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正文

八、 孙府的“家里人”陈粹芬

发布时间: 2006年03月14日   来源: 中山政协   
  曾襄助孙中山革命活动的陈粹芬女士,是一位没有载入孙府谱册的“家里人”。她原籍福建省,1874年9月23日出生于香港,原名香菱,又名瑞芬,人称“四姑”,孙家人称她为“南洋婆”。她早年在香港认识孙中山,后参与孙中山领导的民主革命活动。1897年后,她在日本横槟,寄居革命党人张果家里一年余,帮助孙中山等革命党人洗衣、做饭。当时革命党人常在香港与横滨之间秘密运送枪械,她出入邮船传递消息。1900年,革命党策划惠州起义所用的军械,均由海员公会的海员从邮船经日本或美国秘密运送,通常又日本横滨为中转站。每有联系的邮船一到横滨,陈女士即往接船。陈女士曾说:“我当时传递书简并不害怕,大家都拼命去做,总有办法的。”她胆大心细,当时胡汉民、居正等都亲切地尊称她为四姑。更有人称她为孙夫人。1907年,孙中山轩赴南洋策划革命起义,陈粹芬跟随左右,负责印刷宣传品。当时担任孙中山英文秘书的日本人池享吉说:“陈粹英工作非常忙碌,性格刚强。”   后来陈粹芬因患肺病,返香港休息,由尹民楷医师治疗。1912年秋后,她到澳门风顺堂四号孙眉家中居住。1914年以后,她去南洋庇能与商人陆文辉俣股经营树胶园,但经营失败。赐巧孙科每一次出国考察,路过南洋,资助她返回澳门。于是,她在1921年乘太古蓝烟通轮船先到香港,还携同一位姓苏的养女,返孙家后改姓孙,名仲英。轮船到达香港时,有黄隆生等同志迎接,住黄惠龙家,后又到澳门凭屋居住。同年,孙科接其母女二人到广州东山二沙头渔卢公馆定居,并托她照料儿子治平、治强兄弟,诚心读于培正中学和岭南附中。后来,治平兄弟分别往上海和南京念大学,陈粹芬迁往白鹤洞凭屋居信,使孙仲英走读真光女子中学较为方便。后来仲英往檀香山读大学,她迁往东山百子路不久迁往香港居住。   1937年,仲英由檀香山转往意大利,恢复苏仲英原姓名,并与孙乾结为夫妇,由中国驻意大利大使刘文岛证婚。1940年,孙乾、仲英夫妇生子孙必胜、必兴,返回九龙居住。香港沦陷后,他们转入内地。胜利后迁往广州。1947年孙乾任中山县长时,陈粹芬曾回中山石岐居住一年多。1949年再到香港居住,因年老多病,于1960年秋逝世,享年87岁,葬于香港九龙荃湾华人永远坟场。1992年迁葬开翠亨村孙区墓地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