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卓夫其人其事
发布时间:
2006年05月16日 来源:
中山政协 作者:李健德
中山县被日军侵占沦陷期间,为国殉职的高官者,要算是国民党中山县党部书记长兼中山县县长林卓夫。
林卓夫(1897――1942·2·1),字寿源。午山县隆都安堂乡(现中山市大涌镇安堂村)人。出生于世代书香之家。其父亲林积臣,于1942年11月(即林卓夫殉职前三个月)去世。他是法律界前辈,曾任香山、新会、东莞等县地方法院推事。林卓夫自小受乃兄楷模所感,为人稳重、忠厚,有乃兄之风。在其兄林卓夫任中山县县长时,曾短期担任第六区(翠亨)区长。复任广东省货物税局督员,搞战胜利后,曾任中山县贷物税办事处主任,于1953年移居加拿大营商,曾任多伦多西河堂会主席,现已退休。八十年代,曾回国观光及返乡探亲。林卓夫元谢宛衡,曾执教于县中,在1937年支世,只生育一子名长銮,任中山市人民医院放射科副主任医生,退休后,移居加拿大。继室黄金,搞战胜利后,曾由澳门返回安堂居住一段时间,后移居香港,间中亦有回来探亲。黄金生育子女各一,子名长发,北京矿业学院毕业,曾在中山化机厂任助理工程师,于1983年定居加拿大。女名玉仪,现居香港,与香港一司机结婚。
林卓夫好学,小朋大志,早年就读于广州教忠中学,毕业后考入广东高等师范学校即国立中山大学前身),毕业后即从事教育工作,历任省、市中学教师,上海市体育专科学校总务。1929年秋回县任中山县立中学校校长 ,广东省教育厅督学。1938年任中山县国民党部书记长。1939年秋再任中山县联合中学校长,1940年夏兼任中山县县长,1942年春任国民党海外港澳湾总支部委员兼澳门支主任委员等职。
1929年秋,林卓夫就任中山县立中学校(下简称县中)校长。连任五年,以其从事县外教育多年经验,服务乡梓,正邑人所望。其办学工作极之负责,遇事无论大小,以身作则,躬亲力行,尤其严格改变学校过去不正校风,奠定中山县中的德、智、体、美的基础。首先是校规严格执行,至今其当年学生还常津津乐道:“林校长每天必早坐在校门口,校门的铁闸,开放仅可过一人,逐个观察学生所穿的校服,如衣服是否整齐,是否带领巾,帽子正不正,领上纽扣扣否,等等,细微观察,一丝不苟。如有不正,则不正,则不准进入校门。一次,有某学生没有戴帽,林不准其进校,但该学生争辩说:“帽子失掉。”,林斥之日:“为什么不买回?”答日:“没有钱,请借五角去买”。林果给予这学生五角钱买帽子。当第二次上课钟刚打完时,者到校门的学生冰算迟到;冬季寒冷,如被看到学生双手插入口袋或裤袋时,与迟到者同样要受乒乓球板打手掌的处罚。高初中学生一视同仁。学生畏其严肃故取其绰号为“林老虎”。但学生还表示敬服。杂役亚棠,晚上在校宿舍赌博,被林发觉了,其违犯了禁赌条例,亲自将亚棠送到警察局拘留。当天晚餐时,又亲到警察局保释他出来严训一番。这事不胫启蒙传校。林治校纪纪律严明,恩威兼施,对贫困学生亦颇为体恤。在30年代初,有学生阮某,家中贫困,但其勤奋好学,成绩优良,林便批准这学生半工半读,终能完成学业,毕业后积极从事抗日救亡工作,参加“抗先队”,成为抗先队的骨干。
林对智育也抓得很紧,首先聘请资深有经验之士任教,如曾宗先、秦侣伊、林伟廷、冯焯南、任德芬、刘炳南、李少石等。教师请假时,林卓夫亲自代课,不致使学生缺课。教师上课时,他经常巡堂或到班里听课。每逢考试,他必亲到试场监试,观察学生有无“偷看”或“出猫仔”;如发现作弊,便将这学生试卷没收,赶出度场,取消这科的考试成绩。为保证学校教学质量,他不徇私情,不畏权势,拒收入学成绩差劣者。当时国民党中山县党部执行常务委员杨某的两个儿子入学考试成绩太低,杨使人说情疏通取录入学,林拒绝不收。新生入学后,经一段学习,再来一次甄别考试,如不合格,即饬令退学,校风质量明显良好,邑人及学生家长,皆盛赞不已。至今其学生还怀念不忘!
