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正文

张家边乡抗击日军突袭的简述

发布时间: 2006年03月02日   来源: 中山政协   作者:吴孑仁  
  1944年秋,中山敌后游击战争蓬勃发展。五桂山区中山人民抗日义勇犬队(珠江纵队第一支队的前身),先后在五区三乡、翠微,四区安定、芋头山,六区唐家等地接连打了很多胜仗,捷报频传,四、五、六区群众抗日情绪空前高涨。中山行政督导处(相当于县一级抗日民主政权)和五桂山区、滨海区(四区)、谷镇区(五区)三个区一级的抗日民主政权相继建立。游击队活动地区也不断扩大。张家边区由于地处四区上游平原,靠近日伪中心据点——石岐,又靠近三、九区,水陆交通方便。该乡人口众多,土地肥沃,物产丰富,各种社会力量群集:当时除日伪势力在那里活动外,还有国民党区署、国民兵团、“挺三”林国贤中队、陈宝灿中队,濠头、白沙湾一带则有“挺三”(民利公司)吴金属下的林满中队。西桠乡又驻有日军范田部队一个联队。各据一方,横征暴敛,抽剥群众,开烟设赌,群众生活处于水深火热之中。是年秋天,中山行政督导处为了协助滨海区抗日民主政府开展四区上游乡级政权的建立(当时中、下游南萌、榄边一带乡级政权已基本建立),由县行政督导处主任阮洪川(相当于县长)、滨海区政务委员会主席(区长)吴孑仁带领孔雀队、穿山队和建政工作队;中山人民抗日义勇大队副大队长罗章有、政治处主任杨子江带领民权队(主力中队),一起挺进张家边乡,进行武装建政工作。我们在该乡一连活动了两天。第一天晚上,由区长吴孑仁带领建政工作队在当时衙市亭侧的黄氏宗祠(今张家边区办事处)召开群众大会,开展建政宣传,参加大缶的群众十分踊跃。吴以张家边村话向群众演讲,群众昕得十分亲切。会上,还有建政工作队表演文艺节目,大会开到深夜才结束。与此同时部队还派 出手枪组逮捕了恃势凌人,作恶多端,群众恨之入骨的国民党区署马弁罗忠(后在五桂山区被处决),会后,阮洪川、吴孑仁邀集乡中上层人士进行了座谈。   为了防范西桠乡日军突然袭击,抗日部队进村后,由罗章有同志亲自看地形,并派了一个加强班,配有轻机一挺登上村后扯旗山炮楼西桠方向警戒,其余部队则分驻于该乡村尾(今第四村)几个炮楼里。果然不出所料,第二天下午约三点后,驻防西桠的日军连同伪军几十人,配有机枪和钢炮,窜来偷袭我部队。日军进犯时十分狡猾,兵分两路:一路从西桠经窈窕村入村头,然后直下新桥;另一路则绕道从村旁利用蕉基、蔗林作掩护,经闪门桥,直扑观音庙。日军全部化装成便衣队,用两架大板车,装上机枪弹药,上面用蓑衣覆盖着。当时阮洪川同志在吴社嘉屋内接到五桂山县行政督导处麦洪均送来的情报,立即带上吴孑仁的警卫员马鼎同行上街观察情况,当他们行至华昌店前面(今供销社仓库侧)时突见便衣日军,推着大板车鬼鬼祟祟迎面而来,他们即喝问前面是什么人来干什么的?听到日军叽叽咕咕的回答后,阮和马立即察觉他们是化装的日军,同时拔出短枪向敌人扫射,当场击毙一个日翘。其余的日寇慌忙倒卧地上,或向路边窜逃。事后村人纷纷传颂马鼎打死日本仔。我们据守在扯旗山上和村尾几个炮楼的部队,听闻枪声,弄清情况后,即对敌开展攻击。划而河的口军则用钢炮向我驰地炮楼轰击。日军机枪也集中火力向我驻守的炮楼扫射,马×日的炮楼被扫射得弹痕幕紫,观仍可见。双方激战约一小时后,日军再不敢向我阵地继续前进。战斗至黄昏·日军仓惶窜回西桠乡。我们也在晚饭后兵分两路转移.一路由罗章有、杨子江带领主力队民权队先转移到靠近沙边乡的上埝九围馆(白庙谭崇的围馆),休息后经大鏊溪乡进入五桂山另一路由阮洪川、吴孑仁带领孔雀队和穿山队从小引过河到左步头乡休息。这一仗虽无缴获,但对震慑日军,提高部队威信,鼓舞平原地区群众抗战情绪,推动四区上游乡村的建政工作影响很大。群众纷纷反映:五桂山游击队真是了不起。他们不仅能打夜战,而且白天在山区敢对日军进行反扫荡战,在平原乡村,敢与日军拼硬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