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正文

回忆中山县立注音符号传习所

发布时间: 2006年03月13日   来源: 中山政协   作者:郑景涵  
  偶尔从旧籍堆中翻出一张50多年前的照片,那是中山县立注音符号传习所第一期会话班结业时的师生合影。它勾起我对往事的回忆。   那是1932年全国掀起国语的时候,中山县政府为在本地推广国语,拨款举办中山县立注音符号传习所。当时的传习所主要以夜校方式,免费为青少年提供学习机会。先后开设传习班及会话班,从40个标准字母的音标符号教起,3个月为一期,期满考试及格的,发给结业证书。传习所对当时推广国语是起了一定作用的。   我有幸参加该所的首期传习班,结业后继续参加第一期会话班。当时每周上课6个晚上,每晚1小时,教学地点在借用的拱辰街第二高级小学教室。该所主任兼教师王静山先生是一位和善而没有架子,很有民主作风的年青人,他教学认真,对学员谆谆善诱。在会话班学习时,课堂上一律要求用国语对话,尽管初学者南腔北调,也着实促进了教学相长的气氛,至今难以忘怀。   1934年春,我离开石岐前往上海谋生,迄今已50多年,其间风云变幻,人世沧桑。现重见这张相片,抚昔追今,我仍深深地怀念那段学习生活。尽管当时所学不多,但它对我后来走南闯北,改变方言会话,确实有很大的帮助。   一幌半个多世纪过去了。从80年代开始,举国上下轰轰烈烈地推广普通话, 而我们开放较早的中山人,已经普遍地讲普通话了。缅怀过去,可以看到中山对于文化事业和方言改革的重视,能开风气之先。展望未来,提笔记述这段旧事,可能还有点新意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