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正文

三、 爱国华侨先贤——“茂宜王”孙眉

发布时间: 2006年03月14日   来源: 中山政协   

  广东省和外国通商最早,冒险向外发展的人出较多,自18世纪末已有人移居美国及夏威夷、南洋群岛和进行商贸活动。   夏威夷群岛位于太平洋的中部,原是个君主制国家,首府在瓦湖岛上的火奴鲁鲁(HONOLULU),当地盛产檀香,清嘉庆年问,夏威夷贩运檀香到广州贸易,故后来中国人称该地为檀香山。1893年8 月12日,正式将夏威夷并入美国的版图,成为美国的一个州,在此之前,已有种植园主开始从中国招募契约劳工。1852年1月3日,第一批华工195人被运到夏威夷,其后的12年内。来到这里的中国移民总共有411人,美国南北战争结束后。食糖市场兴旺起来,夏威夷开始大批输入华工种植甘蔗,1875年到1896年美国兼并夏威夷前夕,该地华人已达21616人。这些华工除种甘蔗外,还垦荒种稻及香蕉、菠萝。他们在做工合约期满后多数离开甘蔗园,受佣于人,个别经则经商于别的岛屿。香山县的人多在檀岛生活。   在檀香山华侨中,最受人尊敬的是“茂宜王”孙眉。他热爱祖国,为支持其弟孙中山领导的民主革命事业,可谓竭尽财力,以至倾家荡产,事迹感人至深。   孙眉,字德彰,号寿屏。1854年12月6日出生于广东省香山县翠亨村,是孙达成的长子,孙中山的胞史。他体格健壮,聪明能干,但性情耿直,暴躁,因此有人叫他做“生张飞”。他少年时不肯读书,总在外面玩耍嬉笑。及长,15岁时(1869年)曾到南朗墟的一户程姓的地主家做长工。然而他有冒险精神,常向往侨工生活。一天,原在崖口村居住的母舅杨文纳从檀香山经商回国,孙达成就找杨商量,请他把孙眉带去檀香山谋生。   杨觉得孙眉虽然顽皮,但天资聪敏,成长以后,或可成就一番事业的, 于是答应带他前往。隔不了多少时候,为孙眉出国的事情办妥了,但他的路费一时无着。婶母程氏因丈夫在上海做工,客死他乡,自己没有儿子,便把希望寄托在孙眉兄弟身上,就将自置的四亩瘦田典出,给孙眉凑够了“水脚”(路费),于1871年跟母舅成行出洋了。   孙眉初到檀香山,就接触到新的田地,周围的生活环境,使他的个性变得沉着稳重,循规蹈矩,埋头苦干。他出身于农家,起初受雇于当地华侨作田工  用香山县人传统的耕作方式,努力耕耘,使雇主获得好收成。当时檀香山的土人对深耕细作无甚知识,孙眉等侨工就向他们传授中国的耕作技术,使土人懂得用牛耕田(据翠亨村老人回忆说,当时去檀香山的村人,乘坐四支柜墙的帆船出海,把人员及耕牛都载上,最少一两月航程才抵目的地)。孙眉知 识俭,把每月的20元工钱,悉数汇回老家。当地华侨顾主对他感到惊讶,问他最低的生活开支如理发钱如何解决。孙眉回答:和别的工友互相剪发就可以了。雇主听了很受感动,慷慨地赠送一块土地给他耕种。他经过勤力垦殖,获得好收成,积累了一点资金,就找到同去檀香山的朋友郑强等几个人,并得到母舅杨文纳的帮助,合伙依法向当地政府领地开垦。经核准,他们在离火奴鲁鲁不远的依华(Ewa),开了一个农场,辛勤的耕耘的结果,收获也不错。为了推销农产品和矿大垦殖事业,1880年,孙眉在火奴鲁鲁的京街(King ST)左边,开了一间商店。三年后,迁至属檀香山领土叫大的茂宜岛姑哈碌阜(Kanului)继续营业。