译后感言
发布时间:
2006年03月14日 来源:
中山政协
(对《星岛日报》读者的一封分开信)
亲爱的读者:
关于翻译《华裔参军史略》全文,至此已告完成,承蒙各方来信,供给资料,指示史实,并予鼓励,深为感铭。
翻译该《华裔参军史略》之后,有何感受?
这本书英文原版,资料相当广泛,因为访问对象有20余人,由于每人的经历不同,遭遇各异,内容可歌哥泣,荡气回肠。但是,有一共通点,就是每个人都抱有服国热忱,为澳洲效命。甚至受到种族的岐视,在初期申请参军时,备受冷落、拒绝和侮辱,仍然百折不挠,卒底于成,此种坚毅的意志,以德报怨的善行,令人敬仰。还有:许多参军男女华裔,都受到勋酬,或表扬其服务忠诚,或褒奖其作战英勇。凡此种种,足以反映我武中国人并非”东亚病夫”,更非”弱者”,在澳洲社会作寄生虫,受人卵翼而毫无贡献。
其实,当日参战的华人,例如:运输航队的海员,在太平洋岸,因公殉职者,为数不少。这些无名英雄,皆无纪录。他们冒险犯难的故事,未能传诸后世,至为可惜。
我本人,留居雪梨30余年,平日为认食奔走,一直都在外国商行服务,很少涉及华人社团活动和研究华人先贤的遗迹。此次,《星岛日报》翻译《华裔参军史略》,使我幡然醒悟,身为澳洲华人应该多方面了解澳洲的历史,尤其是我武华侨的过去经历。
过去的英雄伟业,可以给我武鼓励。
过去的悲惨遭遇,可以给我武警惕。
从该书的内容,多次提及”种族歧视”问题,结果,都能克服。这纯粹由于参军都的优异表现和才华出众,产生一种”事实胜于雄辩”的反证。
我觉得,在澳洲社会立足,虽不能媲美前贤,或青出于蓝,但是最低限度,亦应该洁身自爱,出于泥而不染。竭尽公民本份,服务社会,敬业乐群。这是我从这本书得来的启示,希望的各位分享。
雪梨 李承基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