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
(1924年7月——1927年7月)
发布时间:
2006年03月03日 来源:
中山政协
[center][B]1924年[/B][/center]
8月21日,在上级党组织的关怀下,中山选派了进步青年李华召、梁瑞生、梁坤等14人到广州参加由国共合作的革命政府举办的第二届农民运动讲习所训练,后来在第三、四、五届也选派出进步青年参加,前后共30多人。
9月,中共中央委员谭平山与国民党左派、广东省省长廖仲恺二人,到中山视察农情,宣传革命,组织农民自卫武装。廖仲恺曾在中山九区黄圃为当地农民发表演说,号召农民团结起来,组织农会,向反动势力作斗争。
9月底,参加第一届农民运动讲习所训练的赏肖一平、梁功炽、梁桂华以中央农民部农民运动特派员身份被派到中山,从事农民运动工作。
11月26日,李华召、冼雄标等在农讲所训练结业后,以国民党中央农民部农民运动特派员身份派回中山。他们在受训期间,接受先进思想教育,参加了中国共产党,回来后从事党和农民运动工作。
年底,四区麻子乡在梁季安祠堂召开农民代表会议,宣布成立中山第一个农会——麻子乡农民协会,选举产生执委7人,会长陈帝灿、副会长陈崇维。后来还成立农民自卫武装,有30多人,30去枪。
年底,上级党组织派共产党员卢达云、韦健及一批农讲所毕业生,以农运特派员身份到中山,加强党和农运的组织活动工作。
[center][B]1925年[/B][/center]
初,县立中学的进步青年学生刘广生、黄如诚(黄健)等,在进步思想影响下,同广东区委、广州新学生社取得联系,在中山筹建成立新学社中山支社。
初,一区的树冲、深湾、长洲、长命水,四区的岐山、濠冲、张家边,五区的茅湾、南屏,六区的翠亨和上栅、下栅,唐家(今属珠海市)等乡先成立农会,以合法的组织,同土豪、劣绅作斗争。
4月,中山县第一届农民代表大会在石岐仁厚里召开,出席大会的各级农会代表100多人,大会庄严宣布成立中山县农民协会。会议制定了农会章程,通过了行动纲领,今后的任务和建立农民自卫军;选举产生执委卢达云、陈军凯、李华召、冼雄标。代表大会号召农民团结起来,反对苛捐杂税,推翻黑暗统治。
6月,省港罢工委员会派出两支罢工纠察队列到中山石岐、前山、湾仔等地,封锁了由中山通往港澳的交通要道,进行查缉私货。
8月3日,中山县第二届农民代表大会在石岐召开,出席大会的区级农会代表有78人,国民党中央农民部秘书罗绮园、省农会代表何友逖、国民党中山县县长黄居素等参加了大会,并讲了话。会议共进行3天,总结自农会成立以来,农运工作的经验和教训,分析了形势,提出了加强农民自卫军的组织训练,成立农军模范队,通过要求政府选派大军剿匪案等15项决议案。
9月,新学生社中山支社成立,召开了第一次社员代表大会,提出了今后学生的任务,组织青年学生投入民族民主运动,建立新学生社中山支社支部,选举产生主任委员刘广生,执委黄如诚、黎奋生、黄弥谦、李镇南、李杜。
9月10日,上级党组织派严庆瑶、黎炎孟等第三、四届农讲所毕业生到中山加强农运工作。
秋,中山县学生联合会成立,召开第一次学生代表大会,有200多名学生代表参加,县农民协会代表、国民党驻军第三十九团政治部主任王器民(共产党员)应邀出席大会,大会提出了学生运动的任务和发表《宣言》。通过统一学生运动,反对反动的教育,拥护工家协会,参加工农运动等决议案。选举产生主任委员刘广生、黄如诚;委员刘梓材、汤伟平、郑文豪、缪泳梅、何玉伦、刘伟棠。县学联的办公地点设在孙文西路44号。
秋,全县已建立有12去农军自卫中队,共3300多人,并配备有一定数量的武器,成为在中山最早建立的一支农民武装。
秋,新学生社中山支社、中山县学联,联合创办《仁言报》、《喉舌》、《中山学生》、《中中学生》等刊物。在青年学生中,广泛宣传反帝、反封建的爱国行动,揭圳国民党的黑暗统治。
秋,共产党领导下的中山县总工会成立,由海员、接驳、印刷等23个基层工会联合组成。选出了工会负责人冯光、陈鸿滨,发表了《告全县工人书》,号召全县工人团结起来,共同对抗封建势力,抵制资本家的剥削和压迫,揭露资本家剥削工人的罪行。还制订了劳工福利条例。工会的办公地点,设在龙母街。
秋,与澳门一水之隔的前山、湾仔(今属珠海市)的农民,以实际行动支援省港大罢工,停止向港澳出口蔬菜。
