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记启蒙女教师余金媛
发布时间:
2006年03月10日 来源:
中山政协 作者:梁贵慈
1916年我童年初开学时,就读于溪角乡云汉堡(解放后改称云汉村)的一间家塾,主教者余金媛,是我的启蒙教师.
余教师出生於1885年.是香山(中山)隆都叠石村举人余公荫标之次女.她自幼聪明,好学.幼承庭训,家学相承,少年时便能诗善画,于闺中已有才女之名.她一生热心教育工作,并孜孜不倦地为之奋斗了45个春秋.
当年,我和姐姐凤仪一起去就学.那时虽然废除了封建,但在人们头脑中仍存在浓厚的封建迷信思想,许多学校还盛行拜孔子制,新生在入学的头一天,首先在校内焚香点烛,向孔夫子像跪拜,然后再拜见老师.但是余老师所在的家塾内全没有这些摆设.可见余老师思想开通
在那时,男女混杂在一起,被认为是大逆不道的行为.但余老师所教的私塾,既有男又有女,男的多处在童年,而女的最大年纪已是二八芳龄了.而且在课室内,全是男女同台,不分界限.可见余老师不拘于旧礼教,没有男尊女卑的思想.当年没有改称学校的私塾,在课程教学上着重以”三字经”为主,音字义学生不易解,难于接受.余老师的授课却以新版的“新图示”课本为主,每个学生一本,老师讲,学生听,先塾字间,随后解释字义,学生容易领会.余老师还备有生字注释手册,教学生多识生字.穷年屡月,辛勤不倦,使学生们如沾时雨之化,感到日有进步.幼嫩荑苗,渐成楠梓,其基础,全赖余老师之肩挑重担,谆谆善诱,长浇心血所致,其功劳是不可淹没的。余老师在乡设帐,振铎遐龄,才德远播,为人家长者争着以自己的子女从学于余老师。表表高标,门下弟子,均知礼义,明事理,基础高,多有考入其他学府深造。是以在各行业及军政界中,多有成就之材。培育幼苗,以至成为后起之秀。树人树木,余老师德高望重,诚足千秋。
追溯余老师生于1885年,卒于1961年,距今已31年之久。终年76岁。亲爱的余老师长逝了,愧我师恩未报,望焉帐而兴悲,而碧草斜阳锁墓门,更深悲痛,因而凭追忆而纪之。并赋七律诗一首,以媞哀思:
[center]如坐春风侍教时,髫龄初学仰吾师。
才高诗画闺中著,姿范芳声世誉之。
桃李向荣躬尽瘁,梓楠成器善报基。
树人以德千秋颂,遗泽难忘宛见斯。[/cent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