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日战争时期
发布时间:
2006年03月03日 来源:
中山政协
[center][B]1937年[/B][/center]
7月,中共中山县四区工作委员会成立,工委书记梁茶(淑尧)。先后在濠头、纪中建立党支部,在南蓢、牛起湾、陵岗、左步、崖口建立了党小组和党员的联系活动点。
秋,四区妇女抗日救亡工作团成立,团长程志坚,副团长方秀英(方群英)。提出“宁愿头颅断,不当亡国奴”的口号,积极开展抗日宣传和募捐活动。
秋,石岐小学教师战时服务团、一、二、四、五、八区抗敌后援会、抗日战时服务团(队)、大刀队、救护队等抗日群众团体纷纷建立,遍布城乡,抗日群众运动风起云涌。
8月,中共中山县委员会在石歧成立(原县工委撤销),县委书记孙康,副书记孙晖如。县委机关设在石岐民生北路“太原第”,隶属于中共广州市外县工委。县委重建后,对全县的抗日工作作出了部署:一是加强党的建设,建立和健全各级党组织机构积极发展党员,壮大党的组织力量;二是进一步组织发动群众宣传抗日,为建立抗日武装打基础。
9月,中共中山县五区工作委员会成立,工委书记梁奇达(梁浪舟)。
9月中旬,日本的侵略战火烧到中山来。日军为侵略华南,控制海上要冲,先后派遣军队,占领位于南海之滨的中山七区荷包、高栏(今属珠海市)等诸岛。
10月,中共中山县八区(今属斗门县)小濠冲支部委员会成立,书记邝任生,党员发展到7人,隶属于中共南方临时工委。
12月5日,县委书记孙康在《牛起湾乡报》发表文章,题目是:《中山的危急与我们的任务》,号召100万中山同胞起来,为保卫乡土,保卫国家民族而奋斗。
[center][B]1938年[/B][/center]
初,中共中山县四区委员会成立(原工委撤销),区委书记梁茶,组织委员谭桂明,宣传委员杨德裕。
春,八区选派邝叔明、邝健玲等同志到延安抗日军政大学和陕北公学学习。后来又选一批青年到延安学习。
春,五区地下党员,以教师职业为掩护,组织了谷镇区文化界救亡工作团,他们编演抗日救亡戏剧,到山区及沿海地区宣传抗日。
3月初,县立中学“中中别动队”加入省抗先,改名为“广东青年抗日先锋队中中别动队”,接受省抗先的领导。
3月18日,日军占领中山七区三灶岛(今属珠海市),在岛上修筑飞机场,由海陆空三军派兵镇守,作为侵略华南的桥头堡,并对岛上居民实行烧、杀、抢的“三光政策”。
4月,石岐、五、八区数千群众甚至上万人,连续举行庆祝台儿庄大捷的集会游行。一个风起云涌遍及城乡的抗日群众运动正走向高潮。
4月,中共广东省委成立,孙康被选为省委委员。中山县委从广州市外县委移交给广东省委领导。
5月,广东省委书记张文彬,为中山的武装工作作出指示:中山县委成立后,书记要亲自抓武装。
5月,原属中共广州市外县工委领导的中山九区党支部划回中山县领导。县委接到通知后,即派员前往接收。九区党支部在县委的统一领导下,加强了党的组织建设,积极发展党员。九区党支部是于1938年1月成立,支部书记梁坤。
6月,委选派共产党员徐云、叶向荣到省委参加党训班,结业后到本单位担任领导工作。
6月,原属中共南方临时工作委员会领导的中山八区小濠冲党支部划归中山县委领导。县委副书记孙晖如前往办理接收手续。
10月,广州沦陷后,日机频频轰炸石岐,国民党中山县当局准备逃亡。中山县委为推动抗日救亡运动的发展,由县委忆记孙康,以县立第七小学校长、群众代表的身份,主动与国民党中山县县长张惠长接触,要求他下定决心抗日,开放群众运动,让更多群众参加抗日。随后,张惠长迫于形势需要,接受这一意见,组织抗日运动。
11月,孙康到香港参加东南特委召开传达毛泽东同志有关开展武装工作指示的会议。
11月中旬,县委在石岐太原第召开全县第一次武装工作会议,县委的主要领导、部分区委的负责同志参加。会议分析了中山的形势,提出今后武装斗争的任务,研究批准了九区区委提出派人进入当地团队建立武装的计划。
冬,县委召开会议,研究分析形势。为维护抗日大局,争取国民党县当局开明士绅和上层人士参加抗日,决定推选张惠长出任县抗先总队队长。
冬,县委在四区西桠县立第七小学举办第一期游击干部训练班,有50多人参加。学习班由孙康主持,学员来自各区党支部干部和武装骨干,既学习军事又学习政治。学习班培训了一批干部,为后来中山开展抗日游击战争打下基础。
