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正文

七、村镇各项建设新貌

发布时间: 2006年03月13日   来源: 中山政协   

[B](1)水利建设与电力设施[/B]   曹古海境地自清嘉庆年间(1976年-1820年)在今海洲修筑永安围,道光年间(1821年-1850年)修筑古镇各小围,屯垦农田后,至解放初的1950年,基本没有像素的水利设施。那时,纵横的水网,把小围分割成一块块,各个小围土堤百孔千疮,围内没有排灌系统,春冬田地干旱,夏秋洪水泛滥,绵绵雨季渍水过塘,崩围溃堤常有发生。正是:三年一大泛,两年一泛,年中必有围断崩圯。水灾频仍,民不聊生。解放后,共产党和人民政府重视兴修水利,曹古海各小乡初时组织农民加固小围堤,减少了水患,但没有安全保障。1953年1月起,中山与顺德县政府,联合发动人民群众兴建中顺大围。该围东线自中山港口乡东河品起,北上沿珠江小槛水道堤岸,至顺德县均安镇;西线由均安沿西江主航道堤岸,经海洲、古镇、大涌、横栏,至板板芙西河口。围内总面积700多辜方公里,中山境内包括古镇等16个镇(区)。堤围分四期兴建,至1987年完成筑围和配套工程做土石方2925万立方米,修筑干堤115。3公里,建成水(船)闸48座,总净宽702.7米。其中古镇海洲里,由1954年10月动工,至1955年12月竣工,完成18。4万土石方,配套完成水(船)闸6座,净宽30.5境内堤断全线两傍遍植蒲葵,既加固了水利工程,又增加了收益。接着,在1957年与新县荷塘乡联合兴建龙鳞沙联围,修筑上围海洲堤段和下围古镇合共7.9公里,完成11.2万土石方。同时,建成上下围水闸和电力排灌站,装机195千瓦,形成排蓄兼备。从此,保证了境内堤围的安全,30多年来,没有发生重大决堤崩围事故。60年代,又建成了曹步东闸、均都沙、镇南美利围等电力排灌站9座,装机416千瓦,使全镇电动排灌受益面积增至2.5万亩,实现旱涝保收,历年还整治农田排灌系统35697亩,扩塘并基1744口塘,平整土地15263亩,合共完成土石方1831.4万立方米,保证了基塘连续稳产丰收。   1970年,古镇公社干部群众响应党和政府的号召,开发五桂山,大办小水电,在西南麓分别建成装机250千瓦和100千瓦的田寮、毕坑两座水力发电站,年发电量49万度,并入中山大电网。   为了适应改革开放后,工农业和生活用电量的大幅度增长,镇政府又于1985年至1988年末,投资460万元,建成古镇变电站,完成从3.5万伏至11万伏的扩容工程,年供7000万度。 [B](2)水陆交通与通讯设备[/B]   自解放后,大力疏浚河道,确保排洪灌溉和水上交通畅顺。今境内水道与排灌河涌,主要有古镇水道、横琴河、海洲,土地涌、曹步涌,成为沟通与市内小榄、横栏等镇及西江航道的水上交通网。   [B]古镇水道[/B](又称海洲水道)属本江下游支流,西北起自顺德市太平和新会市荷塘镇上村,引本江水流经顺德市均安、新会市荷塘与中山市古镇、海洲边界,至镇南与江门市外海镇交界处,重新注入西江干流。整条水道呈弧形,全长16公里,河面宽160米——300米,水深1.5为——7米,汛期最大流量3210立方/秒,历史是最高水位4.3米,警戒水位3.3米。   横琴河  北起海洲口,与顺德市凫洲水道相接,向南流经曹步、小榄螺沙、埒西一至埒西二乐丰村止,全长9公里。古时分为螺沙海,小榄寨前海和曹步横琴海,越乐丰村畔与拱北海相接。1957年中顺大围建成后,该河与拱北河同为围内河道。今河面宽100——200米,低潮时水深1——2米。   海洲迳  属磨刀门水道横琴河水系,起自海洲北海围迳口,止于三角围,长2.6公里,宽30米,水深0.6米。   海洲河  起自海洲迳口,流往海洲村场与其他河涌汇合,长7公里。   土地涌  起自海洲沙源村畔土地涌水闸,接海洲水道,经村场至横琴河,长5公里,宽5米,水深0.5米——2米。   