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三、农家子弟萧德成飞机机械师
发布时间:
2006年03月15日 来源:
中山政协
萧德(DOUG SUE),在1916年,出生于西澳那函(NORTHHAM)地区,成长于约克(YORK)埠,因其父亲在该处以务农为业。
萧老先生,原籍广东四邑,对于中医,颇有心得。其初期计划,希望来澳行医济世,但限于环境,一筹莫展。后从事经营杂货店,也倍受当地居民排挤,无法立足。
经多次业务失败,吸收各方经验,遂改弦易辙致力于农业发展,因澳洲人多数不能忍受耕耘辛劳。在人弃我取的有利条件下,萧老先生从事垦殖,不独解决一家9口的生计,且余力照顾故乡亲人,甚至加拿大远亲。
萧德有7位兄弟姐妹。其母亲是英国人。是以他具有魁梧奇伟之外貌,兼有中国人忠孝和平之内心。
14岁时,小学毕业即辍学,帮忙家务及农事,老父喜得一臂之助。直至参军后接受新知,始另创自己事业的新局面。
因入伍时期,受机械师修理训练,正投其所好,颇有心得。战后即转业入铁道部服务,任机械师,终其余年。但其对于农业爱好,不只毫无改变,尤有过之。在寓所后园,广植花草蔬菜,享受田园之乐以度余生。其终老住所,是在西澳柏斯(PERTH)。
[center]参军四次 终偿所愿[/center]
以下,是访问实录。
我(即萧德自称,下文沿用)本姓钟(CHUNG)。因父亲姓名,是钟伟亚(CHUNG WAI AH)。后来如何会改用萧姓,令人费解,更不明起因何在。我的相貌,酷似母亲,一般同僚多以为我是欧西人,但是,我有中国人传统习惯,懂中国语言,他们惊讶不已。然相处融洽,毫无歧视心理。尤其军中伙伴,更合作无间。
1939年,第二次世界大战在欧洲揭开序幕。我毫不迟疑向空军报名入伍,因我对航空事业,有无限向往,是一种新的尝试,希望接受训练,增广见闻。
当我向老父表达志愿,他认为我想入非非,作无可能之幻想,继而担忧异常。如果,我真的离家从戎,那农场工作,无人助理,如何继续下去,确是一个难题。因当时劳力缺乏,一般人多不喜欢这种漫长终日的农作,既辛苦,且永无休止。这时,我入伍的申请,如果被否决,老父见解不幸而言中。据说有两点原因:
我有中国人的血统关系,不许参军。
我没有良好教育的基础,难以接受训练。
一腔报国热心,竟不领情,我感到懊丧万分,更愤怒难伸,不禁破口大骂:TO HELL WHIT THEM(这句话类似“他妈的”之意)。在无可奈何之下,仍操旧业,帮助老父种菜耕田,无话可说。
直到1941年,珍珠港事件发生,日本皇军大举南侵,时局紧张,老父思想为之一变,反鼓励我投军报国,抗拒日寇。盖当时中国本土,从“七七事变”后,开始全国动员抗日,我们从ABC新闻广播,听到同胞被残杀的情况,莫不愤恨难平。在同仇敌忾的鼓舞下,且得老父的俯允,我又再次申请入伍。
这次,仍遭拒绝,所持理由,和我职业有关。因为农业种植,有裕民生,规定农夫可以免役,我自然不例外,应继续为国家生产。
我为了针对他们的说法,遂改了行业,特到菲明顿(FREMANTLE)一间羊毛工厂做事,转移目标,令他们再无托词藉口。那知,当我第三次申请时,更妙不可言,他们又振振有词,认为羊毛工厂出口,与制造军服有关,被列入国防生产重点之一,所以厂内工人不必服役。
最后,我想出一个极端有效办法——就是有所为而为的“自我罢工”,作个无业游民,闲荡终日,无所事事。因为,身为公民,不能坐食。要国家赡养照顾,理应为国家效命,为社会尽力。
在这堂皇理由之下,我第四次申请,成功了。他们亦知词穷哩屈,不再留难。同时,战局日趋严重,正需要大量人力支援和兵源补充,我顺利地通过一般基本训练,非常满意。
我还享有自由选择学科的权利,在优待条件下,选上机械课程,并专攻修理一科。想不到凭此一技之长,改变了我的命运。
[center]运输服务 支持友军[/center]
毕业后,派到昆士兰省的空军运输大队服务。不久,又转到南太平洋各岛驻守。我们的日常任务,就是支援友军,空运或空投军需物资到各秘密基地。我多数逗留在摩卢他(MOROTA),成为挺进部队的前卫。
我工作了大约8个月,便升任机械师,负责飞机检查和保养要务。无形之中,将同胞关系,紧凑成为一整体。精诚合作,相互信赖,产生一种患难与共的亲切友爱。这种友爱,在一般平民社交中,是无法得到的。
在飞机起飞前,我们须仔细检查机件,加油补给,安排货运。飞行长指挥一切,战斗员专心作战,机械师却要先为他们竭尽心思,预防意外或准备突变抢救。当然,在战争时期,常有许多逢凶化吉的警险,也有不少杯弓蛇影的笑话,统算起来,可以强差人意,并无重大祸灾发生过。
最令人头痛的问题,就是日本飞机空袭的彷徨捆扰。每次到来,我们虽先有准备,躲在防空壕里,避过轰炸,但无时无地都在紧张戒备状态,造成了重大精神压力。
还有岛上全是荒山野岭,森林千里,不见天日。在夜间常闻怪声四起,风声鹤唳,草木皆兵,充满彷徨和恐惧的感受。我患上了发恶梦的习惯,经多年后,才告复元。征战之苦,自古已然。
1945年8月14日,我回菲明顿度假。期满时,正想去电总部,要求延展时日。那电报员却对我劝说,不必多此一举,因为日本已宣布投降,战事终止了。
我带着喜讯回家,他们都半信半疑,终于在翌日报纸证实。我的参军报国志愿,至此遂告一段落,还我平民身份。
以上,是萧德的口述,亦可反映当日华裔对澳洲国家的信念与忠诚,不独其本人如此,其弟兄妹皆有同样的见地,有同样的表现.其幼幼弟詹士(JIM)在皇家空军RAAF服役。另一弟帝夫(DAVE),在澳洲皇家步兵HIF应征。另一小妹连妮(RENE)在妇女辅助队WRAAF效力。由此可见,华人之勇敢坚毅和爱国精神,并不后人。
同时,亦可证明,华人之才智超卓和学习潜能。以萧德的平凡教育基础,居然成为出色之机师,脱颖而出,乃最佳的例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