12月9日,广东青年抗日先锋队中山县队(以下简称县抗先)在四区西桠县立第七小学举行成立大会,有2000名青年群众参加。抗先总队长张惠长,副总队长孙康、阮洪川,秘书郑振、组织部长阮洪川(兼)、宣传部长郭宁。县抗先由县委组织部长梁厅达具体领导,叶向荣以特派员身份参加,负责党团支部书记。县抗先总队初期设在石岐县立中学内,后迁移至孙文东路44号。县抗先是全县规模最大的群众性抗日团体。总队成立后,一、四、五、六、八区也先后成立区抗先队。全县队员发展到3000多人。
12月,九区区委按县委批准的计划,向当地地方团队领了一一个黄礼大队属下的“别动小队"的番号,由九区区委书记梁伯雄出任小队长,小队副郭定华、吴二根,队员由各乡党支部挑选,共13人、13条枪,日常工作由九区区委照管。
年底,县委在四区西桠(后来转到石岐莲塘街县立第一小学)举办第一期党员训练班,接着又在崖口、合水口举办第二、第三期党员训练班,每期有二、三十人参加,学员来自各基层党支部和区委委员。学习班是由孙康主持,县委的主要领导人孙晖如、梁奇达、徐云任教员。学习班的内容有党的基本知识,党的纪律,形势和任务,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的理论。
[center][B]1939年[/B][/center]
初,中共中山县一区匿委成专(隙石岐镇_丁委撤销),区委书记黄峰,宣传委员黄锦棠。
初,县委派郑革之(郑兴)、蔡毅希(蔡雄)分别率县抗先第一、第二工作队到三区、九区宣传抗日,组织抗先,后因形势变化,三、九区没有建立抗先。
初,八区区委在小濠冲、月坑先后开办三期党训班;五区区委也同时开办了两期党训班。对党员进行培训。
初,一区区委在长洲举办抗日游击干部训练班,有六、七十人参加,主要学习政治和军事,班主任叶向荣。
1月,中山县战时妇女协会(以下简称为县妇协)在石岐成立,张惠长的妻子薛锦迥任会长,剐会长刘紫云、架秀劳。执委刘紫云、程志坚、梁秀芳、方群英、郑迪伟、高茁屏、黎冠珍、邝健玲、谢丽群。县妇协工作后由县委妇女委员梁绮卿直接领导。县妇协是中山妇女组织抗日规模较大的群众团体,后来在一、四、五、八、九区也先后成立妇协区分会,会员发展到1000多人。
春,县抗先和县妇协先后组织队员到洪湾冲日投大石,封锁海面,将60多公里长的岐关公路分段挖开,阻止日军长驱直入。
春,九区梁伯雄小队在扩充为中队的基础上,又扩编为“挺三弦第一支队第三大队,大队长梁伯雄,副大队长陈军凯、徐云,大队副官杨日韶,下辖七、八、九3个中队。
春,县委以抗先、妇协的合法群众组织,在县中、女中分别举办青年、妇女干部培训班,每期有30人参加,主要培训青年和妇女骨干。内容包括学习军事、政治、群众工作、战场救护等。
春,县委先后在三区、五区、举办抗日救护训练班,请当地进医生讲授战场救护知识,培养一批救护人员。
春,崖口、沙边、长洲、员峰等乡先后建立受当地党组织领导的乡警队或别动队,开展了抗日活动。
3月,派驻在国民党中山县第四战区第六游击区司令部政训室政治队的共产党员成立党支部,书记黎民惠、副书记关晃明。支部由县委派梁奇达直接联系。
3月,因中山抗日形势日趋紧张,国民党教育局决定把县中、女中、师范从石岐迁往靠近澳门的南屏乡,成立联合中学。郭宁等4名党员学生随校迁往南屏,后来成立党支部,书记郭宁。还成立县抗先联中独立支部,抗先队员有200多人。他们在联中发动学生开展抗日救亡和反托斗争。
夏,原石岐镇工委组织委员梁绮卿调县委任妇女委员。
夏,县委在四区西桠举办两期游击干部训练班,每期30—40人,时间一个月。学员是来自各区委及基层党支部的党员及武装部队的主要干部。学习内容包括军事、政治,统一战线和群众工作。通过培训,为后来县委建立武装打下基础。五区、八区也先后举办游击干部训练班。
4月9日一12日,县委在四区江尾头召开全县第二次武装工作会议。县委领导,部分区委负责同志参加,澳门地方党组织、南顺工委的负责同志也列席参加了这次会议。会上听取了东南特委宣传部长杨康华传达党中央和省委对独立自主开展游击战争的指示;总结自第一次武装工作会议以来的成绩和经验教训,分析了全县的抗日形势,确定建立由县委直接领导,派共产党员进入地方团队掌握抗日武装,由党控制掌握的乡村自卫武装等3种武装。还确定建立以县委直接领导的武装为骨干,开展独立自主的游击战争。
7月7日,在纪念“七·七”芦沟桥事变两周年大会上,凼民党县当局提出所谓“一个政党、一个主义、一个领袖”的反动口号。县委机警地察觉到这些口号的含义,当即布置县抗先代表上台据理驳斥,揭露“三个一”口号的反动本质,挫败了国民党县当局企图将县妇协改为抗敌后援会,完全受国民党当局控制的阴谋。
7月上旬,日军进犯中山内陆的二区全禄、叠石两乡,大肆抢掠群众财物,放火烧毁民房210间,于翌日遁回舰上,又向金钟一带进犯。
