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正文

明清期间小榄、海洲的农民起义

发布时间: 2006年02月22日   来源: 中山政协   作者:何大章 何仰镐  
  明中叶政治日益腐败,官吏贪赃枉法,土地大量兼并,明初世袭的徭役制度严重破坏,土地高度集中,赋税繁重,农村经济破产,社会危机四伏,阶级矛盾日趋尖,农民运动风起云涌。明正统13-14年(公元1448-1449年)广东沿海就爆发了以黄肖养为首的大规模的农民起义。当时黄号称“顺天王“,以“反除帝制,反对贫富不均,男女不平,人人有平米食“为口号,各县农民纷纷响应。香山、新会、南海、东莞等濒海地区,沙田浮生,地主、强豪强占熟沙,抬高田租,买置田庄,破产农民逃亡,无家可归,因此多数参加黄肖养起义,香山县小榄、海洲出了一些著名农民起义领袖。   (一)李千户等参加黄肖养起义军、   据香山县志载:香山大榄李千户,于明正统一思想2年(公元1448年),杀了地主族兄李妙英,揭竿起义,参加了黄肖养义军,并被授以“千户”之名。黄杨山黄梁都、龙眼都、黄旗都、香山盐场以及渔民、水上居民亦纷纷响应,参加义军。林帝佑(农民)更大力宣传起义,并处决了地方恶霸地主梁富。成千上万的农民在李千户、林帝佑、苏有卿带领下,取大榄,占盐场,会同新会的会军,南冲北闯,横扫香山各都,县城石岐两次被围达一万余人,战船千艘,水陆两路围攻广州城半年,打了一场著名的“白鹅潭“战役。战斗中黄肖养身先士卒,不避矢石,所向披靡。至4月17日,黄肖养不幸中箭,落花流水水牺牲。起义部队群龙无首,以致败散,黄肖养部将黄大牙、林帝佑退兵大良、水腾、马村、小榄等处,分散继续战斗。   黄肖养白鹅潭一役失败后,1450年,小榄乡遭到一次洗乡浩劫,明都督洞知董兴带兵到小榄洗乡,起义军及民众走避不及,不分男女尽被杀戮,尸体合葬于莲塘山岗,现号“大军山”。当年,小榄人不畏强暴,英勇反抗,大榄人肖烈女,年方十八岁,在浩劫中被官兵掳掠,但她忠贞不屈而死。据理力争922年麦衮甫“榄溪劫灰录”稿本记载:大榄有肖烈女,犯之不可,胁以刃亦不可。舟次新会将卖之,女引颈受刃而死。 (二)小榄、海洲的农民起义   甲午年后,明帝昏庸,清兵入关,香山小榄沿海沙田地区,更陷入种族歧视和残酷的封建统治,加上连年天灾,民不聊生,因此,农民暴动亦彼此起伏,二三百年间就有5—6起。1572年(隆庆6年),土地更集中,农民饥交迫,小榄渔民许进美起义占古镇,攻石岐。1637年(崇祯10年),农民起义散大榄霸,捉拿都司巡检。(乾隆何大佐《榄屑》稿本)。11642年(崇祯15年)乡兵诬民为盗,大肆滥捕农民,激起农民暴动,劫回在押运途中农民,并政入小榄,后因大官僚地主告发,省星夜派兵镇压而失败。   海洲白旗军响应郑成功抗清斗争。1675年以黄信、林能领导的白旗军占海洲,全合三水的陈邦彦、肇庆的陈子壮、东莞的张家玉会攻广州。接着,古镇的冯春伦、冯大伦、海州的刘纂廉也起义响应郑成功的号召,抗清军袭击沿海,纵横于本县沿海达10年之久,使得清统治者受到严重的威胁。   (三)小榄三合会红巾两义军抗清斗争   1854年(咸丰4年),太平天国革命军威振全国,三合会崛起于东莞,影响香山最大。香山知县在城外港口、濠涌、叠石、象角建炮台,是年8月3日,小榄三合会领袖卢 吴飞、黄庚二、朱贵晚、李厚社等发动起义,规模比以往任何一次都要大,影响范围很广。大榄李洪英(又名搭棚英) 还发动南海县三合军来小榄内外合攻,一举而攻取小榄。