著名版画艺术家古元
发布时间:
2006年03月10日 来源:
中山日报 作者:梁丽珊搜集整理
古元是我国著名版画艺术家。他1918年8月5日出生于香山县那洲乡。1938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39年入延安鲁迅艺术学院美术系学习。在此期间,他创作木刻《开荒》、《骆驼队》等。1940年他在“鲁艺”毕业后即到延安县任乡政府文书,边体验生活,边进行艺术创作活动,先后创作《运草》、《羊群》、《冬学》、《选民登记》等木刻画。翌年,他在鲁迅文艺学院美术工场任木刻组长,兼部队艺校美术都员,创作了木刻画《逃亡地主归来》,并为鲁迅小说《风波》绘插图。荣获延安青年文艺甲等奖。1942年他光荣地参加了由毛泽东主持召开的延安文艺座谈会。聆听了毛泽东的讲话,受到鼓舞。其间他创作剪纸新窗花《卫生》、《卫生》、《装粮》、《喂猪》、《送饭》、《排戏》,深受群众喜爱,被列入由艾青、江丰编选的《西北剪纸集》。同年古元的创作木刻参加在重庆举办的全国木刻展览,受到徐悲鸿撰文称赞。
1943年,古元到三边一带体验生活,创作了木刻画《结婚登记》、《减租会》、并为《刘志丹》、《周子山》两书绘插图。次年,他在延安鲁迅艺术学院美术研究室当研究生兼任创作组长。同时,他被选为文教模范,参加了陕甘宁边区召开的文教会,创作了木刻画《战胜旱灾》、《人民的刘志丹》。1945年,古元担任了鲁艺美术系教员、创作组长,后调任华北联合大学文艺学院美术系教员。1947年,他到哈尔滨松江文工团做美术工作,同年到广陵参加土改,创作木刻《焚毁旧契》、《发土地证》等,次年任《东北画报》社记者,创作了连环画《独胆英雄白志贵》。
1949年,古元作为中国代表团成员赴捷克斯洛伐克参加第一届拥护世界和平大会,并访问了苏联。回国后,他创作木刻画《人桥》、《鞍山钢铁厂的修复》等作品。翌年,他任中央新闻摄影局美术研究室副主任,创作木刻画《欢呼》、《打过长江》。1951年创作木刻画《工人上夜校》、《北京劳动人民文化宫》,创作年画《毛主席和农民谈话》获文化部颁发的新年画创作二等奖。次年任人民美术出版社创作室主任,并出版《古元木刻选集》。曾赴朝鲜作战地写生。1950年创作木刻画《钢铁运输线》、《首都的早晨》等。1954年赴内蒙古、东北林区写生,创作了木刻画《北海之冬》、《扫雪》。1955年赴绍兴写生,同时为鲁迅小说《故乡》绘插图。
1956年,古元随中国文化代表团访问印度。同年创作《绍兴风景》、《热情的印度人民》、《祥林嫂》等作品。1957年,他回延安访问,写生,为建军30周年军史展览创作了《刘志丹和赤卫军》。翌年,他任中央美术学院教授、版画教研室主任,并增订再版《古元木刻选集》。1959年,又创作了《麦苗肥》、《嘉相告——西藏人民的新生》版画,还为《红旗歌谣》、《灵泉洞》两本书绘了插图。
1960年,古元访问了匈牙利和保加利亚,并举行了个人画展。同年创作木刻画《玉带桥》、《社员的假日》。1962年,他出任中央美术学院版画系第一画室主任教师,为《烈士诗抄》绘了插图。1964年他出访越南。1971年参加中国革命博物馆的美术创作。同年创作木刻画《回忆延安》、《枣园灯光》等。
1973年,古元参加了中国人民友好代表团访问日本,创作《中日友谊花盛开》。1974年,他再度返延安体验生活,创作《重返延安》等木刻作品。1976年,他创作水彩画《防风林带》、《海南冬忙》。1977年和1978年赴井岗山、新安江、华北油田和白洋淀等地写生,创作了《水乡 油田》木刻画和一批风景水彩画。其问曾访问德意志联邦共和国。1979年荣任中央美术作品。古元木刻朴实、豪放,构图严谨清新,富有浓郁的乡土情调和装饰风味,在国内外享有很高声誉,受到我国各界人士的尊崇,他曾出席历次全国“文代会”,被选任全国文联委员、中国美协常务理事、中国版画家协会副主席,第一、三、四届全国人大代表,第五届全国政协委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