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正文

中山县第一个文艺宣传队

发布时间: 2006年03月13日   来源: 中山政协   作者:小麦  
  中共中山县委宣传队,系由石岐青年艺术宣传队之主要成员组成。1946年10月中山解放后,县委为了完成“清匪反霸”、“减租减息”、“支前”、“土地改革”等任务,急需开展文化普及、艺术宣传活动。当时县委会和中山独立团授权中山县文科军代表许平联系有关单位筹建宣传队,后由曾刚(已故)会同刘成器(中共石岐市委宣传委员)负责组建。为此,他们在石岐城区各校的艺宣队(多数队员来自县师范学校、县农业初级技术职业学校、中山纪中及县一中)中,挑选了一批文艺爱好者,迅速建成石岐青年艺术宣传队,队员有李成、李少娟等40余人,委曾刚担任队长,队址设在中山师范学校新校舍(石岐莲塘街)内。一切开支,均列入县财政预算。该队主要任务是排练文艺节目,每晚要作街头宣传,绘写墙画、墙标、大标语、宣传画,协助中山人民有线广播电台播放文艺节目,协助各中、小学校组织秧歌队、歌咏队等。该队建队后先在石岐悦来街、沙岗墟、南门口、天字码头开展街头演出,主要节目有短剧《一张地契》(反霸剧)、《夫妻挑战》(争认购公债剧)、《人人说好》(歌颂军民关系)、《生意佬唔执输》等等,演出后,石岐观众皆给好予好评。   1950年2 月,石岐青年艺术队改为中共中山县委宣传队,队长仍由曾刚担任,直属县委宣传部领导。队员全部领取“供给制”,主要成员有陈志坚、吴胜(吴协棠)、林一(林国贤)、肖毅(肖德馨)、颜进真、李坚、肖红军、伍敏(伍少娟)、伍叶(伍佩容)、阮克(阮玉甜)、张志荣、麦仕钊等39人。同年3月,该队在二区申明亭、五桂山区、翠亨村作了巡回演出,及参加了庆祝中苏联盟条约签订的宣传活动。之后,应石岐市推销公债委员会之邀请,于月底一连两晚在中山戏院演出,免费招待工商界及街坊代表。   演出节目有《夫妻买公债》、《加紧生产》、《赏功牌》、《婆媳争光》等短剧,及有关于宣传认购公债和剿匪反霸为内容的革命歌曲多首,幕间还加插口头宣传鼓动词曲“人人爱国、个个买公债”,此外还作秧歌和战鼓舞的表演,内容丰富,演出感人,很受观众欢迎。当时宣传队除自己组织演出外,还要辅导业余文艺宣传队排练小型节目,并帮助石岐市的机关、青年学园、暑期进修班等单位于同年7月组成16支群众文化宣传队,广泛开展反对美帝侵略台湾、朝鲜的宣传,并屐人民大众,掀起大规模的反对美帝挑动战争的和平签名热潮。   同年11月,该队改为中山县文工队,由陈志坚接作队长,队委有陈志坚、吴胜、林一、颜进真、肖毅、肖红军等,队内设置创作组、演出组、音乐组、美术组(包括道具制作、舞台装置、灯光、效果)、后勤组(含联络、通讯、保卫、保管服装、化妆品等),队址先设在石岐烟墩山原中山县“参议会”会堂内(和华南文工团第三分团一起住宿、排练,做到交流经验、互相学习),全队共37人仍属“供给制”,隶属中共中山县委宣传队,由宣传部长刘秉楷直接领导。主要任务是:运用文艺为武器,宣传全国政治协商会议制定的共同纲领;宣传中国人民解放战争的伟大胜利;宣传人民解放军的光荣和战斗英雄、军属、烈属的光荣事迹;宣传缴交公粮、缴纳工商业税和购买人民胜利折实公债;宣传团结一致、艰苦奋斗、克服困难、发展生产、清匪反霸、肃清匪特和减租减息斗争;宣传中苏友好,以及揭露美帝国主义侵华的罪恶和阴谋等。1951年后,由于中国人民志愿军赴朝参战,文工队重点宣传中国人民搞美援朝、保家卫国的正义斗争和伟大胜利,志愿军英勇作战事迹;并揭露美帝的侵略罪行。同时,宣传我国政府关于肃清美帝国主义在中国的经济文化侵略势力的决定和措施,开展土地改革、剿匪反特斗争,镇压反革命分子和反动会道门活动的政策等。工作中,文工队队委执行县委指示,一手抓好演出宣传;一手辅导基层单位。通过在各地的戏棚、剧场、会堂公演节目及举办游艺联欢会。在街头演出、教唱新歌曲、放映幻灯片、举办画展(包括有:连环画、漫画、宣传画等);在农村画墙画、书写大、小革命标语、出大字报宣传栏、办黑板报等,以各种艺术形式广泛进行宣传。当时,中山正处解放初期,水乡沙田地区经常出现“大天二”(土匪)活动,土豪恶霸靠炮楼统治“耕仔”(雇农),要深入农村宣传必须武装保卫。为此,中山县政府还给文工队干部及保卫人员配备了左轮短枪、手提冲锋枪(一挺)、七九步枪、手榴弹等武器,作警卫之用。文工队既是宣传队又是工作队,经常到群众中去参加劳动,深入家访、谈心,耐心宣传党的政策,了解民情,给贫下中农解决困难。文工队积极协助学校、农村、工厂建立俱乐部、业余剧团、歌咏队、美术小组、图书室等,并编印新歌页、演唱资料给群众业余宣传队,帮助他们排练秧歌、腰鼓、战鼓、演唱粤曲和一些舞蹈节目,极受欢迎。当时,各社团活动蓬勃开展,农村、校园、工厂呈现一派生气勃勃的景象。   文工队在1951年2月上旬下乡巡回演出,回到石岐总结工作后,动员创作了28个剧本及一批歌曲,再到石岐近郊及一、三、四、五、六、八、九区演出,深受群众欢迎。   是时下乡上演节目更为丰富:有多幕剧《红军回来了》、《大家捉特务》、《玉宝山参军》、《雇农三斤九》、歌剧《夫妻买公债》、《加紧生产》、《婆媳争光》、《组织了农会力量大》;有自编的歌舞剧《抗美援朝》、《红旗腰鼓舞》;演唱歌曲有:《解放区的天》、《军队老百姓》、《公债歌》、《唔买公债执输晒》、《团结起来有力量》、大合唱《中国人民翻身大合唱》,还演出小舞蹈、粤曲小调等等,形式多样,群众喜闻乐见。   文工队在县委、县政府的领导和直接关怀下,又得到华南文工团第三分团的指导,全队曾组织学习过《中国革命与中国共产党》、《新民主主义论》、《论人民民主专权》三本书,还多次组织学习过毛泽东的《论文艺问题》,使之迅速成长为一支活跃的文艺宣传队伍,不负中山人民的重托。   1951年5月,文工队队委员按照县委宣传部的指示,全体队员参加中山土改队,停止了演出活动,奔赴农村参加改革土地制度的斗争。土改结束后,各个文工队员分散到各地区、各部门工作,为建设和巩固新政权作出了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