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信奉宗教的风俗
发布时间:
2006年03月14日 来源:
中山政协
曹古海的乡民,世俗崇尚道教与佛教,每逢年节、四月初八、中秋、冬至,以及各类神诞仙辰等,一般按照道教例规活动。
民间平时早晚均烧香点烛,凡过年度节要拜先人。农历三月清明乡民均重视扫墓,春节和四月初八节,乡民喜爱舞龙舞狮,而农历五月初五的端午节和八月十五的中秋节则组织龙舟竞赛。
四月初八为中国佛教的浴佛节,是日寺院僧众以檀香水洗耳恭听抹佛像,这天又称龙华会,故有龙狮会之俗。民众先为龙狮点睛,然后舞龙舞狮,以示庆祝。此俗已在明代传入曹古海,如六坊村自明代以来,便有舞耍纱龙的习俗。至自何代何朝何地,未考究。村里历来有一支训练有素的男青年纱龙舞蹈队,每于春节、四月初八、五月端午、中秋等节日举龙舞耍游行,在本村及邻村表演。该龙用竹扎成,内有活动烛架的分节?架,外以轻薄纱布铺贴连接,画彩色表面,夜间装点腊烛,表演时金碧光亮,耀眼迷人。舞龙队还配备鱼虾蚌蟹等灯色伴随,由武术高超者耍弄龙珠棒为前导,舞姿趣致惹人。每次表演时,观者人山人海,场满路塞。舞龙队曾于民国年间应邀到穗港等城市表演。1958年至1978年停止活动,舞蹈队解散。1979年重组队伍,新制纱龙。以后,每逢盛大节日,均有表演。
农历七月十四或十五,曹古海民间普遍有烧衣纸酬神的习俗。是日人们劏鸡杀鸭买肉买鱼,作为供品,先拜天神,再拜祖先,又于大门口拜鬼烧纸衣等等。这一天,道教称中元节,佛教称兰盆斋会。古时,七月十五日请僧人诵经施食,以一种素斋供奉佛、法、僧“三宝”,相传可救七世父母魂魄。其实“盂兰盆”系佛家语,从梵文VLLAMBNA译音而来,其意即倒悬,比喻死者之苦,有如倒悬。古时,民众称拜祖先所用器皿为“盂兰盆”,故俗称盂兰节。盂兰盆斋会又是佛家弟子超度亡魂的法会。佛教徒称七月十五日为“僧人自恣日”,亦称“僧众夏季安居终了日”。寺庵于此日均设斋供奉佛祖、菩萨及众僧,祈求他们以法力救度先亡亲友倒悬之苦云云。
基督教与天主教,自清末始传入曹古海,唯教徒不多。旧时于三豉巷有小教堂一座,每逢星期日有教徒聚会诵经仪式。自本世纪50年代初,民众已停止此种活动,小教堂亦不复存在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