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正文

四、 默默支持孙中山革命的卢慕贞

发布时间: 2006年03月14日   来源: 中山政协   

  孙中山原配夫人卢慕贞(1867年——1953年),原籍香山是上恭都外堂乡(现属珠海金鼎区外沙村)人。生于清同智六年六月二十九日(1867年7月30日)。父亲卢耀显,承先祖业读书,壮年赴檀香山经商,和孙中山哥哥孙眉同是檀香山华侨。母亲蔡氏。   卢慕贞是长女,从小缠足,但做工勤快,擅长女红。居住的祖屋是一间17坑阔的平房,与邻居并列为一排。她受父亲之命,年方18岁,于1885年5月26日(清光绪十一年四月十三日)与翠亨村孙文(中山)结婚。当时孙文(中山)从檀香山返国举行婚礼,按当地的风俗,在家中正厅上了字架,立字为为德明,两旁对联是:长发其详,五世其昌。结婚地点在翠亨原住宅左边的一间新建平房里。1891年,她的儿子孙科在这里出世。1892年新居(即现在的孙中山故居)落成,搬回入门左边的房间居住,1894年,长女诞在此出生。卢氏是一位具有中国传统女性优良美德的母亲,一手承担养育儿女的责任,又孝顺侍奉家翁家姑,照料婶母程氏生活。一个小脚女人,承担这么多的繁重家务,还为孙中山的革命活动担风险。她使孙中山减少了家庭的后顾之忧,把精力集中到革命事业上。   1895年,孙中山偕陆皓东,先后在家乡石门、南朗招募勇士,策划在广州武装起义。同年10月26日,起义失败后,遭到清朝悬赏1000元白银通缉,孙中山被迫逃亡海外,家属也受到株连。后来得到乡亲陆灿(兴中会员)帮助护送杨太夫人、杨眉妻子谭氏、卢慕贞及儿子孙科逃难到檀香山,依靠孙眉生活。不久,孙中山也抵檀团聚。1896年,次女孙婉在檀香山出生。     卢氏在檀香山居住10多年,全赖孙眉供给生活费用。1907年,孙眉农场破产后,全家搬到香港九龙牛池湾开办小型农场维持生活,卢氏携孙梃、孙婉同行,侍奉杨太夫人晚年,孙科则留在檀香山读书及工作。   1910年6月、7月间,孙中山离开日本抵达南洋槟榔屿(即庇能),策划广州武装起义。卢慕贞闻讯,即 偕两女儿由九龙赴槟城团聚。同年12月,孙中山被南洋英殖民当局以指在当地组织华侨开展革命活动是“妨碍地方治安”为名勒令离境,遂转赴欧美筹募革命活动款项。卢母女三人的生活、学习费用,由当地华侨帮助解决。   辛亥革命成功,中华民国在南京建立临时政府,孙中山就任临时大总统。1912年2月29日,卢夫人偕女儿孙梃、孙娩、侄女孙霞,佣人阿清,由邓泽如护送,从槟城抵达南京,与孙中山相会,一起生活了近一个月,住于前太平天国东王府。3月25日,卢夫人离南京返翠亨村居住。4月1日,孙中山辞去临时大总统职,携同女儿及英文秘书宋蔼龄访问鄂、闽 、粤、港、澳等地,并于5月27日抵达阔别17年的故里翠亨村,和家中各人团聚。   1912年8月,孙中山应袁世凯邀请访问北京。卢夫人及虐人同行,游览了故宫等名胜。次年二月,孙中山专程赴日本考察事业及铁路工程, 以便在我国筹建铁路,卢夫人及两虐人同到神户,夫妻俩在大阪市作短暂相会。日本报纸曾有消息报道:他们俩及秘书宋蔼龄等同坐的汽车误撞电线杆出事,卢、宋两人受伤较重,幸得医治及时,早日痊愈。3月25日,孙中山因宋教仁被刺杀案赶返上海。卢夫人即返回澳门长住。由于卢慕贞性情较为内向,文化较低,不懂英语,加上缠族,因此她常为从政治上不能帮助孙中山而感到苦闷。   1913年7月,孙中山组织部属发动讨伐袁世凯史称“二次革命”失败,被迫再次流亡日本,得到宋庆龄的相助,并发生了感情。