他对学生体育也很注重,先后聘请参加远东运动的名将陈行、邱广燮、曹廷赞等任体育主任,培养不少中山有名的运动员,其中黄森鸿的三铁(铅球、铁饼、标枪—)在全县、全省运动会,历次均取得前茅。在20年代末、30年代初,中山的球类(篮球、九人排球)运动,盛行一时。二区(现沙溪、大涌镇)各乡纷纷组织球队,县中相应组织排、篮球队,经常互相比赛,县中队往往雄踞球坛。1935年全省运动全,中山参赛的运动员无论田径、球类,多以县中为班底。
1934年,林卓夫卸任县中校长;19339年,中山县第一次沦陷前成立联合中学(即县立三所中学:县中、女子中学、师范学校联合)迁往五区南屏(即现珠海南屏镇)。上课后不久,林卓夫复任该校校长。其治校作风,仍依旧严格。当时中山县抗日自卫副统率委员吴某的北吴某某在宿舍赌博,被林查出,即令其退学,吴的母亲前来求林留情,而林不以与吴关系而徇情。这时林对学生的思想抓紧掌握,经常找学生谈话,了解学生的思想、学习、嗜好、活动等。鼓励他们勤奋学习,训示学生不要走入歧途,防止“赤化”,并对学生来往书信进行检查。
1938年,林卓夫任国民党中山县党部书记长。不久,日军于1939年7月向横门进攻,中山第一次沦陷。林着其属员疏散到五区,其则偕同军、政抗日队伍一起。10月2日,日军三架飞机在追踪时,在尖峰山附近投下十几枚炸弹。林走避不及,被炸头部重伤。敌机走后,属下未见林回来,四散寻找,始于田间寻获。见他倒卧在地,但神出鬼没志尚佳,还能着各人速疏散,不必为其受伤负累,经敷药止血,才抬往五区大布乡。其时已是深夜,翌晨转送到澳门镜子湖医院治,留医月余,伤口仍未痊复,林要出院。回到中山,重掌党务。1940年3月7日,日军重占中山县(第二次沦陷)前,县政府迁移八区斗门。是年春国民党中央党部调林卓林赴重庆入中央训练团第七期训练。受训完毕回县不入,吴飞辞去县长职,上级委林卓夫兼任。不足一年,于1941后春,林辞去中山县党部书记长和兼县长两职。吴飞刚任县长期间,奉上级命令,要查封县、区两级“抗先”队部,禁止“抗先”一切活动。吴便断然处置。而林当时任县党部书记长,深切了解“抗先”是青年的讥日救国之志,首先力为缓颊,复苦劝各“抗先”,卒遵从解散。
1942年春,国民党中央党部,委林任海外港已为日寇所占领,澳门虽未沦陷,也类似沦陷,日伪进出无阻,横行控制澳门。在此恶劣危险地带,林仍不畏艰险,热诚继续工作,对日伪军侵占掠夺,奸淫抢劫,大肆揭露,向同胞宣传,因此,遭日伪特务机关注视。在林未遇刺杀之前半个月,已接到情报,获悉日伪谋杀黑名单内,列入要杀害第一名为梁彦明,第二名为林卓夫。于1942年12月中、下旬,梁彦明,果被暗杀,此证实所报非虚伪。林的亲属,朋友皆震惊,极力劝其离澳暂避,但林坚持不畏危险,不苟偷生,认为国家民族危亡,个人生命何足惜。在未遇害之前星期,预感果有可能发生不测,作有准备;对家人妻子,慷慨垂训,务言早已许身党国,生死置之度外。安抚其妻黄金;训勉其子弟,努力攻读,继志报国,克尽国民之天职;并预立遗嘱,其大意谓:“彼为党国牺牲,遗属愿交国家培育。“当时家属以为激训之言,不甚为意。讵于1943年2月1日,澳门镜湖医院新届董事就职之日,林应邀参加,还上台演讲,慷慨陈词,揭露日伪暴行。