那时,孙眉精力旺盛,对发展他的事业很有计划和步骤,在茂宜姑碌(Kala)附近,又租近荒地千多亩。由于该地华工劳力充裕,他雇请工人开办农场,至1885年前后,他领有土地约6000英亩(约合2万华亩),雇工1000多人,养牧牛、马、猪、羊等牲畜数万头,积资数万元,并在姑哈碌阜西南附近,名叫孔奥里的地方,建起木质结构的住宅。孙眉为人梳财好客,且处事果断,识大体,顾大局,因而渐露头角,受到当地社会人士的尊敬,无形中成了一方的领袖,大家都尊称他为“茂宜王”(King Maui)。  孙眉在檀岛经营农场的卓著才能,深为夏威夷政府赏识,因此特许他回国招募华工来檀的权利。于是,他在1877年夏天,回到了阔别多年的家乡,受到乡亲们欢迎。在乡期间,孙眉奉父母之命,和领近的崖口乡姓谭的女子结了婚。他出自招募华公的宣传需要,热情地向乡亲介绍檀香山的风土人情、政治、经济、气候、物产等方面的情况,乡亲们听说檀香山土地肥沃,四季如春,政治修明、因此不少人都愿意往檀做工,应招者达数百人,一起乘穿前往檀香山。   当时还在村塾读书的孙中山,岁年仅11岁,但当他听到兄长介绍潭岛风光后,十分羡慕,出国的愿望油然而生。1878年4月,孙眉安排友人郑强回国,意欲迎接他的父母亲往潭岛生活,孙中山便跟随郑强到了檀香山。而父亲孙达成不愿离开故土,仍然留在乡间。孙中山到檀后,先在茄荷雷阜农场商店学习店务及珠算,孙眉鉴于孙中山有志于求学,为了培养弟弟,使其得到更多的学问,就送孙中山到檀香山正阜意奥兰尼学校(lolani shool)就读,以孙帝朱为其学名。同校的华侨同学,初时仅有钟工宇、唐雄和李弼,以后增至10人,其中3人走读,7人寄读。意奥兰尼学校每年要收学费150元,比较其他学校都高,但孙眉祈望其弟所有。   意奥兰尼学校为基督教会所办,在那里读书的孙中山受到基督教的影响,渐渐对圣经与宗教活动产生兴趣,意欲入教接受洗礼。这事给孙眉知道,他恐怕弟弟日趋洋化,遂致信父亲达成公,并打发孙中山回国专攻国学,以补中文的不足。孙中山返回翠亨村后,和同村青年陆皓东友谊真挚,形影不离。及至村中发生北极庙北极帝君、金花娘娘偶像被毁坏事件,村人指责是孙中山和陆皓东所为,村中父老责达成公负责赔偿,重塑神像金身。孙中山被迫离开家乡避住香港,入皇仁书院读书。毁坏神像的消息传到孙眉耳中,他认为孙中山反对中国传统信仰,回开罪神灵,因而觉得以前把部分财产划给孙中山的名下不大妥当。就要孙中山立即到檀香山见他。当孙中山到达茂宜轱辘时,孙眉一见面就严加呵斥,并要孙中山交回他划给的部分财产。孙中山毫无异议,即去律师楼办理签字退还手续。之后,孙眉要其弟帮助他在农场做事。孙中山见兄长敬拜关工,就想关于是三国时代的一位战将,怎能将他作神来供奉拜 呢?于是悄悄把纸印关公像撕掉,这下子气得孙眉痛打孙中山一顿,并罚他干粗重杂役。这样,孙中山只好决定回国。但没有路费,后得老师英阑帝文(Frank Daman)牧师及芙教士等人概然资助300美元,准备成行。孙眉闻讯,赶往正阜挽留孙中山,孙中山说船位已定,执意回国。这使孙眉感到内疚。   孙中山回国后,孙眉意识到自己过严职责弟弟会适得其反,渐有悔意,即汇了一笔款子给父亲,作为其弟读书及结婚之用。他认为只要孙中山结了婚,有家室羁绊,可稳定他的行情。结果,孙中山奉父母之命,于1885年5月26日和外沙乡卢慕贞结婚。1888年,父亲达成公病危,孙眉赶回国,和孙中山一起亲待汤药,直至逝世。