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正文

李廷安略传

发布时间: 2006年02月23日   来源: 中山政协   作者:谭则刚  
  李廷安,字广文(1898-1948)中山小榄人,家本封建世族。父巨卿,晚清武举,曾任紫禁城守城门武官,致仕归乡,构居于小榄镇基尾,母屈氏。雁行十二人,廷安行七。雁辈除长兄树?为清贡生、八第廷魁学工(曾获金钥匙奖)和十、十一、十二妹他业外,皆肄习医卫工作。   廷安七岁丧祜,虽有亩斗田产,然家口众多,幼年就学,靠在暹罗(泰国)行医的次兄乃文资助。但他读书勤奋,其后常借学校的工读和奖、助学金完成岭南大学附中和岭南大学预科的学程。在这期间,他深感我国人民体质赢协和医学院专攻公共卫生系。毕业后,以成绩优异由该学院选送往美国哈佛大学作公共卫生研究生,获医学博士学位,曾取得两次金钥匙奖,时年方三十一岁。哈佛大学以他成缚优异,力挽留校任教。但他以救国为已任,婉辞回国,毕生致力于医疗卫生工作。  李廷安于1929年回国,先后任北平卫生事务所所长及协和医学院教授,著书立说。1932年任上海市卫生局局长,于是大展胸怀。先扣在南市、闸北等地增设卫生事务所,建立江湾医院、虹桥疗养院、高桥卫生院,并为我国首创沪北戎烟(鸦片毒品)医院,使不少瘾君子获得新生;同时,加强海港检疫和公共卫生措施,大力培训中级卫生人员,力拒贿赂和威胁,坚决执行食品特别是肉类卫生检查,极著政声。当时上海是我国最在的经济城市、国际市场之一,世界十大城市名列第六,人口六百万。但每年拨给卫生经费不多,逢李适安执长卫生工作后,努力克服困难,健全卫生构,属下卫生单位由三百余个扩展至五百个多,依靠上海市广大卫生工作者,大力改善了市容卫面貌。  1937年“8.13”上海抗战发生后,李廷安立即与上海各界人士组织战地救护队与难民医疗队,积极开展救死扶伤工作,直到上海失守。由于他在学术与回国后各项工作的成绩,特别是在任上海市卫生局长期间的表现,颇获国际声誉,得到当时设在日内瓦的国际联盟聘任为驻中国华南防   疫专员,同时受任内政部卫生署战时组设的(全国)卫生署医疗防疫总队总队长的职务。专员公署和总队部假广州岭南大学农学院蚕丝局原址办公(注)。他因此而长期奔跑各地,办公署内常常只有一、二职员驻守负责事务和通讯、调查等工作。   1938年10月广州失守,李所任机构迁设重庆。1939年,卫生署医疗防疫总队职务移交给容启荣博士(中山人)负责。随着德、意帝国主义悍然发动世界战争,国际联盟解体,李所任之专员公署亦随着解体。   此后,李廷安在重庆任中央医学院教授。1942年,卫生署邀请他创立中央卫生实验院,并委任他为院长。该院创立过程中,他从设计至聘委人员,凡事都亲力亲为。经过一年努力,中央卫生实验院建成,他便辞去了院长之职,自勉了一点“开荒”工作。   1943年,李任四川华西大学医学院教授兼附得属医院院长。在这期间,他大力扩建附属医院,增加病床,成为四川省内有名的医院之一。   1945年抗战胜利,国民党政府曾请李廷安留京担任重要职务。但他对高高在上做卫生官不感兴趣,认为大兵之后,必有凶年!要求回百粤故里服务。他又认为广东原的得风气之先、人文荟萃之地,应有一个与协和、上海、同济、湘雅齐名的医学院,又应有一个与战前南京中央医院并驾的广州中央医院。于是他在华南区受降后,即回到广州。首先接任岭南大学院院长(即孙逸仙纪念医学院,今并为中山医科大学),兼该医学院的附属医院(即博济医院)院长。广聘专才,充实设备,使医学院和附院都得到很大发展。同时取得联合国善后救济总署广东分署拨助和接收日寇投降缴交的物资(包括活动房屋、卫生器材)在惠福西路敌炸的废圩上创建广州中央医院,招办卫校。开办之初,他只领得南京政府卫生署拨来的数百万元经费,但他勤俭节约,谢绝应酬,延聘有民族气节的复员人员,使广州中央医院不到三个月便开门应诊。直至解放后,该院改为广东省人民医院。1948年,李廷安积劳成癌,手术后反复,5月6日卒于广州任亿,终年仅五十一岁,在博济医院礼堂治丧,殡仪数里。   ——上天胡醉,失有良医!上天胡醉,折我良材!   李廷安博士生前勤奋好学,桃李满天下,著作等身,有《中国农村卫生问题》、《学校卫生》、《国力与健康》、《工业劳动卫生》、《中外医学史概论》等相继问世。他另有《公共卫生学》一稿,在他病笃时还邀请同事、专家共同研究,坚持完成,全书达一百万字,未及出版,解放后,由其家属于1950年送中南区卫生部研究保存。   李廷安博士佳配王淑贤女士,系国内有数的钢琴师,门下子弟甚多。长子宝善,解放不久,由人民政府送往苏联留学,归国后曾任郭沫若秘书;次子宝健,现任中山大学教授;三子予宝良,医师。   (注)抗战期间,除国民党中央及地方的常设卫生机构和地方临时组织的救护队外,其非常设备(即战时)流动医防组织有三大系统:一是中国红十字会总会救护总队,二是内政部卫生署医疗防疫总队,三是军政部军医署医疗防疫总队。下均设大、中、小队流动全国工作。但这三个总队都是从社会招聘的,不属常规组织,统于战后三个月内结束。    一九八七年十月十五日完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