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父孙中山先生手创
广东革命空军沧桑史略与空军先进杨仙逸生平事迹
发布时间:
2006年03月21日 来源:
中山政协 作者:郑梓湘
我国空军,在过去参加革命和抗战,曾多所贡献。然而今日,不谈空军历史则已,要谈的话,则饮水思源,首先得提到广东空军。因广东空军,是国父孙中山先生所手创的革命空军,亦即革命武装,再肯定一点,它可以说是我国民政府空军锦衍的源流。
在革命空军没有创立之前,有一段富有历史性的航空和革命的事迹,值得在这里一提。那就是清朝末年,粤籍华侨冯如,在美国学习航空完成后,由美国携带飞机一架回粤,在广州东较场,作首次公开飞行表演,提倡航空事业。当时的军民,尚不知飞机为何物,前赴参观的,踊跃异常。革命志士温生才,就乘了这个机会,刺杀满洲大员驻广州将军孚奇于参观回程途中。但不幸,温志士亦当堂被执,壮烈成仁,轰动全国。而温志士此一举动,亦成为中华民国开国史上革命壮烈史迹。同在这一日的广州,由于航空表演,引起这一场革命表演,一时播为革命的美谈。嗣又于民国二三年间,美国航空华侨谭根,带同飞机一架回粤,继续在广州公开表演,颇获成功。自粤军民经过这两次航空表演后,也就增加不少航空兴趣和信念,所以粤省得风气之先,
开后来热烈发展航空的先河。
[center][B]广东空军首期创办的经过于参加革命诸战役[/B][/center]
中华民国成立后,中山先生继续积极提倡“航空救国”不遗余力。嗣因袁世凯称帝,于北方军阀继起,乃不得不号召革命势力南下,从事挽救中国,继续进革命。其时世界各国,如火如荼的竟相发展空军,故对于革命空军亦亟谋建立,惟其时革命政府财政支绌,一时无法举办而耿耿于怀。那时有一位留美航空青年华侨杨仙逸君,热心革命思想,早由檀香山回粤,追随中山先生左右,参加革命行列有年。睹此情形,慨然自负,向中山先生建议策动华侨,进行赞助,并誓言只许成功,不许失败。于是亲到美国,计划进行。正好其时中国国民党驻美洲总支部部长林森先生,正在积极进行计划训练国民党空军人才。于是协助林森先生发动华侨赞助,倡办“中国国民党空军学校”。这所学校,设在纽约州拔夫罗市(BUF FALO),寇提斯飞行学校内美国式空军军事训练,该期学生为张惠长、陈庆云、吴东华、叶少毅、陈乾、李光辉等,俱为深具革命思想的强健青年。于民国六年(1917)毕业,俱皆领有美国的飞行证书。毕业后,在美国组成“中国国民党飞机队”。连同人机,由杨仙逸偕同回到广州。其时中山先生护法南下在广州成立革命政府,由中山先生领导,创办革命空军。首先开辟广州东郊滨临珠江之“大沙头”为水陆飞机场,以杨君为队长,由中山先生直接指挥。此为杨仙逸、张惠长、陈庆云诸氏协助中山先生首期正式创办革命空军的开始(由民国六年起亦即为后来的广东空军)。
民国七年(1918年),由于桂系强大兵力的陆荣廷于北方军阀勾结,盘踞广东,中山先生离粤赴?,着由陈炯明、许崇智统率粤军退驻建漳州,同时杨仙逸亦率领空军退驻闽漳。民国九年(1920年),粤军由漳州回师,驱使盘踞广东的军阀集团,陆荣廷所部的莫荣新(广东督军)、陈炳坤(广东省长)、谭浩明(广西督军)、马济(桂系主要悍将)。其时粤军分为两军,陈炯明为总司令兼第一军长,邓铿为参谋长。许崇智为第二军长,蒋介石为参谋长。杨仙逸为空军总指挥。当时空军除协同陆军作战外,复以飞机飞向广东全省各县各地散发傅单,唤起敌后的四方民众,武装起来参加讨逆。当时我国人民看到如天女散花般在空散发五色缤予纷的傅单,尚属初次。记得当时的傅单其中有一款式是写着驱逐“谭陈莫马”的标题。虽然距今已是六十二年,笔者还记得很清楚。因此军民一致,乃获得迅速胜利,重行光复革命策源地,重奠革命政府于广州。中山先生于翌年(民国十年即1921年)就任非常大总统于广州。在这一战役中,空军已发挥了相当效能,和造成不少的战绩。事后,中山先生对于空军亦极为嘉许。
