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正文

澳洲华侨郑家第三代人

发布时间: 2006年03月03日   来源: 中山政协   作者:郑家锐  
  1986年1月15日,一个身材高大,黄皮肤,黑头发的华裔青年来到中山市沙溪区中兴乡隆圩村,他名叫郑铁桥,是随澳洲青年学生冬令营第一次到中山,受父亲之命,回来寻根问祖。   中山是他父亲和祖父亲的故乡,也就是他的根的所在。他一进村,感到一切都那么陌生,但也似曾相识,榕树、龙井、田园、屋舍。他从父亲那里听到过,虽然是第一次亲眼看到,但一点都不生疏,过去的想象和今天的景象,终于重合到一起来了。到了一个家门口,人们告诉他,这就是你的家。踏入门口,他就在墙上悬挂的巨幅照片中,认出了一位长着长须的老人,虽然从未见过,但在澳洲雪梨的家里,也挂着这幅照片,他自小就听父亲讲到照片中的长须长者就是他的祖父。   郑铁桥从小的时候,就经常听父亲讲祖父的故事。祖父名郑日,象所有来人一辈华侨一样,为了谋求生计,离乡别井,远涉重洋到澳大利亚去的。前后在澳洲过了四十五个寄人篱下和辛酸的寒暑。由于思家心切,终年节衣缩食,每隔纪念储够来回水脚,就回乡一次,这样共往返过七洲洋十八次,直至1946年第二次世界大战刚刚结束,他就急不及待地买棹归里。   铁桥的父亲郑嘉乐,是郑家的第二代华侨,他15岁随父去澳洲,五十多年来,他为祖国,为华侨贡献了不少力量,成了澳洲的华侨代表和贴心人。   铁桥是郑氏家族在澳洲的第三代。1968年出生于澳洲雪梨。他的父亲为他取的英文名叫DOUGLAS,是为了纪念1952年成立的澳中友好协会第一任会长道格拉斯。而他的中文名字,是祖母为他取的,意思是纪念澳洲的雪梨大桥,同时也取中澳友好的桥梁的意思,希望铁桥当好中澳两国人民之间的桥梁。如今,铁桥的处境比他的父辈们优越得多了,1985年,他高中毕业,以优秀的成绩考取了新南威尔士州大学。真是前程似锦。铁桥虽然在语言、教育、生活、习惯等方面都已融合澳洲社会,但他的身上仍然流着中华民族的血,他的心仍时刻记着自己是中国人的后裔。这次他随澳洲华裔FEEL VERY EMOTI—ONLY AND VERY CHINESE(我觉得非常感动和非常中国化)”。他在祖父母的坟前献上了鲜花,深深地鞠躬,默默地向祖父母祷告:你们的孙儿回来了。九泉之下的祖父母听了他的话,也默默地笑了。                                   198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