古镇涌  起自江头窖水闸,流经古三、古二、古一、至曹步注入横琴河,长7.8公里,宽10米,水深0.8米至2米。   深涌  起自古四村与古一村交界之长干洲流经六坊,七坟、冈东村场,止于沙窖口水闸,注入磨刀门水道,长5公里,宽5米,水深0.5米——1.5米。   曹步涌  起自曹步新闸,止于美利围电站,长7。3米,宽6米,水深1米。   石冈涌  起自交剪桥,止于东闸,注入拱北河,长3公里,宽8米,水深0.8米——1.5米。   境内民众,历来重视利用河道运输。如棹小艇割草喂鱼,运载农副产品等。1949年私人拥有的小艇1854只,至1956年增到2751只。1958年公社化后,家艇统归集体所有,损坏严重,数量由1959年的2435只,至1979年减少为2016只,载重1千斤以上的大艇,也由最多时的341艘,减少为181艘。1984年船艇归还给农民后,纷纷购置新艇新船。1987年全镇私人农艇多达5396只,另有千斤大艇200艘,机船最多时亦有182艘。这些私人船艇,绝大部分农忙自运产品,家闲出外代客运输,增加了水上运力。   陆路交通方面  自1971年以来,经过20年的努力,彻底改变了行路艰难和运输不便的旧貌。一、1971年开通古镇——小榄——石岐公路;1973年开通古镇——海洲公路,同时建成古镇——新会县外海渡车船码头,使陆路交通汽车直达江门、湛江、广西等地。二、1988年5月1日,由江门市政府主持建设的古镇——外海公路大桥通车,该桥全长1769公尺,主桥长884公尺,行车道宽15公尺,两旁行人道各宽1.5公尺,主桥110公尺高、30公尺宽的跨径3个,可通航五千吨轮船。自此,天堑变通途。为连接大桥,古镇镇政府负责征地和建设2.4公里路段。三、1980年至1991年间,还先后建成短程公路:古镇——海洲——小榄西区——均安公路:古镇——六坊——七坊——冈东接驳江门外海大桥公路;古镇——六坊——冈南——大桥脚转接主干线公路,及由古镇与横栏六沙村交界处起,沿中顺大围北上直通海洲的公路。四、由新会县荷塘镇主建,古镇镇负责征地,于1991年5月1日建成于龙鳞沙下围的古镇——荷塘公路大桥,桥长200公尺,宽15公尺。五、由横栏镇主建,古镇镇负责征地,于1991年10月1日修通岐江公路横古路段(国家二级标准)。今古镇直通城区石岐,全程仅25公里,比经小榄线缩短13公里。各种车辆不断增多,全镇置有大小汽车包括:小货车128辆、4吨以上货车58辆、出租小巴22辆、救护车3辆、旅行车48辆、轿车15辆、吊车、工程车15辆,共289辆。其中:集体所有197辆,个体和联合体92辆。另外三轮微型小客车98辆。   电讯设施方面  1986年起改手摇电话为自动电话,初为5位号码,1990年易为6位号码。分设古镇、海洲两处总机。全境自动电话机已发展至近5千台,其中可直拨世界各地的自动程控机近200台(含私人住宅电话机)。   镇邮电局还于1990年起开设无线电图文传真机服务。今镇政府及各大集团公司、大工厂等已设独立图文传真机近10台。 [B](3)中小学校幼儿建设及教育事业[/B]   解放前,曹古海教育事业十分落后,学校校舍破旧不堪,大部分农民是文盲或半文盲。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党和政府十分重视发展教育事业,在财政收支极其困难的条件下,建立海洲立新、朝阳、古一、古二、古三、六坊、七坊、冈东小学。1958年至1959年间,分别建立古镇、海洲、曹步三间农业中学。60年代撤销农业中学,改设完全中学于海洲,古镇设分样。1968年秋,各小学附设初中班,中学设高中班。70年代初,分设曹一、曹二、曹三小学。曹步小学改为初级中学。   改革开放以来,旅外乡亲和本地人民群众,积极捐资,大力学,尊师重教。短短10年,投资新建楼房花园式中小学校19间,建筑面积27350平方米。