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正文

6、大阪朝日新闻社论对孙中山在神户上海丸上与日本新闻记者谈话的反映

发布时间: 2006年03月20日   来源: 中山政协   
  11月24日下午二时许,孙中山在神户上海丸轮上与日本新闻记者发表的谈话,26日的大阪朝日新闻发表社论,进行评说。据1924年12月1日上海《民国日报》第六版载《东报对孙先生来日之感想》中记: 念六日大阪朝日新闻社论云:   孙中山之来神户,全属路途之便,并无特往日本之意。而吾辈则得欢迎之机会,藉述日人对华之希望,在孙氏非特得叙七年之友谊,于中日两国情感上亦有相当进步也。   当孙中山之入港,东京及关西新闻记者,均于上海丸甲板上会见之,并有长时间之谈话,结果成二大质问:   中日亲善之必要,人所共知,当以何种方法为当?   现代日人对华究作如何感想?   我人得此机会,不能不有所贡献。据我人所知,年来日人之中国观,较前大有变更。此即双方谅解之良好结果。要之即中日两国有互为生死之关,意气相合则生,否则败之一点,其他一时的利害冲突,自当于谈笑间解决之。   既如上述,两国民间如有彻底之谅解,其方法亦自能发现,且能作互为支配之良好成绩。此支配维何,即各处两国人民于接触间,互提亲善之旨,以遂其愿。在日本人民此时尚无此种观念者果属不解,中国亦然。是以欲言方法,当先宣传,俾两国人得彼此谅解。   谅解一层,我辈不能无私见。所谓私见者,即各以关于中日两国亲善上必要之各自主张为主张时机已过,今后当加地位的谅解。是即双方自承为中日亲善之同志,当使国民对相对国有所觉悟。换言之,关于日本事件在华宣传时,使日本同志之谅解者当其任;关于中国事件在日本宣传的,使中国同志之谅解者为之。能若是,惟双方同志之如何结合之一问题耳。不知孙中山之高见以为何如?对于第二质问,我人不能为率直之答复。中国内乱何以迄今未已,此是第一感想。何以不能舍小异就大同而共谋东亚大局之志,虽属日人之燥急语。然中国动乱十三年,尚无结束,徒苦日人之理解。于此次反直战争终了之时,孙氏之北上,其出处进退之光明正大,无私利存乎其间,深堪钦佩。   上述谈话,与《孙中山全集》第十一卷所收的《在神户与日本新闻记者的谈话》,是同题异文。此文,《孙中山全集》第十一卷和《孙中山集外集》均缺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