柏赴上海,参与筹备召开全国各界救国联合会会议。他还以香港学生联合会代表身份,出席全国学生联合会代表会议,讨论和确定了在青年学生中开展抗日救亡活动,并当选为该会委员。还参加中国新文字研究会,成为该会委员。1936年5月31日至6月1日,周楠出席了在上海举行的全国各界抗日救国会,代表们讨论和议决了有关开展抗日救亡运动等问题,选举了宋庆龄等为执行委员,推选丁沈钧儒等14人为常委,周楠当选该会候补委员,暂韶上海扶事抗日救国工作.这时,香港救国会因在湾仔举行“九’’八”纪念会,被警察逮捕108名会员。周楠获悉后,即请全救会领导人打电报给香港总督,要求释放被捕人员。因有人被迫供出香港救国会负责人姓名,周楠不适宜回香港,只得留在垒救会组织部工作。当时,该部只有3人,沈钧儒负责抓全面,徐雪寒负责指导上海方面工作;周楠负责与全国各地救国会、工人救国会、日本纱厂工人救国会等团体联系并到华南指导开展活动。1936年10月,周楠到福建厦门联系抗日救亡工作,曾与闽西南党组织和游击队干部尹林平联系,交换工作经验。这年11月,他在厦门听说全救会领袖沈钧儒等“七君子”被国民党反动派逮捕,立即写信提议全国各地救国会呼吁营救。同期,周楠到达香港,与中共南方临时工作委员会秘书兼救国会华南总部千事饶彰风联系,研究了香港开展抗日救国活动问题。后到广州,与国民党左派、民主人士李章达等华南救国会负责人联系,还与广州的唐城商议。联络昔日香港救国会会员.广州进步工人、职员,开展抗日救国活动。
1936年冬,通过饶彰风的介绍,周楠与中共广州市委罗范群、麦浦费取得联系,要求恢复党籍。经过中共广州市委审查清楚及谈话后,予1937年4月恢复了他的党籍。是年夏秋问,中共广州市委分配他着重在工人中建立阵地,那时,周楠公开的职业是广州黄埔开埠督办分署办事员,办理开辟黄埔港工程建设等项事宜。工作之余,就发动黄埔区工人参加抗日救亡活动。1936年10月,根据中共广州市委部署,周楠离开黄埔,在市内开展职工运动,并在工人中恢复建立党组织,带领工人开展革命斗争。1938年2月,他任中共广州市委委员、常委兼市委职工运动委员会书记。还兼任中共广东省委职工委员会委员。他以印刷工人为重点,深入广州印刷厂等工厂,培养工人积极分子,先后吸收新党员五、六十人,壮大党组织。他还发动《中山日报》、《民族日报》等报社职工声援抗日战争。1938年5月,周楠和冯桑等,按照省委安排到武汉参加中共长江局举办的干部训练班学习,他担任党小组组长,曾聆听周恩来的政治报。学习三个月结业后,仍回广州,担任原职,做抗日工作。
1938年10月12日,日军在广东沿海的大亚湾、大鹏湾登陆,侵占惠州,广州告急。10月20日,即广州沦陷前一天,根据省委指示,周楠离开广州,转移到开平县赤坎镇,参与组建中共粤中特委,以罗范群为书记,周楠任副书记兼组织部长。在开平、台山、思平、新会等地开展抗日斗争。不久,他根据省委指示,到合浦、北海等地检查工作,传达省委关于抗日斗争的指示,帮助建立中共合浦县工作委员会。1939年春,张文彬从延安到粤中,传达了中共中央六届六中全会精神,决定派周楠到南路开展革命工作。
1939年5月,周楠到达高州,先后找到共产党员周明等以及由刘谈锋率领的香港青年归国服务团团员数十人,然后再到化州、梅蕞,遂溪、广州湾(抗日战争前,由法国统治,抗战胜利后改名为湛江)等地,与地方党组织取得联系,正式建立中共高雷工委,周楠任书记,部署开展抗日救亡活动。这时,第十九路军第六十一师旅长张炎,也回到南路,在梅蓑等地组织原十九路军将士参加抗日,动员各县成立民众抗日自卫团,培训了6000余人。他任广东省第七游击区司令、第七行政区专员,坚持抗日主张。周楠充分利用这个有利条件,开展统一战线工作,派出同志和张炎联系,并到张炎率领的学生总队,抗日救亡乡村工作团工作。并先后在高州的6问县立学校和农村中,建立了党的基层组织和群众团体,仅在学生队就发展了共产党员100多人。还通过陈信材等在梅蕞创办“南声日报*、抗日剧社,开展抗日救亡运动。不久,周柏转移到雷州半岛一带帮助建立中共遂溪县委员会,又与遂溪县青年抗敌同志会领导人黄其江联系,发动青年掀起抗日救亡运动的热潮。在高雷工委周楠等同志支持下,廉江县青抗会组织遍及全县,恢复党的组织。1939年冬,周楠到韶关向中共广东省委汇报高雷地区工作情况,省委决定把高州、雷州,钦州、廉州党组织统一起来,建立中共南路特委,以周楠为书记。1940年2月,南路特委搬到广州湾,建立地下机关,指导各县工作。