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正文

我国空军的一页珍贵史

发布时间: 2006年03月21日   来源: 中山政协   作者:郑梓湘  
  我国空军,在过去参加革命和抗战,曾多所贡献,今日不谈空军历史则已,要变的话,首先就得提到广东空军,因广东空军是国父孙中山先生首创的革命武装,再肯定一点说:它可以说是我国空军的鼻祖。 [center][B]清朝末年冯如携机回国[/B][/center]   在革命空军没有创立之前,有一段富有历史性的航空和革命的事迹,值得在这里一提:那就是清朝末年,粤籍华侨冯如,在美学习航空,学成由美携带飞机一架回国,在广州东较场,作首次公开飞行表演,提倡航空事业。当时的军民尚不知飞机为何物,前赴参观者踊跃异常。革命志士温行堵,异乘了这个机会,刺刹满洲大员的将军孚奇于参观回程途中,但不幸温志士亦当堂被执,壮烈成仁!而且祸不单行,冯君亦因在最后一次表演,机坏坠地殒命。同在这一日的广州,由于航空表演,引出这一场革命事迹,一时播为美谈。百粤民众,也自经这次航空表演后,对于飞机也增加不少的兴趣和信念。所以粤省得风气之先,开后来热烈发展航空的先河。 [center][B]杨仙逸出钱出力创空军[/B][/center]   民国成立,国父孙中山先生提倡“航空救国”不遗余力,至民六,革命政府开府广州,急谋建立空军,无如当时革命政府的财力,非常支绌,无法举办。国父对此耿耿于怀,寝食不忘。幸好那时有一留美华侨青年杨他逸君,亦系中山县人,热心革命,正在追随着国父左右,既然参加革命行列,逐毅然以完成国父这一愿望为自任,于是马上回美,自出其父私财,号召在粤和在美两地有志于航空的青年,集中美国,使之学习航空技术,出钱出力,苦心孤诣,卒使这一班青年完成所学。   杨君更进一步的,商得其父的同意,倾其家财,报效国家,在美自行构买飞机多架,连同人机,带回广州,献给国父。同时,其他在海外各国自费学习航空的华侨青年,亦为国父所感召,相继回粤投效的也不少,国父为之喜出望外。于是,明令成立航空局,即以杨他逸君为局长,开辟广州大沙头为飞机场,供给飞机使用。就以这一班回国航空青年林伟成、张惠长、陈庆云、黄光锐、杨官宇、林福元、黄秉衡、陈卓霖、胡锦雅、陈寿、关荣、胡汉贤、李逢宜、聂开一等,为空军建军的干部。又成立航空队,以杨他逸兼任队长,籍资统率,参加革命军事行动。这就是国父首创革命空军之始。 [center][B]九月廿日博罗惨剧[/B][/center]   民九,粤军由闽回师,驱逐磐踞广东的军阀集团莫荣新等,当时空军即已参加作战,更飞向敌后各县各地投掷纸弹,唤起后方民聚起义讨贼,革命军事逐获得迅速的胜利,光复革命策源地,重奠革命政府于广州。在这一役中。空军已发挥了相当的效能,和造成不少的战绩。   民十一,陈炯明背叛国父,率部盘踞东江,国父下令讨阀,并亲自指挥空军予以轰炸,而杨仙逸率领机队作战东江,更亲自研制炸弹,不幸于民十二年九月二十日,在博罗军次,试验炸药失慎,当堂殉难(当时粤军师长张民达,也同时殉难)!国父恸痛不已,以杨君倾散家财,协助创办空军,功在党国,除明令褒杨外,复在中山与办仙逸学校,并规定杨君死难这一日(九月二十日)为空军纪念日,以资纪念(及后国民政府另行规定“八。一四”为空军节)。 [center][B]吓走沈鸿英有机名亚婆[/B][/center]   杨仙逸君殉难后,以林伟成继任遗职。其时桂系军阀沈鸿英,率部万余驻在革命政府所在地的河南石井一带,对国父阳奉阴违,居然与北方军阀勾结,突然举兵作。革命政府以事出仓卒,危急万状,幸赖空军迅速出动轰炸,协同地面部队与之作战,沈鸿英深受飞机威胁,为之惊惶失措,军心因之摇动,迫得星夜率部退走广西,革命政府得以转危为安,故当时曾留傅有“飞机投弹三枚,吓走沈鸿英”佳话。此事在今天来说,诚属儿戏之至,但在当时军心惧怕飞机炸弹,确属百分之百的事实。   此后各地华侨受国父提倡“航空救国”之感召,陆续捐购飞机回粤,加强革命空军。