沦陷后中共石岐党组织的地下斗争
发布时间:
2006年03月02日 来源:
中山政协 作者:杨子江 黄峰
1940年3月7日,日军从唐家、大涌、金钟、叠石四路直扑石岐,国民党中山县政府闻风而逃,石岐沦陷。从此时起,至1945年9月2日日本天皇派员在米苏里号舰上签字投降止,敌蹄蹂躏的2000个日日夜夜里,战斗在石岐的中共地下党组织,在上级党委的领导下,与人民同甘共苦,坚持在敌伪统治区英勇战斗,出现了许多可歌可泣韵事迹。
[center][B]沦陷前后[/B][/center]
1936年6月,中国共产党中山县组织恢复括动后不久,党就指派李智、张鹏光等党员在石岐开展工作。1937年初,石岐党组织先后吸收了林亮、郑振等入党。1937年7月7日,芦沟桥事件爆发后,中共中山县党组织领导的“中山话剧协社”、“石岐小学教师战时服务团”、“中中别动队”,以及郊区各乡曲,’范时服务队、大刀队、救护队等抗日群众团体十分活跃,积极下乡、下厂、下街道开展各种抗日活动。特别当敌机从三灶岛起飞,扫射、轰炸石岐时,中共石岐党组织及其领导下的群众团体,率先奔赴灾区,抢救居民生命财产,受到群众的好评。同时涌现出许多抗日积极分子,党组织从中吸收了一批有阶级觉悟和民族觉悟的先进分于入党。1938年9月,中共中山县石岐镇工委成立时,辖下已有由林亮,简洁、方菲、邓笑等组成的工人党支部;由陈嘶马、黄颉、汪荣光(汪军)等组成的“剧协”党支部;由张鹏光、孙继普、郑振、杨兆华、孙钦汉、刘紫云、高平等组成的“小教”党支部;由阮洪川,马奔、孙静川、郭宁、郭杰、杨柏昌、郑吉星等组成的学生党支部j由黄煜棠、黄鞅、黄江平、黄超、黄衍枢、黄社雄、黄鉴明、黄佩英、黄佩兰、黄慕怡等组成的汝洲党支部;由杜广、马锐宾、梁达初、梁沛洪等组成的张溪党支部;由黎义、陈光祖等组成的员峰农民党小组;由雷艳容、雷鼎元、雷子云等组成的渡头党小组;还有在国民党警察局里工作的黎安和丝袜女工谭明,以及基边等单线联系的党员,随着抗日群众运动的深入发展,特别是在“抗先”、“妇协”成立后,石岐党组织又在工人.农民和知识分子中,吸收了梁柏、王天真、黄荫棠、黄惠芳等同志入党。
1938年10月21日广州失守,跟着佛山、顺德,番禺,江门、新会等地也相继沦陷,中山处于腹背受敌之中,当时中共中山县委提出“保卫大中山”的口号,国共合作,军民团结抗击日寇,敌机虽曾多次轰炸石岐风呜路、天字码头、南基街、仁里街等地,敌舰又从海上炮击石岐,但石岐军民协力防范和抢救,治安尚好。敌人又从企人石、叠石进行过多次试探性进攻,也被我县军民打退。
然而,就在第二次横门战王卜前后,蒋介石在国民党五届五中全会提出的“限制异党活动办法》推行到中山,从此中山县轰轰烈烈的抗日括动被压下去,为日军侵占石岐扫除了障碍。
1940年3月7日凌晨,日军进占石岐。国民党军队不战而逃,石岐居民被迫生活在日寇铁蹄之下,日军四出掳掠,好淫妇女,有的女青年逃到郊外被日兵轮奸后用床板才能抬回来救治,网民党散兵则到处游荡,把携带的武器卖掉换钱作旅费离去。(当时每挺机枪仅售价10元,手枪5元,步枪2元,在小榄卖出最多,后来,成立的“民利公司”的武器,大部分是从他们手上买来的。)面对严峻局势,中共中IU县党组织和党员,挺身而出,依靠和领导人民群众,坚持展开对敌伪的斗争。
