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 日本南侵 华裔参战
(1938——1949)
发布时间:
2006年03月15日 来源:
中山政协
1939年9月,第二次世界大战序幕,在欧洲展开,澳洲海军首先投效,皆统归英国指挥。同年11月,全国动员,参加战役。
1940年,第一[批澳洲军队,驰往中东,投入作战。当时,澳洲人民情绪,毫不紧张,以为地域辽远,不足为虑。
直至1941年12月,日本偷袭珍珠港,侵略魔掌向太平洋伸张,继后新加坡陷落,香港失守,战局急转直下,而澳洲北部打尔文亦遭空袭轰炸,情绪恶劣,每况愈下。幸美军由菲律宾退守,以澳洲为反攻基地,由此力挽颓势,而另入一战斗阶段。
当战火蔓延到澳洲,华裔参军,反映热烈,除男性外,另有数位女性,亦不甘落后。例如:LENA AH YEE参加十字会:CHRISSIE AH YEE参加WRAAF护士;BESSIECHONG参加空防自愿守望员等包裹任务(详见附后访问译文)。
至于,留澳其他华人,亦与欧美社团看齐,组织老军活动,并发动捐款,生产物质,作种种爱国表现。虽然当时华人,在澳居留者,已属少数,但出钱出力,毫不比其他民族落后。
在此战争过程中,另有一批华工、海员,曾为盟邦澳洲服务,出生入死,赴汤蹈火,足为中华民族写下一篇壮烈史诗。
当太平洋战事爆发初期,英美之海外殖民地据点尽失,日本皇军势力,势如破竹,直扣澳洲大门。但当盟军撤退时,有两批庞大华人队伍,多数系海员,随军进入澳洲。
第一批,皆来自纳鲁岛(NAURU),人数约1600人,原本系该岛矿工,全部由中国应募而来,担任各项垦荒工作(他们系在1941年及1942年间,陆续分批如澳境)。
第二批,由新几内亚(NEW GUINEA)转来,多数系各地撤退之中国海员,人数约2000人。当时,澳洲政府,正感人手不足,劳工缺乏。对此两批年富力强壮丁,极表欢迎。宣布以“难民身份”,加以收容,此举系澳洲立国以来,首次批准最庞大之华人队伍,进入澳洲。
首先,将他们编成为“华人劳工对”(CHINESE LABOURCORP),送至澳洲中部,开采矿物。该区多系荒山野岭,原始森林,工作情况,极为艰苦。华人劳工无法忍受,逐星散四方,自谋生计,有在工厂或商店服务;有在农场或时常工作。
澳洲当局有鉴于此,多方设法,将整批劳工移交美军,转到昆土兰基地,在船坞作修补给工作,幸喜相安无事。
因战事持久,人力更感缺乏,尤以商船航运,在海域中,常受日本潜舰突袭,在1942年间,沿澳洲东岸,已有九艘运输船,一艘医院船,被轰沉。
此种出生入死之任务,澳洲少壮??不前,或已有了其他兵役。于是,商船公司,急求公开招募华工海员,作为补充,而澳洲工会方面,一反昔日排华作风,竟为华人争取同工同酬之待遇。此并非施惠于海员,实为本省利益着想,保留其将来工作待遇水准。
澳洲在战前,妇女不准在工厂任职,有色人种亦然。但战时,因劳工缺乏,惟有破例录用。
在战争期间,敌槪同仇,华人之应用犯难精神,广泛地予一般澳洲人一新认识,令其感觉到:在亚洲之中国人,是和平爱好者,有患难合作道义。而真正外来干涉侵略者,乃是来自扶桑三岛,具有强悍好站性之日本帝国。
战后驱逐难民出境之无情排华可说丧尽天良。
中国有句名言:“飞鸟尽,良弓藏:狭兔死,走狗烹。”此是比喻任何人或物,当价值利用完毕,逐被遗弃或消灭。
澳洲当局在战时,因本土人力缺乏,尽量收容中国劳力,补其不足。利用中国海员,出生入死,担任禁海运输。但战事埔定,不独没有勋劳,竟下令将战时收容之难民劳工,全部驱逐出境。此种排华最现实无情表现,在澳洲华侨历史上,是一永远难忘之悲愤。
“白澳政策”,是澳洲固定不移之立国信条,当时所有政党,是不容许变更,亦不敢加以任何批评。驱逐难民,纯由于种族不同所致。
在1949年初,阿爸洲移民部长严瑟。歌维卢(ARTHURCALWELL)宣布“驱逐战时留澳民法令”(WARTIMEREFUGEE REMOVAL ACT 1949)。向国会提出准授全权,权利扫荡留在澳洲之战时中国难民,视为当务之急。
当时,战后交通仍未复原,但移民部急不及待,特别雇用专轮两艘,用软硬兼施方法,将1600名难民,送至香港。另一部分送至新几内亚。
余下者,约1000余人,希望申请在澳洲居留,其所持理由,有三:
与澳洲妇女结婚,成家立室。
在澳洲创立事业,且有基础。
有固定工作,习惯当地环境。
澳洲当局,初用劝诱,后见失效,不惜用武力递解出境。如此不顾人道行为,引起亚洲各国反感,及国内公义之士所攻讦。
例如“韩马利夫人时间”(MRA MERLE HAN),在当时报纸,喧动一时,深得社会各界同情,可代表一般情况。
玛利,19岁,住在SURRY HILLS与一中国人结婚,生子一岁。曾抗议将其家庭拆散无效。
此类排斥有色人种手段,并不只限于中国人,而菲律宾人,随同美军作战,退来澳洲,继续服务,竟然不准居留与其澳洲妻子团聚。虽经盟军统帅麦克阿瑟支持声援,亦无满意答复。对有色人种只有共患难之义务,而无共安乐之权利,损尽澳洲国家形象。当时,亚洲友邦——菲律宾、新加坡等倡议抵制澳洲出口贸易,作不平之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