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正文

9、旅外乡亲贤达

发布时间: 2006年03月13日   来源: 中山政协   
  [B]朱德旺[/B] (1914年—1985年)曹三村人。青年时到新加坡拥工,后经营油糖杂货业。1972年至1980年间(即第131届至140届),历任新加坡中山同乡会执委、监委、查帐等职。1981年至1984年间,热心为筹建曹步中学而积极策动乡亲捐款,共筹集资金坡币近2万元。为了建好中学,他曾专程返乡视察。不幸于1985年病逝。   [B]朱德润[/B] (1919年——1981年)曹三村人,朱德旺先生之弟。30年代到新加坡谋生,为新加坡曹步同乡会创始人之一。曾任新加坡中山同乡会委员。生前曾自动为家乡公益事业建设而筹措资金。于80年代初去世。乡人及侨胞惜之。   [B]区永林[/B] (1912年——1989年)冈东村人。30年代随亲戚赴新加坡谋生,后经营油糖杂货业于小坡赛逸亚雷街。为人忠厚,乐于助人。历任新加坡古镇同乡会总务主任。1980年曾返故乡探亲,出席公社召开的建设家乡座谈会。回新加坡后,热忱联络旅居新国的古镇、曹步、海洲籍乡亲,为家乡建设医院、学校戏院、公署等多项工程筹募基金。他个人捐赠及经手直接收汇的捐款达9万港元。经他做工作,由别人代收代办的捐款逾10万港元。   [B]朱福联[/B] 1918年出生于曹步村贫苦之家。18岁随亲友移居新加坡习商,旋到马来西亚登加奴州从事木业。在登州创立朱福联电锯有限公司,自任公司董事局主席,苦心经营林垦介木业。1972年和1977年,先后荣获马来西亚国家元首封赐PPN殊勋和登加奴州苏丹殿下赠与FTK荣衔。历任新加坡曹步同乡会、中山会馆名誉会长、登州建造行会会长、中华总商会会董、广东会馆交际部部长等社会公职。1986年,曾随观光团赴北京参观访问。其间离团返乡考察、探亲,对古镇医院、曹步中学、曹三老人院等项家乡公益事业建设有所贡献。   [B]何予珍[/B] 原名社保。1916年生于七坊村农民之家。少年时就读于古镇小学。1935年由亲属提携到新加坡谋生,后经营洗衣业于巴鲁英云街,生意日渐发展。历任新加坡中山会馆执行委员兼事务部部长、古镇同乡会副主席等社会公职。   [B]甘耀宗[/B] 海洲华光村人。1913年在本村出生。1935年随你到新加坡经营布疋业,后记等商号,经营丝绸、百货、工艺品,自任董事兼总经理。历任新加坡中山会馆执行委员、调查部部长、碧山亭董事、海洲同乡会招待委员等社会公职。   [B]陈财安、金桥姊弟[/B] 曹三村人。财安于抗日战争前夕只身赴新加坡佣工,梳起不嫁。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返原籍携妹财贵、二弟金德、三弟金桥同往新加坡谋生,在牛车水开设大排档,经营饮食业,颇有成就。财安为人仗义疏财,对同乡会所倡议举,时有响应解囊。1981年间,获悉家乡筹建医院、中学,即以姊弟及侄辈名义,汇寄建设基金逾万元坡币返乡,以志爱乡之心。金桥于1982年当选新加坡曹步同乡会会长,对家乡公益事业关怀备至,每返乡探亲时必到曹步中学巡视,并与师生座谈,给予教职人员以勉励,赐赠物品留念。今陈氏家族在新加坡开枝发叶,三代人成群成行。   [B]袁连凤[/B] 原籍海洲华光街。1925年出生。年青时梳起。抗日战争胜利后与同乡姐妹结伴往新加坡佣工,后提携1弟1妹往新。现其家族在新加坡立业发枝,颇有成就。1971年以来,历任新加坡海洲同乡会副会长、会长。80年代以来,她每年都返乡探亲小信,对家乡海洲戏院、华光老人院、海洲公署等项建设均有贡献,与居外乡亲一丐,筹捐建设基金20万港元。