素养颇深的老诗人缪白苗
发布时间:
2006年03月10日 来源:
中山政协 作者:欧宝龄整理
缪白苗,原名缪?铭,笔名白苗、老苗、林冬、北莓、缪茜。1915年5月15日出生于广东省香山县(现中山市)沙溪镇永厚村,1935年考入中山大学中国语言文学系。入学不久,被选为该系创办的“文学杂志”编委。一年后,转读法律系。抗日战争爆发后,华南告急,中山大学准备迁校。在停课期间,他返回故乡,与同乡知识青年组织《七八话剧社》及歌咏队,排演抗日话剧及街头剧《放下你的鞭子》,在本镇内各乡巡回演出,宣传抗日救亡。中山大学远迁去云南省澄江县,他离家随校复课,1940年毕业,获中山大学法律学士学位。
[center][B]热心从事新诗创作[/B][/center]
缪白苗由于最初是念中国语言文学系,校多习作实践的机会,故常写新诗。一次,他写了一首关于抗战报的诗,首次以笔名缪白苗投寄香港《大公报文艺》,编者萧乾给他发表了,刊登于1938年7月7日的文艺版面上,安排在蹭,相当醒日。那天恰好是抗战一周年纪念的日子,给他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此后,他的诗歌创作便一发而不可止,在杨刚接编的〈大公报文艺〉和戴望舒主编的香港〈星岛日报星座〉上常有他的诗作发表,并与编者通信联系。他这个时期的作品选入1989年出版的〈中国抗日战争时期大后方文学书系(诗歌)〉
到了澄江后,他与中山大学的一些诗歌爱好者筹办了〈山城诗贴〉诗墙报,每两周出一期,固定贴在县城大街的一角墙壁上,诗作题材广泛,风格多样,没有门忘之见,每期限都吸引着许多读者。同时,还与何维尔筹办出版不定期油印〈山城诗贴〉精选诗刊,在当地书店出售,深受读者好评。他还在当地咖啡沙龙举办过一次〈山城诗贴〉朗诵会,当时在会干事,并曾参与上海、南京两地“诗联”合办的〈人民诗歌〉诗刊的编务。
[center][B]积极参加进步文艺工作[/B][/center]
缪白苗在中山大学毕业后,家乡中山已被日寇侵占,他就在大后方谋职,先后在公路运输,文化新闻、电影制片厂等行业任科员、编辑、秘书等职、抗战胜利后,他到了南京工作,1948年国民党中央政权临近崩溃时所在单位要迁往台湾,他毅然决定留在南京,投身革命。1949年南京解放后,他参加中国人民解放军南京市军事管制委员会文艺处工作,奉命与南下干部接管南京各影院。南京市电影戏剧管理处成立后,他曾任该处发行笠副科长及影院管理股长。1950年,大区设立华东影片经理公司,他被调往上海,在该公司秘书笠工作及负责上海市电影发行公司的宣传工作。土改时,他参加华东赴皖北土改工作队,任水濉土改工作队长兼乡长。1958年调往北京,任中国电影发行放映公司电影译制厂编译组长。几十年来,他勤恳工作,呕心沥血把精力都奉献给了党的文艺事业。特别在编译组工作期间,他经常通宵达旦、字斟句酌地赶编字幕,为中国的电影对外宣传作出了重要贡献。
[center][B]身残志坚、诗名留世[/B][/center]
在“文革”期间,一向对党忠诚的白苗,身心同样受到了严重摧残。1970年,他已年逾半百,仍不得不以“待罪”之身,被下放到文化部设在湖北省咸宁县“五*七”干校劳动,终于导致脑血栓偏瘫。经多年医治,有所好转,但留下半身不遂后遗症,手足不灵,步履维艰。即使如此,他仍一直在顽强地刻苦锻炼。坚持干些力所能及的工作,想方设法为连队同志们服务。重返北京后,经文化部批准自1982年离休,他还是不遗余力、热情地为《世界电影市场动态》做编辑工作。这时,后偏瘫疾使他的行动不便,但他凭着对生活的热爱,还经常处出访友。寻找温暖和欢乐。1987年秋,他忽然偕同诗人李一痕造访北就大学教授魏荒弩,使这两位从四十年代初就开始通信,以诗稿互相支持的诗人,神交了半个世纪的老朋友得以谋面欢聚,沧桑活旧。白苗不公是一位诗人,同时是一位颇有功力的书法家,行草均工,尤擅金文,无论章法和笔力都见功夫,在理论上还有独到的见地,并热心提携后进。离休后,他继续致力于甲骨文和金文研究,经常以金文篆字书赠老友。
解放后,尽管他很少再发表诗作,但他的名字并没有被人们忘却。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魏荒弩授和哈尔滨师专的吴朗老师,着手编辑一本展现西南地区四十年代诗歌作者创作面貌的诗集时,缪白苗所作的5首诗被选进了1985年花城出版社出版的《难忘的脚印》(这个25人的诗合集,也录了常住侠、李广田、雷石榆、魏荒弩、吕剑等人当年的诗作);1986年,花城出版社又出版了张俊山、冯团彬合编的《当代诗人处女作》(列为“花城袖珍诗丛”之一)编先了我国当代72位著名诗人的处女作,并由冯至写了《总序》。其中发集了缪白苗1938年《家园》一诗;1988年由湖南文艺出版社出版的《中国现代文学作者笔名录》收入缪白苗词条;1989年,云南师院的罗铁鹰生前编辑海峡出版社出版的一本200多人的诗歌合集《天南诗星》(在印刷中),收入缪白苗《马车夫》一诗;同年,在长春出版的《中国新诗大辞典》,1990年,由四川文艺出版社出发的中国当代诗人传略《当代诗人》第一集都收入了缪白苗作品;1991年1 月,南通市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研究员徐乃翔主编、由广西人民出版社出版的《中国现代文学辞典》将缪白苗事迹收入《诗歌》卷。1992年5 月,由刘居上和程绮洛编辑中山诗社编印出版的《中山新诗选》也编入了缪白苗的《家园》等7首诗。这些,都是对诗人的极大的尊敬。
遗憾的是,复发的疾病使白苗老诗人晚年遭受惨痛的折磨,他只能够仰卧床上,动弹不得,容颜改变,喔喔不能语,不久,并发尿毒症,不幸于1990年月12月6日在北京新德街寓所与世长辞,终年75岁.
老诗人缪白苗,虽历经坎坷,但始终心胸开阔,索取少,奉献多,在同辈中他是一位令人尊敬的朋友.他热爱祖国\热爱生活热爱诗歌.为人质朴敦厚,诗风朴实\意境深遂,给读者留下深刻的印象,他在1989年发表的最后一首诗里是这样写的:
……
我们有过青春的岁月,
有过诗的年华,
有过诗的探索和爱的追求,
这些都是美好的,
这就够幸福了,
何必回首去看那走过的道路,
何必惆怅于失落的黄月。
趁满天还是红霞,夕阳无限好,
让我们拥抱金色的太阳吧!
[注]本文参考资料:缪白苗的夫人陈慧理(现在中国电影发行放映学会工作)提供的缪白苗生平事迹:曹明:《默默者存——记老诗人缪白苗》:魏荒弩:《死者长已矣》(1991年9月15日载于广州花城出版社出版的《随笔》双月邗第五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