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正文

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

(1927年8月——1937年3月)
发布时间: 2006年03月03日   来源: 中山政协   
[center][B]1927年[/B][/center]   8月底,中山县委主要负责人李华炤、黎炎孟、刘广生在澳门召开会议,研究制订在中山开展秋收暴动计划和措施。   9月,刘广生在树冲村先后两次召开有一区、石岐地区的党团骨干会议,部署在石岐地区开展小秋收暴动。   冬,李华炤等秘密在三九区组织农军200多人,计划配合一、四区农军举行暴动,后因形势变化而没有进行。   年底,刘广生在树冲村发动40多名农军举行了小秋收暴动,遭国民党军、民团、护沙队等400多人的包围、镇压而失败,中山县委领导人刘广生在转移途中被捕,后遭国民党县当局杀害。 [center][B]1928年[/B][/center]   1月4日,县委书记李华炤、委员黎炎孟到澳门商谈工作时,因叛徒出卖,被国民党特务跟踪至澳门,在一间茶楼内被劫,当即押回中山。国民党县当局用尽严刑,威逼利诱,李结*、黎炎孟宁死不屈,于1月12日被国民党反动派杀害。   3月,省委派巡视员周松腾、李冠南先后到中山九区重建县委,书记梁坤,领导成员有梁健荣、罗若愚、梁伟民、何坤。县委的活动地点设在九区低沙。县委重建后,中共广东省委当即指示:在继续隐蔽活动的同时,要扩大党组织,待机起义。县委根据省委的指示,后来在九区发展有140名党员,建立14个党支部。   6月,九区地下党组织,以地方习俗为掩护,成立“耕护会”、“红业堂”等灰色群众团体,以此作为党的活动据点。   6月,九区浮圩、大有两乡农民自卫军100多人,在大有冲闸武装抗击国民党黄圃警卫队到浮圩勒收“警卫费”,破坏了敌人的行动坟墓,缴获步枪8支。   8月6日,省委根据当时中山的形势和活动范围,决定将中山县委改为特别区委,区委书记梁坤,委员梁健荣、罗若愚、梁伟民、何坤、聂**。省委还指示:区委要不断扩大活动范围,密切城乡关系,利用农民的原始组织,开展抗捐税的斗争和加强农民赤卫队的训练。   8月,特别区委的秘密活动地点黄圃新地蚕种店被国民党当局查抄,领导成员转移顺德及其它地方隐蔽。 [center][B]1929年[/B][/center]   3月,区委在九区大有、大南等10多个乡村发动农民秘密组织“关帝会”、“关义会”等群众团体,坚持抗租抗税斗争。   夏,随着区委活动范围和力量的不断扩大,省委指示中山恢复县委,书记李冠南,委员梁坤、梁健荣、罗若愚、郭祥带。 [center][B]1930年[/B][/center]   秋,县委发动九区农民、关帝会、关义会会员,在大坝头开展抗议国民党驻黄圃区护沙队强征护沙费的斗争,取得胜利,释放了被拘禁的100多个农民,答应减收或免收护沙税。 [center][B]1931年[/B][/center]   1月,李冠南去香港参加省委举办的赏训练班时,因省委机关遭受破坏,李冠南同时被国民党特务动持,押回广州审讯,于8月21日在红花岗被杀害。此时,中山县委失去了与省委的联系,大部分党员转移到香港、澳门、南洋一带,只有少数党员仍留在边远地区,以教师、务农等职业隐蔽下来。至1936年上半年,党组织的活动基本停止下来。 [center][B]1933年[/B][/center]   夏,曾在大革命失败后,转移至南洋一带活动的共产党员孙康从新加坡回到中山,由于他当时是突然被释放驱逐出境,无法与党组织接上关系,回到中山后便积极进行找寻党组织的活动。   秋,孙康乡亲的帮助下,出任四区沙边乡小学校长,以学校为阵地,组织进步青年成立“新文字协会”、“读书会”、“世界语协会”。活动范围遍及三乡、南蓢、石岐等地一些小学,并与这些学校的进步教师建立密切的革命往来,以此来宣传党的抗日救亡方针,增进党组织对他的了解。这些活动一直延至1936年初。 [center][B]1936年[/B][/center]   3月,孙康经曾在三乡布任教,后回到广州读书的曾谷介绍,与广州中青领导成员林振华接上关系,并在广州加入“中青”组织。在广州市中青的指导下,先后在中山纪念中学、五区大布小学发展了一批盟员。   5月,中国青年同盟中山支部成立,书记孙康。年底转为“中青特去”。   9月,孙康经中共广州市外县工委的批准,恢复了党组织关系。随后,外县工委派麦蒲费、林振华、温焯华先后到中山,帮助开展建党工作,在四区、五区、石岐先后吸收一批中青各级分子入党。   10月,中共中山县支部委员会在四区沙国乡成立,支部书记孙康,组织委员孙晖如(李国霖),宣传委员陈嘶马,文教委员孙一之。隶属于中共广州市外县工委。   11月,党在中山纪念中学发起成立中山学生援绥联合会,开展抗日宣传。   年底,党领导下的中山学界,组织有6000人参加的、在石岐举行的声援抗日大游行,发表了《宣言》,散发了传单,广泛宣传党的抗日主张。   年底,中共中山县支部在四区沙边、五区鸦岗小学建立党支部,在石岐成立党小组。 [center][B]1937年[/B][/center]   初,中共中山县工作委员会在石岐成立,工委书记孙康,组织委员孙晖如,宣传委员孙一之,全县赏人数已发展到30多人。县工委隶属于广州市外县工委。   初,中共中山县工作委员会在石岐组织“中山话剧社”,上街宣传抗日,激励群众抗日情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