兄弟感情又归和好。从此,孙眉又源源汇款回国支持孙中山读书。并于1892年汇回一大笔款项回家,由孙中山设计绘图,花了白银玖百壹拾肆两陆钱,建造了新的楼房。同时购置酸枝台椅家具,均一直保存到现在,成了国家一级文物保护单位。   1893年,夏威夷废除君主制改为共和后。 孙眉往日的顽固思想开始改变。每缝来自主国家乡人讲述孙中山常称颂太平天国,宣传反清言论,他也不觉得奇怪。有的乡亲对孙眉说:若进行反清,会招致抄家灭族的。 叫他劝说其弟“改邪归正”,孙眉均一笑置之。   1894年,发生中日甲午之战。孙中山跑道檀香山,准备组织兴中会,开展反对清朝活动。当时孙眉正患独唱毒疮,疼苦异常。孙中山立即为他医治。由于孙中山医术高明,手术后孙眉解除了疼苦,甚感满意,表示愿意帮助弟弟办成其事,并赞成他的反清革命行动。孙中山在筹组兴中会的活动中,孙眉拔出一部份财产予以自主,还亲自写信给在檀亲友,介绍与孙中山相识,发动他们假如兴中会,并协助筹募经费。虽然当地华侨已超过4万,但社会风气未够开化,甚至误认为反对清延是叛逆行为,故对孙中山的革命活动疏而远之。因孙眉是侨商柜子,素孚众望,经过兄弟俩的努力,孙中山终于结识了何宽、李昌、李禄、刘寿、许直臣、宋居仁等人。而交情深厚的邓荫南、郑金、程蔚南等都竭力自主革命活动经费。   1894年10月1日,中国第一个反清革命团体——兴中会正式成立,并在奄麻巷(Emma Lane Emma ST)卑涉银行华人经理何宽家中举行了第一次会议。到会者达30多人。当时商定,入会者例捐底银5元作为会费,孙眉慷慨另捐股份200元,邓荫南更是变埋了全部产业,将其所得款项充当起义经费。于是孙中山带领邓荫南、陈南、宋居仁等返到香港,成立兴中会总会、筹划在广州起义。   1895年10月26日,起义失败后,孙中山逃亡檀香山。向大哥报告经过。孙眉紧握着弟弟的手说:“不要紧,认准了就应该干到底,义无返顾。“半句也没有体积自己所付出的巨大代价。这时,由兴中会员陆灿(翠亨村人)护送的杨母、卢慕贞及四岁的科抵达茂宜岛,一家人团聚一起。但孙眉对孙中山说:起义所遭失败,檀香山的同志未免有点懊丧,在这里再筹款一事应逐步进行,可先到其他地方发动,较为有利。孙中山认为大哥的意见很好,,因此离开檀香山到每周及英国宣传发动华侨。   孙中山和康有为的笛子梁启超虽然政治目标不同,但有书信来往。孙中山想联合他们一起反清,以壮大革命力量。 但康有为却指使梁启超赴檀香山筹办保皇会。梁为达到他的不的可告人的目的,虚伪地向孙中山起誓,保证以后政治合作。孙中山未疑其阴谋,就写信介绍梁认识家兄孙眉及在檀的好友。1899年,梁启超抵檀后,兴中会员待他如上宾。而梁却别有用心,宣传保皇的宗旨:名为保皇,实为革命,嘘途同归。孙眉是个率直无邪的人,误以为他预先经孙中山同意其宗旨,才介绍而来,故受梁所惑,就带他遍游农场。梁极劲阿谀谄媚之能事。孙眉后安排儿子孙昌跟随梁赴日本,在康、梁保皇党所开办的大同学校求学。梁在檀香山加紧活动,旷大影响,以起义名义进行募捐筹款,由于孙眉积极支持得款10万元。正在日本的孙中山闻知此事后,认为梁失信背约,当即写信谴责其行经。而梁则对孙眉:说我将来见到孙中山以后,定能把合作搞好, 不会分裂的。   1990年, 康梁领导的保皇党举兵勤王失败之后, 仍继续鼓吹君主立宪,与孙中山领导的反清斗争作对。