7月24日,日军出动铁拖、汽艇,复以飞机大炮掩护,向横门的沿岸登陆。国民党县当局,组织守备总队共3个大队(9个中队),其中第三大队(所属的七、八、九中队)
开赴横门前线抗击日军的侵略。中山县委以抗先的名义,以县区两级党组织的领导成员为骨干,成立横门前线抗日支前指挥部,孙康任总指挥。动员1000多名男女抗先队员、妇协会员组成宣传队、救护队、慰问队、担架队、运输队,还从各区抽来抗先武装队员,组成100多人的武装集结队,队长欧晴宇、副队长杨木、政治指导员谭桂明,下辖有3个小队,支援横门前线的国民党守备军抗敌,击退了日军的侵略。
8月,县委副书记孙晖如调东南特委,梁奇达任县委副书记兼组织部长。
8月,五区区委书记郑仲光调县委任组织部副部长,五区区委书记由廖铎接任。
秋,国民党县当局林卓夫、吴康楠等在县政府明伦堂召开县抗先全体干部和区抗先副队长以上干部会,对抗先施加压力,进行政治迫害。
秋,国民党县当局出动军警,查封了县妇协办公地点,宣布解散妇协。县妇协当即发表《告中山父老姊妹书》,揭露国民党当局对人民参加抗日斗争的迫害和向日本侵略者投降的可耻行为。
9月上旬,日军发动海陆空三军,再次进犯横门,中山抗日军民奋勇抗敌,再次击败日军的侵略。反击战中关晃明壮烈牺牲。
9月下旬,孙康调东南特委,中山县委书记由梁奇达接任。
10月7日,日军占领石岐,中山第一次沦陷。2日晚,日军用飞机在尖峰山顶上投放用铅块制成的日军旗时,国民党中山县当局头目林卓夫等闻风胆丧,慌忙逃到八区。6日,日军出动5000余人,在飞机、炮舰的掩护下,分别向叠石、金钟、大王头登陆,7日下午占领石岐。日军所到之处奸淫掳掠,百姓流离失所。
1O月10日,日军带着大批抢来的文件、资料和物资退出石岐,分头遁回海上。当夜,林卓夫等从八区窜回石岐。他们不以逃跑为耻辱,厦丽宣椎喹持抗H的共产党有罪,下令搜捕共产党员,制造白色恐怖。
11月,县抗先召开会议,贯彻中Ⅸ抗先在台山县召刃;各县代表会议精神,从组织上、思想上做好如何应付国民党反共高潮到来的准备。
11月,省委决定将中山县委从东南特委移交给中区特委领导。东南特委书记梁广、中区特委书记罗范群同来中办理领导关系的交接手续。
[center][B]1940年[/B][/center]
1月,国民党县当局查封了县区抗先队部。宣布停止县抗先的一团活动。县抗先当即发表《告中山兄弟姐妹书》和“告海外侨胞书》。向各阶层人士公开揭露国民党县当局的反动阴谋。并严正指出:查封和停止抗先的活动,是违反团结抗战的原则和违背“开放群众运动"的诺言,是背信弃义的行为,终会受到人民的制裁。还重申:我们的抗先队一如既往,坚持抗战,反对投降;坚持团结,反对分裂;坚持进步,反对倒退。
1月,县委调整领导班子,陈翔南任中山县委书记,梁奇达任副书记兼组织部长。
3月,县委派阮洪川、吴孑仁等共产党员到香港做华侨、港澳同胞的工作,还在香港办了一份《今日中山》的月刊,颂扬海外侨胞的爱国热情,报导家乡消息,揭露国民党消极抗战,积极反共的罪行。月刊发行遍及东南亚、澳洲、日本,美国、加拿大、南美等国家和地区的华侨。
3月6日,日军从唐家登陆,在准备占领石岐途经崖11时,受到当地党领导下的崖口乡瞀队的阻击,乡臀队后因弹药消耗甚多而转入山区。
3月上旬,日军占领石岐,巾山沦陷,人民处在水深火热之中。而国民党中山县当局及驻军不战而遐,逃到鹤山县去建立流亡政府,过着贪生苟安的日子。而共产党领导下的抗日武装,在敌后领导和发动群众,开展了艰苦的抗日斗争。
3月下旬,中山县委从石岐张溪迁往四区贝头里,并指示各级党组织,从公开转入隐蔽斗争。
春,八区区委通过统战关系,在南山建立一支有70人的闩卫队,后编入“挺三”第七支队第五中队公开进行活动。
4月,中山县委领导班子进行调整,宣传部长徐云调符外地,由青年委员黄峰接任,妇女委员梁绮卿。并对全县各级党组织进行整顿甄别。
5月下旬,县委根据第二次武装工作会议精神,确定在九区大南沙成立由县委直接领导的独立自主的主力游击小队,从四五六区抽来13人、13条枪,公开番号是“挺三"第一支队属下的一个新建小队,队长郑刚拔、党代表欧初。
6月,崖口、长洲两乡警队转移到九区,编入县委领导的抗日武装。
6月,八区区委书记邝叔明调广游二支队,五区区委书记郑少康调八区,区委领导成员调整,郑少康任区委书记,组织委员邝振大,宣传委员曾谷。
6月,县委新建小队从大南沙转移到牛角沙,与崖口、长洲两乡警队汇合,人数已增加到四、五十人,扩编为中队,中队长杨日韶,党代表谭桂明。这支队伍在九区深入调查,馏助农民耕种,保护农民利搞,开展抗日和锄奸杀霸活动,同农民建立了鱼水关系。