粤军回粤,重奠革命政府后,其时杨仙逸以空军人员及飞机,急不容缓的须加补充。惟其时环顾情境,革命政府确属财力困难。然他是有抱负,有毅力,有气魄,深具热诚的革命空军青年勇者,抱定宗旨,决心为党国继续发展这一革命武装的空军,而为中山先生分担责任起见,乃得到中山先生的赞成。于是他于民国九年(1920),将广东空军的台事物,交由张惠长、陈庆云几位主持,他个人即回檀香山,徵得其父的赞助,乃出其父私人财力,罗致国内外有志于航空的一班青年,集中美国(约三十人),送入美国航空专门学校,施以飞行、机械各种航空技术训练。出钱出力,苦心孤诣,卒使这一班青年完成所学。人才暂时的补充后,还要有飞机的补充,这又谈何容易的一椿事?但是他秉着只许成功,不许失败的誓言,于是再后商得其父的同意,尽倾了所有资财产,以及其叔父的部份资财以从事。其父因倾家捐献发展空军而告破产(他是其父的独生子)。由于他的热心提倡捐机运动,各地华侨受到感动,也就竞相踊跃捐助,以助他的成功,于是就在美国购了一批飞机,以及由他一手训练完成的航空青年:林伟成、黄光锐、杨官宇、陈卓霖、周宝衡、胡锦雅、吴顾之、李逢煊、邓亮、邓佐治、林安等,于民国十一年(1922),连同人机带回广州献给于中山先生。中山先生为之喜出望外。而且其时在英、美、德、法、日各国的其他学习航空的华侨青年黄秉衡、林福元、关荣、陈秀、胡汉贤、陈友胜、聂开一等多人也陆续回到广州投效革命空军阵营服务。咸愿相随杨仙逸领导。而最先在广州的张惠长、陈庆云等的第一批人员,遂乃一致同心协力的继续共同发展这一革命空军为职志(关荣君早年在美国空军服役,曾参加第一次世界大战,他此次回国并携有飞机两架、装箱船运回粤,献给中山先生)。
民国十年(1921),革命政府为彻底消灭陆荣廷的军阀集团起见,出师入桂讨伐。此一段,空军方面,由张惠长、陈庆云两氏率领航空队,进驻肇庆,参加作战。在陆协同之下,完全将陆荣廷全部军阀集团击溃消灭,收服广西全省,归置于革命政府之下。中山先生乃驻节桂林,统筹出师北伐。无如,嗣因陈炯明在广州叛变,中山先生乃不得不回师东下返粤。陈炯明率部退据东江惠州。
民国十一年(1922)中山先生命令成立“航空局”以杨仙逸为局长,积极发展空军,加强革命军事行动(因自陈炯明叛变后,广东各地继续有反革命的武装势力存在)。其时中山先生眼见这一革命空军的艰难创立,着事有赖于杨仙逸之致力为多,所以当年就有誉杨氏为革命空军之父的赞言。
当年革命政府财政困难,空军人员,没有什么待遇可言,完全是为着革命而奋斗,安之若素,尤以杨氏始终未有接受过政府待遇。而中山先生亦以革命子弟亲切之情善视他们。尤以杨氏殚精竭宪,废枕忘餐,求谋于建设空军的擘划,更深嘉许。杨氏除具有湛深的飞行技术外,对于飞机工程学、机械学以及研制炸弹的各种技能,均有相当学识。他并自制了飞机一架。其时他聘有美籍飞机工程师WILD与机械工程师COLWELL两人,俱是其父私人出资所聘用。
中山先生虽不谙飞机驾驶术,但乘坐飞机最感兴趣,不时偕同夫人宋庆龄同坐升空,遨游天际,他且又不时乘坐飞机观察敌情。他所惯乘的座驾机,可惜没有留存下来,否则成为今日很宝贵的纪念品。
此外飞机继续参加讨伐陈炯明盘踞东江叛乱,以及当年最为人所乐道的,中山先生亲身赶上最前线(广州近郊石龙),躬冒弹雨,指挥陆空军于万分危机之际,击退陈军逼近广州,反败为胜。民国十二年(1923年)(其时中山先生已亦任大元帅,帅府设有广州河南),桂军沈鸿英率部万余,驻在广州近郊“石井”方一带,对革命政府阳奉阴违,居然与北方军阀政府勾结,突然举兵作乱。革命政府以事出仓卒,危险万分,一时未能立即调动陆军应变,乃立即由杨仙逸指挥空军,与陈庆云等驾机出动。首先飞向叛军司令部投弹轰炸,同时更输番向叛军各部队施以轰炸及扫射。沈军一时受威胁,为之惊惶失措,军心因之摇动,全军之行动,因之有所阻滞,因而我陆军部队得以乘时迅速调集赶及应变,陆空军协同向之进攻,而乃迅将沈军击败。沈鸿英星夜率部离粤退下走广西,革命政府得以转危为安。
