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合作主义创始人薛仙舟
发布时间:
2006年05月16日 来源:
中山政协 作者:张钊
薛仙舟,广东香山县(今中山市)人,生于清光绪四的(公元1878年)。
仙舟襁褓时,即随父母客居江苏扬州,五岁时入私塾读书,九岁进扬州学堂,十六岁考取北洋大学。1897年毕业后,在天津海关道任职,是时,八国联军陷京,仙舟耳闻目睹列强暴行,痛心国弱民愚,“奔走国事,历尽艰辛。”(伍玉璋:《中国合作动作小史》)。
1901年,唐绍仪上任天津关道,唐与薛同为香山人,帮薛有暇常赴唐所,行子侄之礼。唐对薛也颇垂青,便选派薛往美国耶鲁大学攻读经济。
薛在美国读书期间,课余常至早年被掠卖到美国的四邑移民后裔家中座谈,对美国贫富悬殊和民族歧视的社会现象,铭刻在心。
1905年春,李登辉在上海组织“寰球中国学生会”,发起抵制美货以抗议美国帝国主义分子压迫华侨、虐待华工的爱国运动。李是早期留美学生,也是中国第一个获得耶鲁大学文学博士学位者。薛既仰慕其人,又赞成此一正义行动,所以积极组织留美学生响应。从这开始,薛与李登辉有了交情。同年薛参加了孙中山先生所领导的盟会,被委任为“欧洲中国同盟会”干部(疑为干事之误),派往欧洲留学生中开展革命活动。
1908年6月,清廷委唐绍仪为专使,赴美致谢诚退庚子赔款。抵美后,薛向唐提出转学的请求。唐应允,薛于当年即转赴德国柏林帝国大学专政银行经济,并在中国留学生中宣传革命。当时,德国社会党执政,合作主义十分活路,成为世界空想主义的基地之一,对薛的思想影响极深。
1911年武昌走访成功后,海外党人纷纷回国,薛回到上海后,眼见辛亥革命成果已被袁世凯所篡夺,不少革命党人受北洋军阀的压迫,纷纷退居上海一隅,心觉十分惋惜。是时,由孙中山先生担任校董会长的复旦公学(1917年改名为复旦大学)成了党人最集中的地方:马相伯任该校监督(相当于今之校长),李登辉任总教习,(即今之教务主任),胡汉民负责讲授伦理学,王宠惠讲名学和法学,戴天仇讲经济学,叶楚伧、邵力子教国文。薛仙舟在上海见到正在韬光晦的唐绍仪,唐要薛到他办的金星人寿保险公司做事,薛婉辞之,接受李登辉要他到复旦讲授财政、公民和合作主义课程的邀请。
当时,复旦衽以英语授课,薛应校董会及学生要求,教授德文,吸引了许多有志学德文的教师和学生,受到了李登辉的赏识。1913年,校监马相伯年老退休,孙中山先生推举李登辉继任校监后,李便起用薛继任总教习一职。然薛因授课太心力辞之。
1919年,中国工商银行为了向海外集资,借重薛的人望,特聘他为总经理,让他到海外动员侨胞投资。回国时,薛购买了许多有关合作主义的书籍,包括罗伯特·欧文(ROBERTOWER)的《新社会观》、《新道德世界》及其自传《欧文的生涯》,及马克思的《资本论》等。他把这些书介绍给复旦大学的学生们课余阅读,使许多学生眼界大开。1920年,他们在薛的支持下,成立一个名为“合作同志社”的组织(也称“平民学社”)。参加人员有寿勉成(后任国民政府合作事业局长)、王世颖(后任中国合作学社会长)等。他们事后,即在薛的指导下,进行合作主义的试验,出版了一份名为《平民》小刊(周刊),传播合作主义,浒颇广,鲁、晋、赣、闽、粤诸省均有人响应。他们并在复量校内试办了合作储蓄银行和合作薛店,以其收,创办一所平民小学,免费招收校工的子女和附近贫家的孩子入学。复旦大学很快成为我国合作运动的发源地之一。
