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正文

笔走龙蛇父传子 翰苑飘香余氏家

——简记当代书法家余荻秋与余惠权
发布时间: 2006年03月10日   来源: 中山政协   
  余蒹字荻秋,号鸥梦。祖籍隆都下泽乡,徙居涌头乡。少年时即爱好书法,青年时于乡间与李容海切磋书艺,书诗兼工,名传四乡。后旅港澳经商,书法名扬海外,尤以擘窠大字称著。今港澳公共场所、著名公司、商号题字招牌等,多见余传墨宝。1979年卒于澳门,享年75岁。晚年著存《鸥梦庐诗草》。少年时于窗下课余所作诗篇,已显才华横溢,瑰丽锋芒四射。录所作二首于次: [center][B]莺 落花飞絮逐风萦,隔叶嘤嘤忆友声; 惆怅江城芳柳暗,涩声还带惜春情。 燕 社雨风高力不禁,翻身故垒又重寻, 纵然未识鸿鹄志,也有依依恋旧心。[/B][/center]   余惠权。荻秋长公子。童年就读于涌头乡立小学,并从乃父习书艺,家教颇严,每日必须完成课艺,否则不得越出室门半步。稍长,就读于龙山中学,考入翠亨总理故乡纪念中学(现中同纪念中学)。高中毕业后,报考广州中同大学经济系以及华南文学艺术学院,两校公榜均获录取,后自选入华南文学艺术学院攻读。时著名书画家关山月主该院,著名文学家与社会名流陈残云、韩北屏、王宁婴等为导师。惠权家学渊源,自有天赋,再受名师薰陶,是以头角峥嵘,锋芒日露。及其交游广泛,与当代社会名流刘田夫、秦咢生、连登、关振东、李曲斋、陈作梁、余菊庵等常有交往,切磋书诗,相得益彰,艺术造诣更深。   余君旅居香港从事广告业,兼任香港中国书法学院理事、隆镇同乡会秘书等社会职务。1985年,应邀由浙江省杭州市书法协会主办,在该市举行书展,备受青睐,名噪一时。1985—1988年,连续应邀以书法作品参与在香港大会堂八楼举办的书画展览会展出,深获各界人士赞赏。1990年3月,应邀参加山东国际文化交流中心主办的“中国临沂‘书圣杯’书法国际大赛”,参赛书字为集散氏盘铭之对联:“二王丛内史;三表传太师”。荣获一等奖。此次大赛的参赛者1万1千多人,获奖者94人,余氏四岁开始习字,勤练苦攻,衣钵得传;此次获得殊荣,饮誉国际,亦香港同胞与中山父老兄弟姊妹之荣幸也。   临沂乃书圣王羲之故乡,余氏在参加“书圣”杯颁奖大会暨王羲之故里国际书画展览会活动期间,曾参观银雀山汉墓竹简博物馆、王羲之故里、洗砚池等名胜古迹,并即席恭题“万世景仰“横匾,以留纪念。   余氏天赋聪敏,兼工于诗,当即席挥毫赋诗。录其近作三首,以飨读者。 [center][B]挥毫抒怀 紫毫常在手,涂抹未通神。 练功恒练志,磨墨复墨人。 点画依法度,疏狂尚率直。 无心滛俗媚,爱惜纸留痕。 中秋即兴 月照高楼上,银辉入我家。 高堂虔拱手,少小急祭牙。 弟兄迷博奕,姑嫂舞云霞。 欣幸门庭乐,飘香满桂花。 贺菊老乔迁 依菊庵宗兄晓郊诗原韵奉和以祝乔迁 八十贤居士,西横徙凤鸣。 海棠花馆静,桃李满堂声。 莺迁心一快,逸兴酒三升. 杖履春色在,胸怀玉壶清.[/B][/center]   余菊庵《晓郊》:“曳踏残月,村鸡时一鸣。远山微见影,平野寂无声。轻寒人略健,绶步赏清“。   上文据《沙溪侨刊。云龙。简介余惠权书法》,《李华日。中国临沂〈书圣杯〉书法国际大赛余惠权荣获一等到奖》,《中山诗词选,余荻秋》等文辑成。   余君照片及书作照片,采自《沙溪侨刊》                                 1991.2.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