此一革命空军,以后继续参加革命军事上的行动,多所发挥,如民国十四年(1925)参加国民革命军二次东征,彻底消灭陈炯明多年盘踞东江的顽抗,收复惠州。继又参加歼灭反革命佣兵自雄的邓本殷,收复海南岛。至此完全统一广东,奠定国民革命的基地。以此言,这一革命空军,当年对于参加革命军事行动诸战役,无役不从,史实俱在。当民国十二年(1923),杨仙逸率领飞机队参加讨伐陈炯明,不幸于是年九月二十日在东江博罗检视水雷,一时失慎爆炸,当堂殉难。其时,中山先生亦正在东江指挥军事,忽然听到这一噩耗,恸痛不已,为之坠泪。(据中山先生之副官马湘先生,多年前发表其回忆之谈话有云:“当时孙先生听到杨仙逸死难,顿足而恸曰:仙逸死矣!仙逸死矣!为之滴下眼泪。”)事后,中山先生以杨氏倾散家财,协助创办革命空军,功在党国,除由革命政府明令褒扬外,复明令以杨氏殉难那一天为“空军纪念节”,并在杨氏原籍香山县(后改为中山县)成立仙逸中学校,用资纪念,以励来兹。而以林伟成继任航空局长。
中山先生以发展空军,首重人才,而这一计划亦是杨仙逸生前的积极主张。乃于民国十三年(1924)成立空军学校于广州,以宏造就,寄以莫大的期望,不时莅校训勉。并派陈庆云、黄秉衡、关荣、胡锦雅诸氏同负责训练。该校第一二两期学生,多由黄埔陆军军官学校,第一二两期学生转学而加入学习航空的。这便是中山先生所手创的空军学校,亦即是我国革命军人才卵育开始的摇篮(第一期毕业后,政府即选派王淑铭等多名前住俄国进入俄国空军学校再求深造)。
中山先生于民国十国年(1925)逝世后,民国政府成立于广州,秉承遗志,对于革命空军继续发展。其时留英美德法日各国的航空华侨,丁纪徐、黄毓沛、黄毓铨、谭秀、刘植炎、方景山、谭颂云、周诚、吴建文、蔡钳等众多航空各部门技术人才,也络绎的回到广州投效空军服务,人才日众。民国十五年(1926),林伟成奉命率领航空队参加国民革命军北伐,进驻湘赣,颇获战绩。
林氏旋奉命由前方回粤,率领部份空军人员黄光锐、杨官宇、周宝衡、丁纪徐、刘植炎、黄毓沛、黄毓铨以及广东空军学校第二期毕业学生毛邦初、张廷孟、龙文光、陈兆机、林理甫等前往俄国考察军事航空,以加强发展我国军事航空的借镜。民国十六年(1927),考察完毕,回来广州,林伟成则转往法国,添购飞机多架回粤。而毛邦初、张廷孟、龙文光则继续留在俄国,进入俄国空军学校深造。及后完成深造学毕,他们与五叔铭等则直接回到南京中央空军服务,而成后来主持中央空军的主要人物。
[center][B](二)广东空军中期的发展情形[/B][/center]
民国十六年(1927),国民政府奠都南京,粤省当局,继续添购飞机与训练人才(其时李济深以国民革命军第八路总指挥名主义持粤省军事政治),改航空局为航空处,初以林伟成为处长,嗣因林伟成以事去职,改以张惠长、陈庆云正副处长。周宝衡为空军学校校长,续招第三期飞行、机械两班学生(飞行分甲乙两班)。黄光锐、杨官宇分任空军第一、第二两队队长,加强机队实力,同时海外华侨及民众团体联合成立“航空协进会”,会址设有在空军所在地的大沙头,以协助促进空军建设的进行。
民国十七年(1928)冬,张惠长、陈庆云两氏,为求唤起普遍提倡航空救国起见,乃发起环全国长途飞行。当年国内航空设备异常简陋,更无气象之预告可言,此类长途飞行,殊属冒险,但张陈两氏仍毅然为之。其时张惠长偕同空军第二队队长杨官宇、空军学校教官长黄毓沛,驾“广州号”陆机。陈庆云偕同空军学校校长周宝衡,空军第一队队长黄光锐、机械长梁庆铨驾“珠江号”水机。由广州起飞,分途出发。张氏所驾“广州号”陆机。由广州经汉口、南京、北平、沈阳。回程经天津、上海而返广州。其时东北在张学良主持下,尚未归附国民政府,但张惠长竟驾机飞临东北,降落沈阳,张学良及东北军民首次得以看到党国旗,发生良好印象,成为后来不须流血而达到东北和平易帜,归附国民政府的先兆。陈庆云所驾“珠江号”水机,由广州经汕头、福州、杭州、上海、汉口、桂林、梧州返回广州。张陈两氏环飞全国成功此一壮举,在当年来说,是我国环飞全国的蒿夭,也是当年亚洲各国作如此长途飞行的创举,中外瞩目,引起全国航空热,一时为之风起云涌,而提倡航空救国的宣傅,极获普遍的成功。