为此,孙中山于1904年返抵檀香山,亲自登台演说,攥写文章,并把兴中会员程蔚南所办的报纸组为革命的《檀山新报》,作为舆论阵地,揭露保皇党的人纷纷醒悟,与之划清界限。孙眉也醒悟过来,立即把儿子从日本召回檀香山,送往美国加省学医。   孙眉经过误信保皇党的教训,革命警惕性有所提高。在孙中山暂住檀香山期间,一位常和李鸿章等达官贵人往来的绅商刘学洵,突然到檀香山找上门来。 因他平素和孙眉只有商务来往,这次却显得神色诡异,刚坐下就问:“令弟呢?能否见他?”孙眉觉得奇怪,故意打岔子说:“哦!他到欧美去了。”刘耸耸肩说:“令弟诗书满腹,医道高明,堪称济世之材,可惜……”“可惜什么?”孙眉问。刘说:“先别谈这些。”随手将厚礼摆到桌上来。接着说:“实不相瞒,着是大庆政府驻美公使伍延芳大人送的,他希望令弟他们与大清政府化干戈为玉帛,忠诚合作。只要令弟一点头,高官厚禄就等啊了。“这下可气坏了孙眉,不等刘学洵说完,他就站起,掀掀茶盅盖,做出个送客的手势,拂袖进了内室。随手把杯杯盏盏砸得粉碎,嘴里大骂刘是“吴三桂”。   往后孙眉支持弟弟孙中山进行推翻清政府的革命,更是不惜耗掉了自己用血汗挣来的家产;而他又觉得弟弟不去当省港澳名“国手”。凭医术博收名利,冒着生命危险到处奔走革命也是值得的。然而家中的老人,对他兄弟俩的作为,是很不理解的。有一年,檀香山瘟疫流行,孙中山立刻义不容辞为乡亲们诊治,真的手到病除。母亲杨太夫人不仅对孙中山说:“革命的目的是救人,做医生看病也是救人,同是救人,弟弟为革命奔走多年,那能轻易改变初热衷,一直劲弃前功?”以大义为重的杨太夫人只好点头含笑。从此全家上下更支持孙中山的革命行动。   孙眉社会阅历广,时常关心孙中山的革命事业,告诫他要不断旷达联系面。当孙中山准备赴美洲,发动华侨并加强同保皇党作斗争时,孙眉和他的母舅杨文纳都立劝孙中山加入势力叫大的反清洪门组织,以壮大革命力量。事后,孙中山欣然接受这个建议,凭着已加入洪门的叔父钟永养介绍,于1904年1月加盟檀香山致公会堂,受封为“洪棍”(元帅),为以后团结美洲华侨起了很好的作用。如同年3月孙中山到达旧金山要求登岸时,为当地保皇党人勾结美国海关所阻止而被困在木屋里,赖旧金山致公堂总干事黄三德、唐竦昌等人知道后,立即进行营救,以5000元保侯讯,还延请律师那文向美国政府抗争,结果胜诉,才获准入境。为此,孙中山进一步改组致公堂,使其成为革命党组织之一。此事也使人们佩服孙眉、杨文纳有先见之明。   1904至1905年间,美国管辖下的夏威夷政府,颁布新的租地条例,对旧租地者孙眉所经营的农场要早成重大损失。这时,孙眉的经济状况大不如前了,但他仍一面请律师抗争,一面还继续支持孙中山革命,甚至把自己珍藏多年的一支龙延香给了孙中山,备作奔走革命旅途之需。龙蜒香是一种珍贵药材和香料,价值昂贵。后来孙中山在经济拮据时,出售了龙蜒香,才解决了革命费用的一时急需。1907年,孙眉败诉后,农牧场用地被当地政府收回,经济损失惨重,只要偕同老友杨德初到了香港,寄寓于,〈〈中国报社〉〉内。为了做好农牧场的善后工作,他前往越南找孙中山商量。但此时思念中山正忙于指挥镇南关等地起义没法帮助大哥。孙眉无奈只得决意结束在茂宜岛的一切经济活动,陪同母亲杨太夫人及弟妇卢慕贞等移居九龙,在牛池湾陈少百别墅附近租地数亩经营农场,以谋自给生活。后又欲增加租地。不意在檀经营的产业,经过清理后,仅足以清付讼费,并无余资在九龙购置产业,加上陈少百追交地租,两人几至反目。