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中山先生佚文
发布时间:
2006年02月23日 来源:
中山政协
[center][B]游普陀志奇[/B][/center]
1916年秋,中山先生由沪莅杭而绍,在祭公祠(成章)并游兰亭后,转赴宁波,视察象山、舟山军港,顺道游览了普陀山,写有《游普陀志奇》一文,原墨藏普济寺客堂,惜于十年内乱中毁坏。尘空法师由普陀移锡灵隐寺后,常向余述此事。文中叙及奇异所见,乃海市蜃楼之幻象,并非迷信。今爱为转抄,以资纪念。
宁波市协文史办公室 朱伟
1989年7月3日
[B] 余因察看象山、舟山军港,顺道趣游普陀山。同行者为胡汉民、邓君孟硕、周君佩箴、朱君卓文及浙江民政厅秘书陈君去病,所乘建康舰舰长则任君光宇也。抵普陀山,骄阳已斜,相率登岸,逢北京法源寺沙门道阶,引至普济寺①小住,由寺主了余唤笋舆出行。一路灵岩怪石,疏林平沙,若络绎迎送下道者,纡回升降者之久。已而登临佛顶山天灯台阶②,凭高放览,独迟迟徘徊。旋赴慧济寺③,才一遥瞩,奇观现矣。则见寺前矗立一伟丽之牌楼,仙葩组锦,宝幢舞风,而奇僧数十,窥厥状似来迎客者。殊讶其仪观之盛,备举之捷。渐行渐近,益瞭然,见中有一大圆轮,盘旋极速,莫识其成以何质,运以何力?方感想间,忽杳然无迹,则已过其处矣.
既入慧济寺,亟询之同游者,均无所睹, 遂诧以为奇不已.余脑藏中素无佛顶台时,府仰之间,大有宇宙在乎乎之慨!而空碧涛白,烟螺数点,觉平生所往,无似此情胜者.耳吻潮音④,心涵海印⑤,与境澄然如影,亦既形化而意消。呜呼?此神明之所以内通欤?
下佛顶山,经法雨寺,钟鼓镗嗒声中,急向梵音洞而驰,暮色沉沉,乃归普济寺晚餐。了余、道貌岸然阶,精宣佛理,与之谈,令人悠然意远矣。
民国五年八月二十五日
孙文志[/B]
注:1谱济寺,亦名前刹,在灵鹫峰麓,为山中供奉观音大士主刹。
2佛顶山,亦名白华山、菩萨顶、居四山之中,高百十六丈,府睇光熙、妙应诸峰,如林飘浮于积水上。巅圆而平,广约二十余亩,置有灯塔为航行指南。
3慧济寺,亦名佛顶山寺,在白华山顶右,与前、后寺 鼎立,称为山中三大寺。
4潮音洞,在普济寺左龙湾之麓,玲珑嵌挂,险怪百出,潮水奔驰入洞,倏忽吞吐,昼夜撞击,迎风更声若轰雷,令观者眩目震耳,悸魂惊魄。
5海印池,在普济寺前,亦名莲池、放生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