国父虽不谙驾驶术,但对于空中飞行,最感兴趣,且不时乘坐飞机视察敌情,指挥作战。当时国父最喜欢乘坐的座驾机,空军人员尊呼之曰“亚婆机”,可惜这一架飞机到了今天,没有留存,否则一定成为有价值的纪念品。   当时因革命政府财力困窘,空军人员,除伙食外,没有什么待遇可言,然这一班空军青年,完全为着革命而奋斗,吃苦耐劳,安之若素,而国父亦心革命小朋友的亲切之情来看待他们。 [center][B]广州大沙头建立航空校[/B][/center]   国父鉴于发展空军,首重人才,民十三,在广州大沙头成立航空学校,以宏造就,校长初为王桂子,继为林伟成。国父对这一学校的发展,寄予莫在之期望,不时莅临训勉。这便是国父当年首创的空军学校,亦即是我国革命空军卵育开始的摇篮。   民十四,国父逝世,国民政府旋在广州正式成立,空军方面仍旧一贯的继续发展。民十五年,广东航空学校第一、第二两期学生相继毕业。林伟成率领机队参加北伐,进驻湘赣颇战绩。旋林氏回粤奉命率同空军人员杨官宇、黄光锐、周宝衡、丁纪徐、黄毓沛、刘植炎、黄毓铨以及第一、二两期毕业生毛邦初、王叔铭(曾任国民党空军参谋总长)、张廷孟、龙文光等赴俄考察军事航空。至民十六,国民政府奠都南京。粤省当局,秉承国父遗志,努力发展空军,改航空局为航空处,心惠长、陈庆云分任正副处长。而赴俄考察人员,不久亦回广东,以黄光锐任队长,周宝衡任校长,续招第三期飞行与机构两班学生,从事作育人才。 [center][B]张惠长、陈庆云环飞壮举[/B][/center]   民十七,张惠长与陈庆云为求唤起全国普遍的提倡航空事业起见,发起长途环飞全国,张氏偕杨官宇、黄毓沛驾驶广州号陆机;陈氏偕周宝衡、黄光锐、梁庆铨驾驶珠江号水上飞机,由广州出发,此种壮举,在当时可以说是我国环飞全国的嚆夭,举世为之触目,全国航空热亦为之一时风起云涌。其时北伐军占俄华北,但东北尚未易帜,张惠长氏首先驾了这一架俄青天白日满地红国徽的广州号飞机,飞到东北访问,降下沈阳,停留多天,并环飞东北三省,而东北军民因得以首先瞻仰到了青天白日国徽,留下良好印象,成为后来不须流血而达到顺利易帜的先兆。民十八,国民政府顺鉴于现实需要,对于建立空军急不容缓,于是调张惠长偕同一部份粤方空军人员晋京,成立中央航空署,以张氏任署长,黄秉衡任副署长,主持筹办空军。同年广东航空学校第三期学生毕业,除调派一部份晋京服务空军外,其余留粤任用为发展中期广东基干。 [center][B]淞矲之役初冤次对外作战[/B][/center]   张氏赴京任中央航空署长后,黄光锐继任广东航空处长。杨官宇、胡锦雅、邓粤铭分任第一、二、三队队长。刘植炎代理航空学校校长。民十九,航校第四期学生入学,开课不久,时福建华侨航空学样因事停办,该校校长李逢宣,商得粤方当局同间,闽校交由广东接收,投入航校第四期训练,这一批福建学生因此一变而成为了广东航校这生了。民二十,张惠长加粤,奉命扩大空军组织,成立空军总司令部,张任总司令。黄光锐、胡锦雅分任第一、二路司令。丁纪徐、谭秀、邓粤铭、刘植炎、陈友胜、吴建文分任队长。杨官宇任航空学校校长。续招第五期学生。民廿一,复招第六期甲、乙两班学生,同时广西省也选送了学生三十名加入该期训练。   民廿一年一月廿八日漉战发生,十九路军在上海与日军浴血苦斗,广东空军派第二队队长丁纪徐飞参战。无何,淞矲协定停战,而广东军参加是役作战结果。副队长黄毓铨与队员趟普明在空战中殉职,受伤的也属不少。这就是广东空军参加对外抗战,亦即是我国空军对外作战的第一次。广东空军经过这一次的对外作战所获得的经验,更加感觉到空军对国防的重要,于是加紧的从事发展,来作国防上的准备。 [center][B]广东革命空军全盛时期[/B][/center]   民廿一,空军总司部改组为广东军司令部,以黄光锐为司令,林福元任参谋长,胡汉贤任校长。这时粤省在陈济棠氏主持下,对空军积极扩展,除相继派遗空军事航空人员到粤,担任空军的各部门训练。