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正文

历史上的几位香山籍藏书家

发布时间: 2006年03月17日   来源: 中山政协   作者:黄海明  
  私人藏书,在我国源远流长,全国各地在不同时期出现过不少的藏书家。香山,即今中山市、珠海市,也是这样。据史料记载,历史上香山曾出现过五位藏书家。 黄仲翁,字寿昌,明代龙眼都人。他是香山县志上记载的第一位藏书家。擅作诗,曾游太学,不喜仕途,唯好读书、藏书。他在住所周围遍植花木,自号“翠轩”,建“稽古堂”作为藏书楼,收藏各类书籍多达万卷,明嘉靖《香山县志》卷六说他“聚书充仞”,可见藏量之多。①②   黄培芳(1778-1859),字子实,香石,号香山居士、粤岳山人。清代香山人(今珠海市下栅)。1804年副贡,肆业太学,曾任武英殿校录官,乳源、陵水县教谕,肇庆府训导,晚年主讲羊石书院。他诗文书画俱工,与番禺张维屏、阳春潭敬昭并称“粤东三子“,他是香山历史上藏书最多、成就最大的藏书家。他在省城建有”岭海楼“,藏书五万余卷,编成《岭海楼藏书总目》三卷。他嗜书如命,1857年,英军进犯广州,居民迁徒一空,而他为了保护藏书,紧守不动,说:“脱有不测,则大夫死,宗庙之义也,奚避为?”(《香山乡土志》卷四)于是,他和坊邻竭力联卫,终保无虞,一时传达室为佳话。凭藉丰富的藏书,他从事了大量的著述活动,在经、史、诗、文等方面都取得了很大成就,有《香山诗话》、《岭海楼诗文钞》、《粤岳山人集》、《增订四库全书籍》等著述五十多种,成为清代广东著名学者。③④⑤   林谦,字德光,清代大车乡人。廪生,1828年中举人,曾任大挑知县,丰山书院主讲。晚年,他利用多年积蓄建屋三间,取名“过俭草堂”,以藏书、著书自娱。共藏经、史书籍万余卷,手钞书数百种。著有《增辑周易观象》四卷、《增订四书汇考》二十二卷、《类字训蒙》二卷《退思斋杂文》十一卷。享年八十余岁。 ⑥   黄绍昌(1836—1895),字屺(一作岂)香(一作芗),清末长洲人。廪生,1885年中举人,官中书。文学家、藏书家。他的藏书楼在丰山书院后面,称为“寿香楼”,这是他主讲丰山书院时建的。他对藏书不遗余力,虽家境清贫,仍把自己的薪俸大多用以购置各类经史图籍,一方面供自己教学、研究时用,另一方面又方便学生使用。在古代,私人藏书往往“秘而不宣,藏而不用”,他突破这个藩篱,供人借阅,使书流通,这种精神难能可贵。他毕生致力经史研究,擅写骈文,也作过不少古今体诗,著有《三国志间释》、《秋琴馆诗钞》、《腾花书屋词钞》等。可惜的是,辛亥后,他所藏的书画、古器和手稿,全部被的他的小儿子烧毁。⑦⑧⑨   刘啸(一作啸)芬(1849—1911),号筱衡,清末隆都人。附贡生,候选训导,1890年选学海堂专课肄业生。他“博览嗜学,金石图籍,靡不傀讨,家富藏书,丹黄点览殆遍”(《香山县志续编》卷十一)。工古文,擅作诗,著有《贻今堂文集》、《小苏斋诗钞》、《屯鹑词》等,他还利用藏书,辑佚补缺,收集地方文献,编成《香山诗略》一书,可惜未能刊行。⑩⑾   上述五位藏书家中,藏书活动各有特点,但都表现出明清时期私人藏书某些特征。他们既是文人、学者、又是藏书家,学者因有藏书而成果卓越,名声更著;他们的藏书量者比较大,大多拥有专门的藏书楼;有的还编了藏书目录,并利用藏书从事校勘、考据、注释、辑佚活动,取得了许多重要成果,为弘扬古代文化作出了贡献。      参考文献   1、(明嘉靖)《香山县志》卷六,见:《日本藏中国罕见地方志丛刊;(嘉靖)惠州府志·潮州府志·香山县志》,北京:书目文献出版,1991.12。   2、《香山县志》卷十三,1982年广东省中山图书馆据光绪五年刻本影印。   3、同2,卷二十二。   4、《香山县乡土志》卷四,1988年中山市地方志编纂委员会影印北京中国科学院图书馆藏抄本。   5,广东省中山图书馆等编:《广东近现代人物词典》、广东科技出版社,1992。 6,同4,卷四。 7,《香山县志续编》卷十一,1982年广东省中山图书馆据广州墨宝楼刻本影印。 8,何文广:《黄绍昌传》(《中山文史》,1986年第8、9期合刊)。 9,同5。 10,同7。卷十一。 11,同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