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正文

12、孙中山在黄埔军校的临别演说

发布时间: 2006年03月20日   来源: 中山政协   

  11月3日,孙中山赴长洲要塞巡视后,即莅临黄埔军校,作了北上的辞别演说。据1924年11月10日上海《申报》载署名“星星”的《粤孙临别赠言》记:   广州通信:京都政变后,各方要人盼请中山入京,商议国是。孙定日间晋京,同行者为广东省教育会长汪精卫及广东大学校长邹鲁。昨日(三日)孙赴长洲要塞巡视。午后二时,赴黄埔军官学校阅操。同时广大员生五百余人,亦在旁参观,先是,广大外省学生五十二人,欲觇孙氏丰采,一聆伟论,特上书于邹,请孙到校演讲。邹以孙氏入京期迫,要务待理,来校讲演,殊无暇晷,因乘黄埔阅操之便,亲率员生前往,布告一出,应者王百有奇,但限于文理二科,法农两院不与也。阅操时,军官学生共八队千余人。另教导团数百。孙氏至军乐大作,举枪致敬,气象肃穆,观者后色。随员有邹鲁、廖仲恺、蒋介石及英人、俄人等。另有外国记者数人,在旁摄影。三时阅毕,即回军校,以各队训话厅为演讲场。军官、广大两校学生,分左右坐。官长来宾居中。三时半,孙氏登坛,掌声雷动。顷之军校校长将介石趋前报告。谓今日出席军生攻百五十四人、官长三十三人。报毕即退,孙随演讲。精神奕奕,态度从容,且时开其笑颜,表示愉快。记者适坐其旁,见其发稀容瘦,知其应付各方之焦劳也。兹民孙氏演词大意如次:   今日文武学生在此听临别赠言,吾诚快慰。六月前京中同志八九人,以各省革命,收效殊小,乃从事于中央革命之运动,后屡函报,谓已有头绪,请吾舍去广东,赴津候会。因未成熟,帮不之往。不料数日前,北京发生政变,曹、吴将因此下台,不可谓非同志运动之功。但首都政变后,同志并未取得大权。冯、胡、王、孙又复通电,不问政治,此诚危险。革命、政治运动也,政治大众之事,即做人之谓也。今冯等高揭旗帜,竟谓不问政治,譬诸原动力MOTOR,任其发生,而不引之于用,则阴之者必死。故北京此次革命,决无成功希望,所可谓者,此后始知北京军人亦能受革命党之感化,并不如吾人预料之绝望。吾之所以入京,因彼方同志,苦心孤诣,盼吾莅都,自不能不去看看。至多亦不外在京组织党部,做些宣传工夫而已。至今日之临别赠言,劂为革命之成功方法,民国十有三年,革命迄未告成,完全为欧美革命思想之自由平等所打破。须知个人固有自由平等,团体中之个人则无之,政党分子更有甚焉。非谓其自由平等已消灭无余,盖已捐之于党,抱定牺牲决心也。今之党员,朝填愿书,夕即争其自由平等(意即谓争权夺利),遂使党自党员自员,革命终无成功之日。说者谓革命失败,实武人政客官僚及革命派有以致之,殊非的论也。为今之计,党员非牺牲一己自由平等不可。观彼商人,开设公司,当其付股本时,决无即行分红之想,必俟若干年后,始向之支取利息。吾国向分人民为士、农、工、商四级,居智识阶级之士为四民首,谓其见解不及商人,吾殊不信,现在革命公司,要图发达,须先由各同志拿出本钱。本钱者何?即已身之自由平等是已。夫然,革命公司始有发荣滋长,获利累累之一日。否则各人尚未拿出本钱,即要向公司分红,纵有过千百年,革命公司亦必不能成立。就京变言,苟能把冯玉祥、胡景翼、王承斌、孙岳诸人之自由平等,通通拿出团结一起,则革命马上可以成功。   此文,同《孙中山全集》第十一卷收录的《在黄埔军校学校的告别演说》是同题异文。《孙中山集外集》亦缺载此文。   孙氏讲后,蒋、廖俱先后发言。蒋谓同志须服从命令,谨记训词,则总理(中山)虽在上海、天津,亦极安心。廖谓革命须用科学方法,同志须变成材料,任由命令试用,不可自出主张(即行其自由平等之思想),如化学药品然,苟其本知自有语音不听实验者使用,则化合化分,纵何发生云云。至五时许,始散。(十一月四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