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正文

十八、近代战士

THE NEW GENERATION
发布时间: 2006年03月14日   来源: 中山政协   
  关于澳洲华裔参军的史绩叙述,已到尾声,下列两位——张志和(TREVOR CHING)、伍屈士(WESLEY ANG),都抱着报国雄心,在学校读书,参加学生军事训练,俱有优良表现。但未投身战役,经历较为简略。故集合汇成一章,堙没挂漏,俱所难免。   澳洲,经太平洋战争后,对于移民条例,已有显著改变,尤其是对于兵役限制,一视同仁,不再有种族的偏见存在。相反地,极力欢迎。是以,新一代华裔参军,并未受到”闭门羹”的冷落。此可以说是时代之演进,亦可以说上一代努力争取及有优良表现的成果。饮水思源,能不珍惜。   以下是两们战士的访问实录   张志和热爱着澳洲   A 张志和(TREVOR CHING)。   我(张志和自称,以下沿用)祖先来自广东,在澳洲多苗(TURMUT)地区,居留多年。生于斯,长于斯,我对澳洲有热爱,有忠诚。   少年时对机械一科,很感兴趣,对于驾驶战车,驰聘疆场,更为向往。   1979年,还是当学徒阶段,我决心申请入伍,参加民兵(CITIZEN MILITARY FORCES)。在军营训练的最初两星期,确是不好受,每天要劳作12——14小时,基本操法、枪械知识和运用,都是日常课题。一次又一次的复习,达到熟能生巧的地步,习惯成了自然。   我被派到第6组的前线救伤队(6TH FIELD AMBULANCE)服务,先后工作6年。没有机缘驾驶战车,实现我驰聘战场的愿望,但却有许多时间使用巨型的救护车,聊胜于无。   后来,我在维多利亚省铁路部,担任电气工程机械师。我觉得军队,是一种集体的生活,将一盘散沙的人群,用纪律团结起来,彼此合作,互相关怀。因此,结识了许多朋友,确是一段值得回忆的历程。   课余参加军事训练   B 伍屈士理(WESLEY ANG)   我(伍屈士理自称,以下沿用)于1972年出生于马来西亚的麻六甲(MALACCA)。但在6岁时随着父母到澳洲墨本定居,并在金巴华(CAMBERWELL)肄业。课余之暇,参加军事训练。我对于军队的兴趣,幼稚地说,受电视剧集《林宝》(RAMBO)主角的英勇行动所影响。但严格地说目的地部份的推动力,还是来自我的叔父。他在军队的工程大队任职,在茶余酒后的闲谈中,常有涉及军队的冒险经历,既新奇,又刺激,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13岁时,我参加学校军事训练,接受种种知识灌输。在露营演习,我们公编为一大队,由一们军官领导,再分为三小队,由一位班长管理,这是团体生活的纪律训练,同时,培养我们的独立精神。   我穿起帆布制的军服,雄纠英俊,顾盼自豪。虽然,所学多是军事理论,对于战斗和枪械很少涉及。这是民兵和正式军队不同之点。但是,每年一度的集中军事训练,却是多姿多彩,进入一崭新领域,大开眼界。   地点,在北卡朋野(Puckpunyal),由第一装甲联队主办。主要学程是武器射击示范,野战演习,行军搜索,都是及有意义和实用的知识,尤其是在检阅会操,所有家长都被邀请出席,我很幸运获颁奖章。   随后,我升入大学,于是学生军的生活,告一段落。我仍对”军人后备队”(ARMY RESERVE)保持联系。我觉得公民报国,份所当然,保持军人的精神,是我终生的决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