6月,省委为加强对珠江一角洲抗日武装的领导,成立中共南番中顺中心县委。中共中山县委同时撤销,分别成立中山本部县委(辖一二四五六八区)、三九区区委,分别隶属中心县委。本部县委书记兼组织部长梁奇达、关山(后),宣传部长黄峰、妇女委员郑迪伟。本部县委初期设在翠亨村,后来转移到五区大布乡;三九区区委书记黄君若、张诚美(后),副书记吴妥和,组织委员张诚美,宣传委员陈特、罗光连(后)。
6月,中山本部县委在贝头里召开敌后工作会议,总结县委重建以来在组织建设、发动群众、开展抗日、培训干部等所取得的成绩和教训,提出了敌后斗争的四项任务。
6月25日,五区游击小组袭扰日军驻雍陌的司令部和伪五区政府。
6月29日,六区游击小组袭扰唐家圩镇的日军。
7月,一区游击小组突袭长洲维持会,打死汉奸维持会长,还缴获小批武器。
10月,省委为加强对中山地方党组织的领导,把从省党训班结业的学员关山、司徒毅生、唐健、罗光连等调来中山,充实县、区党组织的力量。
11月,在九区的主力中队派出4人战斗小组到合水口外,镇压了欺压群众的崖口乡伪乡长谭日潮。
11月,主力中队在中顺边境的吉昌围附近,消灭前来诱惑“民利公司”投降谈判的大汉奸李塑鸡的副官(潘惠的小舅),缴获快掣驳壳枪4支。
12月,主力中队派罗章有、冯洪昌等4人战斗小组出击在容奇渡口专门拦渡搜括乡民财物的伪联防哨所,毙敌6名,缴获枪2支。
[center][B]1941年[/B][/center]
初,五区区委委派梁其颖(杨韦)、郑吉(黄健平)等共产党员进入国民党五区联防大队掌握驻保良卡一个中队的兵力。后转移至八区。
初,一二区区委派共产党员黄社雄进入长洲“挺三”第二支队陈球大队黄社雄中队任中队长,控制一个中队的兵力,公开进行抗日活动。
初,中山本部县委通过统战和社会关系派梁绮卿进入国民党中山县伪警察局当秘书,为党组织收集敌伪情报,掩护地下工作者的活动。
1月,八区从中山本部县委划出,成立直属区委,归中共南番中顺中心县委领导,区委书记唐健,组织委员郑少康,宣传委员曾谷,妇女委员郑迪伟。
春,中山本部县委派党员杨子江进入国民党中山县二区联防办事处掌握一个中队的武装,中队长杨子江。
3月,八区区委创办《黄杨山报》,宣传党的抗日主张和国内外形势,揭露敌人的侵略罪行和顽固派破坏团结抗战的阴谋,激发群众的抗日情绪和坚定群众抗战胜利的信心。
4月,八区抗日游击大队在月坑成立,大队长陈中坚,党代表兼副大队长郑少康,大队副官黄乐天。对外挂“挺三”第七支队第二大队的番号。
7月,中山本部县委通过进步民主人士李志海与“挺三”梁自带的关系,建立李志海中队,挂“挺三”第四中队的番号,由地方党派人去领导。到1943年12月,编入中山抗日游击大队。
7月,中心县委为谋求在珠江三角洲建立理想的抗日根据地,对在中山五桂山区能否建立抗日根据地,派谢立全到五桂山区进行实地调查。
9月,中心县委在一次会议上听取了谢立全对中山五桂山区实地调查的汇报,提出五桂山区具备有建立抗日根据地的条件,会上确定开辟中山五桂山区抗日根据地,发展壮大部队,坚持独立自主的抗日游击战争。
秋,四区区委在合水口建立刘震球民兵集结中队,公开挂国民党第四特务大队第三中队的番号。有脱产、半脱产的青年60多人参加,他们在地方党组织的领导下,与五桂部队建立了密切的联系,为抗日武装输送了一批兵源。
10月,八区区委发动马山、南山的农民自卫队约200人,夜袭日军驻马山的大本营创基祠和闸口炮楼的日军,毙敌2人、伤1人。
10月,中心县委根据珠江三角洲的斗争形势,作出了“发展中山,经营番禺"的决定。
冬,本部县委派共产党员黄石生、周增源分别进入一区国民党周克明、二区周守愚的国民兵团,各自控制一个中队的兵力,公开进行抗日活动。
11月,中心县委决定,将原驻在顺德县路尾围的广游二支队第一中队调防中山九区驻石军沙,对外挂梁伯雄大队第七中队的番号,对内称九区第二主力中队。
年底,九区抗日主力中队袭击驻崖口护沙中队谭玉良部,全歼一个连,活捉了中队长谭玉良,缴获武器一批,为后来九区部队顺利进入五桂山开辟了道路。
[center][B]1942年[/B][/center]
初,谢立全离开西海,到中山九区牛角召开干部会议,传达中心县委关于在中山五挂山区开辟抗日根据地的指示,决定扭原来在河冲水网地带活动的中山武装部队,逐步转移到五桂山区。
初,地方党组织先后派一批共产党员到五桂山区合水日、灯笼坑、白企一带乡村,以教师为职业,发展党员,建立党组织,开展群众性的援军活动。