80年代初,旅外乡亲汤福荣、李秀琼、邓彬、陈财安等近300位先生女士,捐资80万港元兴建曹步中学新校舍于横琴河畔。苏江兴、邓宝钿、苏国垣、汤福荣等旅外乡亲捐资历20万港元,加上古镇、镇南片8个乡村集资20万元,古镇公社拨款25万元,在白鸽山新建古镇中学校舍,建筑面积达1500平方米。继后又在冈东新村新建起镇南初级中学。香港乡亲袁日荣等捐资40万港元改建海洲中学。地方人士魏金荣等闲献10万赞助兴建海洲昆山中学和改建海洲小学。古镇、古一、古二、六坊、七访、冈东、冈南、曹一、曹二、朝阳、立新等小学,亦以乡村自筹,镇教育办公室资助,侨胞及在乡父老赞助等形式集资,先后拆卸平房式旧校舍,改建楼房式新校舍。曹三小学于1988年,由汤福荣、李秀琼捐资,汤勤富、邓彬、李幕贞、陈林、陈满棠等赞助,以及镇政府拨款补贴,共等款60万元,全部迁建新校舍,古三小学亦已于1991年迁建新校。今全镇5间中学、14间小学全部为楼房式新校舍,建有标准课室335间,实用面积25450平方米。并附设运动场(共占地550市亩)以及健身室、图书室、小礼堂等设施。1980年以来,镇政府设入教育经费1176万元,村委会投入455万元。由于新建扩建了学校,扩大了办学规模,1991年度,中小学教师580名,其中国家编制296名,民办公助284名。全镇设高中9班,学生332人;初中56班,学生2735人;小学167班,学生7706人。合计中小学生10773人,占总人口18。57%。适龄儿童入学率达99。9%。   毕业学生质量不断提高,1979年至1990年,考入大专院校的学生达121名。   全镇幼儿教育亦有很大的发展。目前,各村办有学前班56个(含附设于小学的),入学儿童3158人,幼师及管理员122名。80年代以来新建园林式楼房,颇具规模,设置较完善的幼儿园,有曹二、曹三、古一、古二、古四、六坊、七坊等共8座,总建筑面积5508平方米,用地面积38市亩。 [B](4)公共卫生建设[/B]   改革开放以来,由于旅外乡亲的大力支持,新建医院3间,建筑面积4千多平方米。具体经过,记述如下:   古镇医院  是1980年冬,由施居香港乡亲苏国垣、苏江兴首先倡议筹建,很快获得内外乡亲支持,遂成立“中山县古镇公社医院筹建委员会”,由苏国垣、苏江兴、邓宝钿、罗树显、黄炳培、侯仲成、苏蔡仲平、苏均庭、周广铨、邓华瓯、邓容显、邓柏坚、蔡兆、蔡长润、侯德宽、廖金仲(女)、何良、冯昌、蔡金云、邓春、邓尊荣、区社业等为筹建委员,苏国垣任主委,委古镇侨务工作人员李逻通为筹委会常任秘书。   为促使新建古镇医院迅速玉成,特聘请罗君举这筹建总顾问,汤福荣、袁杰、魏新教、袁日荣、邓彬、罗邓伟琼、孙耀华(以上旅居港澳人士)、区永林、区素馨(发)、陈金桥、邓转定(女)、苏银娟(女)、陈财安(女)、朱德旺(以上旅居新加坡人士)、潘昌、朱福联(以上旅居马来西亚人士)、何国伦(香港商友,原籍顺德勒流)等为筹建顾问。   首期工程门诊大楼,于1981年5月1日奠基,6月3日兴工树桩,12月底落成竣工,用地逾5市亩。第二期工程于1983年落成启用,设于为容纳100张病床及设有水电设施的留医与留产部三层楼房一座,建筑面积1500平方米,用地3市亩。以上两期工程,港澳同胞和新马华侨解囊捐赠建设基金为港币80万元(含新加坡元、马元及人民币折算)。捐赠人士:港澳同胞390多位,新马华侨130位。其中个人或家族捐资港币10万元以上者有:罗君举家族;捐资港币2万元以上者有:苏国垣、邓宝钿、苏江兴、魏新教、侯仲成、周广铨;捐资港币1万元以上者有:汤福荣、黄炳培、罗树显、何国伦、蔡仲平、邓春。捐资新加坡币4千元者有:无名氏、苏长坚、何银好、苏瑞安;捐1千元以上者有:区永林、朱振南、林重意、谭月有、吕月平、蔡池转、邓定、林礼贵、陈财安、苏银娟、潘瑞心、邓彩萍。蔡兆捐送汽车机器3台。另外,先辈区仲金、侯群英、侯群瑞各捐余金1千坡元,林宝珠捐余金5百坡元(均由生前金兰姐妹按照她们的遗愿,代为在其余中捐输)。