还将政府退还给她的侨房重建款逾万元,捐为公园建设基金。   [B]黄根成[/B] 1945年出生于新加坡华侨之家。原藉古镇。其父荣绍早年往新加坡谋生,第二次世界大战前经商,家道日渐富有。1941年,日军侵略南洋群岛后,黄氏家业毁于战乱,靠摆小食档为生。根成聪慧勤恳,心怀远志,锐意读书,勤工俭学,以优异成绩读完高中,后投考并以多笠优秀成绩毕业于新加坡大学。完成学业后即服兵役。新加坡国防部部长发现其潜在才华,遂选送他往英伦深造,学成后返回新加坡从政。80年代升任外交部副部长。90年代初晋任部长,曾陪同新国政府总理访问北京。   其亲姐妹均居新加坡,皆大专院校毕业的优秀生。同父异母之弟金旋居古镇,任职于农业银行。   [B]何卓宽[/B] 原籍七坟村。青年时赴新加坡谋生,后转往马来西亚。60年代任马来西亚国家议会议员。80年代退休。现仍居马国,其家庭大部分成员居于新加坡从商。   [B]袁杰 原名瀛杰[/B](1913年——1986年),海洲沙源村人。少年时赴香港谋生,中年发家致辞富。由经营新同乐鱼翅酒家有限公司开始,逐步发展创立袁杰置业有限公司、泗利鱼翅庄有限公司开始,逐步发展创立袁杰置业有限公司等企业。并自建袁杰工业大厦于香港,成为江苏省台饮食与鱼翅业之佼佼者。历任香港袁氏宗亲会永远会长,香港袁汝南堂宗亲会副理事长、袁陈胡田氏宗亲会所会长等社会公职。不增于1986年9月在香港居所突患脑溢血症,抢救无效而逝世,享年74年。生前热爱家乡,怀宗念祖。于80年代早期,斥资历00多万港元,在祖籍沙源村建造一座古今结合,中西并重,设置亭台楼阁、鱼池花圃、东西厢房、宴会厅、客厅等俱全的园林式新居,用于回乡度假休憩,以引导子孙后辈树立家乡观念。他还热情支持家乡公益项目建设,先后捐赠双排座货车2辆、美国高级小汽车1辆、12座旅行车3辆,支持海洲戏院、古海公路、沙源村道等项工程建设。   袁公膝下3子3女。长公子兆英,自80年代初开始独立经商,创立新同乐饮食管理倾向公司、必富鱼翅公司、福升火锅酒家等企业。次公子兆基,继任袁杰氏企业董事局主席,常驻美国罗省蒙特利市,主持美加企业事务。大小姐瑞心、二小姐瑞霞,任董事局常务董事兼总经理、副总经理,常驻香港总部,署理一切业务。   [B]罗君举[/B] (1910年——1989年)古村人。远籍台山县,先世徙居古镇津边里,为苏氏祠堂附户(学名价人)。祖父及父辈勤劳发家致富,薄有田产。君举自幼聪慧勤奋,颇有文才。中学毕业后随父从商。1935年后日渐发达,在古镇、石岐、江门等地开设独资的大荣、罗其生等商号多间,经营粮食油糖、燃料饲料、肥料等商品。君举常年穿梭往返其间,指导店务。1948年始,举家移居香港,经营石油、纸品、地产、电子、饮食等多种行业,为美国美孚石油公司的代理商。70年代加入加拿大籍,同时在加国经商,但仍长期居留香港。1982年至1985年间,曾多次返乡探亲和作调查研究,先后捐赠橡胶粒300吨、16——25T吊机2台、12座旅行车3辆,支持古镇医院、渡口凉亭等项家乡公益事业,不幸于1989年因心脏病发,医治元效而去世,享年80岁。   罗公儿孙满堂,有7子10女,创业于世界各地。大小姐梦平,历随膝下,署理各项生意业务。长公子树显,主管电子及纸品行业。次公子树梁,主持石油等业务。均热爱家乡。   [B]袁日荣[/B] (1921年——1990年)号守辉、首辉。海洲乡沙源村人。青年时毕业于广州某中学,返乡后经营杂货店。1949年移居香港经商,事业有成,先后创立永发海产腊味公司、联兴祥油行、荣通渔业有限公司、中辉玩具公司、润捷汽车有限公司、江海发展公司、万兴祥粮油公司、永棕贸易公司等企业。1980年创立深圳公共汽车服务合资公司,支持特区建设。