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正文

石岐古寺重见袈裟

发布时间: 2006年03月09日   来源: 中山政协   作者:高民川  
  1988年月日10月5日上午,中山石岐西山公园门前,人来车往,热闹异乎寻常.原来,已有四百余年历史的西山古寺(又称仁寿禅林),重修首期工程竣工,今日举行诸佛菩萨升座仪式,闻讯前来拜佛观礼者,络绎不绝.沉寂已久的西山古刹,重见袈裟,再盛香火.   寺内外焕然一新,中国佛教协会会长赵朴初题写匾额的“大雄宝殿”内,乾隆时代的楹联,亦已重新雕制,赫然在目:   “成佛生天,不过脚踏实地,   现身说法,何须口吐莲花.”   ‘是色是空,到来惟有拈花笑,   即心即佛,放下分明立地来.”   咸丰年间重修西山寺的碑文,与此次重修碑记,分嵌于两侧壁上,清楚地告诉人们古寺的历史和多次重修过程.   重塑的释迦牟尼、阿弥陀、弥勒、观音、地藏、伽蓝、韦陀等佛像金光闪闪,与明晃晃的香烛相辉映。八时三十分,身披红、黄两色袈裟的主持僧释纯真,作了升座仪式的致词。接着,敲钟击鼓,木鱼共铜磬齐鸣;礼佛诵经,香烛与果品同献。念念有词,音韵如曲,法器铿锵,悠扬有序,谱成特异乐曲,悦耳动听,寺外可闻。未几分别披上黑底红纱或黄金线袈裟的七位僧人,在主持僧率领下,各持净水一杯,绕殿内一周,遍洒净水。来自香港的身披黑袍女佛徒,和参加升座仪式的部分信女,匍匐在蒲团之上,合十礼佛。升座仪式之后,继之施“放焰口”佛事,又是一番热闹。   十二时正,寺门大开,在寺外久候多时的人群,有的是敬佛的善男信女,有的为看热闹而来,肩摩踵接,把不大的大雄宝殿和左右偏听偏信殿,挤得水泄不通。殿内天井和寺门半月池边两个比人还高的大香炉,上懑了香,香烟缭绕,久久不散。西山公园上山过道,居然出现了闻风而至兜售生果的小贩。   西山古寺的重修,是在中山市人民政府的重视、拨款,海内外热心人士的慷慨捐施下,耗时一年完成的,既贯彻了宗教政策,又保存了文物古迹,并为旅游爱好者增添欣赏历史文物的好去处。据了解,西山寺第二期重修工程将继续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