1月,罗章有、黄智带领一支18人的先遣队进入五桂山区合水口、石门一带,了解民情、社情、敌情、地形,为开辟抗日根据地打前哨。
2月,欧初、王鎏带领第二:主力中队六、七十人进驻五桂山,同罗章有先遣队会台。
3月,卫国尧带领第一主力中队40多人进驻五桂山,同第二主力中队、先遣队汇合。
3月,杨伯母(谭杏)为进驻五桂山区部队送来几千斤谷,为部队解决粮食给养的困难。
4月下旬,五桂山区游击队袭击下栅伪联防中队李芬部。六、七十名伪军,大部分成为俘虏,缴获机枪2挺、长枪30多支。
5月,中山县抗日游击大队在五桂山区成立(以下简称游击大队),大队长卫国尧(后欧初)、政委谭桂明、副大队长肖强(后罗章有),政训室主任欧初、李进阶,大队下辖2个中队120多人。
5月下旬,谢立全率游击大队主力70多人,袭击李塑鸡派驻浮圩伪军何国光营部,歼灭伪警中队和伪军一个连,缴获长枪50多支。游击大队中队长王鎏、杨日韶不幸牺牲。
7月,随着五桂…抗H根据地的巩固和发展,地方党纰织动员一批党员和地方工作人髓、积极分子,到五桂山参加抗日武装部队。
秋,地方党组织协助五桂山抗日部队,发动群众,破坏岐关公路的北台桥、大环桥、上栅桥、东岸桥,阻止日军对中山的长驱直入。
10月,游击大队联合友军钟汉明部,袭击坦洲黑骨祥(黄祥)部,缴获长短枪20余支。
[center][B]1943年[/B][/center]
1月,中山本部县委、三九区区委同时撤销,各级党组织从委员制改为个人负责的特派员制。中山本部特派员司徒毅生,三九区特派员罗光连,先后隶属中心县委和珠江特委。
3月下旬,游击大队在五桂山合水口举办第一期有中小队干部参加的军事指挥技术训练班,称“海燕队”。以后五桂山部队又连续办了第二、三、四期,每期有30一40人参加,直至1944年止。
3月,杨予江、黄石生、周增源3个中队合编为二区中队(对外仍用原来3个中队各自的番号),中队长黄石生,指导员杨子江。隶属中山抗日游击大队,后于1944年底转移入五桂山,编入中山人民抗日义勇大队。
夏,五桂山部队成立交通总站,代号为“白鸽队”,总站长容海云,全队有60多人,大多数来自地方党培养出来的妇女骨干。
夏,日伪军在南荫圩一带,以当地群众“通匪”为借口,拘捕了当地居民30多人,除部份保释外,余下10多人被押至大车乡附近山头,挖坑活活埋葬,犯下惨绝人寰的罪行。
5月,谢立全率游击大队夜袭三乡伪联防大队,活捉大队长郑东镇,毙、伤、俘敌100多人,缴获机枪1挺、长短枪100多支,粮食、物资一大批。
5月,八区区委接上级通知,实行地武分家。八区抗日游击大队由南番中顺游击区指挥部直接领导,大队长陈中坚,政委唐健,地方党组织由曾谷负责。
6月,日军、伪军第四十三师彭济华部出动4个团的兵力,从石门、合水口、长江、灯笼坑、马溪、石莹桥等地发动“六路围攻”。五桂山部队运用游击战术,粉碎了敌人的进攻。敌人原定10天的行动计划,仅3天就被抗日军民粉碎。
7月,南番中顺游击区指挥部(以下简称为指挥部)从番禺县榄核转移到中山五桂山,加蛆了对中山抗日斗争的领导。
9月,八区区委撤销,实行特派员制,特派员肖志刚,隶属中区特委。
10月,游击大队部分主力在崖口伏击护送从石岐到翠亨参加“军事训练班”的伪军第四十三师彭济华部一个营的武装,毙、伤敌20多人,缴获轻机枪1挺、掷弹筒1具、步枪10支、弹药一批。游击大队副大队长肖强不幸牺牲。
10月,海上游击队成立。活动于珠江口中山沿海一带,担负五桂山部队来往东江交通和抗击沿海匪霸任务。后来发展到4条大帆船和2条小船,共60多人。
11月,伪军第三十师、四十三师一部卷土重来,分七路,从石门、南萌、长江、长命水、石鼓挞、三乡、塘橄再次向五桂山区发动进攻。游击队采取分散隐蔽的策略,使敌人疲于奔命,围攻又遭到可耻的失败。
11月,中共珠江特委在石岐成立,特委书记梁嘉,特委机关设在石岐太平路萎园口。中山地方党组织,在特委的领导下开展活动。
12月,指挥部从游击大队抽调110多人,在五桂山成立直属部队——逸仙队,政委谭桂明,队长黄鞅、彭福胜。下辖民族、民权、民生3个中队。
12月,三乡联乡办事处成立,选出郑永晖为办事处主任。办事处成立后,继续加强对该区民主建政的领导,进一步做好掩护五桂山区部队在平原的活动,开展抗日宣传,打击敌伪。
[center][B]1944年[/B][/center]
1月1日,凌晨,游击大队和逸仙队一部出击驻南萌伪军彭济华第四十三师一二八团第三营黄光亚部。毙、伤敌伪营长以下20人,俘敌15人,缴获机枪3挺、掷弹简4具、步枪60余支、短枪2支、予弹5000余发、掷弹筒弹90多发。