义军张贴布告安民,下令男子剪辫,禁止妇女缠脚,不准买奴蓄婢,令富户捐钱助军。参加会军均头扎红巾拜盟,队伍迅 速壮大,称为“西义”,在小榄绿槐里扎营,遍树赤色旗帜,成一据点,会合顺德方面三合会东义军占大良城。会同黄圃三合会黄福等,东西呼应,一个月之内,打下潭洲、黄阁、曹步、古镇、海洲等地,以小榄黄圃为据点,南攻石岐。8月29日,东西起义军配合,攻下太平沙,9月1日占 第六沙,4日攻占横栏、象角等要隘,又占港口等,当时义军战船云集,声势浩大,旌旗蔽日,清军望而生畏,清军将 领周东宽等被迫投降。义军更分三路南进:一攻羊蹄溶;一攻草塘溶、牛脾溶及大分流口;一攻炉溶渡、太溶,杀死头目冼琼开拖船逃命败退,驰援港口官兵时又被义军沿途截击。但后来义军由于战略上的错误,使清兵赢得了时间堵住大海,使张溪、员峰等地乡勇于9日反扑,港口象角再陷敌军之手。9月15日,义军分四路向县城进攻,一路由西海入青羌,一路由南路攻龙眼、树涌、沙田、金角环、寮后、曲涌,17日攻金角仔入宝鸭石,直逼下闸。东义军另于15日,一夜间集船只200余艘,分路攻小隐港、黎村、下咖涌,19日攻东利灰炉、三涌、张家边、泗门、濠头等。9月22日,两广总督调派水陆军队挽救被围困官兵,经过小榄水道沙口时,义军被迫退出。18553月9日,义军集中火力,再次围攻县城,一路从东大海东袭张溪,和城南练勇激;一路从南大海西岸三鸭利沙登陆,在长洲、前山等地与预伏之官兵、练勇发生激战,由于当清军获得葡萄牙殖民主义的武器,炮火、枪炮齐发,攻击酷猛,义军兵船及火药船中弹起火爆炸,损失惨重,被迫向港口方面撒退。而退守于黄梁都的义军,又有一部份分裂,互相残杀;同时失去顺德方面东义军的外援。黄圃的根据地被清军包围而最后放弃,驻小榄的西义军又陷于孤立。1855年3月间李洪英队伍回去九江,西义军更为减弱。小榄当地劣绅何端丹、刘汝球即向县告发,延请清兵围攻小榄,义军弹尽粮绝,曾社投敌,黄长庚逃走,朱贵晚8人被俘牺牲。3月26日何端丹在中丞祠竖白旗,4月20日李洪英在九江重整旗鼓,率队伍从莺歌咀顺流南下,吴方刚、钟就成内高应,重占小榄炮台,但为大量清军击退,翌日知县邱才颖,镇协刘廷光率兵剿榄境,吴万明、钟就成及小榄三合会400余人全部被俘,英勇就义。太平天国时期香山三合会反清斗争起于小榄,最后也于小榄失败。   县志载:是役也,自1854年8月29日至1855年4月20日,战守共越10个月,战线南北长及全县,军需约30余万两,是香山9百年来空前大规模一次战争。义军进攻路线,起由小榄、海洲、黄圃、横栏、青 、港口;南至曲涌、石岐、金角环;东至张家边、濠头、张溪;西至叠石、神湾、甚至月角、前山。战线长数十里,水路动用船只900艘,水陆队伍多至数千人。据零碎记载,义军动用兵力一次最多时有1至2万人。围攻义军的清兵数倍,义军虽然失败,但起义是广泛的,革命是深入的。义军主要成分是农民、渔民和手工业工人,同时还有少数贵族子弟参加,如小榄的何子坚,祖父、伯父、亲兄弟都是清族的举人。何子坚饱读诗书,深明大义,独持民族精神,不应试清族,不做清朝的官,在革命的洪流中,他投身三合会协助会军坚守小榄驻地。义军 失败,他从容就义。又如何振纪次子何品达,是三合会义军将领,家族饶有,义军驻小榄时,他将自己全部家产捐出。义军失败后,他被捕囚于县衙狱牢,族人怕株连,设法送毒药入牢,致使何品达被毒死牢中。   香山小榄的三合会起义虽然被镇压下去,但这次起义却给清朝在香山的封建统治一次巨大而沉重的冲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