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正文

“打明火”和群众的防匪自卫

发布时间: 2006年03月17日   来源: 中山政协   作者:梁耀中  
  中山各地解放前经常出现“打明火”(晚上贼匪结伙抢劫村户)。南朗镇地处海边,从清朝道光年间起,旅居世界各国的华侨甚众,归侨侨眷户数较多,加上南朗、榄边两墟商户较为富裕,往往成为贼匪抢劫的目标。   中山称土匪为“大天二”。他们经常聚集在江河围馆以抢劫为业,赌博为生,间中走私,常港澳花天酒地。这些“大天二”由匪首纠集,少则二三十人,多则百多人,配备武器,抢劫村户。抢劫南朗、榄边一带村集的“大天二”,多是划艇而来,从涌口门或泮沙海登陆。他们每光顾一村庄,先派员侦察,摸清那家是“金山伯”(华侨侨眷户),那家富有,那家是穷人;然后在深更半夜当人们熟睡之时,蜂涌面来,敲门、撞门,闯进有钱人家,翻箱倒柜,不论金银珠宝、现金衣物、谷米、全部搜刮一空,一担担挑下船去。有的侨属户在被洗劫之时,拿不出钱来就被“标心”(绑架),勒索重金赎身。如不交赎金,就被杀害,目不忍睹。   1943年,一伙匪徒洗劫了榄边墟场商户之后,还拉了莆山归侨陈绥钊、陈吉利、陈智标等人,勒款续身。也有的匪徒专事“标心”(绑架)勾当。涌口村一个华侨,刚从美国归来,立即被匪徒跟踪企图“标心”,该归侨及时发觉,机警地攀上瓦面逃走,然后返回美国。   南朗人民历来有与贼匪斗争的传统。早在清代,泮沙村许连生曾获皇上钦赐“沉勇巴图鲁“之官职,亨美村程某也获皇上钦赐“谷谷巴图鲁”之官职(专司防海),皆有匾悬于宗祠内。20年代有吴义和、吴义华兄弟,集结村民二三十人,成立塔山自卫队,驻守涌口门塔山之上,防范海盗和“大天二”抢劫群众。据说吴义和的枪法,百发百中,名噪一时,海盗和“大天二”都闻风丧胆,从不敢向涌口门进犯。由于国民党政府腐败无能,当时各村都自设理夫巡逻,或组织自卫队防匪抢劫。但自卫队的武器不及海盗(配有轻机枪),阻止不了海盗(大天二)的进犯。1926年,岐山村组织的车区联防自卫队,因武器不足,被海盗从涌口门登陆,企图打劫华侨户较多的濠涌村。但海盗们受到岐山村联防队抵抗,枪战了近一小时,因自卫队弹尽无援被迫撤退,海盗们乘势洗劫了岐山村。   在同海盗、土匪的斗争中,归侨侨眷历来了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如民国初年,海盗从泮沙海登陆,企图进村洗劫,旅美华侨李林茂刚从海外归来,带有新左轮枪。当时他不畏强徒,自动配合泮沙自卫队迎击海盗。但狡猾的匪徒,却躲在泮沙海村长生店的棺材内,候李林茂迫近时,立即开枪,李林茂壮烈牺牲。泮沙村为纪念归侨义士李林茂英勇退贼,后在泮沙海村的沙岗上立碑纪念。   当时归侨侨眷害怕海盗和大天二抢劫,谈虎色变,纷纷建筑碉楼。小小的东桠村,就建了11座碉楼,并配备枪枝弹药防匪。南朗墟归侨严建臣(濠涌人),在南朗墟开设“均安当”,建有六层坚固的碉楼,备有枪枝、炸药等防匪盗设施,多次成为海盗们进犯南朗墟的主要抢劫目标。但每次都遭到均安当职工的抵抗。匪徒们进攻该铺时,职工们立即从碉楼上掷下三角钉,使赤脚的匪徒不敢靠近面未遭抢劫。该铺后在沦陷期间,因严妻随意搬运炸药缸,触动雷管引起爆炸,整间碉楼夷为平地,严妻因此面丧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