1月1日,中山人民抗日义勇大队(以下简称为义勇大队)发表成立《宣言》,指出:我们是中华民族的一分子,我们是中山人民,在这时局的紧急关头,不能不起来担负坚持抗战,保卫乡邦,解除同胞痛昔的责任;我们从3年来斗争的痛苦经验中,已熟悉了反动分子、投降分子违反人民利益的真面目,我们中山人民要救自己,耍救国家,就只有靠各地抗战团队的团结与自己的努力;只有依靠从人民群众中生长起来,为人民生、为人民死的军队。中山人民抗日义勇大队是在中山抗日游击大队基础上改编的,大队长欧初,政委谭桂明,副大队长罗章有,政训室主任杨子江,下辖12个中队,350多人,隶属于指挥部。
1月3日,义勇大队在长江乡松埔举行庆祝成立大会。各地代表有2000多人参加,大会开展了献金和进行文艺表演活动。
1月4日,省临委和省军政委员会派黄康到中山,在二区水溪村指导当地党政军领导干部20多人参加的整风学习。内容足学习中央的有关整风文件,总结过去的斗争经验和教训,提出今后的斗争任务和增强党性的工作。整风学习至1月底结束。
1月18日,义勇大队、逸仙大队共派出5个中队200多人,出击伪军李塑鸡派驻翠微的中山五八区护沙总队卢汉荣部,战斗7分钟,共俘敌120人,缴获机枪3挺、长短枪135支、子弹7000余发致其他军用晶‘批。
1 月 23口,指挥部在石莹桥召开军事会议,研究分析曰军准备向五桂m发功凡规模军事进攻的对策,澍汀了“全商牵制,击敌要害,攻其一‘路,动摇敌阵”的应战策略。
1月,国民党军“挺三”属下钟汉明部50多人,通过统战工作,参加了抗击日军发动的向五桂山区进行十路围攻的战斗。
1月31日,日军出动步兵、骑兵和伪军笫三十师、四十三师与及5个护沙中队约8000多人分十路(自企、合水口、灯笼坑、鳌溪、长命水、石鼓、永丰、崖口、白石、桂南)向五桂山区发动大规模的军事进攻。逸仙大队、义勇大队按指挥部的部署反击敌人。艘伪原策定…个月的围攻计划,仅5天就被抗日军民粉碎了。这次战役共毙、伤敌120多人。逸仙队队长黄鞅不幸牺牲。
初,义勇大队开展了对澳门葡萄牙当局的统一战线工作,双方进行了谈判,达成了4项协议:1、双方互相协作,打击骚扰澳门之敌军、土匪,共同维护澳门治安;2、澳葡当局同意五桂山部队到澳门进行不公开的活动,包括在澳门收税,发动爱国人士进行募捐,筹集抗日经费J 3、同意五桂山部队在澳门购买部分物资,如弹药、医药及其他设备;4、允许五桂山部队送小量伤病员到澳门治疗。
2月,海上游击队击溃驻淇澳岛谭×海上自卫队,缴获长短枪20余支,解放岛上400多户渔民。
2月,中山民主建政筹备处成立,开展建政工作,成立了建政党组,书记叶向荣、副书记阮洪川。同时从逸仙大队、义勇大队及区乡抽调一批青年骨干,组成民主建政工作队,开展民主建政的宣传组建工作,队长黄昌义(黄云)、副队长梁宏。
2月8日,谢立全率五桂山区游击队袭击唐家伪密侦队长梁孔先、伪乡长梁鼎先,毙敌11人,俘敌7人,缴获长短枪9支。
2月14日,五桂山区游击队攻克横门汪伪嫡系广州要塞司令部横门江防基地的海军据点,俘伪军中校主任以下100余人,毙敌lO余人,缴获追击炮1门,重机枪2挺、步枪40余支、短枪8支、电台1部、子弹,炮弹及其它军用品一批。
3月8日,义勇大队在五桂山区召开抗日根据地妇女庆祝“三八”节大会,鼓励妇女积极参加抗日,为保家卫国贡献力量。
4月,驻防唐家的日军,配合该处的密侦队100余人,兵分两路,突然包围石门九堡,施行“三光”政策。以当地群众支持共产党活动为借口,拘捕了男女老少共48人,全部杀害,犯下惨绝人寰的罪行。
4月12日,一区游击队长黄石生,在二区沙溪桃园茶楼,以国民党中山县二区国民兵团中队长身份,同一些商人商谈筹集部队粮食时,被国民党特务走卒彭河杀害。
4月15日,逸仙大队一部与二区中队联合袭击驻石岐北郊张溪伪护沙第十五中队,未获战果,中队长杨日璋不幸牺牲。
4月18日,五桂山区在合水口召开为期4天,有军民各界代表700多人参加的五桂山区战时联乡办事处成立的代表大会。按“三三制”的原则,选举产生联乡办事处主任刘震球(刘智明)、副主任甘伟光(甘宝芳),同时发表了五桂山区军民各界代表大会《宣言》,制订了((五桂山区战时联乡办事处施政要则草案》,从政治、经济、生产、文化、社会地位等方面,给予人民有正当的权益。
6月,逸仙大队、义勇大队派出160多人再次向横门敌伪守军发动袭击,在前进中经过水田,被敌人发觉,未获战果。副中队长欧日良,侦察员陈炳不幸牺牲。
7月1日,指挥部谢立全、谢斌率民族队、民权队130多人,在五桂山外围的芋头山设伏,歼灭日军一个通讯班10多人,击毁军用汽车一辆,缴获机枪1挺、步枪9支和一批秘密文件。