因之,国民政府乃于翌年(民十八即1929年)特调张惠长由粤晋京,委为“中央航空署”署长,黄秉衡为副署长(黄氏为广东革命空军首期建电人物)。中央航空署已于前一年成立,张静愚为署长,国内南北资深的航空人员如沈德 、田曦、张有谷芳秀、晏玉琮、杨鹤霄、邢产菲、石邦藩、胡伯锡、胡莹堂等众多航空先进,事前已经集中有航空署服务。张惠长于接长航空署后,即调广东部分空军人员晋京,参加中央空军服务。积极展开从事于中央空军的建军策划。同时召开全国航空会议,以及调用全国各地的航空各部门技术人才,人事发展,以及扩编中央航空队,以张有谷、田曦、刘芳秀、杨官宇、周宝衡、石邦藩等分任队长。以广东空军学校第三期毕业的及各地优秀航空人员充任各队队员,以及建军干部。对于飞机的修护也属重要,以林福元为修护厂厂长(林氏是广东空军首期人物)。此外复添购欧美各国的新械飞机,充实机队实力。尤其注重于航空人才的训练,初以广东空军学校,是中山先生所 手创,建议迁京,未果。因此航空署乃于民国十九年(1930)春季,在南京成立“航空训练班”,而以广东空军学校第二期毕业的毛邦初为该班主任,主持训练。在教官方面,则以广东空军学校第三期毕业的,以及简选国内各地的优秀航空人员充任(后来于民国廿一年即1932年在杭州苋桥成立中央空军军官学校则以该班为第一期),这就是当年张惠长氏奉命主持中央空军首期建军的开始时期。亦即是广东空军以先进的地位负责从事主持中央空军建军的史实。
当民国十八年(1929),张惠长晋京就任中央航空署长后,所遗广东航空处长职务,由广东空军第一队队长黄光锐接充。其时第二队队长杨官宇亦已随同张惠长晋京服务。第一、二两队,改由胡锦雅、邓粤铭分任队长。是年广东空军学校第四期亦已开学。该校开学不久,福建“华侨航空学校”因事停办,该校主持人李逢煊,为福建人,早年在粤参加革命服务,及后回福建创办这所学校,专收华侨子弟学习航空。因此于停办后,商得粤方同意该校学生及飞机由广东接收,拨入第四期受训(二十名)而成四期正式学生(随后不久李逢煊在广州飞行失事殒命)。
至于谈到广东空军学校,则以第三期为“承先启后”之一期,亦即广东空军中期发展的主要干部。盖中山先生首创这一革命空军,由民国六年(1917)年至十六年(1927)年的十的期间。由国民党及杨仙逸在美国先后所训练空军人员,以及先后回来的各国航空华侨,与广东空军学校第一、二两期毕业的参加服务,可以说是前期的人员。在此十年间,先后为航空而牺牲的,以及年龄与体健关系,而不能服行空中任务的,实在不少。而这一空军且复积极日加扩展,所需人才,亟待接续补充,故乃有赖于第三期的人才,接续担负承先启后的使命。该期人才除继续担承发展这一空军的使命外,复于民国十八九年间,调出一部份随同张惠长氏晋京,调入中央空军机队以及训练航空人才的主要干部。此外又是楚材普用,后应广西、湖南、福建(厦门海军航空处)等省邀往协助建立军事航空与训练航空人才,因其时各省多是自行创办军事航空的(当年广东空军学校第二期有一女学生,名李玉英,技术胆色俱佳,但她毕业后,服务了一段时期,则已脱离空军,此为我国航空军校而有女生的蒿夭。第三期有一印度籍学生,取名为朱达先,他原是留学英国的,因同情我国革命,当时得到有力人士的介绍,而进入该期学习飞行,毕业后随同张惠长晋京服务中央空军,迨后于参加我国对日抗战而告失踪)。
民国十九年(1930)年春,广东空军学校校长周宝衡因事辞职,由张惠长兼任校长(其时张氏在南京任航空署长),以教育长刘植炎代理校长职务。是年第五期学生进校开学。同时增辟广州“天河”机场与各县机场多处。是年秋间,中原大会战(即中央与阎锡山、冯玉祥之战),中央令调广东空军由第二队队长邓粤铭率队由广州北上参战,胜利后,邓即率队回粤。此为广东空军听命中央调动的当年情形。
张惠长氏由民国十八年(1929)至二十年(1931)间,在中央航空署长任内,一切设施,业经依照计划,妥善进行,已是奠定中央空军建军的基础。讵正在深具成绩,更进一步求谋发展之际,无如于民国二十年(1931)春间,政治上发生巨变,陆海空军总司令蒋中正先生,与立法院院长胡汉民先生,在政见上有所 失和。胡氏旋即幽居汤山。因此之故,立法院副院长林森先生与在京所有粤籍军政要员孙科、古应芬等,互相号召,概行相率离京赴粤,联同唐绍仪、汪精卫、许崇智、陈济棠、李宗仁等,在粤另行组织国民政府(当时谓为宁粤分裂)。而其时在南京任航空署长的张惠长,处在这种政治复杂情状之下,无可讳言的,逼于政治上的当时形势,乃亦不得不率同所有粤籍在京空军人员随同回粤。至此,广东空军人员参加中央空军建军工作有年的热烈心愿与抱负,也为之烟消云散!笔者写到此处,回忆国事前情,也为之掷笔三叹!