同年冬,日军侵占合浦县属涸州岛,继又在钦州湾登陆,占领钦州。中共南路特委周楠等同志立即进行紧急动员,组织抗日团体,反击日寇的侵略。这时,台浦县发生“自石水乡”事件,由党员张世聪领导的农民,与国民党军队对恃,武装斗争坚持一年零七个月。省委认为:石水是国民党统治区。白石水斗争影响我们坚持抗日统一战线政策,主张以政治斗争代替武装斗争。周楠在南路特委及干部会议上,传达了省委指示,并坚决执行。于1941年10月,把白石水武装斗争停下来。鉴于钦州地区成为敌后,省委决定于1941年夏成立中共粤桂边区工作委员会.以周椭为书记,开展敌后工作,发动游击战争。就在这时,日军从南宁、钦寐地区撤退。因此。省委撤销了这个决定,周楠仍任中共南路特委书记,留在雷州半岛工作。这时,中共广东省委已撤销,分别成立中共粤北省委、粤南省委。南路特委由粤南省委领导。1941年秋,周楠到香港,向中共粤南省委书记梁广、中共南方工作委员会副书记张文彬等汇报、清示工作。12月12日,日军占领香港。周椭困在孤岛上,1942年1月,他离开香港,经九龙到达东江地区。3月回到南路,传达了南委会议精神,带领群众开展战斗。
1942年5月,海南岛党的交通员从韶关返琼崖途中到达南路,告诉周楠:中共南委、粤北省委已被国民党顽固派破坏,周楠立刻布置南路各地党组织隐蔽,停止公开活动。周楠仍坚持在南路工作。1943年 3月12日,日军在雷州半岛登陆,中共南路特委提出“抗日保乡”口号,下令雷州半岛地区共产党员坚持敌后斗争,团结群众,开展游击战,打击日本侵略者。1943年9月,周楠号召各地学习遂溪抗战经验,各地纷纷建立抗日自卫队、后备队。坚持平原、丘陵、山区游击战,屡给日寇以重创。并制止了顽固派的进攻,保卫了农村抗日根据地。
按照中共中央南方局的指示,周椭于]944年3月,以陈方作向导,离开广东赴四川,到达重庆,先后向董必武、王若飞汇报了广东南路党组织和抗日斗争概况,接受了在敌后建立我党领导的独立自主武装的指示后,仍回南路工作。
1944年5、6月问,周楠平安地回到广州湾,向南路特委同志传达了南方局的指示,还与中共琼崖特委取得联系,转送了通讯器材给他们,支援海南岛的抗日斗争。1944年6月,南路特委周楠、温焯华等同志决定建立由我党直接领导的革命武装。他们以遂溪县老马村为据点,成立雷州人民抗日游击队第一大队,稍后,义在化州、廉江边境建立化廉指挥队,这几支武装有六、七百人,加上各地建立的游击小组,力量达1500余人。吴川县成立抗日自卫队,有100多人,在前线连续打击敌人。
周楠等南路特委同志还部署了茂名、电白、信宜,合浦、防城、灵山、钦洲等地的革命斗争。这时,原十九路军抗日将领张炎受爱国主义影响,从香港回到吴川,联络旧部开展抗日活动。周楠等南路特委派共产党员陈信材到张炎部做政治工作,争取张炎同中国共产党合作。张后率部800多人举行起义。改编为高雷人民抗日军。1944年11月底,建立南路人民抗日游击队,周楠任司令员兼政委,温焯华任政治部主任,李筱峰为参谋长,下分两个支队。由于南路特委领导的抗日武装蓬勃发展和张炎起义,茂名、电自、信宜、台浦、灵山、钦县、防城等地党组织亦带领群众开展抗日和革命活动。
1945年1月,国民党顽固派部队进攻吴川,南路特委决定向北挺进,在广东的化州、廉江、茂名和广西的博自、陆川建立革命根据地。周楠等率领南路人民抗日游击队第二支队向化州北部挺进。途中粉碎了国民党顽固派邓锷、戴朝恩的截击。1945年2月,到达草塘,后在永旺村,遭受国民党顽固派部队千余人的袭击。后来周柏在青平附近的老鸦村,主持召开司令部军事会泌,把笫一二支队编为两个大队,四百余人,由参谋长何畏率领部分主力,挺进合漓自石水地区,建立抗日根据地;周抽和唐才猷则率领部分武装转移到雷州半岛开展敌后游击战争,直至抗日战争胜利。
大力发展南路各县党组织:在周樯等南路特委同志领导下,南路各县党组织迅速发展。建立起茂名、遂溪、合浦三个中心县委。随着革命形势的发展,南路特委周楠等同志把辽阔的南路地区划分为高州、台浦、雷州半岛三个片领导,党员发展到1800余人,成为抗日武装部队和各级革命组织的领导人或骨干。
1945年7月,南路特委派余明炎到粤东,同广东人民抗日游击队东江纵队联系。适逢广东党组织在罗浮山召开党代表会议,宣布成立广东区党委,以尹林平为书记,周楠被选为广东区党委委员。从此,南路特委归广东区党委领导。
