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正文

18、孙中山与英人《告知报》记者代表的谈话

发布时间: 2006年03月20日   来源: 中山政协   
  11月30日,孙中山离日本之前,接见了英国人创办的《告知报》记者代表,并回答了有关问题。据1924年12月10日上海《民国日报》第三版载《孙中山先生与英记者之谈话》记:   英文日本《告知报》(英人所办)云:孙中山其始决定不对英美报纸发表任何宣言(此据其秘书所说),但当其离日回华之前,本报(告知报)一代表亲往访之,中山乃不复坚持此种决心,彼对代表谈论甚畅,尤其关于要求恢复中国对外独立之一项。关于此点,彼之论据,第一诉诸列强之良心,第二以为中国若以帝国之后援而成为武力化,则人民势将崛起而与印度、俄罗斯联合,此是则为世界一大危机。谈话中之特点,为中山对于代表所问彼之对日态度,彼与张作霖、段祺瑞之关系,及最近广州商团与军队冲突等事,皆乐于答复是也。   代表先问:日人方面近传中山现愿对于日本占领东三省土地之问题暂不置论,确否?   中山答谓:良确。但谓此并非含有许多日本处于与其他列强不同的地位之意味。关于彼恢复中国独立之运动,现时以两点为限,一为废除治外法权,一为收因海关。至于日本在东三省之地位,彼认为与香港、澳门相同,目下并不要求归还。   代表语:以东三省之日本地位,颇似上海、汉口、天津等处之租界。   (中山谓:彼目下不问租界问题,彼只先求得两事:即废除治外法权及收回海关是也。因此两事不做到,中国不成其为国家,真为殖民地之不如。彼并非谓日本地位应与他国不同。彼所欲者,乃列强应与苏联相同,归还中国之主权而已。)   中山谓:中国之最大税源(海关)而握于他国之后,实一大笑柄,在华外人不受中国法律管束,亦非当然之事。十三年以来,外人在华推波助澜,挑起衅端,即倚仗此不受中国法律管束之特权也。   代表问:外人曾如何挑起衅端?   中山答谓:第一为援助袁世凯。列强徇捣乱者之请,以二万五千万之大借款给与袁政府,助其扑灭革命党势力,向使列强不予此种赞助,则民国不至大乱。至于帝制运动,若无外力援助,亦不能存在。最近彼等又选出一吴佩孚,认为“强固人物”而拥护之。英、美且曾正式向日本提议赞助吴氏(中山此说未见日本或他国报纸记载,或系指海关当局对北京之提议而言,惟吾人未闻日本反对或抗议此等提议)。   中山云:假使中国人对英人声称“海格为君等之强固人物,宜为君等之主治者”,试问英人将作何想?又使外国人欲迫美国人接受潘兴为总统,美人又将如何?外人尽有权在华经商、传教,但对于中国政治无干预之余地。假使外侨被置诸中国法律之下,则此种干涉可免。倘能将捣乱之外人抢毙一二,当极有益。目下则在华每一英人皆不啻王侯,即以粤中一事为例,曾有英人某从香港至省城谒某督军者,其地位即不等于印度总督,亦等于孟加拉省长,而此督军则率诸幕僚出迎,如见大宾,并以“香宾酒”迎客。一二日后,此客乃对人言,彼此来系探闻督军须添制衣服否,如欲添制者,彼可量尺寸耳。中国官员曾以不敬西宾而遭严谴,故习成媚外,此其一例。而外人之势力亦可见一斑已。   中山谓:中国今日之地位且不逮殖民地,列强十三四国皆以中国之主人自居,然并无一负责任者。如英之对印度然,英对一九零二年《马凯条约》中允许,如他国归还中国以主权,英亦照办,此足见英国具有良心。最近华府会议又有增加关税及废除治外法权之允许。然迄今确实归还主权者,只有苏联一国。自苏联此举之后,吾人乃怀疑于英国矣。   代表问曰:君能提议诱致列强实行之实际的方法否?假使彼等而要无道德者,君能使彼等觉放弃治外法权于彼等有便利否?即如德人、俄人已放弃彼等之特权,试问彼等曾否因由此得在内地贸易投资而增加便利乎?   中山答云:我意彼等将能增得便利,但外人所欲者非便利,彼等皆欲在中国为王耳!   代表又问:日本之从列强收回自由,中国有可取教训者否?   中山答谓:日本此举之成功,纯因彼之武力。西方各国所畏,尤其战胜中国一事。假使彼未有武力之成功,则决不能收回治外法权。今外人以日本为中国之先例,不知中国如变为武力化,则其意味与日本大异。中国人于二千年前即反对战争,今若复趋于武化,则列强直自遭殃祸。武化之德国,以全世界之力始征服之。若中国变成武化,则无异出现八个德国。今世人竞言和平,然中国事若不解决,世界决无和平。倘列强愿学俄国解放中国,则世界和平可致。否则不能。若目下之压迫继续不止,恐中国将联合苏俄及印度而与他方各国为敌。如是,则将九万万之人力。中国目下正在歧途中,或将成一大武力国,或为一大和平国,均不可知耳。   代表问中山:料日本于恢复中国主权一事,是否愿为列强之领袖?   (中山答谓:彼信日本人民皆与彼同一见解,彼虽未得日政府赞助之保证,但彼信日本人民将迫其政府赞助此事。)   (代表提及中山于数年前颇反对日本,曾痛诋其对华侵略政策。中山谓目下彼不愿谈此事。)   代表又言:从前“安福派”当国时,曾大借日款一万五千万元,中山当时亦甚反对段祺瑞,今日本显然赞助段氏,每望收回债款。   中山答谓:日本倘能被诱致而赞助中国,则中国丧失日金一万五千万亦属值得,中国为恢复其国命起见,固愿为小小之牺牲耳。   代表提及一九一一年张作霖曾竭力反对革命党,目下尚有人信张不忘复辟。   中山答称:十余年来情形大变,彼目下愿与张合作,深信张氏如不受引诱并列强之赞助,则决不为复辟运动。   代表谓:目下外国外交家对于中国何党何派可以认为政府,非常疑惑,以吴佩孚、张作霖及彼(中山)各有势力,目下虽有数派业已携手,而吴佩孚尚有长江各省联合之势。   中山云:吴若果组联盟者,吾人必打倒之。   代表谓彼在广州反对北京时,曾要求列强将粤关金交粤政府,今吴佩孚亦可有同一之要求乎?此关金果须交付者,试问列强将交与何人乎?   中山答谓:列强如果怀疑,不妨暂将该款保管(当辛亥革命时,彼即提议将关税存于外国银行。但彼以为目下之大局业已明暸,列强无须疑惑,彼行将入京召集国民会议,筹组正式政府云)。   代表又问:广州商团冲突及西关大火事。   中山谓商团之活动,背后有英人指使。   代表问:西关之焚烧是否彼下令。   中山答称:断然(彼将此事与伦敦雪特尼街事件互比,盖此事件中有盗匪数人以武力反抗警察,陆军大臣邱吉尔遂下令召出军队。据彼之记忆,当时曾因此焚烧房屋若干。广州商团在西关负隅而守,政府屡次劝其服从终不肯听,政府为破裂彼等之抵抗起见,非焚烧若干房屋不可。在伦敦事件中,政府之敌不过数人,而在广州则有七千人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