民国二十年(1931)春,张惠长由京率领粤籍空军人员回粤后,其时粤方正式另行成立国民政府。张氏奉命扩编空军实力,成立空军总司令部,张氏奉命任总司令。黄光锐任参谋长兼空军第一路司令,胡锦雅任空军第二路司令。谭秀、邓粤铭、陈友胜、丁纪徐、刘植炎、吴建文分任队长(扩编为六队),杨官宇任空军学校校长。至此,中央空军与广东空军遂告分途发展。而中山先生手创此一革命空军至此以后,乃亦演变成为地方上的广东空军。然而广东空军因此更加积极从事于发展,扩充实力。
民国廿一年(1932)一月廿八日,日军侵?,十九路军奋起浴血抗战。广东空军首先响应,不辞艰险,派出空军第四队队长丁纪徐率队,由粤飞?参战(由广州北上经长沙汉口到达苏州,以苏州为驻防作战基地)。同时中央空军派出队长石邦藩率队参战。嗣因我国格于当时之国际上形势,中日双方乃举行淞?停战协定而告停战。此次我空军作战结果,队长石邦藩受伤,战斗员黄毓铨、赵普明于激烈空战中殉难(黄为广东台山县人,赵为广东三水县人),两队受伤的人员也属不少。此为中央空军与广东空军之共同抗战,亦即为我国空军对外作战的先声。由是而言,中央空军与广东空军虽然各自发展,但遇到外患危急时,则不约而同的,自然会合共同抗战,可于此役表现无遗。
民国二十年(1931)至廿一年(1932),广东空军学校第六期甲乙丙三班学生相继入学。其时桂省当局徵得粤方同意,选派学生三十名加入第六期乙班受训(民国廿一年即1932年笔者与同学多人应邀协助空军先进林伟成创立广西空军,同时成立广西空军学校,后来该校第一、二两期学生连同由广东受训回桂之学生,成为广西空军发展的得力人员,而且后来参加我国对日抗战,极具战绩,此为粤桂两省空军,其渊源之由来有自)。而中央亦于是年(民廿一即1932年)在杭州苋桥成立中央空军军官学校,积极造育人才。
民国廿一年(1932)秋间,张惠长以其个人而言,领导发展空军多年,后起人才已告日渐与盛,接班有人(其时宁粤分裂已告和解),于是将空军总司令部改组,成立广东空军司令部。其本人则脱离空军转而从政。虽然这是他个人的脱离空军,但回念这位空军先进,初时协助中山先生创办革命空军,领导发展广东空军以及奉命主持中央空军而奠定中央空军建军的基础。其在空军的丰功伟绩,彰彰在人耳目,一旦脱离空军而去,不无有令人感慨怀念于不置!广东空军司令部成立后,由黄光锐任司令,林福元为参谋长,胡汉贤为空军学校校长。广东空军后期的全盛发展与演变“归并中央参加全国抗战完成中山先生航空救国使命”
广东空军随宁粤和解之后,撤消空军总司令部,成立广东空军司令部之后,此是广东空军后期的开始。这时广东在陈济棠主持之下,以广东空军乃中山先生所手创,在国防上最属需要,而且此一时期的财力,与中山先生当年革命政府时期之财力,完全不同。盖当年革命政府所在地的广东各地,多为驻防的客军所盘踞,截留税收,以致革命政府财力短绌,故当年发展空军,极感艰苦。而此时的广东,完全统一税收,而且此时社会安定,经济繁荣,海外各地华侨的经济侨汇,亦完全络绎不断的集结于广东,故以广东得天独厚的财富条件,陈济棠得以悉力于从事发展空军。除陆续增购外国的新式军用各机种,与积极训练人才外,相继派遣空军人员前往欧美各国考察军事航空,以资借镜。复聘请美国优良航空军事人员到粤,协助筹谋建立“现代空军”的策划。此外对飞机制造厂与修护厂的设立,全省各县各地空军基地纲的普编开辟(飞机场),驱逐、侦察、轰炸机队实力的加强,又复成立驱逐、侦察、轰炸训练总队,以及华侨航空教导队(因各国航空华侨陆续回到广东投效空军)。尤其空军学校的刷新设备,无不力求臻于现代的空军建设。其时广东空军所聘请美国航空军事顾问人员的总顾问,为美国极有望的将军。该将军即为后来第二次世界大战时,率领美国强大机群,首次轰炸日本本土,名震各国的美国空军在队司令杜立德(DOOLITTLE)将军(当年广东空军是聘请杜立德将军为总顾问,中央空军是聘请陈纳德将军为总顾问)。广东空军由民国六年(1917)开始创立,逮至民国廿一年(1932)至廿五年(1936)期间,为后期发展的全盛时期。