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摄影艺术家黄绍芬
发布时间:
2006年03月10日 来源:
中山政协 作者:刘居上辑
黄绍芬,1911年5月2日生,自幼在家乡------中山读小学、中学。1925年到上海,入民新影片公司学徒,先做童星,后学照明、洗印和摄影. 1929年与孙瑜合作拍摄处女作《故都春梦》,轰动硬坛.其后民新影片公司改组为联华影片公司,他被聘为摄影石兼摄影组长,拍摄了《野花闲草》、《天伦》等多部影片. 1932年”一.二八”事变爆发后,他参加了上海电影界组织的抗日新闻摄影队,拍摄了许多反映抗日军民奋勇杀敌的动人镜头,编辑成具有珍贵历史价值的记录片《十九路军抗日战史》. 1933年他参加左翼文化运动,先后与田汉、孙瑜、欧阳予倩、蔡楚生、司徒惠敏、沈浮、聂耳等人合作,拍摄了《三个摩登女性》、《母性之光》、艺海之光》、《如此繁华》等影片,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好评. 1937年底上海沦陷后,黄绍芬为上海新华影片公司拍摄了《貂婵》等古装戏,以中华民族的传统艺术慰藉孤岛时期的中国观众. 1941年太平洋战争爆发后,他随新华影片公司并入中华电影联合股份有限公司,参加拍摄了《葛嫩娘》、《春》、《秋》、《新姐妹花》等影片. 1943年因拒绝与日本技师合拍《春江遗恨》,愤然离开电影界.1945年抗战胜利后重返影坛,被文华影片公司聘为摄影师和技术总负责人. 1949年上海解放时,黄绍芬担任解放军入城式大型记录片摄影队负责人,亲自摄下陈毅、粟裕、潘汉年等检阅部队的宏伟场面. 1953年任上海电影制片厂摄影总技师,他与导演桑弧合拍了中国第一部彩色戏曲片《梁山伯与祝英台》,该片先后获1954年在捷克斯洛代克举办的卡罗维·发利第8届国际电影节的“争取自由斗争奖”;1995年爱尔兰第9届爱丁堡国际电影节映出奖。1957年文化部举办的确1949—1955年优秀影片一等奖。1957年,他拍摄的《女篮五号》获在苏联举办的第6届世界青年联欢银质奖章。1960年他拍摄的《聂耳》在卡罗维·利发第12届国际电影节上获传记片奖。1980年他拍摄的京剧戏曲片《白蛇传》获文化部优秀影片奖,次年再获《大众电影》百花奖。
黄绍芬现任中国影协理事,上海摄影家协会主席,解放后拍摄的主要影片还有《伟大的起点》、《宋士杰》、《十五贯》、《林则徐》、《霓虹灯下的哨兵》等。在五十多年的电影摄影艺术生涯中,他共拍摄了近100部影片。1991年1月逝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