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应彪先生的亲笔志
附:香港永安公司董事局《澳洲一华侨艰辛成功史》
发布时间:
2006年03月07日 来源:
中山政协 作者:高民川辑
旅澳洲华侨马应彪(1860-1944年),中山市沙涌人,爱国爱乡,回国后,追随孙中山先生奔走革命,热心社会公益,敬恭桑梓,建树良多,至今口碑载道。其生平事迹,《中山文史》第五、六辑合刊,第七辑及第八、九辑合刊均刊登。据资料记载,马应彪先生生前对所办的公益事业有亲笔为志,兹摘登于下,以垂久远。
[center][B]旧沙涌幼稚园石刻碑文[/B][/center]
[B]木有本,水有源,人有孝思,厥例同黾。应彪系出寒微,素承庭训,壮年经商海外,得信福音,托庇树立,洎归故国,父母健存,正思有以尽乌哺之私,讵未几而先后弃养,呜呼,树欲静而风不宁,子欲养而亲不在,每诵蓼莪诗之父生母鞠,能不黯然神伤耶。爱拔余资,与乡人谋辟此公园,纪我先严韦在明,附设幼稚园,念我先慈李氏,从此得与人邦人君子,迭坐光阴,切磋孝道,是应彪之志也。圣谓掠美市恩,则吾岂敢。[/B]
[B]马应彪谨志[/B]
[center][B]沙涌在明书塾[/B][/center]
[B]在书塾是余父之旧基业,即余诞生所在之屋,所谓生于斯,长于斯者也,旋改为书塾,冠以父名,亦寓纪念之意。[/B]
[center][B]沙 涌 妇 女 学 校[/B][/center]
[B]此学校因本乡办学最早,男校于清末北京改政兴学时,经已成立,余为发起人之一但余男校既有,女校不可独无,遂即继起倡办,并于吾旧屋比邻英灿君,购得相连旧两间,连本屋共三间,一齐改建,时乡人传说谓余建筑洋楼,咸来参观,而不知余建实为办女校之用也,该校一切设置,亦余一人所担任。[/B]
[center][B]沙涌乡中公园亭阁[/B][/center]
[center][B]沙涌乡幼稚园书馆[/B][/center]
[B]此两园同时建设,因余昔年有思亲日之发起,当时在香港,以余为始。然所谓思亲日者,即择日宴请亲人、叔侄、同事、教友、世交等,为恳亲之会,席间宣布余亲之事略,以寄思亲之意,并筹商善法,有以报答劬劳养育之恩。计由吾由二十岁出门,衣食之资,每日需用父款一角三分,一年约计五十元,宜报还之。而母抚养之功,亦应报还,每年约五十元,计二十年,连本叠息,计银三千一百五十元,照此推算,再计三十年,行息一分寸,应得本息五万四千九百元,因先将此款建筑此两园,专报吾母劬劳深恩,作永远之纪念,至纪念父亲者,另有妇儿院,详注于后。 [/B]
[center][B]沙涌在明妇女院[/B][/center]
[B]妇儿院之所由设,所以纪念吾父也。尝以人伦之始,厥为妇人,治标治本,全在于是,有妇人然后有儿女,有儿女然后有家族,而人群社会国家,皆由一妇人而来,此妇人之重要也。若论儿童,则国家之主人翁也,环观强盛之国,必先培养健全之儿童,以厚国家元气,此固积极强种之计划也。苟儿童不善于保养,虽至长成,必为孱弱不振之国民,故强种当自培养儿童得法始也。余因思亲日之创始,爱同时发起纪念之志愿,只以觅地一时难得,且因建何院又待商榷,故公园幼稚园,先此院而成立,其中经过情形,已详妇儿院缘起之内,可无敖述,今以例举生平建设各事,因再略注之。[/B]
[center][B]岭南学校农林科学院[/B][/center]
[center][B]十友堂之一[/B][/center]
此学校院因岭南向有农林科,惟无农科,旋得各友醵资捐助,每人港纸一万元,余为十友之一,而该堂以十友称,盖顾名思义也。该堂开幕,由校长钟荣光君,聘余主礼,以余出身农圃,侨居亦喜务农,且又曾任该校农科学会主席,而该院建筑亦为余司库,成立经过,知之较详,故以典礼相属。
以上建设,凡十五处,内除石岐世光女校、广州南岭十友堂二处外,余皆为独资肩,今汇纪之,用备遗忘云尔。
[center][B]应彪自志[/B][/center]
由此以观,马老先生不独爱国爱乡,兴学育才,关心妇幼,且孝义堪嘉,后人足范。八十年代初,马老先生后裔文辉、少聪、健南君,多次归里探望乡亲,对家乡教育事业深切关怀,秉承其先辈遗志,将在明妇儿院改建为具有国际先进水平之沙涌先施学校,由香港先施公司拨款为开办费,文辉、少聪、健南、佩娴君等提供所需之先进教学设备。一九八三年二月开幕之日,香港先施公司董事局具词以贺,兹照录如下。
[center][B]澳洲——华侨艰辛成功史[/B][/center]
[center]马应彪公,商业救国。[/center]
[center]建设家乡,无出其右。[/center]
马应彪公, 一八六零, 一月十六, 生于沙涌。
一九四四, 七月十五, 八十有四, 卒于香港。
其父在明, 三渡远洋, 掘金澳洲, 九五高龄。
子女个一, 其女适郭, 其子应彪, 独竹成林。
幼年艰辛, 卖粪养母, 年仅二十, 某生雪梨。
淘金种菜, 学得文化, 创办永生, 运销国货。
壮年回唐, 随孙中山, 剪辮易服, 宣传革命。
渡船唱诗, 冒险犯疑, 掩护革命, 功成不居。
弃政从商, 建设先施, 台风为灾, 独排众议。
创不二价, 童叟无欺, 客似云来, 资金千万。
扩建先施, 人寿保险, 化妆品厂, 职工五千。
储蓄银行, 畜殖牛奶, 粤汗铁路, 利民兴国。
饮水思源, 建设家乡, 岐关车路, 四色轮船。
建妇儿院, 沙涌公园, 教会坟场, 岐关医院。
岭南大学, 首任华董, 建招待所, 扩护养院。
捐十友堂, 农林学院, 中大怀旧, 恢复原名。
曾任富民, 沙涌民校, 世光女校, 民生校长。
出任培英, 郇光南洋, 中山女师, 广智校董。
任圣保罗, 格致值理, 书塾三年, 著书勤学。
九宫书法, 五千字课, 同音字韵, 植榕防潦。
旅港同乡, 受惠最深, 集腋成裘, 聊表报德。
响应国策, 维修古厦, 捐资办学, 扫除科盲。
十年动乱, 百废得兴, 上下焦急, 急起直追。
学习科技, 四化之本, 成败关键, 干部水平。
侨胞办学, 放眼世界, 规划设备, 超越香港。
喷塑课室, 电化教具, 小学电脑, 捐我所无。
各级干部, 洞察我心, 述古勉今, 只为国强。
擅借公邸, 僭叨公名, 务承公志, 造福人民。
癸亥王春吉旦
香港先施公司董事局谨志
(本文据《沙涌先施学校开幕礼特刊》有关资料编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