空军机队已增至九队(谭秀、丁纪徐、陶佐德、谢莽、敖源清、马庭槐、何?渭、郭汉庭、邓显刚分任队长)。所有各种军用飞机,均是采购美国与德国新式出产。空军学校已办至第八期,单独在广州一地,除大沙头原有机场外,复增辟天河、白云、从化一共四个机场使用。故此一时期广东的空军,而为我国最具现代化的空军。当时与中央空军所互相发展,成为国内,中央与地方上的两大空军。虽然,广东空军在当时而言,处在国内政治的复杂环境中,以一省的财力自行独立建设,但归根的说一句,也是为了国防上建设准备的大前题。而且这一空军是中山先生当年历尽艰辛所手创唯一革命空军的前身,亦即国民党首创的空军,我国民政府唯一具有历史性的空军,这是无可否认的史实。
民国廿三年(一九三四)南京中央航空署改组,扩大组织,成立“航空委员”,蒋公介石为该会委员长,宋子文先生为副委员长,蒋夫人为秘书长。而以主任委员负完全实际责任。最高当局以此一主任委员,非出身于空军,深具资历声望的,不能充任,于是乃属意于出身广东革命空军的陈庆云先生,而乃委任陈氏为该会主任委员。陈氏就任后,积极从事扩展中央空军,尤其注重于国防上的大前题以求筹谋,成绩卓著。考诸中央空军初期(民国十八年<1929>)其主持建军的航空署长是张惠长,副署长是黄秉衡,此次扩大组织的航空委员会首任主任委员是陈庆云,以及后来主持中央空军的主要人物王叔铭、毛邦初诸氏,俱是出身于广东空军的,可知当年,中山先生所手创这一革命空军所出的种籽,成为中央空军的绵衍源流,不言可喻。迨至民国廿五年(1936),陈庆云氏奉命将航空委员会主任职务移交与周至柔氏接任。而陈氏旋奉调为中央空军东路前敌总指挥。嗣又调为中央空军军官学校校长。抗战开始奉命前往海外向各地华侨宣傅抗战捐购飞机,成绩美满。抗战次年,又奉命前往俄国协商,由俄国援助飞机与我国抗战的完成任务,即告脱离空军,转往中央党部服务,继而膺任海外部部长。民国廿三年(1934)、廿四年(1935)空军学校第七、八两期学生相继入学,民国二十五年(1936),广东空军人员,因深感外患日亟,国难严重,知非促成全国统一,无以团结御侮,于是不顾一切,毅然以在义的行动,全体驾机空群飞离广东归附中央,发表宣言,呼吁和平统因之粤方当局亦为之有所感动,归政中央,遂得化干戈为玉帛。当广东空军全体飞机飞到中央时,蒋公介石正在卢出召开谋解决全国统一的军事会议,忽然得到广东空军有此明大义的举动,奋欣之情,溢于言表。随即召见广东空军人员,予以热烈慰劳予嘉勉(笔者其时在广西空军服务,任空军第三队队长,蒿目时艰,基于在义,继于是年八月,率领部份飞机,由柳州飞到广州,投效中央。其时先总统蒋公驻节广州,即予召见,慰勉有加,通电全国,促进和平,旋而中央予广西亦宣布和平协调),这就是由于广东空军的发动,全国乃完成大统一,集中意志力量,完成神圣的八年抗战胜利。否则何有于统一!何有于抗战!
当年中央的飞机和广东的飞机数量,都是差不多的比数。中央的飞机多是采购意大利的,其中亦有采购美国的。广东飞机多是采购美国和德国的。抗战开始,我国作战的飞机,亦是以广东这批飞机来作参加的主要使用。其驱逐机是美国最新式的“鹤克COURTISS HAWK——3”和“波音BOEING”以及德国的轰炸机“贞JUNKER”(其时中央亦向美国采购了同一种类的驱逐机),所以抗战开始,广东空军人员,为了驾轻就熟,就将广东原来所有的九队飞机,会同中央空军担任作战最显著的,即抗战开始之翌日,民国廿六年(1937)八月十四日,日本出动最负盛名的“莫更津”队强大机群,由台湾起飞,侵袭我国杭州、南京、南昌等重要城市。我空军以一当十,以十当百的杀敌精神,奋起抵抗。结果,即将日本这一强大机群,完全击溃,使我空军取得莫大胜利。因此国民政府就以(八一四)那一天为空军纪念节,以示纪念。这一役,也就是中央空军予广东空军共同作战的一致行动。此后继续在八年抗战中,广东空军人员参加作战,自始至终,无役不从,壮烈牺牲的,受伤的,残废的,失踪的,实在难以统计。虽然,对于广东空军长期参加作战的功绩与伤亡,其惨烈悲壮可泣可歌的血泪史迹,始终隐而不彰,但是在抗战大前题之下,又何能计及于此!