历任香港榄镇同乡会理事、永远名誉董事,1986年和1988年,应中山市归国华侨联合会聘请,担任该会顾问。一向热爱家乡,热心支持公益事业建设,先后捐赠9——12座旅行车5辆、5座小车1辆、双排座货车1辆、木材500吨、焊接机等,支持建设海洲戏院、改建海洲中学及本镇修桥筑路等项工程,不幸于1990年12月2日,在澳门某酒家饮早茶与商友洽谈生意时,心脏突发,抢救无效而逝世,享年69岁。   [B]苏江兴[/B] (1917年——1989年)古一村人。出身于贫苦农家,自幼聪敏好学。青年时,凭诚实与流利口才,广交朋友。经营果菜贩运出口批发生意,颇为成功,曾开设江兴菜栏于江门,1949年赴香港经商,在香港及九龙创立两间批发果菜公司,业务蒸蒸蒸日上。一向惠及家乡,自1981年以来,曾支持古镇中学图书馆、古镇医院、古一老人院等项公益建设,捐赠双排座货车3辆、高级超声波仪器1套、影印机1台及医疗器械等一批。不幸于1989年6月,因患肺癌在香港某医院病逝,享年73岁。   [B]侯仲成[/B] (1937年——1991年)古四村人。50年代毕业于江门师范学校,后赴香港从商,先后经营五金、塑料、电缆制作等业,1981年首先响应回乡签订来料加工、合办企业项目,为家乡发展工业作出贡献。他还热心家乡福利事业。先后捐赠双排座货车1辆、日本尿素100吨、自来水管40吨等物资,支持古镇医院、古四老人院、幼儿园等工程建设。自1985年至1991年间,每年春节,均独自献资举行敬老活动,设春茗12——15席,宴请古四村全体退休老人。不幸于1990年因患肝癌,医治无效,延至1991年6月病逝香港,终年55岁。英年早丧,乡惜之。侯公膝下子女8人,均已成长。遗业由夫人陈氏莲及长公子德富接办,继续发展。   [B]苏国垣[/B] 古一村人。早年毕业于石岐中学,后返乡从事商业,先于古镇墟经营粮油店,旋迁江门经营酒楼及果菜出口。1948年赴香港经营果菜批发业,于香港、九龙开设两间永隆号批发店,自任总经理,一直主持业务。60年代初,原配陈氏夫人携公子4人,经政府批准移居香港后,于70年代以来,各自创立事业,分别经营高级洋服、布?、外贸、金鱼、五金制作、娱乐场、酒楼、海产等业。令媛乃区氏夫人所出,生长于香港,大学毕业后,在港与夫婿一起经营工业。苏公一向热爱家乡,自1980年以来,先后捐赠5.5吨货车2辆、双排座货车2辆,9座旅行车2辆、显微镜3台及医疗器械一批,支持古镇医院、中学图书馆、古一村老人娱乐院等建设,出钱出力,乡人敬仰之。   [B]邓宝钿[/B] 古四村人。1931年出生。40年代出香港,初佣工,后经营商业。70年代以来,创立药品、制塑、置业等多项独资生意。一向关心家乡建设,1980年至1985年间,先后捐赠双排座货车5辆、8座旅行车1辆,支持古镇医院及中学、古四村老人院、幼儿园等项工程建设。1985年春,其新居入伙时,将宾客所送贺金近5千元全数赠与村办幼儿园作经费。1990年移居加拿大。   [B]汤福荣[/B] 原籍曹三村。1926年出生于新加坡。童年时随父母返国,居江门营生。未几,父殁。少年时随母往澳门谋生,初业拉车,继则种菜养猪。后佣工于酒楼,练得一手非凡的烹饪鲍翅野味厨艺。旋自营包餐业。福荣忠厚殷实,好结交朋友,讲究信义,觉得食客信赖和友人敬重。约于1960年末,经友人扶助开设高级精致、雅趣之西南饭店于福隆新街,生意日益兴旺。至70年代末,已成为驰名台港澳及国外之高雅实惠食肆,不少军政首脑、商贾豪客、影视明星,纷纷慕名专程来澳门,直登西南饭店尝珍,每天座无虚席。   夫人李秀琼,原籍新会外海麻园,性格善良,善于交际,乃女中精英。   汤氏伉俪自1980年返里观赏小榄菊花会后,重新认识家乡,怀乡念祖,热爱桑梓之情,溢于言表。