7月3日,指挥部的领导罗范群、林锵云、谢斌、刘田夫,刘向东以及义勇大队的领导,在五桂山区石门田心村召开军事会议,从派进敌伪人员掌握到的情报中,研究分析了日伪军向五桂山区发动第二次进攻的计划,作出了“集中主力,歼其一路,其余以中队为单位分成战斗突击小组,分散在各地开展麻雀战,到处扰敌,以拖住各路敌人前进,避免正面接触”的应战计划。
7月4日,日军1000多人,分四路,从翠亨至石门、马溪至旗岭、深湾至二门坎、长命水至长江发动向五桂山区进行报复性的“四路围攻”。逸仙大队和义勇大队按指挥部制订的应战计划,粉碎了敌人的进攻,歼敌100余人。义勇大队中队长唐仕锋在战斗中不幸牺牲。
8月,中共中(山)顺(德)新(会)边县工作委员会在小榄成立,边工委书记罗光连。中山三、九区隶属于边工委。
8月,五桂山区在合水口小学召开成立咒主区政府(区政务委员会)代表大会,有300名代表参栩=选举产生区长刘震球、副区长凌子云。
8月,中山八区划归新会县委领导,出新会县委组织部长肖志刚负责联系,直至1945年8月。
10月1日,省委、省军政委员会在五往山区摈榔山村锚开干部会议。林锵云、岁范样、刘田夫、翊立全、谢斌和珠江、粤中、西江3个特委的领导象妻、谢创、冯集参加了会议。会上罗范群传达中央指示和省委土洋会议精神,研究了部队挺进粤中的行动汁划和准备工作。
10月上旬,义勇大队抽调部分主力,隧指挥部组成的挺进部队:500多人向粤中挺进。部队从五桂出出发,到濠头涌口上船、途经二顷圈、小榄、海洲等地,机智地通过了敌伪的重重封锁线抵达新会,在井溪村与新商鹤欠队胜利会师。一区地方党组织为五仕…部队挺进粤中准备五、六十条民船,在计划指定的地点安全接送部队;三区地方党纽织也在海洲准备大批民船于渡口接应,并做好警戒,使部队顺利抵达目的。
10月,原中山人民抗日义勇大队副大队长郑兴叛变投靠敌伪,.给地方党组织和五桂山部队造成重大损失。10月,凤凰山区民主政权筹备小组成立,组长甘伟光、副组长王尹。后因情况复杂,没有公开成立民主政权。
10月,滨海区(四、六区)在四区南塘小学举行大会,成立滨海区民主区政府,选出吴孑仁为区长。
10月,广东人民抗日游击队珠江纵队中山县行政督导处成立(以下简称为县行政督导处)。在上级党委的领导下,由各区乡派出代表参加在石莹桥村召开的中山县民主政权成立大会。按“三三制”的原则,选举产生县行政督导处主任叶向荣、剐主任阮洪川,委员陈明、凌子云、吴孑仁、甘伟光、曾谷。县行政督导处成立后,认真贯彻执行党中央的十项政策,积极支援地方部队抗敌,做好后方群众工作;开展地方政治、文化教育、群众生活福利等方面的建设。
11月,中共中山县五桂山中心支部(相当区级)成立,书记方群英。
11月,省临委、省军政委员会决定在珠江三角洲仍傈器一个纵队级的司令部和有相当战斗力的主力队伍,派周伯明从东江到珠江三角洲,林锵云、谢斌与梁嘉从粤中调返中山五桂山区组建珠江纵队。
12月上句,林锵云、谢斌返回五挂山与梁嘉、周伯明、刘向东等筹建珠江纵队成立的工作。
12月,五桂…中心支部在合水口举力.妇女骨干训缚班。有十二、三人参加。
12月底,白马中队在东坑、那洲…带遭受¨年帕袭击,队伍遭受损失。
[center][B]1945年[/B][/center]
1月15日,广东人民抗日游击队珠江纵队(以下简称为珠江纵队)在中山五桂山区正式公开成立,司令员林锵云,政治委员梁嘉,副司令员谢斌,参谋长周伯明,政治部主任刘向东。司令部设在五桂山区槟榔山村,下辖第一,第二支队和独立第三大队。第一支队是在原义勇大队的基础上改编。活动在中山,支队长欧初、政委梁奇达、副支队长罗章有,政治处主任杨子江,支队下辖10个中队和政治处及后勤单位。
初,五桂山区政务委员会根据《施政要则》第六项规定,制订了全区减租减息条例,最大限度地限制了地主和富农对农民和劳苦大众的剥削程度。
春,珠江纵队第一支队,制订妇女工作同志会章程,从政治思想上鼓励妇女积极参加抗日,提出妇女的义务和保障妇女的合法权益。
2月28日,周伯明率珠江纵队第一支队(以下简称为珠纵第一支队)一部击退日伪军400多人向白石据点的进攻,取得了胜利,毙伤敌近30人。
3月12日,五桂山、滨海、谷镇、凤凰山4个区的农民、工人、青年妇女和各界人士代表,在纪念孙中山逝世20周年活动会上,举行国事座谈会,要求结束国民党一党专政,组织联合政府,展开中山的民主运动。
3月,谷镇区民主区政府成立。当时,在建立乡民主政权的基础上,通过协商,在三乡桂山中学召开代表大会,选举产生郑吉为民主区政府区长。