10月25日,香顺联军总指挥林警魂、西江第一路军总指挥袁带,勾结港英当局,纠集民团、土匪5000余人,袭击前山,占领石岐,破坏省港大罢工。
11月5日,广东革命军派出第五军共11人营的军队到中山进剿判军,取得胜利。
年底,中共中山县支部委员会成立,支部书记李华炤,党员有10多人。
年底,中山县组织“学生救亡团”,有几百人参加的宣传队上街宣传、演戏、募捐等,以实际行动支援省港大罢工。
年底,中山县学联发动县立中学生罢课,抗议当局无理开除刘广生、黄如诚、孙康(孙一世)等12名进步学生的学籍,还发表了《声明》。罢课行动得到了社会各界进步人士、群众团体的支持,终于取得胜利,恢复了被开除12位学生的学籍,撤换了校长林荀之职,开除了一向压制学生运动、提倡买办洋奴教育的教师何树昌。
[center][B]1926年[/B][/center]
初,中山县农民协会连续举办两期、每期3个月的农军小队长以上骨干训练班。黄圃军校派张钊、欧阳一等4名学生任教官。学习政治理论、军事知识。结业后,回到本区乡,担任培训当地农军的任务。
初,中山县工人自卫成立,有队员600多人,配备了一定数量的武器,进行了短期的军事训练。
2月,张家边乡农民协会主席吴兆元遭受当地土豪杀害,引起全县农民的愤恨,纷纷要求政府严惩凶手。
2月,团广东区委派王圣悲等3人到中山重建团组织,在3人中成立团支部,支部书记王圣悲。
3月,县立中学、男师、女中选派刘广生、黄如诚、孙康、高宗濂等12名青年学生,先后参加国民党中央青年部在广州举办的“青年训育员养成所”学习。在学期间,接受先进思想教育,加入了青年团。
3月,新学生社中山支社召开第二次社员代表大会,整顿了组织,高速了领导班子。
4月中旬,刘广生、黄如诚代表中山县学联、新学生社中山支社出席广东省学联召开的全省学生代表大会。刘广生初选为代表大会的秘书,黄如诚被选为省学联执委。
7月,被派到广州青年训育员养成所学习的刘广生、黄如诚、孙康等青年回到中山,他们组织青年学生运动,发展团员,扩大组织。随后他们被吸入中国共产党。
8月,共青团中山县支部重建,团支部书记黄如诚,组织委员刘广生,宣传委员高宗濂。
8月,广东妇女解放协会中山分会在石岐成立,主席李慕濂。
8月14日,南蓈农军在榄边茶园乡九渡桥码头,缉获土匪苏十九走私货一船。
8月15日,四区农军为抗击民团、土匪对濠冲、麻子两乡的洗劫和杀害农民的罪行,而发生了激烈战斗,共产党员、濠冲乡农会主席严庆瑶,英勇抗敌不幸牺牲。
年底,共青团中山县委员会成立,团县委书记刘广生、黄如诚(后)。
年底,中共中山县委员会成立,县委书记李华炤,领导成员有黎炎孟、刘广生、黄如诚,党员已发展到23人。
年底,五区南屏乡农军与民团发生激烈的斗争,农军被打死1人,农会会员被打伤12人。县农会黎炎孟率农军150人前往进行惩处,当即改组了民团,赔偿农会一切损失。
[center][B]1927年[/B][/center]
4月中旬,黄如诚到广州,向广东区委汇报情况,区委指示:中山县委要将党团合并,成立革命行动委员会,集中武装,听从命令,以应付紧急的形势。
4月中旬,中山县委在石泰安通街孖庙一间楼房内,召开农工学协会执行委员会扩大会议,参加会议的有李华*、黎炎孟、刘广生、韦健、冯光等。会议传达了广东区委对应付当前紧急形势的指示,宣布成立县革命行动委员会;推选李华炤、黎炎孟为革命行动委员会的负责人兼起义军的正副总指挥。革命行动委员会的成员有李华炤、黎炎孟、黄如诚、韦健、陈周鉴、冯光。决定4月23日组织农民发动武装起义。
4月23日,党领导下的农民起义——卖蔗埔起义爆发。3000农军按计划分水陆两路从各区汇集离县城外约3公里的卖蔗埔(县起义军指挥部)举行起义宣誓。由于起义计划事前被泄露,为国民党驻军第三十九团及县政府当局所掌握,结果在起义军未全部到达目的地前,卖蔗埔已被国民党县当局大批军警、民团包围、镇压,起义失败。农军中队长廖桂等10人幸牺牲,黄如诚、韦健、王器民、熊晓初等被捕入狱。
4月底,国民党中山县当局下令通缉中山县委主要负责人李华炤、黎炎孟、刘广生,党的组织活动转入更加隐蔽地进行。
7月,王器民、韦健在江门遭受国民党杀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