捐赠港币不足万元、坡币不足千元者,芳名略。   该医院开幕启用以来,古镇镇人民政府每年拨给经常补助款13000元至25000元,另外拨款20万元改建留医部,修饰门诊和添置医疗器械。1987年,古镇侨胞服务社筹资5万港元,捐赠给该院购置医疗救护车1辆。今该院建筑总面积逾3000平方米,用地面积10市亩。分设门诊部、留医部、留产楼、X光室、理疗室、中西药房、手术室等,基本可以肩负镇内人民群众的疗伤诊病、短期留医、预防流行性疾病、幼儿保健、接生留产、小型手术、超声波检验、B超检验等医疗卫生之责。   曹步卫生院 原曹步乡(包括现在的墟场和三个自然村)人口1。3万人,但卫生医疗保健设施简陋,远未能适应当地居民防病的需求。澳门西南饭店东主汤福荣、李秀琼伉俪有见及此,于1985年3月倡议筹建曹步卫生院,并率先解囊捐输。是议获港澳以及在乡乡亲和镇村执事人员支持响应,遂成立筹建委员会,组成人员有:伍荣新、李秀生、李巢、李欢乐、李社顺、吴广松、欧永流、伍兆和、欧阳群富、欧顺胜。由伍荣新主其事,聘镇政府侨务助理李逻通任秘书.恭聘汤勤富、陈文禄、陈九、孙桂芬、区吉、朱柏琪、郑安、李秀琼、区银、陈?容、李慕贞、黄合珠、李玉明、李连顺、李明见等为顾问。   1985年冬奠基兴工,1987年6月落成竣工,7月启用,11月5日(农历九月十四日)举和揭幕典礼,建筑物为钢筋水泥结构三层楼宇,建筑面积1100平方米,用地3市亩,设有中西医门廨部、妇产房、留医室、X光室等,外附设小花圃。   建设曹步卫生院,旅外乡亲共捐款全港币45。5万元,在乡人士乐捐人民币4。8万元,曹步三村一联队白筹8万元,古镇人民政府拨款6万元。旅外乡亲与友好捐资人士238位,其中,捐赠港币5万元以上者有:汤勤富、冯文根;捐资6万元者有孔太女士;捐资历2万元者有林权、;捐资历1。5万元者有何华添;捐资历1万元者有:邓彬、汤勤富、朱沛芭、捐资历8千元者有张祖厅;捐资5千元者有:毛瑞坤、李添、李德荣、李丽聘、李见明、陈?容攻才、陈藕珍、朱源、陈财庄、邓望有。另何厚铧先生捐赠北极牌电冰箱1台。(捐资3千元以下者,芳名略。)   冈东村卫生所 新建三层钢筋水泥结构楼宇一座,实用建筑面积215平方米。1985年至1986年间,由新加坡乡亲区素馨、香港区社业、澳门区明等捐资兴建。 节 海周卫生所 新建二层钢筋水泥砖木结构楼宇一座,建筑面积600平方米,用地3市亩,内设中西医,牙医、骨科、妇产科门诊部,以及留产房。于1965年由古镇公社拨款,及海周片各大队、联队集体经济共同筹资兴建。其原海洲联合论据。  此外,各村(管理区)均有集体经济筹款建立的卫生所(站),专职医护人员达60名。 [B](5)颐老设施[/B]   自1983年以来,古镇镇兴起建设老人娱乐院热清明。古一、古二、古三、古四、六坊、七坊、冈东、冈南、曹一、曹三、显龙、华光、民乐、北海等村,先扣建成20座2至4层楼房的别?式老人。内设厅堂乐室公间,配备间响彩电和各种文娱设施。大多数娱乐院还设置亭台花圃鱼池,环境优美。日夜开放,供退休农民老人免费享用。曹二沙源、红庙、??等村和供销社,则以旧生产队部、贷仓等建筑物改建成娱乐 院落,供退休老人享用。禽全镇压有村越老人娱乐辽25间,建筑面积7532平方米,用地35市亩。   1990年年终统计,全镇压共有6岁以上老人7千名,其中70岁惧上的2300多名,老人(俗称老人馆)是他们休闲的好去处。每天上午9时许至傍晚前,院馆里寿翁老娘潢座。雀局、棋坛、牌摊、争先开台,讲古论今自然组合,热闹非凡。到晚上8时对11时,灯光辉煌,翁娘午多喜欢到娱乐院 看电视剧、听乐曲。也有卡拉OK。有人吟诵其颐养生活,诗云: 园田孩儿种,家计媳妇操。 稚孙校园云,矍?何所从? 鸡鸣离帐榻,出市品早茶。 茗尽院馆行,牌风棋兴发。 当午返家园,老嫩共进餐。 扫尽盘中肴,又是耍乐去。 台上噼啪响,转瞬日西斜。 阖家吃饭,浅戡斜家常。 月明村巷白,好为电视客。 