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山横门抗击日军登陆战斗简述
发布时间:
2006年03月03日 来源:
中山政协 作者:吴孑仁
横门岛位于珠江口西南,是中山港的交通咽喉,中山市张家边区东南的天然屏障。该岛的西南为横门口和横门水道。横门岛、横门口、横门水道一带统称为横门。
1938年10月21日广州沦陷之前,日寇就南犯珠江三角洲。日寇于1938年3月,派遣海、陆、空三军侵占中山七区三灶岛并在那里修筑飞机场,作为日寇侵占全广东的桥头堡。1939年7月9日,日寇出动5OO余人,浅水舰3艘,汽艇10只,于是日上午9时以三架飞机作掩护,突袭中山二区全、叠石两乡。当时我党领导的二区乡警队和国民党的地方守备队曾奋力还击;在我党领导下的抗日救亡群众团体——“妇协”、“区青队”、“救护队”等全力支援,但由于敌众我寡,于下午2时被日寇攻陷。日寇进入该乡后大肆抢掠、放火、烧毁民房210间,掠去大批牲畜、粮食,至翌日才撤回舰上。
1939年7月下旬,日寇又突袭中山四区的横门口,企图疆陆进犯石岐。当时,中山正处在抗日救亡群众运动高潮中。在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旗帜下,以国共两党合作为基础,全县军民同仇敌忾,一致对外,抵抗日本侵略者。当时国民党政府的县长张惠长,第四区区长沈毓兰,第四区警察署署长孙海筹(兼国民党区党部书记长)。国民党政府全县组建有守备总队,下属三个大队,九个中队。张惠长兼任县守备总队总队长,总队副为石抱奇。第一大队长徐昌辉,第二大队长石抱奇(兼),第三大队长陈泽寰。另外还有各区阁民兵团。县守备总队第三大队部设在西桠乡,所属笫七、八、九中队布防于横门一带。抗战初期县、医、乡还组建有抗敌后援会。我党领导的武装在四区除部分乡警队和更夫队外,主要武装队伍是从各乡抗先队抽调以共产党员为骨干组成的武装集结队。欧晴宇(中共党员)任中队长,杨木(中共党员)为中队副。中共四区区委书记谭福钦(即谭桂明)担任政治指导员。下设三个小队,第一小队长为缪宇天(缪振明),第二小队长吴国柱(即吴浩生),第三小队长初期为欧阳贵,后改由孙继明任,谭光耀为小队副兼班长,麦平仁、黎源仔、黎少华等是该队的骨干力量。党直接领导抗日救亡群众团体:一是广东青年抗日先锋队中山县队(简称抗先队),它是在中共中山县委领导下以青年为主体的全县性抗日群众组织。全县共有抗先队员3000多人。县队总队长由国民党政府县长张惠长兼,副总队长由当时中共中山县委书记孙康担任。四区抗先队区队长由国民党四区警察署长孙海筹担任,副区队长为欧晴宇(中共党员)。抗先队除宣传动员组织群众外还设有救护组、担架组和军事组。二是中山县战时妇协会,它是在中共中山县委直接领导下,以县、区“抗先队”中的妇女为骨干,并吸收各阶层的妇女参加的妇女抗日群众组织。当时,为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需要,县“妇协”的正会长由薛锦遇(县长张惠长的妻子)担任,副会长由刘紫云、梁秀芳担任。
横门抗登战斗刚刚开始,中共中山县委立即以“抗先队”名义,以县、区两级党组织的领导成员为骨干,组成横门前线指挥部。指挥部主任孙康,组织部长叶向荣,宣传部长阮洪川,总务部长欧初。指挥部设在四区西桠乡县立第七小学校内(孙康兼任该校校长)。当时除以指挥部名义紧急动员全县“抗先”队员积极参加支前工作外,县委还指示四区,抽调党员为骨干组成的武装集结队和来自全县各区的千多名男女“抗先”、“妇协”队员,分别组成宣传队,救护队,担架队、慰劳队、运输队等奔赴前线展开紧张的支前工作。
横门抗登战斗发生在1939年秋天,日寇先后两次以海、陆、空的优势兵力进犯中山四区横门。第一次是7月24日上午,日寇先占领横门岛的七坎,并以飞机大炮掩护占领马鞍山、矮山,另一部分向横门口登陆。驻守第一线的中山县守备队,奋勇抗击来犯之敌,战斗至下午2时,敌被击退。日寇由7月25日至31日止,又连续发动向猪龌咀、芙蓉山、玻璃围、仰天螺、穗生围、珊洲、藜村、小引等横门沿海一带骚扰、抢粮及掠夺财物。中共四区区委及时派出欧晴宇、杨木、缪宇天、谭光耀、麦平仁带领集结队奔赴前线参加横门抗登战斗。驻守在横门第一线的东利、珊洲的国民党守备队官兵,本着守土救国、人人有责的宗旨,与集结队并肩作战。