1921年,寿勉成等到人毕业后离开复旦,合作同志社的活动一时陷于停顿。薛很不甘心,当年7月,他依照德国雷尔巽式银行原则,开始筹办上海国民合作储蓄银行。他以复旦校内办起“合作银行”(类似今之食用合作社)为基础,吸收师生员工的储蓄存款,还向社会招股入资,将股金总额扩大至10万元。然后以低于市面利率向股东、合作企业、小本经营的工商业户放款。为了防止少数人的操纵或垄断,合作银行成立了理事会和监事会(后改为董事会),衽民主管理。同时规定每个入股人拥有的股份最多不能超过总股数的1/8;贷款不能超过总股金的1/5(后规定为每股不得起过10元)。合作银行利润,以10%作为股息,10%作为教育基金,24%作为公积金或特别公积金,蓁56%作为股金分红。综合这些做法,后来逐渐发展成为“以个人入股,按股分红,互助合作,平等两利”等原则,薛仙舟被推举为合作银行的董事长,章益为总经理。
由于合作银行忠诚地为股东服务,所以受到群众的信任和支持,业务发展很快除了在江湾复旦大学部设有总部外,又在徐家汇复旦中学部设立分行,资本总额从1921年的10万元发展到1925年的629万元,成为上海金融界较稳定的、有信誉的银行之一。1926年,薛经董事会同意,决定将总行迁到中心市区,让银行股票公开上市发行。为了扩大银行的群众基础,每股金额降为1元,以方便上海劳苦大众入股。这些措施,都是当时我国金融界和合作事业的首创,所以,薛的声誉日盛。
1927年“四·一二”反革命政变发生后,国共两党斗争日趋激烈,薛仙舟公开宣称反对这种“自相残杀的行为”。四月下旬,他闭门谢客,日夜在家起草《关于全国合作化的方案》,系统地提出了他多年来“以合作救中国,以合作治中国”的政治主张。大意是说:孙中山先生所创建的三民主义,中心的问题是要搞好民生主义。民生主义实现不了,其它两个主义也实现不了。民生主义最主要的精神,就是节制酱,平均地权。只有合作社才能做到这两点。所以,要通过国家的权力,制订大规模的计划,促成全国合作化。
其主张还认为:实现全国合作化的第一要务,是培训大批有理想、肯献身、敢于实践的人才。各地都要成立合作训练院,用训练军队的办法分批训练合作社社员。训练内容包括人格、主义、技术三个方面。学习三年,实践三年。有了人才以后,可从办合作银行入手,取得发展各种合作事业的资金。这样做,不会啬政府财政负担,云云。
1927年7月,薛仙舟对蒋介石当局政权性质认识不清,把该“方案”上交给南京国民党中央政治合议主席胡汉民和委员陈果夫后,立即受到赞许。陈果夫尤为积极,曾多次向蒋介石力陈果“抵制共产邪说,实现阶级协调,防止阶级斗争,合作社是一大法宝”。把薛的方案政治化。蒋介石在当月底亲自接见薛仙舟,对他“慰藉有嘉”,表示全国统一以后就实施薛的方案,薛喜出望外。8月13日,蒋因北伐失利和武汉方面的压力,被迫辞职回奉化原籍。接着,胡汉民也辞去中央政治会议主席职务。蒋胡的“下野”,对一向把希望寄托在“开明统治者”身上的薛仙舟来说,不啻是精神上的一大打击。加上他多年的积劳,从此竟一病不起。9月14日,薛在病床上张目询问其妻子:“(上海国民)银行是否仍由章(益)君继续维持?”其妻点头称是后,薛即瞑目长逝,临终并无其他一语及私事。噩耗传出,社会无不震悼,称誉薛是“中国合作主义创始人”,“中国合作导师”和“中国早期的合作理论脓、宣传家和实践家。”
1927年冬天,在陈果夫的支持下,寿勉成和王世颖组织了中国合作学社,在社会上劝募经费建立“仙舟图书馆”并由伍玉璋编写《中国合作运动小史》,以纪念薛仙舟其人。
本文资料索引:
1、伍玉璋:《中国合作运动小史》。
2、寿勉成:《陈果夫与国民党的合作运动》。
3、朱仲华、陈于德:《复旦校长李登辉事迹述要》。
4、章益:《忆老校长李登辉先生》。
5、《山西二轻(手)工业志》。