1915年,卢夫人和孙中山离了婚。同年10月25日,孙中山和宋庆龄在日本举行了结婚礼仪。自此卢夫人接纳孙中山劝她归依嫉妒教的意见 ,精神上有所寄托,一心把孩子抚养成人,并细心侍奉母亲,以娱晚年,以尽孝道。她生活清淡筒朴和有规律。每逢星期天,中午褒红豆粥与亲友进食,并同到基督教堂做祈祷。   卢夫人心地善良,自与孙中山离婚后,对孙中山及宋庆龄的感情仍十分融洽,充满友爱。她与宋庆龄以姐妹相称。孙中山对卢夫人的生或也是关怀备至。1915年至1916年间,孙中山先后给卢夫人亲笔写信六封,仍称她为“科母,卢夫人”;而孙中山的署名则以:“科父,德明”称谓。内容包括关于负担卢夫人的生或费用,询问她的生活状况,汇款回乡周济孙、卢两家穷亲友,和资助办学等问题(这些信件后由戴成功献给中山故居纪念馆收藏)。   1925年,孙中山于北京逝世时,卢夫人惊闻噩耗,悲痛万分。高度赞扬孙中山的伟大精神和伟大人格,深表悼念之情。   卢夫人长居澳门,生活一贯朴素,对人慈爱友善,和蔼可亲,亲自操持家务。她关怀孙卢两族的亲属,间中亦到外沙乡小住。她对孙中山姐姐孙妙茜更是感情深厚,经常资助。在孙妙茜看管中山故居期间,卢夫人每月必返翠亨一二次,与孙妙茜看管中山故居期间,卢夫人每月必返翠亨一二次,与孙妙茜同住数天,共叙亲谊。“七。七”事变后,日寇侵华,内地生活动荡,卢夫人便把孙妙茜婆孙三人接到澳门居住。直至澳门沦陷后,她们才返回家乡。   卢夫人对孙族后辈要求严格,现年 75岁的孙社正回忆说:“卢夫人所闻有人讲我臭鸦片烟,立即叫我到澳门,严加责备。但我极力辩解无此不良嗜好,她仍不肯相信,把我留下住上几天,不许出街,待观察到我的确无烟瘾发作时,才准许我返回家乡。以后便委派我负责扫孙宅山坟。”   抗日战争期间,卢慕贞和孙妙茜机智支持开展抗战,同情和帮助中山五桂山区抗日游击队,并为五桂山游击队到澳门购买枪支子弹、药品和医疗器材等,及为将少量伤员送到澳门医治提供方便。   1947年7月底,卢夫人80寿辰,孙卢氏族亲友和翠亨村人都尊敬这为老寿星,纷纷前来祝贺。孙科偕同夫人陈淑英、儿子治平、治强和侄儿孙乾、孙满及侄孙等回来祝寿,石歧至翠亨村沿途警卫森严。贺寿礼堂在中山纪念中学校内,宴请宾客前人以上,盛极一时。现在孙中山故居厨房橱柜里,还陈列着当时亲友为卢夫人贺寿而特制的碗碟。   1953年8月28日(此逝世年月日是作者根据孙满先生主编的孙氏达成祖家谱。但据其他书刊记载为1952年9月7日。有待查证——中山文史编辑部),卢夫人病逝于澳门寓所,享年85岁。她是基督教徒,由澳门亲信会以教会的仪式举行隆重的丧礼,并安葬在澳门西洋牧场,由孙科斧子为她立碑志念。直至1973年,卢夫人之墓才迁葬到澳门囤仔“孝思永远墓园”。1975年重修,于历年刻了“重修墓记”。墓园虽然不大,但有苍松翠柏,面临滨海,令人肃穆起敬。   卢夫人在澳门的旧居,原为孙眉兴建的,人们称为“孙公馆”。1931年,这座二层楼宇,因对面的火药库爆炸而波及损坏。1933年由孙科斥资重修,以供卢夫人颐养晚年。她在生活上由次女孙婉、女 戴恩赛及外孙女戴成功等长期侍奉,孙科也常携眷属到澳门探亲。卢夫人逝世后,她的故居于1958年改为“国父纪念馆”,开放给海内外人士瞻仰。   卢夫人的娘家外杀村故居,近年经过落实政策,由政府拨款修葺,恢复了本来面目。后由卢夫人的侄孙卢汉华筹资18万港元,在当地政府的协助下,在外沙村旁兴建起一座二层红色砖瓦楼房,作为“卢慕贞纪念馆”,每日开放,供人们瞻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