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
发布时间:
2006年03月14日 来源:
中山政协 作者:张磊
李伯新同志编撰的《孙中山的亲属和后裔》一书即将付梓,我得先睹为快,欣悦之余,不禁感慨系之。
流光如驶,我与伯新可算老朋友了。初识还是在1958年冬,我刚刚从学校毕业分配到中国科学院广州哲学社会科学研究所(今广东省科学院),由于我的研究生论文是《孙中山思想研究》,所以首次出差即到翠亨中山故居。那时故居的周围还是一派农村景色,门前的那株大榕树依然挺立。伯新是故居纪念馆的负责人,给我的印象是热情、质朴、诚恳和好学。同行的市博物馆的李君为我们留下了一张照片:大家都很年青,站在陈列馆的石阶上,快乐地眺望着阳光辉耀下的田野和山丘。
从那时到今天,三分之一个世纪过去了。生活的道路,对伯新和我都非常平坦的。他的工作调动不止一次,我的孙中山研究时断时续,不过,业务活动还是联系我们的纽带。无论是参观故居,抑或在中山举办学术活动,伯新都鼎力支持,令人铭感。伯新也时有研究成果,还兼任了广东省社科院孙中山厂家所的研究员,担任了广东省孙中山研究会和辛亥-革命史研究理事,积极参与和推动学术活动。他的锲而不舍的精神,使我敬佩。我深知这些成绩的取得是不容易的,因为他始终承担着繁忙的事务。写些东西,完全是“挤”出来的。
《孙中山的亲属和后裔》一书,是伯新多年来收集资料和研究探索的成果。显然,他的新作是颇有价值的——不仅有助于我们了解孙中山的亲属和后裔,也有裨益于进一步认识伟大的爱国者发主革命先行者孙中山。
孙中山的亲属中,最为重要的当然是宋庆龄——他的学生、助手、伴侣和战友。她与孙中山并肩战斗了十年,从多方面给他以积极的帮助。而在孙中山逝世后,她继承、捍卫和发展了孙中山的思想,使之汇通于后来的新革命阶段,作出了独特殊的重大贡献。她自己也在半个多世纪的征和中与时时俱进,从民主主义者转变为共产广义者。宋庆龄无愧为二十世纪中国最伟大的女性,她的业绩值得认真研究。伯新的新作把她作为篇首和重点,是十分必要的。当然,关于孙中山的其它亲属的论述也是颇有意义的。
应当指出,关于孙中山的亲属的研究大有助于对孙中山的认识。归根结蒂,杰出人物总是环境的产物(当然,他们也在环境中留下了自己的痕迹)。而家庭、亲属则构成一种微型的环境,给杰出人物以重大的影响——从性格到事业,概莫能外。况且,孙中山的亲属中既有可与他并称为“双星”的宋庆龄,也有毁家抒难的孙眉,他们给予孙中山无疑具有丰富的社会内涵。正是在这种意义上,本书也是研究孙中山的一部成果。
《孙中山的亲属和后裔》的优点和特色这一,在于它的资料性。作者收集了颇为丰富的史料,并甚注重口碑。然后,以具体、生动和翔实的史实展示人物的思想与实践。不仅涵有学术价值,兼具较强的可读性。其中的一些材料,也是弥中珍贵的。
本书不尚泛论,多于述事中体现体现作者的观点。细读之后,感到作者立论中肯:从实际出发,力戒戒偏颇,因而,观点朴实明晓。这种学见与文风颇似伯新的为人。“文其人”,信哉!
衷心希望伯新锲而不舍,把孙中山研究深化和拓展,不断写出新成果,多作贡献,长作贡献!
让我们彼此共勉。
一九九二年十月十日
(本文作者为广东省政协常委、广东省社会科学院院长、广东省孙中山研究会会长、研究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