在首次横门抗登战斗中,以共产党员为骨干的集结队和抗先队,虽然初次上战场,但个个英勇奋战,坚守阵地,毫不畏缩。担负送弹药、救护、慰劳等任务的抗先队员,在战斗打响时,有的亲去阵地背后,担负起警戒和后勤任务,有的紧跟在战士后面,战士受伤一个,他们就救护一个,替补一个,真是前仆后继,就这样连续战斗到第七天,日寇的进攻始终被阻于横门口沿岸一带。战斗坚持到31日下午4时,日寇突然出动大批飞机,向我第二防线的二洲、大王头山、小引,大环等地疯狂轰炸,掩护攻击我第一防线的日军仓忙退回海上战舰去。是役日寇伤亡达百人,敌军运输舰一艘在仓惶逃遁中在玻璃围附近被水雷击沉,伤亡逾30人。
日寇在首次进攻遭到挫败后,贼心不死。乃于1939年9月7日,在横门海面部署浅水舰5艘,汽艇30余只,飞机两架,经过一番侦察后,又以十倍于我的兵力,再次向横门口的芙蓉山、玻璃围、白米山、大尖峰、东利涌,灰炉涌、珊洲等地发起猖狂的进攻,我驻防前线的抗日军民与日寇展开了多次的激烈战斗,给来犯之敌以较大的杀伤后,先后撤出藜村、大王头,小引等据点,退守张家边、西桠一带。当时正是禾田夏收刚结束,日寇铁蹄所至,杀人放火,奸淫掳掠,农民割回来的粮食,不是被抢光,就是被烧光。日军的罪行,激起群众莫大的愤慨,纷纷主动要求参战。不久,日寇逼近张家边,声称要进攻石岐。我党领导的抗战军民的抗日热忱和英勇行动,鼓舞了旧民党守备队的官兵,他们亦奇力守土抗战,决心小再后遐’步,誓死保卫家乡。由于军民团结一致,连续打退了日寇多次的进攻。特别是9月20日那天,日寇出动1500多人,进犯小引、张家边乡,连续发炮400余发作掩护,出动飞机10架来助战,当时我守卫在张家边三仙娘山、星君庙山、小引一带的守备队第九中队(巢添林中队,政治指导员孙康兼)英勇反击,从上午十时半战至下午五时半,连续击退日寇四次冲锋,守备队小队长徐德标英勇冲杀,在星君庙山阵亡。经过几天的激烈战斗,我抗战军民先后夺回大环、小引、藜村、二洲等据点。9月20日,日寇除派一小股兵力在张家边乡大王头山碉楼设防固守外,其余尽退回舰上。日寇占领大王头山后,害怕我军民夜袭,在山上四周构筑工事,山的四周竖立木杉和铁丝网,并在网上系了铁罐。张家边乡“抗先队”和服务队曾配合县守队多次夜袭和骚扰山上日寇,弄得日寇寝食不安,每当入夜,日寇总以机枪向四周田野频频扫射和照射探照灯,防我夜袭。
在横门抗登战斗期间,前方将士英勇作战,后方有力支援,真正做到前方要人有人,要物有物,彼此紧密配合,共同作战。横门一带村庄,实行坚壁清野,村中除老弱外,全部撤离转移到五桂山和外乡去,乡中治安和支前工作,全由留守的抗先队、服务队负责:抗先队与群众配合,及时破坏了岐关东路、莆引、岐环公路,以防日寇进犯。
中共中中山县委还派出在西桠乡七小学校内参加新党员训练班全体学员,山曾谷、陈特两同志率领前往横门前线慰问抗战将士。国民党中山县政府张惠长与抗先队领导同志阮洪川等曾一起多次乘搭单车到藜树,张家边前线视察和慰问将士,军民斗志昂扬,情绪高涨,充分体现出国共两党联合抗战,军民紧密配合,保家卫国的精神,胜利地阻击了日寇的疯狂进攻,粉碎了日寇企图从横门进犯中山的可耻阴谋。日寇企图在中Ii5暖区横门登陆进而占领石岐的阴谋受挫后,转而向二医金钟、叠石进犯。1939年10月5日石岐不幸被占领,这就是中山第一次沦陷。日寇占领石岐仅3天就撤退了。根据当时中共县委的分析,日寇进犯中山的阴谋诡计除刺探军情、抢掘粮食物资外,主要是配合向国民党顽固派进J亍诱降,实现其“灭共”的目的。果然,横门抗登战斗刚刚胜不久,国民党顽固派便掀起抗日战争的第一次反共高潮,国民党中山县党部书记长林卓夫、副司令吴康捕等顽固派大造反共舆论,搜查中山县立第七小学,通缉孙康,下令解散我党领导的“抗先队”和“妇协”,并勒令他(她)们向国民党政府登记自新,以此来破坏团结抗日,瓦解群众的抗战斗志。由于内讧而为日寇所乘,以致于1940年3月上旬,日寇再次进犯中山,除在四区崖口乡被我地下党员谭福鑫、萧志刚同志领导的乡警队迎击外,各路日寇长驱直入,3月5日中山第二次沦陷,区、乡人民惨遭日寇铁蹄蹂躏!这“渗痛教训,说明我党关于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政策的英明、正确。今天我们在争取和平统一祖国的斗争中应该很好地总结和吸取这个历史的经验教训。
(此文系吴孑仁同志根据当年参加战斗的老同志提供的历史资料结合个人回忆执笔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