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当年广东东挽回粤战危局的一幕往剧
发布时间:
2006年03月21日 来源:
中山政协 作者:郑梓湘
航空救国,为国父孙中山先生早年之所积极提倡。迨至民国六年,革命政府开府广州,乃创办革命空军,对于革命军事,多所发挥,当年协助国父创办革命空军得力的,除空军先进杨仙逸先生外,要算张惠长、陈庆云两氏了。他舞两位,仪表轩昂,而且中西学识,俱告丰富;他们两位,当年除致力空军工作外,负担任孙大元帅侍武官,追随左又(大元帅府设在广州河南)。
张陈两氏,当年俱属革命勇敢青年,恰好其时海军也有一位青年将领,陈策将军,和他们两人年龄相若,意气相投,而且又皆极得中山先生的善视。于是他们三人,乃效三国时,刘、关、张的桃园结议,结为异姓兄弟。陈策为大哥,张惠长为二北、陈庆云为三北。他们的结议,在当年广东的人们,多数知道,传为美谈。兹篇所写的,异是记述他们二北三北于民国十八年,帮助大哥挽回一椿危急而且能迅速将广东整个局势稳定下来的把戏,表演的有声有色。虽然这椿事,已属明是黄花,但是,此为广东近代军事历次演变中,不失为可资纪述的一幕。事情是这样的:
当民国十八年夏,主持广东党、政、军又兼第八路总指挥的李济深晋京被扣。中央即以李部师长陈济棠,接任其遗缺,并加委为广东军事编遗特派员。但李济深属下还有几位师长,中徐景棠等及其他部队尚人总是,未能协调,正在与陈济棠部发生冲突之际,广东海军副司令舒宗鎏(李济深亲信)突然率领大部份舰队异动,不听陈济棠之命令。判变之舰队,均在珠江白鹅潭一带,并且卸下炮衣,随时采取行动,一时广州大受威协,人心惶惶,陈济棠亦为之惊骇万状,不知所可。若异动之陆军与海军联合势成,则广东局势,不但不能稳定,势必遭到剧烈战祸之摧残不可。其时海军司令为陈策,固日因过于相信副司令舒宗鎏,以致罹此巨变。广东军事当局,在此危逼关头,衡量局势,要制服海军叛变,陆军方面是绝无办法的,非有赖于空军不可。 于是迅即与空军方面取得联系。其时张惠长为航空处处长,主持空军,而陈庆云为航空处副处长,兼任虎门要塞司令,所有珠江沿江各炮台均归其指挥。于是张陈两氏为求迅速安定广东局势,免遭战火糜烂,同时更要帮助大哥陈策挽回危急局面起见,遂即行出动飞机,飞向珠江白鹅潭一带,向所有叛变之舰只,施以投弹之威胁。为求避免舰只有所损伤,所采取之轰炸行动,不是直接命中,而是在距离舰身若干之附近,作俯冲投弹,志在令叛舰胆寒。当时所有叛舰,一经受到空军红军,无法抵挡,立即四散奔逃。陈庆云氏其时即指挥虎门及沿江各炮台向正欲逃奔出海之叛舰,猛施炮轰截击,反封锁海口。叛舰在被轰炸与被封锁的情势下,乃不得不停止异动。及后,遂由沙面领事团出面调解,舒宗鎏本人安全脱离舰队,所有叛舰悉由陈策收掌握(当年所谓收服叛舰这一役,笔者亦曾亲身参加)。
海军异动既经失败,陆军方面之冲突战争,因此亦旋告平复。云山无恙,珠海不波,广东得以挽回这一场战祸,人民莫不为之额手称庆,遂乃造成陈济棠主持广东政局之安定局面。以此而言,当年整个广东的战祸,完全系在空军之此一迅速行动,百告消弥。否则广东的战祸相寻,曷堪设想,事后,他们三位结拜兄弟之大哥陈策,以得二弟三弟之助,得以挽回危局,广东俗语有话:“打虎不离亲兄弟”!益信其言之不谬。于是报请广东当局以三弟陈庆云兼任海军司令。由是他们三兄弟,对于广东海军两军更加积极的从事发展。
迨后,张惠长氏奉调赴京,任中央航空署署长,主持中央空军,奠定中央空军建军基础。嗣而广东空军扩大组织,乃回粤任空军总司令。民国廿三年,中央空军机构改组扩大,成立航空委员会,蒋中正先生兼任该会委员长,蒋夫人任秘书长,而以主任委员,负实际责任,这一主任委员人选,非常重要,非出身于空军而深于资历者,不足以胜任,于是陈庆云氏乃首应其选,主持中央空军最高机构。陈策将军,及后亦奉调赴京海军部任要职,协助建设中央海军。他们桃园结义的三位兄弟,到了今天,大哥陈策已是辞世多年,墓木早拱,二弟张惠长氏,方膺国大代表,与夫人安居台北,当年仍然精神奕奕,老当益壮。三弟陈庆云氏,多年前,应儿女们邀请,偕夫人居留纽约,儿孙满堂,安享晚福。
笔者,出身广东革命空军,与张、陈两氏谊属师友,且为中山县同乡,年来流居海外,作客纽约,每每一杯在手(咖啡)前尘往事,纷落杯中,因而记及这一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