[center][B]初试锋芒[/B][/center]
石岐沦陷的当天,石岐党组织即布置各基层党支部和党员,就地掩蔽,继续联系群众。鉴于当时石岐已从国民党统治区变为敌伪统治区,从抗战前方变为敌后,因此,要求在组织形式和斗争形式上作相应的转变,做到更隐蔽,更秘密、更灰色,使抗日活动为群众接受。于是,以党支部或党员为核心,物色原抗先、妇协的积极分子为骨干,男的组织兄弟会、关帝会,女的组织姊妹会、观音会,广泛联系群众,宣传党的抗日方针政策,揭露敌伪的残暴和阴谋,坚定群众的抗战胜利信心;并结合群众的要求和利益,组织起来斗争。
石岐沦陷后几天,汉奸县长欧大庆从澳门窜回中山粉墨登场。我们党派人利用黑夜,在石岐的马路和大街小巷里张贴抗日反汉奸标语,散发传单,或者把传单从门隙中塞进一些商店、住户里,让镇内居民知道中山还有抗日组织在活动,从黑暗中见到光明,从绝望中找到希望。事后敌伪十分害怕,派人四出搜索,但查不出结果。不久,中共中山县委出版Ⅸ横门》抗日刊物,头版刊出《打倒汉奸欧大庆》社论及“论气节”等重要文章(刊物是县委托郑振在五桂山白企村以教师为职业掩蔽印出来的)。还出版“<<民气》地下报纸,专门报导中山沦陷后各地对敌斗争战况和敌伪动态,以及群众生活疾苦等新闻,石岐党组织和党员,根据这些书报刊物,结合石岐实际,开展对群众宣传教育,有些报刊还让群众传阅。这对群众明确抗战方向,提高抗战胜利信心,都起到了重要作用。
在搜集情报方面,石岐党组织因有工人党支部,党员中有理发工人林亮、茶楼工人简洁、黄包车工人梁柏、单车工人黎安、雷子云、店员工人方菲、邓笑,而郊区党支部则有农民党员。他们中不少人是经过党在长洲举办的抗日游击训练班学习过的,懂得一一点侦察知识,他们利用各自的职业作掩护,故很快就把敌伪军的驻地、番号、装备等情况基本掌握过来。如日军石岐警备司令部设在学宫,敌司令住在学宫对而的二层楼房里;日宪兵司令部设在原国民党县党部(即今之市委旧址);伪县府设在石岐大庙,欧大庆在旁边的“思潦酒店”三楼办,家住孙文东路上佳里。日军防守石岐,尔面主要在莲峰山和岐濠公路;西面主要在长堤和派排哨驻守长洲马山,南面则驻守华陀庙和迎阳山,北面和其他重要地区则由伪军驻守。伪43师(师长彭济华)进驻石岐后,师部设在西山中山图书馆,伪政训处(伪处长汪寿山)设在悦来路李锡家,该师属下的栾营则长时间驻防于水街口及其附近的一天门、沙园一带。石岐党组织掌握到这些情况后,都能及时向县委作了汇报.使县上心中有数。
在锄奸方面,日寇进城不久,石岐党组织发现有个姓郑的内奸,经常进出敌伪机关大门,威胁着地下党的安全,经请示县委后予以惩处。是年7月,郊区有一些乡伪维持会偷偷上台,石岐党组织根描上级部署,派黄鞅、黄鉴明,黄耀钦、黄川老等组成的游击小组,夜袭长洲乡伪维持会和伪自卫队,惩处了汉奸黄翰芬,缴了伪自卫队的全部枪械,然后把队伍开到大南沙,与谭桂明领导的崖口乡暂队汇合,并与原县委领导驻牛角沙的新建小队合编为一个中队(中队长欧初,党代表谭桂明),改为中心县委领导。长洲这一夜袭行动,大大振奋了石岐的人心,对敌伪震动也很大。