3月18日,珠纵第一支队的民族、雪花、马成3个中队联合出击前山、古鹤敌据点。谷镇区民主区政府动员三乡一带的乡民出动30多辆自行车助战,专门运送游击队战士到出击地点,创造坐自行车远道奔袭的“新战术",取得了两地配合战斗的胜利,俘伪军40多人,缴获机枪2挺、长短枪46支。
3月27日,全县各党派、各团体、各阶层代表,在五桂山举行全县国事座谈会。一致要求:只有结束国民党一党专政,建立联合政府,才能彻底消灭内战危机,才能实现团结抗战,夺取最后胜利。
3月31日,珠纵第一支队党委机关报《抗战报》发表了((展开中山县的新民主运动》的社论,号召全县人民动起手来,为全县性的民主政治的实施而努力奋斗。
5月9日,日军1000多人,伪军第四十三师2000多人和“曲线救国军"1000多人,分兵六路(灯笼坑、长江、榄边、崖口、翠亨、石鼓)向五桂山区抗日根据地发动进攻。
珠纵司令部作出了“隐蔽主力,不与敌正面接触硬碰”的策略,目的在于保存实力和保卫抗日根据地,结果敌人的围攻又被粉碎。
5月21日,周伯明、欧初、梁奇达率珠江纵队第一支队的民族队、交通站、爆破排以及珠江纵队司令部全体机关工作人员200多人,从五桂山出发,分乘7艘帆船转移东江休整。23日欧初返回五桂山继续领导部队开展反扫荡战斗。
5月23日,国民党“挺三”出动4个支队3000多人,向九区梁伯雄大队发动进攻。梁伯雄大队全体指战员,进行英勇顽强的还击,但由于敌众我寡,战斗中又没有回旋余地,结果造成重大损失,大队长梁伯雄在前线壮烈阵亡,副政委郑文不幸被捕遭受杀害。
5月25日,《抗战报》发表社论,题为((论反动派投降日寇打内战》,揭露国民党反动派发动内战,残杀抗日军民旧罪行,号召抗日军民团结起来,坚持抗战,争取胜利。
5月28日,珠纵第一支队属下的铁流队12名战士,在三乡敌占区的雍陌乡进行抗口宣传后,宿营于塘墩,被国民党伪联防队发觉,出动100多人连夜包围塘墩乡,向铁流队宿营地发动进攻,战士战斗到弹药用尽,在无法突围的情况下,围在一起拉开仅有的炸药爆炸,与阵地共存亡,8名战士当即牺牲,4人受重伤,后被称为“塘墩12勇士”。
6月初,《抗战报》撰文悼念梁伯雄,痛斥反动派,指出:梁伯雄大队是爱护人民,抗日最坚决的部队,便招致反动派的仇恨,要消灭之而后快,社会人士聆闻此一噩耗,无不发指。国民党反动派这种惟恐帮助敌人不足,梦想将一切真正抗日力量消灭而后快的内战罪行,将成为千古罪人。
6月8日,珠纵第一支队连续发表文章,题为《国民党反动派有何道理要勾结敌伪进攻抗日军民,抢掠、屠杀、焚烧!》和((民利公司不应该配合敌伪进攻梁伯雄大队》。揭露国民党反动派勾结敌伪、破坏抗战、残杀抗日军民、祸国殃民的种种罪行和事实。号召全中山抗日军民,团结一致,坚持抗敌,争取胜利。
6月中旬,珠纵第一支队第二批休整队伍,由冯开平率民权队40多人乘船转移东江。
6月19日,珠纵第一支队第三批休整队伍,由罗章有率民生队60多人抵达东江。
7月,珠纵第一支队民族队,民权队100余人,配合东宝大队进攻宝安县沙井陈培伪军,激战竟日,入夜才攻克,缴获大批粮食、生猪,打开粮仓赈济群众。
7月,转移到东江黄松岗公明圩一线的珠纵第一支队一部与日军作战,打退了日军的进攻,歼灭一小队敌人,并有所缴获。
8月1 6日,珠纵第一支队党委先后发出《正告伪军携械反正))的通告和“致Ⅱ钧通谍》,警告驻中山县属的一切日伪军,子8月22目以前向我队缴出全部武装,将依照优待俘虏条例,给予生命安全之保护。
8月中旬,驻石门鹅眉村的一名东北籍日语翻译(朝鲜族人),携l挺机黄枪和1具掷弹筒;驻较杯石的1名日军等先后向珠纵第一支队反正、投降。
8月中旬,转移至东江的珠纵第一支队一部,配合东纵兄弟部队进驻宝安县南头城。
8月24日,竦江纵队第一支队、中山县行政督导处联合发出“为抗战即将胜利结束告中山全县同胞书》,重申5项建议,共同建设新中出。
8月25日,球纵第一支队、县行政督导处联合发布《抗战胜利敬告中山全县同胞书》,号召全中山人民团结起来,消除内战危机,为实现民主自由的新中山而努力奋斗!
在八年抗战中,中山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高举抗日旗帜,英勇杀敌,浴血奋战,对日本侵略者进行了艰苦卓绝的斗争,终于取得了伟大的胜利。据不完全的统计,在140多次的犬小战斗中,毙伤敢440多人,俘敌530多人,缴获炮2门、轻重机枪24挺、长短枪700余支,创建了拥有140多个树庄、5万多人口的根据地和游击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