迨至抗战胜利,广东空军人员奉令退休,也属多数。而从前回粤投放广东空军的海外各地航空华侨,除参加抗战死亡之外,亦于胜利后,多数回到海外转业去了。本文是写“广东空军”为主题,故对广东空军归并中央后的大概情形,仍以广东空军的史实为就题着笔。由于这样,广东空军由国父孙中山先生手创以至于归并中央,所表现的事功,可以说,实实在在是无负于国家!无负于国父!
回忆中山先生手创此一广东革命空军,由民国六年(1917)起,以迄1982年的今日,以时日计之,已是整整的六十五年了。虽然于民国廿五年(1936)归并中央后,所有过去的事迹,已告烟消云散,不复存在,但它过去所负的使命,对于革命,对于党国,以至于参加八年抗战,无可否认的已尽了莫大的贡献。至于当年笔路蓝缕,不辞艰苦,不求待遇,不顾牺牲,协助中山先生创办这一革命空军的首期的先进,先后为航空牺牲生命的已属过半有多,继而后来遭到时势的变迁,而告脱离星散也复不少,这一辈的首期先进人物,以今日计算,都是年在八十五以至九十的人物。其生存的人世的,几乎殆尽!以笔者所知,在共党占据(解放)中国大陆以后,有几位老人林福元、胡锦雅、邓粤铭逃难有香港,于凄凉流亡岁月中而告死亡。身居台湾百为国大代表的张惠长也于两年前病逝台北。流寓美国的陈庆云也于一年前逝世纽约。现在仅存于人世的,只有黄光锐、黄秉衡、周宝衡、关荣四位,现在都侨居美国,可以说是革命空军首期人物的鲁殿灵光了。而出身于广东空军学校的第一、二两期的先进尚知王叔铭将军安居台湾。毛邦初先生寓居美国。陈兆机先生卧病广州。至于由广东航校第三期以至第八期的众多先后期同学,除在抗战期中死伤了大半之外,到了今日,居留台湾的只有少数,住在中国大陆的亦只有少数,其余则流离四散,渡其流亡岁月于海外各地的,也不能得知尚存多少,总之在今日而言,出身于广东空军学校的各期同学,已属花果凋零的景象了!笔者,出身广东空军学校第三期,服务空军二十余年,且曾参加八年抗战,而流寓美国也已多年,虽然老去年华,但对于中山先生所手创这一革命空军,无时不在于怀念追忆之中,而且极感可惜的,这一空军的宝贵历史,已是完全埋没无闻于世,所以尚存余生于海外的今日,就不自量力,将之作极简略的写了出来,供诸于世(整个详细情形此简短的文字可能尽述)虽嫌拉杂,但求写实,似亦不失为孙中山首创立这一革命空军而具有价值的史料,且亦不致埋没当年,国父孙中山先生与空军先进所付出的心血!料想世人其亦有所同情于斯,地下所有这一空军的先进与亡友,也为之点头示慰吧?而又不知散处海内外的旧日广东空军各袍泽,睹了斯文,而又作何感想?啊!笔者写竟斯篇,也不禁“感慨满胸臆”!
[center][B]杨仙逸先生殉难五十九周年祭[/B][/center]
杨仙逸先生致力于革命空军的生平事迹,已在前篇的“革命空军史略”里,叙述梗概。这位生前曾得到国父誉为“革命空军之父”的杨先生,今年(1982年)九月二十日是他殉难五十九周年的纪念日。笔者多年来,虽然身居海外,但每年对于这位既是我的空军先进,又是我的中山县司乡前辈,都是怀着无限的追思!
杨氏原籍广东中山县,其父杨然先生为檀香山富商,平素热心革命捐助中山先生进行革命之财力不少。故杨仙逸早年在檀香 山加入同盟会,回国参加革命行列,始终追随中山先生左右。而于民国六年协助中山先生创办革命空军,个人已倾家破产,尽了最大的努力与贡献,负了很多的责任,分但了中山先生不少的心力,外又奉中山先生命随时奔走其他革命任务。故他对中山先生的忠诚,对国家的奋斗,可谓表现无遗。最以当年在广东革命政府而言,在党国方面,在民众方面,提起杨仙逸,是人所共知的一位可钦人物。到了现在,已是成了六七十年的往事,而当时在总统府及大元帅府与杨氏日夕相处的老人物、国父早已辞世了,先总统蒋公、林森、胡汉民、谭延闙、许崇智、朱培德、李烈钧诸位革命先进,党国元老也已不在人世了。杨仙逸三字,也已是在今日默默无闻的遗忘了!然而现在尚在人世,年在八九十以上的党国元老,相信还依稀记得这位杨先烈吧?
