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第三届民国二十三年甲戌(1934年)菊花大会
一九三四年菊会的时代背景
发布时间:
2006年03月20日 来源:
中山政协
1931年9月18日,日本侵略军出兵攻入我东北,当时国民党的实权人物蒋介石持比抵抗态度,下令主战的张学良撤军。3月1日,日军利用逊清宣统皇帝赙仪,在东北成立满洲王国的傀儡组织,使东北全境沦陷,蒋介石坚持先安内而后攘之原则,全力进行剿共,而各省的军阀没,如山西的阉锡山,河北的傅作义,山东的韩复?,江西的熊式挥,福建的陈仪,云南,贵州的龙云、卢汉,四川的刘湘、刘文辉,新疆,青海一带的马鸿逵,马步芳、马步青,湖南的何建,湖北的何成浚,广西的李宗仁,白崇和广东的陈济棠,乘蒋介石无暇兼顾之机,各自加强武备,拥军自固,名目上归顺南京中央政府,其实阳奉阴违,特别是广东与广西联合成立西南政务委员会,陈济棠任第一集团军总司令,李宗仁,白崇任第四集团军正副总司令,雄据一方,在此数年间,粤挂一隅,形成偏安之局。
在地方方面:1932年至1935年间,安南与泰国粮食大丰收,洋米大量涌入,白银三元左右便买得百斤新兴白米.因此令广东境内的农民无法与之竞争,谷贱伤农,禾田抛荒,少人耕种,纷纷退?,而蚕丝方面亦告衰落,弄至农村大破产,陈济棠力谋对策,接纳冯锐的建议,主张将禾田楸基,改种甘蔗,在珠江三角洲一带大建糖厂,准备全面发展糖业,以供全国需要,一方面大量放进洋米以供民食,米价平而糖价贵,经济权衡,自是如意算盘,怎料不到三年,陈济棠即告倒台.不久,日?南侵,洋米不能进口,而禾田又过半鳅成蔗基本,一时未能恢复种禾,致粮食缺乏,所以沦陷期间珠江三角洲一带居民多成饿?此是后话..
小榄第三届菊会是在陈济棠统治时期,当时许多贫民失业,每个劳动力的日薪不过白银二毛,而市场的购买力亦很薄弱,生油每斤近二毛,每亩禾田土地,销售只值十余元,小榄是鱼米之乡,全靠农业作经济支柱,工业除小手工业外工厂是一片空白,商业最大资本的饷按及油榨,米机等行业,也因农村破产而生意不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