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9、孙中山临行时发表宣言
发布时间:
2006年03月20日 来源:
中山政协
11月13日,孙中山临行时在广州发表北上之宣言,重申了召开国民会议和废除不平等条约的主张。据1924年11月16日上海《申报》载《孙中山临行时之宣言》中披露:
孙文13日临去时发表极长之声明书,表示国民党之收拾时局策,及彼将在巨头会议提出之意见。内容如下:
国民党曾于9月18日发表关于北伐目的之宣言,其主要意义,在以国民革命之目的,建设独立自由之国家,以期拥护国家及民众之利益。此等目的,乃与欲将中国永久为其殖民地化之帝国主义绝对不相容者也。吾人能辛亥革命而倒满洲政府,然帝国主义者与军阀勾结,而以国民革命为敌,横加阻挠。故北伐之目的,不但欲推倒此等军阀,并欲扑灭在其背后之帝国主义者。国民革命之内容,已详述于本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之宣言,以民族、民权、民政(生)主义为基础。至于对外政策,一面取消不平等条约及特权,一面变更外债之性质,使用权列强不能利用外债,置中国于殖民地之地位。对内政策,确定中央与各省之权限,以遂行国家统一与省自治之发达,同时以县为自治之单位,确立民权基础,以保障人民之自由。补助农工实业团体之发达,图经济教育之改良。如对外政策而得实现,则在华帝国政策得成功,则军阀不能 再起,民治之基础,不致动摇,此对内对外政策结果如下:
中国从此得立于国际平等之地位,国民经济及一切生产力皆得充分发达。
实业发展,则可以改良农村经济,改良劳动农民之生计。
生产力充分发达,则因增进劳动阶级之团结,可与以改良生计状态之机会。
农工业发达,则增加人民之购买力,为商业兴盛之动机。
文化及教育问题,使经济发展,则依国家富力之增殖。而文化事业及教育经费,自易筹措,知识阶级之失业问题,亦可予以解决。
中国之法制,依不平等条约之取消,可以普及于全国领土。各国租界撤废,则专事阴谋破坏之反革命势力一扫而除。
以上诸端,凡为中国国民者,皆应当协力一致奋斗,以期其实现者也。今北伐军已集中北江方面,正在侵入江西省,彼受帝国主义助力之军阀之武力统一梦,已完全打破,又列述自袁世凯以到吴佩孚之间之帝国主义武力主义破灭之经过,此实足以证明以武力与帝国主义结合者必败;与国民共尽力于革命之进行者必胜之事实。自今以后可以出现国民革命之新时代,武力与帝国主义相结合之现象,必至绝迹。第一,武力与国民相结合。第二,成为国民之武力。由此可见国民革命之成功。因此之故,(一)令时局之发展,适应国民之需要,将向来为各派势力所垄断之利益及权利,盖归诸国民。(二)令国民自采其所需要。国民党依以上之论据,主张对于现在之时局,当召集国民会议,图建设中国之统一者也。在召集国民会议以前,宜先召集预备会议,协议国民会议之基础条件。召集期日及选举方法,预备会议宜以实业团体省会教育会大学,各省学生联合会工会农会,反对曹锟、吴佩孚之各军队各政党等各机关所选出之代表组织之。国民会议之组织,各团体之代表,亦与预备会议同。惟其代表,当依各团体团员直接选出之。人数宜比预备会议之额为多,全国各军亦可派代表列席。在会议之前,宜赦免所有各省之政治犯,并保证各地方团体及人民之选举及提出议案并宣传讨论之自由。国民会议能实现,则本党将以第一次全国国民党大会所决议之宣言所记载之政纲,作为建国议案而提出之,期得国民彻底的谅解与赞助。
此文,与11月10日孙中山在广州发表的宣言内容及精神虽基本一致,但长短不一,用词有别,较之10日之宣言精练。此文,《孙中山全集》第十一卷及《孙中山集外集》均缺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