杨氏于民国十二年(1923)随国父讨伐陈炯明,在动江博罗军次检视水雷失慎爆炸殒命。国父为之恸痛不置,事后以杨氏功在党国。除褒扬外,复以政府明令公布以杨氏殉难那一日为空军纪念节,再在杨氏原籍香山县(后改为中山县)成立仙逸中学校,以资纪念。同时政府举行了隆重的追悼会,在追悼会的杨氏遗像之上,有国父亲手所书“杨仙逸中将真容”的题额。遗像右边是林森先生亲笔所书“英雄忠烈可风”。左边是朱培德先生亲题“勋业精魂不朽”等挽辞。并将杨氏遗骸择地安葬于黄花岗七十二烈士坟墓的附近。以后广东空军及各界,每年空军节,均举行纪念隆重典礼,又将杨氏遗照数十万份,从飞机上在空中散发,籍以唤起民众对航空救国的重大使命。此外又在广州举行热烈的盛大游行。当民国廿三四年间,广西空军亦派出机队,飞到广州参加盛典,而福建厦门海军空处,湖南航空处亦派出代表参加典礼。如是则从前对于这一纪念节的重视可知。
民国十六年(1927),其时国民政府已由广州迁往南京。在广州的空军人员,乃联请广东政府,将杨氏的墓碑重行建立以垂永久,碑文所刻杨氏的生平事迹,亦颇详尽,可以作为研究我国空军历史的史料。其碑文如下:
“中将讳仙逸,字学华,号铁庵,中山县籍,太平洋夏威夷岛同盟会党员,年十八曾先后毕业于意贺兰小学、夏威夷在学、美国卡利科弥省哈哩大学机械专科、茄弥时大学航空科。民六协助孙总理创办空军。民七应孙总理命赴?助理戎机。民八入闽组织飞机队,充总指挥,民九驾机回粤讨逆,炸观音山,旋复充总统府侍从武官,罗致同志数十人,资助赴美入航空专门学校毕业,今广东航空人材之盛,多半由其手造,民国十一年,长航空局,亲制乐士文飞机,井然成队;民十二动征,秋九月二下日,在博史之梅湖检阅水雷爆炸,不幸与谢、苏、吴、马四同志共殉国难。年三十有二,帅令追赠陆军中将,葬于黄花岗之动三盟望岗之原。航空处同学联请广东省政府令发国帑,咨送纪念会,会同飞机师杨官宇等,将其生平事迹大概,勒石重建碑墓,与黄花岗诸先烈永志不朽。
[center][B]中华民国十六年一月十五日广东省政府立[/B][/center]
民国二十五年(1936),广东空军归并中央后,国父当年所规定这一空军纪念节,将之取消,不复存在,杨先烈的坟墓也不加理会。虽然如此,但杨先烈的灵位,到了现在由昔至今仍与死难的开国元勋同列,奉祀于台湾忠烈祠之龛内,其英灵也算不致于完全泯灭!
民国卅八年(1949),国民政府移迁台湾后,广东空军的遗迹,如广州的云鹤岭空军坟场,与在黄花岗附近的杨仙逸坟墓、墓道、墓碑,由于孙夫人宋庆龄女士亲眼看到杨仙逸当年的献身空军之爱国与勋业,得以保留和修葺,同时将中山县仙逸学校,亦告恢复名称。而今年又听到侨居檀香山的杨先烈独生女杨慧思女士,将其父过往事迹资料汇集,于今年(1982年)一月报请台湾国民政府空军当局,予以恢复杨先烈的史迹,筹建一建筑物,将史料陈设,以垂永久纪念(杨先烈夫人偕同其女及婿罗裕权君侨居檀香山,罗君毕业于广东空军学校第五期极有卓越表现,杨夫人已于七年前逝世)。现闻国民政府空军当局,已经接纳所请,计划在台湾空军学校内,兴建大楼一座,命名为“仙逸大楼“,以作纪念。由是以言,则由民国廿五年(1936),广东空军归并中央以后的四十六年来,所有纪念杨先烈的行径,俱已取消,时至今日,始告恢复此一纪念盛举,此不独可补偿杨先烈在地下的遗憾,与其孝女遗族所得到偿愿与欣慰。相信飘流四散于海内外,头发皤皤的从前出身于广东空军的人士,也为之额手称庆不置!啊!杨老前辈!你老人家从此也可安慰于九泉之下吧!
今天是杨仙逸先生为国殉难的五十九周年祭,也是国父孙中山先生曾为他堕泪的一天,令人多么的追思!所以出身于广东革命空军,满头白发流居于海外的我,于万端感慨之余,就写了杨仙逸先生的一些史实,以作追思杨仙逸先生的献礼吧!
1982年秋写于纽约
(注:国父孙中山先生手创广东革命空军史迹,入已淹没,鄙人不忖冒昧,将此宝贵历史作一勾画的写出其轮廓,供诸于世,且冀作抛砖引玉,有待史学家及有心人士更作详尽完善编篡于将来,固所厚望!
本篇于一九八三年,在台北市“广东文献季刊”第十三卷第三及第四期刊出,兹更将之复印我份,寄赠散居海内外的广东空军旧同寅惠览指正。
郑梓湘谨识
一九八四年一月于纽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