无法旷大九龙农场。虽然经济更加困难,但孙眉仍一心支持孙中山革命。1909年,孙中山筹划广州新军反正,时机渐熟。孙眉积极配合,就在农场秘密缝制起义的旗帜,以备应用。此事又给陈少白知道,顾虑牵连自己而出面干涉孙没革命举动。孙眉不得已,移往冯自由寓所继续缝制三角旗100多面,以后交由映典领导的新军作自从、起义旗帜。不幸起义也失败了。   此时同盟会中,陶成章等人进行闹分裂活动,并刊布传单,散布流言,诽谤孙中山革命之名,图谋私利。孙中山一面团结广大华侨,一面与分裂者作坚决斗争。为了澄清事实真相,孙中山在巴黎吴稚晖所办的〈〈新实际报〉〉发表声明。力举家兄资产支持革命的事实:“当日图广州之革命(指1895年广州重阳之役)以资财赞助者,固无几人也。所得助者,香港一二人出资数千,檀香山出资数千,合共不过万余耳。而熟年之经营,数省之联络,及于养城失事时所发现之实迹,已非万余金所能者也,则人人皆知也。其余之财何自来乎?皆我兄及我出也。又庚子惠洲起兵及他方经营接济,所费不下十余万元,所得助者只有香港李君(即李纪堂出二万余元,及一日本义侠出五千元,期于则我一人筹获而来也。自此吾一人之财力已尽,而缓急皆赖家兄之接济,所费资财多我兄弟而人任之,所得同国人及日本人之助者前后统共不过四五万元耳。若谓我以十余年之时间,而借革命而获取他人四五万元之资,则我前此以卖药行医每年所得不止万余元,……若为图利计,我亦何乐于革命而致失我谋生之地位,去我固有之资财,折我兄已立之恒产耶?两年前家兄在檀已极穷破产,则以恒产作按,借贷到期无偿,为债主拍卖其业,今迁居香港,寄人篱下,以耕种为或,而近因租价未定,又将为地主所逐……”此段声明,也可说是孙中山对兄长支持革命的称颂。   1910年7月间,杨太夫人病重,孙眉无力一直母亲,在外的孙中山特汇500元给孙昌,要他陪同其母谭氏回港待奉祖母汤药。及后,杨太夫人于清宣统庚戍年六月十三日,即1910年7月19日病逝,享年83岁。此时,孙中山自新加波赴摈榔屿,遭香港当局禁止不能登岸为母办丧事。幸得南洋同志汇来千元,经同盟会会员罗延年办理,将杨太夫人安葬在新界西贡濠涌百花林,墓碑题“香吧孙门杨氏太君墓”。   哀疼母亲病逝的孙眉,虽家境衰落,仍关心民主革命事业。1910年10月,他到了南洋槟城四间街,参加同年11月18日由孙中山召开的秘密会议,筹备广州起义,此乃日后促成广州“三`二九”黄花岗起义,拉开了辛亥革命的序幕。因孙眉久居九龙,基础逐渐巩固,便负起联系革命同志及会党人员的责任,运动新军起义。后来,他竟大开门户,招募革命人员,从者日众。1911年春,他的行动为港英政府查办,并下令逼其离境。孙眉便将农场土地叫还给陈少白,与杨德初等赴广州湾,易名黄镇东。以广州湾三泰利号为通讯处,继续宣传革命。此时,他任香港南方同盟会支部副支部长,代孙中山签发委任壮等工作,从中发动高雷人氏参加革命队伍直至广州光复,才返回广州。   1911年,寻中山领导的辛亥革命,推翻了清皇朝,南京临时政府成立。1912年1月,孙中山当选临时大总统。广东方面部分军人以及一些社团,欲推举孙眉为广东都督。不少电报发至孙中山。孙中山慎重地处理这项事情。他对家兄政治职位问题作了深思熟虑之后,于同年2月21日,复电广东各团体及各报馆,内云:“家兄质直过人,而素不陷于政治,一登舞台,人易欺其以方。粤督任重,才浅肆应,绝非所宜。若为事择人,则安置民军,办理实业,家兄当能为之。”