此后,每年返乡数次,对家乡公益建设,贡献良多。11年来,先后为建设曹步中学、卫生院、曹三老人院、幼儿园、古镇医院、古镇中学、海洲戏院等共捐款近百万港元,又支持曹三小学迁建,捐人民币5万元。他对家乡中学、小学、幼儿园、卫生院的教职员工、医护人员关怀备至,每年春节均专程回乡探望,给予精神鼓励和物质奖励。   汤氏膝下3男1女,均已立业成家。令寿堂仍健在,四代同堂,共叙港澳。长公子均庭,于80年代末期,受聘于香港上海酒店集团有限公司,任高级经理。90年代初与友人合作,在台北市开设富临极品公司、富临极品餐厅,在香港开设高级海鲜酒家聚荭阁和五间日式饭店,又于广州开创起凤台、嘉麟楼两家海鲜鱼翅高级酒家,于澳门回力球场创一高级餐厅。次公子均成在澳门主理老字号西南饭店。三公子均伦从1990年始经营贸易与工业,在澳门、中山、珠海均设有厂店。女公子惠玲毕业于美国高等院校,今在香港电灯公司任高级文员,兼营高级时装公司。   [B]汤继尧[/B] 原名勤富。曹三村人。1926年出生。青年时随胞姊赴香港习商,今经营出口贸易业。自80年代以来,积极支持家乡曹步中小学、卫生院、老人院、幼儿园、古镇医院等项工程建设,捐资总值近6万港元。   [B]邓彬[/B] 曹一村人。1927年生。青年时赴香港谋生,初佣工。初有积蓄自创生意,今经营五金制品、小百货及货仓业。一向热爱家乡,1981年至1985年间,先后捐赠12座旅行车2辆、5.5吨货车1辆、双排座货车4辆,支持曹步中学、曹一小学、曹步卫生院、曹一老人院、曹三老人院、幼儿园、小学及古镇医院等项工程建设。热诚帮助镇办家具厂更换设备,为该厂购办西德产高度自动化之卷钢线机、制弹簧机、碎棉机、切割海棉机、电汽装钉枪等10多批机械。使该厂一改手工操作为电气化、机械化、自动化操作。他还亲临车间指导安装,传授操作技术,使该厂制弹簧工效提高14倍,装制床椅垫工效提高10倍。该厂技术人员到香港学习考察时,邓公还派出汽车接送,并亲自带引到有关工厂工场和设计室学习技术与经验。   [B]李长才[/B] 曹二村人。1927年出生。1946年赴香港经营果菜批发业,事业有成。其私人财富一般,惟对家乡公益事业关怀备至,倾力支持。先后捐赠双排座货车2辆、5吨货车1辆、学生桌椅300套及学校用的彩电、收录机等,支持曹步中学、卫生院、曹三老人院、幼儿园、常常、古镇医院等项工程建设。他自1980年至1986年的7年间,热情为家乡公益建设在香港四处奔走,联络乡亲,策动募捐资金,取得成效。   [B]袁永安[/B] 海洲显龙村人。1934年出生。青年时赴香港谋生,后创立安达工业公司,楞任香港袁当南堂宗亲总会副理事长。80年代中晚期,与同乡袁健章等筹建香港海洲同乡会,至1990年正式成立,被选为该会理事长。他热心家乡公益事业,捐赠双排座货车2辆,支持海洲戏院及乡村街道等项工程建设。   [B]袁健章[/B] 海洲教昌村人。1926年出生。中学毕业后,在家乡开办农牧业和经营小糖厂。1949年移居香港,从事餐馆、农场、出口贸易等业。1989年与袁永安为筹建香港海洲同乡会,共同垫支百多万港元购置同乡会会址。1990年同乡会成立时,被推选为首任海洲同乡会监事长。1989年移民澳洲,其生意业务中心仍坚持在香港。 孙耀华 曹三村人。1930年生。1946年赴香港谋生,历为普通工人,但为人耿直忠厚,爱国爱乡。1980年返乡探亲期间,应邀出席公社召开的建设家乡座谈会,回香港后却热忱联络港曹步乡亲,经常利用假日或休息时间,自己出资搭乘车船,奔走于港九新界与离岛间,筹募资金支持家乡公益建设,获得各同乡依赖,因而曹步中学、卫生院等项建设工程筹委会成员中,均列芳名。80年代初,孙君与太太每月收入仅在8千港元以下,且要供养子女读书。