散会后回家,当晚上七时复到党支部开会,对8时30分散会回柯高马路寓所。是晚阴雨天寒路上人稀,而尾随有五人,距寓所仅十余丈,连发五枪,林身上中弹,仍能奔返寓所,命家人唤医抢救。其时,隐徒仍分布守着寓所附近未逃,严密监视。唤医外出不能耐,后用电话报警察厅。督察长官亲驱车前来,护送到山顶医院抢救。经医生检视,五枪一弹中肝部,因延误过久,已成不治。在极度痛苦中,林仍谆谆嘱其弟哲,转致各同志,不畏日伪恶势威胁,继续抗日救国。言毕未几,溘然长逝,此时11时20分。是年仅46岁。遗骸移到镜湖医院。大殓之日,澳门各界人士,邑侨亲朋,到祭奠者逾千人。出殡之日,澳门总督派代表,澳门的仕绅,邑侨名流,各界人士,前往执拂者,愈2000人,挽联不计其数,极尽生荣死哀。停厝于镜湖山庄。嗣后,国民党中央党部根据林卓夫的被杀害殉职详情,死的壮烈,应给邓表彰,列为国民党中央35名烈士之一。
抗日战争胜利后,1947年4月,中山县民众迎林卓夫灵柩回县,安葬于石岐南下麻洲街迎阳后山上,即中山县抗日战争殉难烈士墓地侧。中山县立中学同学会为之独营墓,建坊立碑,以垂永念。文化大革命期间,中山县抗日战争殉难烈军属士墓仍存,唯独林卓夫坟墓被毁坏,骸骨也不知何去。现附录其墓志铭:
[center][B]林公卓夫烈士墓志铭[/B][/center]
公 讳卓夫,字寿源,中山县安堂乡人,广东高等师范毕业,早岁出任教职,已?归长县立中学,连任五年,以严正得诸生敬畏,学风丕振,邑人至今称道弗衰,甲戌职旅沪上,丁丑任粤教育厅督学,戊寅任中国国民党中山县党部书记长,已卯秋,敌来犯,公随军抗战,在长江被敌机炸伤,层宪嘉之,召训陪都,庚辰衔命回邑,以书记长兼摄县篆,时邑治陷落,移守斗门,以资控制,公清廉自矢,抗战施政,夙夜匪懈,与军民同甘苦,谆谆以发扬正气训僚属,期年,困于环境,设施不得志,一再辞县长职务,不获,乃以人地不相宜自劾层宪悯之,始报罢,呜呼!世乱政棼,可出而出,可止而止。如公者能有几人,公既脱离政务,仍以书记长效力地方,旋任国民党港澳湾总支部委员,兼澳门支部主任委员,澳门虽中立地,而敌伪横行,置公法不顾,公奔走不怯,经年,敌嫉之甚,谋取不利焉,公方丁外艰,母犹健在,有以去劝者,公曰:“为国死,吾何憾。”遂立遗嘱,务后事,以防不测。民国三十二年二月一日,卒遇狙殉节,即壬午腊朋二十七日也,为年四十有五,呜呼!壮矣,烈矣。古之对贤豪杰,何以如之。 国人闻耗惋悼,政府优加奖恤,并列为中央三十五烈士之一。公生平不事蓄积,遗孤男长銮、长发,女瑞瑛(玉仪),皆幼,尚赖公弟哲抚育。乙本酉秋,抗战胜利,举国狂欢,而公不及见矣!痛哉!丁亥仲春,全县民从迎公柩,公葬于中山县城南迎阳石后山之原,即‘全县抗战殉难烈士墓地’也。县立中学同学会为之营墓立碑建坊,以垂久远。创汉既沐公教,适主同学会,事敬志而为之铭曰:“严管教,掖后进,既贤以明。居官廉。罢则贫,足昭其清。侍亲孝,为国忠,宜享令名。於我夫子,景德永馨。”
中山县立中学同学会理事长余创汉拜撰
前任香山县临时县议会议长汤龙骧书丹
中华民国三十六年三月二十一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