大公无私地表明他不赞成他们对兄长的推荐。同日孙中山又指点家兄孙眉:粤中有人议举兄为都督,弟以为政治非兄所熟习。兄质直过人,一入政界,将有相欺以其方者。未登舞台,则众人属望,稍偶失策,怨亦随生。为大局计,兄宜专就所长,专任一事,如安置民军,办理实业之雷,而不必当此大任。切闻有欲用强力胁迫他人以举兄者,以此造因,必无良果,尤不可不避也。“孙中山身为中华民国大总统,处处从国家及人民的大局着乡,对下属的省级领导职位,提倡应举贤任能。虽为革命功勋卓著的孙眉,也不予任用,此公私分明之举动,为后人所赞颂。   但是, 孙眉对此事想不通。为次, 他离广州北上南京上访,随从的有黄土龙等军人数十人。在南京,孙眉要亲自和孙中山面谈。那时候,总统府刚开展工作,内政外交人员进进出出,孙中山非常忙碌,和总统见面要等秘书安排。时间长了,孙眉勃然大怒,说:“如果阿文是大总统,我则是大大总统。”不久,孙中山热情接待了他的大哥及其随从。孙眉向他痛陈让给袁世凯的失策;指摘粤省胡、陈二位总督施政方面的谬误。孙中山则力劝各个不要干预政事,要息影林泉,以娱暮景恰巧此时,军人龙勤光又拍电报来推举孙眉为广东都督,孙中山立即复电曰:“素知兄不能当此军民大人,毋误粤局。”孙眉不甚服气,旋即乘火车返回广东。   1912年5月27日,辞去临时大总统的孙中山,回到阔别17年的翠亨村。满肚火气的孙眉在家见到孙中山后,立即大加训斥,甚至抓着孙中山的衣薪,以雷霆般的语气说:“我供给你读书,支持反清革命,把希望寄托在你身上, 全部家产都话光了,没想到今天落得这个递补。你当了大总统,就把我一脚踢开,六亲不认,恩怨不分。你说,你当都督那样不够格?”   望着声泪俱下的孙眉,家里在座的亲朋都感到震惊。孙中默默地听着兄长发牢骚,待孙眉发够了脾气后,才笑着对他说:“你是我的大哥,家里的事我听你的,但国家的大事就不能那么随便了!”又说:“你一向经营生意,是有经验的,现在还是做生意好,何必去熟就生呢?再说,在共和国当官,就是做国民的公仆,也不是为个人争权夺利呵!”这一席话,说得孙眉缄口无言。孙眉毕竟是个热爱祖国,深明大义的华侨,过一会他想通了,就高高兴兴地和孙中山及家人们在家门口合影留念。   是日晚上,孙中山兄弟宴请了翠亨村及石门九堡60岁以上的男女老人,孙中山和孙眉先后登上桌子讲话,答谢乡亲父老对革命的支持,并对因受清政府的骚扰、迫害的乡亲表示衷心的慰问。饭后,兄弟俩还和乡亲父老促膝畅谈。次日,孙中山与孙眉到左步村孙氏宗祠,又与孙氏宗亲聚会,合影留念。乡亲门很受感动。   孙眉居乡期间,得到附近村民的信赖,凡发生口角相争,或因分财产不均而争执,都上门请求孙眉帮助排解。而孙眉出事也很简单:凡是原告“都有道理”,“判”为声速胜诉,并劝“被告”尽量听从解决。所以,以后当事者都争着做“原告”。   1913年秋,孙中山领导的二次革命讨袁失败,逃亡日本。孙眉也从翠亨移到澳门居住。直至1915年2月11日,不幸病逝于澳门,享年61岁。   此时,孙中山正在日本策划反袁斗争,有人送来唁电,不禁一震,但他强压悲痛,把电报塞入口袋。散会后,躲到房里悲凄,以悼念全力支持民主革命事业的可尊敬的兄长。   孙眉生一子名昌,字振兴,娶王氏为妻。自少受家庭影响,参加革命工作。1917年不幸殉难于广州黄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