兴学育才,笃志为善
——简梦熊先生传略
发布时间:
2006年05月16日 来源:
中山政协 作者:简君毅
香山孝廉简梦熊(18l 7—1 880),字翼周,号渭川,邑东之南塘乡人也。郡学廪生,中同治甲子科第四名举人,诰授奉政大夫,候选海防军民府,拣选知县。
梦熊公于嘉庆丁丑年(1 81 7年)出生于名儒芷溪太夫子(邑增生)之家,家学渊深,自幼秉承庭训,受家父学风熏陶尤深,且聪颖过人,勤奋好学。里人深夜过其庐,犹闻书声不辍,以故湛深经术,夙负盛名。道光壬寅年就读于丰山书院,咸丰乙卯科试夺得一等三名,甚得吴学使器重,奖励馈赠甚丰。梦熊公益自策砺。邑中大老多以大器期之,同治甲子遂掇乡魁。
梦熊公高中第四名经魁,本已进身仕途,即可飞黄腾达然其淡泊名利,不乐仕进,唯致力于兴学育才,笃志为善。
中举前,咸丰己来年(1 8 59年),梦熊公曾在乡贤林谦等人极力推举下,出任榄边分局都正(即四都首领)。为了培植人材,振兴士气,·梦熊公创办了榄边义学(亦称榄冈义学)。后又将榄冈义学与云衢书院合并,针对当时云衢书院欠债累累,加以整顿,多方筹措,以偿公债,致使云衢昌盛,师生赞颂,乡民称善。
同治甲子年(1 864年),梦熊公奉宪举充东乡总局局正。其时丰山书院规条久紊老成,有议整顿之者,佥曰;“非公不可致。”遂节冗费,裁袍金,洁己奉公,钜款充积,至使丰山书院面貌一新。其后,梦熊公还先后执掌南乡风山书院和西乡龙山书院,政绩斐然。
梦熊公讲学十余载,桃李满门,“掇巍科登甲榜者大不乏人”(何景语)。香山名彦黄绍昌、张丕基、谭国均等均出自其门下。
梦熊公讲学之暇,好为人解纷排难,凡有善举,知无不为。尝仿朱子义仓法以补不足,而贫户得尽力于耕(咸丰三年创建饶裕社)。又念死丧人所恒有,贫民或无以为殓,存殁皆可悯,遂于咸丰元年侣建长生会,以助丧葬之无力者。此后数十年间,邻近各乡竞相仿效。
公喜放生,中年益戒杀鸡凫,非祭祀庖厨勿得宰。非惑于佛士轮回之说也,仁慈固其天性耳。
公尝纫一囊,出必携之,路见纸团字片,必俯拾纳于内,归而焚之,以为常。
乡之入城者,以东路为孔途,坍塌既久,商旅苦之,公劝捐修复,民免崎岖。
涌口门外海堤崩溃,田园庐墓几被淹浸。公提倡堵塞,民乃宁居。
公办理东乡局务,劳怨不辞。有不平竞争欲涉官府者,公必劝止且为之断决。人皆欢跃释争而去。
公办榄边局时,适有船勇因缉匪拒捕遇害。公伤之,遂建义勇祠祀焉。 至于设痘局、建祖祠等,虽至老犹力行不倦。
同治甲戌之秋,公主讲凤山,飓风大作,屋瓦皆震,海水壁立,殒溺者无数,而公危坐不惊,安然无羌。灾息劝善绅刘翁捞尸棺葬,掩骼埋蔚。既见公之定力,而亦足证修德之获报焉。
东乡之贤者,首推林谦公,然简梦熊公雁行其中,洵无愧色。
公学问渊博,素以文章冠于时。而其理正词醇,思精笔健,实为制艺正宗。邑大夫咸器重之,所以游其门众,均皆飞黄腾达,极一时桃李之盛焉,诸友于追随函丈间,目睹杰作如林,屡请付梓,而公谦抑自守,婉辞却之。迨甲戌秋,主风山书院讲席遇飓母,潦水暴涨,书籍被浸,散轶殊多。同门深恐无所法守,复以附梨再请,公乃选得课文二百五十篇,仍未许发镌。及庚辰归道山后,同门张丕基、黄绍昌等促其哲嗣斗初公(附贡生,例授修职郎)捡出文稿汇送何尚书璨选订并序,名曰丹山课艺,张丕基、黄绍昌亦先后为跋。甫经就刊,时值戊戌变政,改废制艺之诏行,因而未竟其功。
公之遗篇今尚留传于世者,计有散文《苟志于仁矣无恶也》、 《唯天下至诚为能经纶天下之大经》、 《有安社稷臣者以安社稷为悦者也》等;有同治己巳年馆官堂卓孝廉文经家与诸子游赤花山石室庙诗七古一首,祝前香山县俊民袁公祖寿诗七古一首,主隆都龙山书院讲席三载与诸子留别诗四首等。
虽然,简梦熊公不能种福于一国一省,亦能种福于一邑一乡一族,而其高风亮节,尤可颂也,故为之传。
书于云衢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