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山名馔与家乡小吃
发布时间:
2006年02月22日 来源:
中山政协 作者:李逻通
[center]其六 淡水河鲜[/center]
于工余之日,骑自行车由隆卓旗山下出叠石村,沿西江下游河畔北上至江门大桥脚古镇渡口,饱览田野江河风光,畅游葵林荫道之中顺大围西段。又于果林见,邀管水闸老农叙茶,品尝蕉果,煎鲜鱼活虾浅斟醇醪,不亦乐乎!
江河冲堑盛产野生鱼虾,尤其在中顺大围沿堤百数十座水闸水?口,鲜活鱼虾产量多,且有不少珍味之品,择数款介绍于下,以飨读者。
[center]笋壳鱼蒸大头虾[/center]
笋壳鱼,又名黯鱼,俗称黯哥,生于淡水河边石窿与水闸石缝等出,以小鱼虾毛为食,其身形如小竹笋,故名。此鱼全身披黑褐色或灰黄色幼小鳞片,每尾重量一般20至50克,个别特大的达到200克。喜于水流通畅,水质洁净之环境中活动,故于水闸水?口处常见,人们以特制之竹笼缯网装捕之;亦可用小活虾为饵钓之。笋壳鱼以鲜甜软滑称著,一般以隔水蒸法烹制,蒸烹时佐以鲜大头虾数只,其鲜味更加浓重。故有“笋壳鱼蒸大头虾”之说。
栖息于闸口水潭之大头虾特别鲜活明净,其头部特别大,故名。春天怀精卵,夏秋产卵孵化,仲夏至中秋间盛产。古药书载:“虾甘温,托痘疮,下乳汁,吐风痰,壮阳道”。现代学者说:“淡水虾含蛋白质、脂肪、糖类、无机盐、烟酸、维生素A、B1、B2等,是强壮补精之物”。鲜虾味美,以白灼、豉法蒜茸蒸,拆壳炒虾仁等法烹食皆宜。驰名省港澳石岐等地的鲜虾云吞,多数采用中山大头虾肉作馅。隆都村镇以专售云吞面为业的小食店和担挡,其烹制法有独到之处:以鲜大头虾肉作云吞馅,将虾壳晒干作煎汤调料,以虾卵(俗称虾子)为研制云吞皮和面条调料,汤汁中加适量的大地鱼焦粉,不用或少用味精。勿论云吞、面条或汤汁,气味和爽口度比省港澳石岐面店所售者尤胜。是以常见返乡探亲或度假的侨胞,再闻“笃笃”之声,卖云吞面者过街,定要“帮趁”(光顾)品尝,天天如是,夜晚亦然。春边秋鲤夏三黎。
尝野生淡水鱼,春季边鱼最佳,夏天三黎鱼味美,秋冬间则是尝鲤鱼的最佳时节。
边鱼,身呈方菱形,鳞片银白色,春天怀卵,夏秋冬卵孵化。多产于围外江河,池堑少见,属中山地方淡水河鲜名产。烹制边肴,以清蒸或加料蒸为佳,少有其他烹法者。
近10年来,市内各塘鱼产区普遍引进饲养武昌鱼,其体形与风味近似边鱼,但气味皆不及边鱼。然边鱼上网离水即死,少有鲜活者上市,只能靠雪藏保鲜。而武昌鱼经过池塘饲养,上市时可用器皿注清静水养活,常见食肆养鲜活武昌鱼于透明水池中,备供食客选用,人们喜其鲜活,嗜之者亦不乏人。
鲤鱼,有河鲤塘鲤两种,又有金鲤银鲤之别,全身披金黄色鳞片者称金鲤,以气味论之,银鲤胜于金鲤。河鲤体形偏扁长,塘鲤肥园身短,以肉质嫩滑,味道鲜美度之,河鲤占优。鲤于中秋节前后怀卵,冬季卵子成熟,立春前后产卵孵化,故秋鲤肉肥嫩,卵子精块香滑,冬天次之;立春后鱼体瘦瘠又无精卵,且气味腥膻浓重,不堪吃。清蒸、红烧、腐竹或豆腐?、冲菜或冬菜?,五柳甜酸等鲤鱼肴,皆美味可口之名馔。惟中山水乡民间,却有较独特的烹制法:鲤鱼肉片打边炉(火锅)别有风味,鲤片鲜爽度胜于鱿鱼片,生滚鲤鱼卵子精块,清除肠脏,洗净沥乾水分,带鳞连同精卵放入滚开的粥中煎煮至熟,捞起细心清净鱼骨,将净肉与精卵拌成茸状,加羌丝、熟花生油拌匀,再投入粥中略煎,调盐下碗,其色气味皆比其他鱼粥优胜。
有人认为鲤鱼热毒发疮,非也。古药书有云:“鲤味甘,性平,有下水气,利小便、治咳逆上气、脚气黄疸,妊娠水肿之功。”有识之士常以鲤鱼佐赤小豆煲汤服,作辅治疗食物,见效有益。
三黎鱼,喜栖息活动于江河回流水域中,池塘少见,夏季怀卵,肉硕嫩滑,秋季产卵孵化,肉瘦粗涩。以植物腐质和小藻类为食,游速快,善跳跃,捕捉时触网即死,难得一尾鲜活的上市,只能用雪藏或盐渍保鲜。精卵未熟的三黎,栖于江河上游,怀卵期随水流向中下游回游,产卵期游至咸淡水交界处摄食。中山河网交错,临珠江口,历来盛产三黎,故有夏尝三黎在中山之说。
其鳞片较厚,银白闪亮,背呈灰蓝色,鳞下含丰富脂肪,?三黎一般不刮鳞,有独特风味。其味鲜甘带微酸,肉硕实而不涩,不松散。够鲜者用蒜茸豉法蒸,不够鲜者则用,蒜茸生油起锅煎?。煲三黎鱼粥,也是风味独特之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