伪县长欧大庆从上佳里到石岐大庙伪县府上下班,都要派4名警卫站在汽车两旁才敢走动。他还派伪密侦队(队民洪仔)和伪侦缉队(队长缪淦)多次到长洲搜查。日军驻长洲马山的排哨和长洲过渡码头也增加哨岗,但由于我们群众基础好,又有了武装力量,当地“鬼仔头”不敢妄动,日伪也没有办法。在此之前,本部县委已采取措施,把黄煜棠调离,由杨予江接管石岐及郊区工作;迩将潜伏在长洲活动的高平调往四区南庄,把曾在抗先县队部昀简洁调去部队,把基边的党员教师黄纯真调往牛起湾建立交通站,使石岐及郊区地下党组织能够安全地转移,继续进行战斗。
[center][B]荫蔽精干[/B][/center]
1941年春,中共中央对敌后城镇工作作了重要的指示,提出“荫蔽精干,长期埋伏,积蓄力量,等待时机”的方针。石岐党组织进行认真的学习和研究分析,当叫,日寇在石岐驻有阪田师团,濠头、竹秀困、嚣角等地也有重兵驻守,石岐抗战前虽有5万多人,但经过敌机多次轰炸和两次沦陷,大户人家多迁往港澳或内地,中等人家多避居乡村,留下的多是走投无路或家境贫寒的人,由于饿死不少,余下的人口不足4万,生活极度困苦。石岐党组织在国民党顽固派解散抗先、妇协的反共逆流中和日军占领石岐后,亦先后转移了一批党员,留下的力量相对减弱,需要加强。本部县委根据石岐党组织的分析和请求,决定把前不久从省委党训班学习后派到沙溪的郑鼎诺调进石岐,专职负责石岐及近郊的工作。又把梁绮卿通过郑伸楚(潦头人,梁的亲戚,郑启运堂八少爷)的关系派进伪县警察局工作,还将郑志德和黄佩瑜从五、八区调进石岐,建立三乡至石岐、石岐至小榄的交通线,随后,为了照应石岐的工作和方便与各区联系,本部县委领导成员黄峰和工作人员杨冰筠等也迁进石岐。
郑鼎诺(解放初任恩平县委书记兼县长)调到石岐后,以镇内工作为主,兼顾近郊的党组织括动,两样都干得不错。他原是广州“市美”毕业生,抗战爆发后被派往恩平县搞青运工作,转到石岐后以工人身份作掩护,难度很大。他把自已晒得黝照,把带来的12K金衰卖掉得75元日本军票,买了一辆旧黄包车.改名刘昌,当起黄包车工人。他和黄柏拍档,串连黄包车工人林军、牛叔、明仔等,组成“大食会”(把茶楼酒馆弃却的鸡皮等;脚料拾回来,买些黄豆、蒜头、羌煲好,在深夜不拉车时充)。他们边吃边谈国难家仇,启发工人的阶级觉悟,进行抗日爱国主义教育。
当时黄包车工人受剥削严重,在太平路开设黄包车公司的郑干,利用租车押金,收高额车租、修车费等手段,压榨工人,还常以收回出租车来威胁工人。黄包车工人忍无可忍,在党支部的领导下,向郑千开展说理斗争,迫使郑于作出让步,黄包车工人得到实惠,置看到组织起来力量强大,部称赞“昌哥好呀”。
在敌伪血腥统治。石岐百业萧条,只有敌伪官员和极少数有钱人才坐得上黄包车,工人收入微薄,常吃不饱,还常遭受日军拳打脚踢。郑鼎诺同其他黄包车工人一样,吃了不少苦头,但他坚持工作,经过艰苦细致的启发教育,先后发展黄包车工人林章、店员工人林安入党。