但他宁可节衣缩食,仍尽力挤出一点钱捐赠家乡公益事业建设,对曹步中学、卫生院、曹三老人院、幼儿园、小学、古镇医院、海洲戏院等项建设工程,每项都有500至1000港元的捐款。其爱国爱乡的行动,实在感人至深。   [B]周广铨[/B] 古二村人。1973年出生。自童时代,便失去双亲,与胞姊相依为命。少年时,由姊携往香港佣工,为人诚实,刻苦耐劳,对商事活动和五金机械颇有研究。后与潮汕旅港小姐吴淑卿共结凤鸾,共同经营志生五金厂,生意兴旺,在经济上跃入中上阶层。一向关心桑梓,热心家乡公益建设。先后捐赠影印机2台、12座旅行车1辆、双排座货车2辆,支持古镇医院、老人院、家乡村道桥梁等工程建设。1991年移居加拿大。   [B]蔡兆[/B] 冈南村人。1931年出生。青年时由胞姊提携往香港佣工,学得拆、装、修等项汽车专业技术,且技艺精湛。至中年时起自营修车厂、停车场,兼营游戏中心,生意得心应手,蒸蒸日上。再独资经营标准零件批售总汇,与友人合资经营中润投资有限公司、宝文投资有限公司,经济生活跃入中上阶层。80年代以来,应选担任慈善机构香港黄大仙值理,及值理会常务主席,兼任黄大仙所属啬色董事会副主席、可道中学、可正、可信、可晖小学、可欣、可德幼稚园等董事。热心支持家乡公益,先后捐赠电风扇50把、汽车引擎3台及零配件一批、4屯货车1辆,支持古镇医院、冈南老人院、小学、桥梁等项建设。   [B]蔡仲平[/B] 冈南村人。1932年出生。婚嫁古一村苏氏,早年往香港随夫生活。夫婿自中年患病,长期不能理事。仲平以仅有小学文化程度,主持自营茶室业务,出色地发展了店务,并养育子女成人,堪称女中精英。为人热心家乡公益事业,80年代以来,捐增电风扇20把、冷气机1台及港币3万元,以支持学校、老人院、医院、村道等项工程建设。   [B]李慕贞与陈林[/B] 李慕贞为曹一村人。1932年出生。少时随母赴香港与父团聚。及长,曾设瓜菜档于市场,赚钱帮补家计。尔后,勤奋好学,学得治疗骨科外科护理手艺后,考入香港玛丽医院任护士,旋升任骨科护士班长。80年代末退休,复被召回继续服务。她的烹饪技艺亦不同凡响,尤擅西餐。任职医院期间,兼职于高级外籍人士家作西餐厨师,每天为雇主烹制午、晚餐,备受称赞。她还是职工团体活跃分子,经常参与争取职工福利活动。于60年代与顺德籍建筑技师陈林结婚。陈林亦勤奋好学,学得一手建筑装修工艺,后与友人合伙经营建筑装修公司。陈李伉俪热心桑梓公益,捐赠曹步中学、卫生院、曹一老人院、曹三老人院、幼儿园、小学、古镇医院等项工程建设款近5万港元。   [B]袁如山[/B] 海洲沙源村人。1944年出生。80年代初获准出香港,从事制衣、玩具业。后以来料加工形式设厂于海洲,又与联队合资经营海泰工艺有限公司,由其弟如生乡主理。对家乡公益建设有所贡献,曾捐赠双排座货车1辆及彩电等。1989年移居澳大利亚。   [B]张宽林[/B] 海洲显龙张家围人。1927年出生。早年赴香港谋生,从事海产品加工业,定居大澳。开设张七记海产公司,任马湾第事务委员会主席、葵荃湾区当然常任议员。热心支持海洲戏院、显龙村道、老人院等项建设,捐款约3万港元。   [B]李达人[/B] (1894年——1911年)曹二村人。为老一辈文化工作者,曾任曹溪社学教席。1918年赴港。1924年4月27日被选为香港榄镇同乡会义务秘书,连任多届。后又当选该会理监事、会长及永远名誉会长。1991年病逝香港,享年97岁。   [B]文国材[/B] 曹三村人。先后于香港及新加坡从商,工于诗书。历任香港榄镇同乡会副理事长。1977年曾以香港榄镇同乡会副会长身份,参加新加坡中山同乡会成立140周年会庆活动。今已80高龄,休闲林下,生意由公子仁邦主理。   [B]李添[/B] 曹二村人。1927年出生。早年随亲戚赴香港,初为瓷相学徒,旋自营晒制店场。70年代以来,为港九瓷相业中这佼佼者。1977年当选为榄镇同乡会监事。80年代授任该会永远顾问。曾为曹步中学、卫生院等项公益捐款2万港元。   [B]蔡长润[/B] 冈南村人。40年代由叔辈提携出香港谋生,初为汽车修理学徒、司机,后独自经营汽车运输、置业等生意,家境日渐优裕。热心家乡公益建设,先后捐赠汽车主机2台、双排座货车1辆,支持海洲戏院建设。   [B]邓华瓯[/B] 六坊村人。为老一辈旅港乡亲,已年逾八旬。经营文具金笔业。历任九龙青山松观值理。热心家乡公益,捐赠双排座货车1辆,支持六坊村老人院建设。对古镇医院亦另有捐赠。   [B]李树明[/B] 六坊村人。在香港出生成长,其家族世居香港。壮年时,在港佣式兼营塑料五金作坊。1980年由友人引荐返乡,为第一位赠送电器用品给古镇公社用之乡亲。   [B]陈文禄[/B] 曹三村人。1915年出生。早年赴香港谋生,后经营木器装修业,现已退休。80年代初,热心捐款支持曹步中学新校舍建设。   [B]魏新教[/B] 海洲麒麟村人。1929年出生于上海。童年时随父兄到澳门生活。少年时,日军侵占澳门,遂返回海洲谋生。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赴上海随兄长从商。1960年只身移居澳门,初为雇工,后经营建筑生意。由于精通商务,掌握经济信息,对经济形势有独到见解,自创立澳门新华建筑置业公司以来,生意日益发展。60年代中后期,澳门地产市道虽处于低谷,但魏公敢于借贷置地建设楼宇,适逢越南南方政权更迭,缅甸改变政制,大批越缅华侨拥至澳门,促使物业楼价急升。及至70年代末期,我国大陆实行对外开放政策,获准移民澳门者骤增,再次促使楼价以倍数上升。公所获利润甚丰,家道跃入中上层经济。历任澳门建筑公会理事。1986年当选澳门中山同乡联谊会首任副理事长。一向热心家乡公益,1980年以来,先后捐赠8座旅行车3辆、双排座货车1辆、大型电冰箱1个、26寸彩色电视机2台及建筑器材一批,支持古镇医院、曹步中学、涨洲戏院、海洲中学、麒麟村街道等项工程建设。为古镇公社第一辆旅行车的捐赠者。1990年又为中山人民医院护士楼的主要捐建者之一。   [B]陈满棠[/B] 曹一村人。1953年出生。在家乡高中毕业后,经申请获准到澳门投靠亲戚,后经营爱华货运公司、爱华洗水厂、嘉华制衣厂、澳珠车行等到企业。80年代,在大涌镇开设制衣厂,后又在曹步开设洗水及制衣厂,对发展家乡工业作出贡献。又热心家乡建设,为曹步中学、卫生院、曹三学校等项工程捐赠约3万港元。   [B]区明[/B] 冈东村人。1927的出生。历于澳门从事印刷业,经营振兴印刷厂。热心家乡肥益事业,曾捐赠电风扇38把,及与其他旅澳乡亲合资捐赠双排座货车3辆,支持冈东村卫生所、学校、村道等建设。同时关心家乡工业发展,自1982年以来,多次到镇印刷厂指导改进技术。1984年又义务为该厂购进西德产自动化印刷机、切纸机先等一批印刷机械,配备密封闭式小货车,使该厂印刷工艺由于手工操作变为电气化、自动化,提高工效10倍以上。   [B]何国伦[/B] 原籍顺德市。1936年出生。祖辈移居香港。国伦生长于港,青年时学得一手高级精湛的洋服手艺。后自营制衣及五金制作。1980年经友人介绍来古镇开设来料加工制衣厂。自此,自称以中山为第二故乡,以后再兼设小五金加工厂等,又于石岐购置住宅楼宇,作为在中山长期营生的打算。何君为古镇第一家外资企业的创始者,对古镇的对外经济发展及公益事业贡献良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