此外,对飞机制造厂的设立,全省空军基地纲的普遍开辟、驱逐、轰炸、侦察机队实力的加强,航空华侨教导队的设立,以及空军学样的刷新设备,无不力求臻于现代化的空军建设。同时续招第七期学生及添设民航训练班,造就民用航空人才。每年空军纪念日,更是隆重的举行,大事操演。所以广东空军由国父首创后,在之一时期,可以称为发展的全盛时戎,而且世界各国也皆予以注视。是以这一时期的广东空军,也也隐然有握我国空军牛耳之概(事实上,其时各省已开始各自发展建立空军)。 [center][B]空军明大义 干戈化玉帛[/B][/center]   虽然说,这一为国父首创的革命空军,及后虽因环境演变,成为地方上的广东空军,但归根结底的说,无非也是秉着国父建立革命武装的意义,来继续发展,而同是为了国家在国防上的设想。例如广东空军自动请缨参加民廿一,“一二八”之役,可作引征。民?五,广东空军人员为了促成全国统一,完成一致抵御外侮,就不顾一切,依然的全体发起归并口岸,因此粤局,逐得归政于口岸。笔者亦系出身于广东军,彼时任广西空军第三队队长,也基于上述的大义,率了一部空军投效中央,通电幸在那个时候,终得以化干戈为玉帛,获得了和平解决。这就是由于空军的发动,全国乃告完成统一,得以集中意志和力量,完成神圣的八年抗战,否则何有于统一!又何有于抗战! [center][B]无负于国家无负于国父[/B][/center]   广东空军归并中央后,越年,即参加抗战。在抗战前,中央飞机多是采构意大利的。而广东飞机多是采构美国和德国的。抗战开始,我国第一期的作战飞机,是以广东原有的美制驱逐机(GURITSS HAWK3)鹤克和(BOEING P26A)波音,以及德制的轰炸机(JUNKER)贞架,为主体。广东空军人员,为了驾轻就熟,首先驾驶这一批飞机,担任作战。在八年抗战中,广东空军人员死亡、受伤、残废的,着实难于统计。迨至抗战胜利,奉令退休的也属多数。而从前向粤投效广东空军的海外各地航空华侨,亦于抗战胜利后,多数回到外国转业去了。由于这样,可以说,广东的革命空军从从国父首创以至于归并中央,所表现的事实,是能无负于国家,无负于国父的。 [center][B]一页珍贵的革命空军史[/B][/center]   犹忆民十八年张惠长氏晋京组织成立中央航空署,出任署长后,其时中央航空人才缺乏异常,张氏乃调了广东一部份空军人员到京,增加航空队,以杨官宇、周宝衡等分任队长。干部则以广东航空学校一、二、三期毕业生来补充。同时成立飞机厂,以林福元任厂长。此外,对于人材的造就同属重要。初议,以广东航空学校乃国父首创,有迁京之必要,但后来中枢对此一意见,未予采纳。乃于民十八,在京成立航空班,招生训练(多由黄埔军校第六期学生拨入)。以广东航校第二期毕业的毛邦初充任班主任。教官方面则多以广东航校第三期的毕业生担任。后来这一班学生,就改为中央空军军官学校的第一期学生了。这就是当时广东空军人员奉命建立中央空军和造育人才的大概情形。   “一二八”战后,各省感觉空军之重要,竞相发展军事航空。其中西南各省如福建、广西、湖南、贵州等省,相继成立空军机构,均竞聘广东空军人才协助从事发展。就以上各省而言,在抗战前,对于军事航空的建设,亦略具成就,但无可讳言,广东空军参加中央建立空军和协助各省发展航空,在我国空军发展史上,实占有了最重要的地位。所以我国空军之有今日成就,微国父当年提倡之力,创立革命空军在先,曷克臻此。 [center][B]回首当年事感慨满胸臆[/B][/center]   我所写的上述这一篇文字,虽嫌拉杂,但求存真,似不失为当年国父首创革命空军有价值的史料。但是我国的一段革命空军史,却始终未见编纂出来,难道这些珍贵事实,就这样的让它湮没下去吗?所以出身空军,服务了空军二十多年,而且参加八年抗战,尚存余生于海外的今日的我,就不自量的将之简略的写了出来,作为革命空军史的史略,供诸于世。不知散处海内外各地的旧时革命空军袍泽,睹此文后,感想如何?啊!“感慨满胸臆”,我就这样的停笔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