梁绮卿进入伪警察局后,当了秘书,掌管敌伪印信,又接近情报课。当时汪伪南京政府警察总监有个小组驻进石岐,同广州敌伪情报机关有联系。梁通过情报课为党取得了大量情报,如什么“清剿计划”、“清查奸党计划”,以及中山大小汉奸狗咬狗骨情况,都能探听到手。她特别利用管印信,为党提供了伪县警察局发出的“良民证”、“通行证",给党员的地下活动带来了方便。她还积极做发展党员工:作,1941年春介绍梁冰加入共产党。是年秋,石岐党组织经本部县委同意,派梁冰和原妇协积极分子黄敏坚到中山纪念中学,“读书”,同敌伪开展争夺青年一代斗争。当时该校设在南门三级石,梁冰她们穿着校服走街串巷,敝察敌伪动态,在校内结交朋友,团结进步同学,组织学习会,传阅进步书刊,反对奴化教育,潜伏活动了近三年。
石岐党组织还根据工作需要,先后在太平路维新街、娄园口分别设立交通站,公开名称叫: “两益杂架店”(由黎安、杨毅主持)、“良友旧书店”(由杨湘和她的母亲刘慧能主持)。两个站都靠近横街窄巷,能直达郊区,容易集散。因此,除石岐党组织接头时使用外,主要提供本部县委和中心县委保存文件、刊物及人员来往接头,对当时党的活动起过作用。
[center][B]郊外安营[/B][/center]
石岐党组织在抓紧镇内工作的同时,即着手在郊区建立武装队伍。1941年夏秋问,口军准备发动太平洋战争,在沧陷区实行“以战养战”,频繁扫荡,掠夺物资。中山沙田地区堂口林立,盗贼如毛,经常打家劫舍。石岐岗;妊不少乡伪政权都组织伪自卫队,借口防匪防盗,实则盘剥农民。石岐党组织经过分析研究,决定派人打进乡村自卫队,把武装力量抓过来,改变其残害人民的性质,以配合我主力部队的发展。
1941年夏,石岐党组织首先派杜广打入张溪乡伪自卫队。这个队有十来条枪,队长林耀是个地痞流氓包烟庇赌,鱼肉乡民,杜广打进去后,把几个较好列队员团结过来。此时,长洲的黄超、黄社雄也把该乡的自卫队和沙夫队掌握过去,合编成长洲中队。为了统战需要,领了“挺三”第二更队陈球大队属下的番号,并在队里建立了党支部。,该队同党的主力部队、国民党的“挺三”部队和伪乡政权均保持联系,活跃在乡内和长洲沙田区,护乡护沙,避免土匪抢劫,义便于我党部队和地工作人员捕动。
1942年5月下旬,中山抗日游击队夜袭浮圩中,黄鞅负伤,被进到长洲医治,石岐党组织即安排他住进黄丛挂堂的黄筱坚、黄颖嫦家护理,请名医赵炳立医治。黄家在马山朋下,山上有日军驻守,隔江伪警林立,由于群众掩护得好,黄鞅安全地治疗3个多月,伤愈重返前线。
浮圩战斗结束不久,抗日游击队准备袭击石岐,石岐党组织根据上级指示,立即安置工人党义部以及打进伪警浆局的梁绮卿,纪中的梁冰、黄敏坚等同志搜集敌伪驻防兵力岗哨,制成地图,交由本部县委交通员郑吉带往九区抗日部队。从1942--一1944年。我部队先后4次袭击石岐,石岐党组织都能提供情报。
1942年冬,大汉奸汪精卫老婆陈璧君、伪广东省长陈耀祖和日本南支派遣军机关长矢崎少将先后来岐,加强镇压和奴化话动。石岐党组织根据上级指示,进一步落实荫蔽精干壬作,坚持对敌伪斗争。陈璧君、陈耀祖姐弟来岐时,伪县登育局曾下令纪中伪校长派学生列队去长堤欢迎,梁冰、黄敏坚就串联学生借故不参加。为了对抗敌伪施行奴化教育,亨岐党组织发动卢浩明(凤呜路米商)、李绍元(南门民安街殷户)等联名邀请原竞修学校校长李硕卿先生从澳门回岐,在家里复课,教授《古文评注》、《东菜博议》、《秋水轩尺牍》等古书。随后党组织又在龙母庙街开办培光学校,对学龄儿童进行启蒙教育。该校还一度成为党的接待站。
