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正文

孙中山先生对联小辑

发布时间: 2006年02月23日   来源: 中山政协   作者:盛星辉  
[center][B]孙中山辛亥革命后写的对联[/B][/center]   革命先行者孙中山在辛亥革命后写了副对联: [B]革命凼未成功;同志仍须努力。[/B]  这副对联不公在当时起到了鞭策和教育革命党人的作用,就是在今天看来,也仍然不失其现实意义。实现四个现代化,是我们革命战争的新长征,中国的革命战争还要走很长的路,我们的同志不是仍须努力吗?       (参考文化艺术出版社:《对联欣赏》) [center][B]翠亨村孙中山故居联[/B][/center]   中山先生故居,在中山市翠亨村。1892年春,中山先生接到哥哥孙眉从檀香山汇来的钱,亲自回乡设计,在原居旧址建造了一座二层楼房。新宅落成后,中山先生写了一副对联,请人雕悬于门前。联语云。 [B]一椽得所;五桂安居。[/B]   这副对联只有八个字,语浅意深,充分体现了伟大革命家的坦荡胸怀。在上联,中山先生指出这间小屋盖得是地方,因为登上小楼就可眺望五桂山的景物,故称“一椽得所“。椽指钉在房檩上支架屋面瓦片的木条,“一椽”表示小屋一间。在上联,先生希望居住于五桂山附近的乡亲们都能安居乐业,所以说“五桂山安居”。       (参考:《中国名胜古迹对联选》吉林版) [center][B]孙中山联惊张之洞[/B][/center]  光绪年间,孙中山出国留学归来,路过湖北武昌总督府,想见见湖广总督张之洞。走到门前,他便递上名片,上写:“学者孙文求见之洞兄”。  门官忙把名片呈上,张之洞一看,很不高兴。他问门官:“来者何人”?门官答道:“是一儒生”。张也不发话,令人拿纸笔,在纸上写了一行字,叫门官交给孙中 山。孙中山一看,上面写着: [B]持三字贴,见一品官,儒生妄敢称兄弟。[/B]  这分明是副上联,孙中山微微一笑,让门官拿来纸笔,在纸上也写了一行字,请门官呈去。张之洞一看,这是针对上联而写的下联: [B]行千里路,读万卷书,布衣亦可傲王候。[/B]   张之洞见此,不觉暗暗吃惊,来人名声不大,口气却不小,忙传令开中门迎接。       (参考:《故事精选》,1986年2期14页。) [center][B]孙中山题鼎湖山古庙联[/B][/center]  一次,中山先生游览鼎湖山时,信步来到一座古庙,寺僧热情接待,取来文房四宝,冀求墨迹.中山先生即席挥毫,撰写一联: [B]尘事未除人自苦;江山无恙我重忧。[/B]  北联一语双关,道出了人们建造寺庙的心愿,又表达了他自己崎岖的革命道路,立身处世需要艰苦奋斗,而祖国山河却无私地献给人们。抒情中寓哲理,联意深沉,令人玩味。       (参考:《文萃》周报,湖南日报社,1985年11月29日7版。) [center][B]孙中山题爱楼联[/B][/center]   1918年夏,孙中山曾到梅县松口视察,住在同盟会员谢逸桥家的“爱春楼”。当时,应主人之请,兴致勃勃地为这座楼房题写了副对联: [B] 博爱从吾好;宜春有此家。[/B]  “博爱”二字是孙中山常书之词,“爱春”是楼名,这二词引入联中,真是天衣无缝,恰到好处。 写了这副对联后,孙中山兴犹未尽,又挥毫写了一联: [B]爱国爱民,玉树芝兰佳子弟; 春风春雨,朱楼画栋如家居。[/B]  这副对联既是对战友的鼓励,又宣示了作者的抱负。 (参考:《古今楹联拾趣》,花城出版式社,170-171) [center][B]孙中山赠黄兴联[/B][/center] 黄兴是辛亥革命时期杰出的民主革命家,曾在长沙组织革命团体华兴会,被推为会长。1905年8月20日,兴中会、华兴会、光复会三团体在东京组成中国同盟会,孙中山被推为总理,黄兴被推为推行部庶务(相当协理)。从北,孙黄全力合作,夺取了辛苦的胜利。1919年,二次革命失败后,孙黄再度亡命日本,两人在党组问题上意见不合,黄兴没参加中华革命党,于次年离日赴美休养。临别时孙赠黄一联: [B]安危他是终须仗;甘苦来时要共尝。[/B]  1916年4月,黄兴应孙中山的邀请,于5月初抵达日本,与孙中山合作讨袁。这确是做到了“安危相仗,甘苦同尝“,这种革命家的风度是大大值得称赞和肯定的。 (参考:《古今对随着集锦》,福建人民出版社,175。) [center][B]孙中山挽黄兴联[/B][/center]   [B]常恨随陆无武,绛灌无文,纵九等论交,到古人北才不易;  试问夷惠谁贤,彭殇谁寿,只十载同盟有今日后死何堪。[/B]  以上为孙中山挽黄兴联。联语大意是,常慨随何、陆贾能文不能武,周勃、灌婴能武不能文,纵然按九等论交,象你这样文武全才的,在古人中也不可多行得。试问伯夷与柳下惠谁个更贤?彭祖与殇谁个长寿?我们为革命而共事11年,到今天你先去世,叫我们后死的人悲痛难忍啊!此联引让古典十分娴熟,中山的文学修养约略可窥。随陆、绛灌指辅佐刘邦的四人个:随何、陆贾、绛侯周勃、灌婴。九等:魏晋南朝时,将士人按行能分为九品,夷惠指古贤人伯夷、柳下惠。彭殇:彭祖长寿人,殇子夭折人。十载同盟系指成数而言。1905年孙黄东京结识,至1916年黄兴病逝计11年。 (参考:《对随着评注》,江西人民出版社,91。) [center][B]孙中山赠邓演达联[/B][/center]  邓演达是国民澡左派领袖人物之一,有“民主革命的慧星“之誉,1895年3月1日出生于广东省惠阳县,保定军官学校毕业。他早年参加国民革命运动,为同盟会会员。1923年,邓任粤军一师团团长。孙中山非常赏识他,并调第三团拱卫大本营,破格提升他为少将参军,亲笔题赠照及对联: [B]养成乐死之志气;革去贪生之性根。[/B]  后来典圃军官学校成立,邓为该校教育长;国民革命军北伐,他为总政治部主任;蒋石背叛革命后,他惯彻农工以碧,寮行反蒋,为蒋介石残酷杀害。他追随总理的步伐,以碧血为自己的一生写下了光逃的一页,感召着后人不屈不挠地前进。 (参考:《邓演达》,文史资料出版社,1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