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正文

抗战中参加常德保卫战回忆

发布时间: 2006年03月20日   来源: 中山政协   作者:郑梓湘  
  民卅二年(1943年)的冬季,那时我国抗战已进入了第六年。也是敌我两军在湘西进行所谓“战略战”的最严重时期。当时蒋先生正与美总统罗斯神速、英首相邱吉而在开罗举行巨头会议,对于中国现阶段抗战的经济和军事,以及国军的战斗力量和作战意志如何,均将作主要的检讨,因之这一会议,对于湘西正在进行的“战略战”,亦特别加以重视。蒋先生在会议期间,极望我军能在这“战略战”的进行中,尽量发挥作战力量和战斗意志,作为他出席这一重要会议的后盾。 [center][B]陆援断绝全仗空投[/B][/center]   当时所进行的“战略战”的争夺重点是常德。常德位居湘西,是那时第九战区(战区司令长官为薛岳)唯一主要发战略要城。这个战略要点一失,长沙就要受到威协,因此敌我双方对于这一深具战略价值的攻守战,皆不惜死拼到底,于是,大常德保卫战就此启幕。   当时守卫常德的兵力,为第五十七军的一个师,师长余程万(出身黄埔军校第一期,广东人,即数年前在新界屏山,被匪徒杀害者)。而日军的进攻兵力,则数倍于我,重重围攻,且不断增援,对常德志在必得。国军处此兵力悬殊之下,据城死守,以一当十。加之蒋先生在开罗电令余程万师长在无论如何艰苦之下,必须坚守力战,确保常德。可是守军既陷入孤城困斗之境,陆援早告断绝,唯一的希望,只有依赖空军的支援,始能继续死守下去。那次湘西会战,我方空军是以卫阳的空军第六总站为湘西作战的总基地(辖有长沙、郴州、宝庆、陵零、曲江等基地)。在必须确保常德的战略原则下,惟有日以继夜的出动“中美联合空军”,参加作战,支援城内的守军,轰炸机群经常飞临战场上空,展开战术轰炸,心遏阻敌方地面优势兵力向常德成的进攻。日军地面部队被我空军之不断猛烈轰炸与扫射,死伤惨重,自不待言。而敌我空军每天发生的空战,尤为惨烈。仅以轰炸机而言(当时我方多使用B25重轰炸机),每次出发完成任务降落机场时,常从机上抬出受伤或已战死的人员下来(机上的驾驶、领航、通讯、轰炸、射击等人员,均作双配备,以俾前仆后继的执行任务)。由此即可想见当时空战激烈的一般。 [center][B]十万火急 一通电令[/B][/center]   笔者那时正在衡阳担任空军总基地的副指挥官,对于大机群不分昼夜的出动,敌机穿梭似的向我基地空袭轰炸,以及敌我空战的惨烈频繁,无一不须作紧急应付,昼夜不休,岂只废枕忘餐而已。至于常德城内的守军,总计全师官兵在八千五百人以上,虽然人人皆抱有兴城共存亡的决心,但在持续艰苦战斗了相当时日中,弹药和粮食的补充,成为最严重问题,记得在剧烈战斗的某一夜(是十一月底,但忘记是那一天),我守军忽以弹药告罄,仅够支持此最后之一夜,必须连夜完成补充,否则势必全军与城俱亡,而作出最紧急的呼援。结果,这一紧急应援的任务,经最高统帅部当夜即以十万的电令,着衡阳空军总基地全部担当,须立即出动飞机,将弹药在常德城作紧急空投,并严限当夜必须完成任务,不得怠误。但当我接到这人电令的时候,已是午夜时分了,时间是何等的急迫,于是,即行与美国第十四航空队驻衡阳指挥官嗄路威上校(HOLLOWAY)取得联系,马上准备飞机,展开动作。但时限迫切,又值风雪交作,因在黑夜,空中视线不清,加以常德守军阵地又不是广阔范围,敌我阵地仅为城内外之隔,双方相距咫尺,若是使用抛物伞空投弹药,则因高度关系,很容易为风势所吹,飘入敌方阵地,反以资敌。经考虑后,乃决定舍用抛物伞面采用以飞机直接带,作俯冲投弹方式将之投送。虽然低空俯冲时,冒着城外四周敌方猛烈密集炮火的射击。但这塑可不致将弹药误投敌方阵地。正在准备开始起行飞空投之际,困难问题又来了,因为若采取低空俯冲投送的方式,则枪弹炮弹不能像炸弹那样可以装挂在机身之下,于俯冲时,按钮(电掣)即可投下。既不能装在机身下,又将如何携带法?