日本帝国主义投降后,周楠主持召开南路特委会议,部署干部、战士保卫解放区,坚决击退反动派的侵犯。并曾组织突击队,突袭遂溪飞机场。鉴于64军和其他反动武装对解放区的扫荡,为了保存力量,南路特委决定把雷州半岛的革命武装分五路突围,转移到广东、广西边境的十万大山建立新的革命根据地。1945年10月,周楠委托温焯华主持南路特委工作。他到达香港向尹林平等广东区党委汇报了南路的革命斗争,后来组织决定留周楠在广东区党委,与粱广负责东农村工作。1945年10月,党组织分配周配周楠任广东区党委驻越粥劳动党(话称共产党)中央联络员。他离开香港堕达越雨,先与越共巾央李光华(黄文欢)联系,随后拜会胡志明。在越南河内期问,周捕按照党的指示,从事经济、华侨工作,出版了一个华侨杂志,介绍祖国情况。1947年3月,周楠辗转到达香港,向中共中央香港分局书记方方、副书记尹林平汇报工作。同年5月,根据中共中央香港分局的指示,周榴、庄田到广东、广西边区工作。建立中共粤桂滇边区工作委员会,周楠任书记,庄田任粤桂滇边部队司令员兼边区党委委员。1948年夏,周楠等把部队分两路,挺进云南盘江北岸和云南东南部。后向纵深发展,开辟滇东南革命根据地,控制了滇东南八个县的广大地区。
经中共中央香港分局批准,中共桂滇黔边区工作委员会于1948年8月15日成立,林李明任书记,周柏、吴华为副书记。林李明因公不在,由周楠主持召开区党委会议,研究和确定开展武装斗争、统一战线工作。是年10月,边区党委决定,进入云南的马关和广西的田蓬等地开展战斗,带领粤桂边区部队主力在马关等地开展游击战,并在拉沟塘打了一次胜仗,毙伤敌400余人。后又在麻栗坡活捉国民党部队少将督办谢崇奇,全歼敌军一个连。12月,又在滇桂一带频繁出击,取得胜利。1949年1月,经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司令批准,正式成立中国人民解放军滇桂黔边区纵队,庄田为司令员、周楠任政治委员,下辖11个支队。周楠认真加强对部队的政治工作,为桂滇黔边区扩大建立革命政权,建立地方党组织,作出了贡献。1949年3、4月间,周楠被任命为中共中央香港分局候补委员。5月,香港分局改组为华南分局,他任候补委员。7月间,华南分局派林李明到云南,成立中共滇桂黔边区委员会,林李明为书记,周梢、郑伯克任副书记。在边区党委领导下,当地部队发展到3万余人,解放了60多个县的广大农利地区。3个月后,周楠奉调回华南分局工作。周楠于1949年10月到达广州,任中共中央华南分局组织部副部长。他先后到肇庆、江门、湛江等地,筹集军粮,军需品,支援前线。1950年,周楠任最高人民检察中南分署委员、广东省人民检察署检察长,从事政法工作。1951年,全国开展反贪污、反浪费、反官僚主义时,他任广东省人民政府直属机关“三反”办公室副主任。1952年,他任广东省人民法院院长,党组书记,为发扬社会主义民主,健全社会主义法制,做了大量工作。1954年,他任广东省人民政府政法委员会剐主任,中共中央华南分局委员、广东省人民政府委员,参与领导广东司法改革。1955年,华南分局改组为中共广东省委。周楠任省委委员、省委政法部副部长,中国政法学会全国理事会理事。1958年至1966年夏,他先后任广东省韶关专员公署副专员、广东省交通厅副厅长,为社会主义建设事业,作出了贡献。在“文化大革命”期间,周楠受到林彪、“四人帮”的迫害,身心受到严重摧残。但他始终坚信党,充分显示了一个无产阶级革命者宽阔的胸怀和高尚的品质。1972年,他重新在省交通部门工作,积极完成党和政府交给的任务。1976年,粉碎“四人帮”后,他精神振奋,衷心拥护和坚决执行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的路线、方针和政策,为巩固和发展安定团结的政治局面,贡献了力量。1979年,周楠任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厂。东省委员会副主席,积极从事统一战线工作。1980年5月22日凌晨4时15分,周楠因病,医治无效,不幸逝世。
周楠同志是中国共产党的优秀党员,他参加革命50多年,一向忠于党,忠于人民,忠于无产阶级革命事业,他毕生英勇战斗的事绩,永远铭刻在广东、广西、云南、贵州广火人民群众心中,激励着人们奋勇前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