世代劳累将泥踏,少小耕甚至白发。 若论欣愉度晚年,风流瑰丽数我甲。   古镇镇老人院馆的建设费用,由旅外乡亲侨胞捐赠、乡村自筹、村民自由乐助三结合解决。各村所订乡规约,均有敬老条文,规定列有敬老经常开支专用开支专用基金,保证老人娱乐院常年经费不竭。此外,每遇年中中秋赏月,国庆或春节等重要节日,各村(墟)还免费招待老人叙餐等活动。所用的经费每年年终结算一次,由村民委员会从集体经济企业利润中拨出支付。并发给退休老人慰问金,富村每位150至200元,一般80—120元,贫村亦有50元左右。   1991年长,全镇有?寡孤老(五保户)70名。其中属统销户居民2人,由市民政局拨款保证其衣食起零用等费。其余68人,由镇政府供给衣着、被帐及按月发给零用钱,村民委员会则保证安排其宿舍,供给柴薪米粮,并按月发给生活费。每位五保老人,每月所得现金收入,按各村的经济贫富有所差异,较穷的村每月每人给30至40元,富村50至60元。   孤寡者无饥寒之忧,有老人馆享受颐养之乐,因亦安然。 [B](6)新建搂宇和民间生活设施[/B]   1980年至1991年间,全镇国营、镇办、村办企业及个体户投资,旅外乡亲侨胞捐建的公益事业。公共事业。企业和住宅楼宇等项建设总投资逾2亿元。已落成启用的设施除建成19间楼房花园式中小学校、25间敬老辽、8座幼儿园和4间医院外,还新建戏院2间,建筑面积8200平方米;新建镇村办公楼及会议楼25座,建筑面积13750平方米;新建自来水厂3座,铺设巨型管道23公里镇村自建车道桥梁25座,总长312公尺;架设低压电网工程25项,全制长120公里;新建工厂厂房55座,建筑面积54285平方米;表建邮电局、银行、信用社、公安派出所、税务所、侨胞服务社。电视楼、公共汽车站、公司写字楼等25座,建筑面积28895平方米;新建班干部、职工、教师、供销社员工等家庭工区宿舍25座,合共200单元,建筑私人住宅3135间,建筑面积661485平方米,比1972年原有砖屋4022间,增加78%;正在兴建,预计1992年至1993年竣工暴民娜褐赼公共场所大楼5座,建筑面积32000平方米(含11层、13层高楼各1座);新建衰落家二级公路5公里,公路桥10座,总长488公尺。   现有正常开放的戏院3间(古镇、海洲、曹步)。灯光篮球场2个。常年营业,具备空调等现代化设施的卡拉OK场所、酒吧。餐厅16家。   随着民众收入的增多,私人会住宅装饰华丽,并配套各种电器用具。据1991年统计,全镇民众私人拥有:自行车30098辆、摩托车1100辆、衣车10838台、热水器924个、电冰箱739台、黑白电视机3381台、彩色电视机5249台。冷气机283台、石油汽炉1603台。洗衣机1972台。电饭煲3908台、音响组合250台。钟表32937个,多楼家庭生活已进入现代化社会。 [B](7)文化体育娱乐设施[/B]   全镇有体育场19个、篮球场27个、乒乓球室6个、影剧院3间、歌舞厅3间、电子游戏机室4间、桌球室6间、录像映室4间(私营舞厅、迪士高等不包括)。镇办电视播放台,配备现代化设施。村办有线广播,已有11个重新架设线路。正在施工建设,1993年内可竣工使用的有曹步影剧院和古镇游泳场。 [B](8)造林绿化,美化环境[/B]   1965年始,在中顺大围12公里堤段种植蒲葵7万棵;在龙鳞沙古镇海洲荷塘联围8公里堤段种植葵树4万多棵,均已茂密成林,每年收获葵叶80万至100万块。1970年至1975年间,投资参与开发五桂山,建成衫林场及茶场共1300亩,杉今已成材,茶叶亦忆收益多年。   由横琴桥至古镇墟镇公路路段两旁,于70年代初起遍植的木麻黄、樟树。油桉等树,早忆绿荫成林。近10年来新建的公路和墟镇马路,村道两旁,及公用楼宇周围环境,均遍埴紫荆、芒果等,今全镇初步实现了绿化美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