当时石岐居民生活困苦,地下党员的生活十分艰苦,如简洁一家。口,父母兄嫂侄儿5人先后饿死,两个姊妹被迫誊掉,其弟简荣快被饿死时,幸得杨子江部队送来两担谷的钱救活他。又如黎安一家4口无法维持生括,妻子带着幼子逃荒改嫁,五岁多大的长子黎超由党寄养到三乡农民家,后转往沙溪,以后下落不明。类似这样的地下党员是不少的。但他们为了抗日救国,为了党的事业,仍然坚持战斗。
“压迫越大,反抗也越大。”1943年春,杜广枪杀了张溪伪自卫队长林耀,缴获全部武器,把队伍开进五桂山壶:”后扩编为民权中队,驻防石岐北附廓沙环。随着五桂山抗日部队的扩大,要求地方党输送兵源,石岐党组织就先后把林章、林安、林德、黎安、马锐宾和大批积极分子送到部队去,梁冰和黄敏坚也在纪中发动进步学生郑慕生、黄天健、郑惠娟等到五桂山参军。
1943年夏,石岐党组织为减轻北附廓农民的经济负担,引极卧同杜广部队袭击为伪政府收禾票的杜审冲,事后,敌伪震慑很大,不敢再在那里收禾票。而杜广部队即开始征收小量抗日公粮,由收沙环14顷禾田增至峰溪沙的430顷,为主力部队解决给养起了一定作用。
1943年11月,中共珠江特委成立。特委书记梁嘉来石岐了解情况后,决定将特委机关设在石岐。我们地下党组织通过良友旧书店杨伯母的关系,为梁在太平路萎园口租了一个铺位,让他及其爱人许桂生以卖故衣、裁缝作职业掩蔽下来。另一特委领导成员谢创,则通过地F党员的亲戚关系,住进猪仔街萧玉辉家。从此,石岐党组织又担负起掩蔽特委机关的任务。
[center][B]黎明暗流[/B][/center]
1944年特别是从下半年开始,苏军已将德军赶出国境,直逼柏林,意大利法西斯头子墨索里尼亦已垮台,欧洲将要开辟第二战场,日本侵略军在太平洋诸岛节节肯失利,深恐盟军在广东沿海登陆,频繁扫荡游击区,蒋介石则下山抢夺胜利果实,派遣大量特务到沦陷区活动,敌、伪、顽暗流滚滚。面对严峻局势,石岐党组织在上级的领导下,组织党员更加荫蔽地开展斗争。同时,在张溪建立了白皮红心的政权,掌握自卫队武装,并由黄旭加强领导。还派梁其颖协助黄社雄领导长洲中队(1943年黄超病逝后由黄社雄当中队长),使城内城外的斗争密切配合。
1944年春,伪43师一部围搜长洲,梁其颖不幸被捕。石岐党组织及粱亲戚黄柏盈极力设法营救。但由于粱被捕前确曾还枪拒捕,难于取保,被判坐牢。
1944年4月15日,为拔除张溪的伪军据点,逸仙大队一都和杨子江、黄石生。中队在张溪自卫队的配合下,夜袭驻在张溪的伪护沙第15中队(队艮徐桂),迫使他们撤离。
1944年5月27日,从韶关派回的黄少山(黄超之兄、国民党蓝衣社成员)勾结坏人,诱杀了我驻长洲新涌炮楼协助黄社雄中队的武装工作组成员黄鉴明、黄川佬、黄社鸿、黄耀钦四人。随后,打入伪纪中的梁冰也被敌伪追捕,幸由杨振辉伯母通知,才安全撤出。
1944年7月29日,中山县抗日游击义勇大队夜袭石岐,毙伤驻在南门祠堂的伪43师129团连长、副官以下数十人.同时袭击了驻华陀庙的日军。石岐党组织事前积极提供情报,事后积极开展宣传使敌伪惶恐不安,扶江门调一中队日军到岐增防,伪县氏卢宝永、伪一区区长雷腾光均请人抽签求神保祜。