而其最理想的是能得到一种空心的而外型具有飘风式的物体,始能将枪炮弹装入,挂上飞机,照投炸弹一样的俯冲按钮投掷。然而又怎样能得到这种空心东西来作紧急使用呢?纵使有的话,又如何有这样庞大的数量呢?我们为此,感到莫大焦急,加之时间逼促,已不容我们多动脑筋。就在这万分紧急无可奈何的关头,幸亏有人灵机一触,居然想出了一个绝妙的办法一。原来那时我们总站里有一位负专责担任飞机加油的机械员,他见我们几位高级人员对此困难问题一筹莫展,急得要命,他却有意无意似的在旁轻轻的说了一句:“何不利用副油箱呢”?他这一句话,把我们从梦中惊醒,大家眼前一亮,我不禁高呼着:“有办法了!有了!”至此,大家都认为飞机上的副油箱,真是最好不过的利用,而且对目标地点也可以准确投送。说到这里,我得随笔介绍一下所谓的“副油箱”了。它是固定油箱以外的附属品,是飞机在上空临 时延长飞行时间的一种有备无患的设备。它的形状和普通炸弹差不多,有铝质的,也有藤质的,挂在飞机的底下,也和炸弹一样可以随时按钮使其脱离飞机在空中或遭遇敌机发生战斗,或遇到其他紧急情况,必须减轻机身重量时,可随时按钮将它扔掉。恰好衡阳空军基地是空军第六总站的所在地,对这种东西储备似 地,搬出来大派用扬,将枪弹炮弹先装入,然后挂上飞机,飞赴常德投送。 [center][B]官兵棉被 全数征用[/B][/center]   可是第一批飞机投送后,又碰上另一个严重的问题了。原来飞机在常德城厢俯冲投下的枪炮弹,于落到地面时,因为地面既坚硬,和油箱内枪炮弹,以硬碰硬,多告损坏,不能使用,城内的守军因此发出呼告,登时又使我们为之束手无策,我这时却想起富有弹软性的棉质物品来,如果先用弹性的棉质物将枪炮弹包裹起来,然后再放入副油箱里,再投到地面时,当可减少损坏,可是在这时机迫切的深夜里,从何能有大量的棉质物品应急?即使向市上搜购,也万万来不及,更何况飞机场是在衡阳城外的东岸,和城内隔了一条湘江。当时我又想出一个头痛医头的临时办法来,那就是我们衡阳空军总基地的官兵差不多有千多人,拿这千多人的棉被来作这一项的供应使用,大概差不多够用了。于是毫不犹疑的就即行下令,不论公的私的全部搜罗集中,一时间大小棉被堆成了小山,包的包,裹的裹,有的装箱,有的搬上飞机,真是比救火还要急过万倍,于是,飞机继续的出动空投,往复穿梭的不停,尽量加速的争取时间。结果,得到城内守军的报告,果然投下的枪炮弹皆能保持良好。这一项艰巨任务,在中美空军人员尽量合作,终夜不息的争动作之下,终告完全达成。常德城内守军,获得这一充份的弹药补充接济,士气倍加旺盛,继续战斗,固守孤城。然而回想那一夜,风雪狂作,通宵不停,天候既极度恶劣,飞行也极端困难,而且又在黑夜,较白天艰险得多,同时飞机以俯冲投送,飞得过低,所受城外敌方地面四周炮火的射击,和敌空军的活动,也着实受了不少的损失。至于基地全体官兵用以御寒的棉被全部被征用有后,因战时物资缺乏,未能及时完全获得补充,迫得与风雪相挣扎,捱了三个寒夜不获安眼。   在孤军苦守常德城的那段期间,甚至每天的报纸也由飞机大量的空投下去,使得守军的精神食粮无缺,同时,使守军能够阅读当天的报纸,知道外间的消息,而且后方的大量慰劳物品,尤其牛羊猪肉等,一批又一批的不主计其数,完全由飞机随时的运往空投下去。守军在枪林弹雨中,得到丰富的慰劳,获得后方人民慰劳的热情,自然感到无比的兴奋,与提高了作战精神。   所以这次常德争夺战,敌方虽使用数倍于我的兵力,向孤城猛烈围攻了相当时日,除死伤惨重外,终不能达成其预计迅速占领的企图。综观这一战役,中美空军的联合参加作战,与粮秣弹药的空投支援,固然占有重要因素,而守将若非像余程万将军那样英勇沉毅指挥所部“虎?”师(虎?是该师的代号),亦将写不成这一誉播中外“大常德保卫战”的光荣战史的一页!至于常德守军,及后坚持死伤到所预期的最后阶段,全师八千多官兵伤亡殆尽,无兵可战,余师长宣告冒险突围而出,此是后来的另一回事,不在本文记述之列,恕笔者不聱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