1944年8月,指挥部在五桂山成立经济委员会,发动募捐,维持部队给养,改进部队装备,张溪乡献出了伪储备券10万元,相当于一挺机枪的钱。
1944年10月20日,珠江纵队部分主力奉命挺进粤中。石岐党组织根据珠江特委的指示,布置张溪党支部发动群众,动员精壮农民数十人,出动艇只开到滨海区,运载指战员近500人,绕过或冲破敌伪封锁线,经孖于沙、小榄、海洲到新会。事后,特委书记梁嘉对张溪的群众工作给予表扬。
1944年中秋节后不久,黎安由部队派回石岐,策动潘锡(大骨锡)伪护沙大队驻莲塘街郑家祠的一个排起义,不幸泄密在岐江楼被捕,牺牲于黄嘲。是年10月28日,长洲中队长黄社雄往五桂山联系工作,途经渡头,不幸被雷雄杀害。这些事件发生后,石岐党组织为保存力量,不得不把受到牵连的党员撤出,同时采取严密的防范措施,继续开展活动。
1945年1月,在张溪乡小学教书的杨湘,中午放学返良友旧书店途经基边时被日本宪兵队拘捕(10灭后保释),石岐党组织获悉詹,立即通知特委机关人员安全转移。
1945年2月,张溪通敌分子朱金胜串同“挺三”二支队林满部及伪军搜村,黄旭掌握的自卫队杀了朱金胜,把队伍拉入五桂山区。从此,石岐近郊没有党领导的常驻部队,只有山区派出的武装小分队括动。
1945年5月9日,日伪军分六路围攻五桂山抗日民主根据地的同时,加紧搜捕石岐地下党员和抗日积极分子,但没有得逞。
1945年5月21—8月28日,珠江纵队第一支队分五批转移东江,石岐党组织也留下极少数党员继续坚持括动,迎接抗日战争的最后胜利。
在解放战争期间,石岐党组织在上级党委派来的党员协助下,同中山其他地方的党组织和武装力景一起继续战斗,终于迎来南下大军解放了中山。
我们在写这篇历史纪实文章的时候,深深怀念曾一起战斗过的战友,特别缅怀英勇牺牲的烈士们!在艰苦的战斗岁月里,在石岐和近郊及调离后牺牲的同志有:梁绮卿、黎安、林德、黄鞅、黄颉、黄社雄、黄衍枢、黄伟畴、黄伟贤、黄鉴明、黄川佬、黄耀钦、黄社鸿、黄佩兰、黄桂舰、黄锦生、马锐宾、梁达初、杨川、肖绍远、戴孔基等20凡。他们不论在战火纷飞的战场上,或在屠刀挥舞的刑场上,在黑暗的牢狱中,以及在艰难困苦的日子里,都怀着对抗日事业和党的事业无比忠心,英勇奋斗,坚贞不屈,表现出共产党人的崇高品德和革命气节,没有辜负党和人民的教育与期望。这也表明:石岐党组织在上级党的领导和石岐人民的支持下,而对日本帝国主义的血腥统治和敌、伪、顽的三而夹击,表现出坚贞不屈的战斗力。每当风雨雷鸣的时候,我们还深深怀念当年曾经冒着生命危险帮助过、支持过、掩护过地下党员括动的堡垒户和兄弟姊妹们。如当年石岐良友旧书店的杨伯母、长洲的杨振辉伯母、黄丛桂堂的黄筱坚、黄颖嫦姐妹、张溪的黄述母亲五叔母等等。她们当年给我们的每一碗稀饭、每一件单衣,都比今天的鱼翅、貂裘还珍贵。革命胜利来之不易啊,愿全国各族人民、愿中山人民在党的领导下搞好改革开放,为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社会而继续奋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